“以写导学”,构建语用型课堂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写导学”即通过“写”这种言语实践来驱动学习动机或者实现学习结果。与传统阅读课中的“写”相比,“以写导学”的“写”不再是阅读的附属,而是课堂的走向和枢纽。
  一、以写为导向
  阅读课一直以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能力为目标。然而受“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思想的影响,阅读理解一直凌驾于言语表达之上,控制着语文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以写导学”是以写作(表达)能力的培养为学习导向的课堂,明确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其教学呈现以下特征:
  1.从言语形式上关注教学内容。
  教材文章大多为名家之作,“是给学生当作听说读写的知识、技能、方法、策略、态度学习的例文或样本”(王荣生),因此,教学应该更关注那些反复呈现的言语范例,剔除那些非语文的因素,让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渐掌握言语的使用规律。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风筝》一课为例,传统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是如此呈现的: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教师以情感态度等为课堂的导向,侧重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阅读体验的获得,其教学更多关注的是非本体性语文教学内容,而“以写导学”的课堂教学则更凸显“写的能力”的培养,从文章怎么写的角度挖掘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不同心情,体会蕴藏在文字中的快乐元素。
  3.了解作者不同角度表达快乐的写作方法,尝试自由表达。
  2.以言语实践为主要学习方式。
  “以写导学”的课堂改变的是静态的(听、读、思)获取信息模式,强调的是亲历言语的实践性,以写为主要学习方式。其方式主要呈现三大特点:
  (1)实践性。
  语言能力是学习主体参与言语实践活动,亲历言语实践过程而 “习得”的。笔者曾以《春夜喜雨》为例文,引领学生在课堂上亲历以下几个写的环节:
  和传统教学对应的是,教学都从整体走向局部,而后再反观整体,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所不同的是,笔者执教的课例引领学生经历的是一个语言的实践过程,而不是对课文的认识过程:
  (2)主体性。
  “以写导学”的主体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体参与,有效地避免了个别学生代替群体思考的班级授课模式的弊病;二是对写后资源的运用,体现了每个学生参与的价值,同时也让每个学生经历了言语成长的过程。张志和的《渔歌子》是一首很有特色的词,全词都是由景物组合而成的。笔者利用这个特点,把诗中的这些景物罗列出来,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一两个进行想象写作。在音乐的渲染中,每个学生都展开了想象,有的写桃花,有的写流水,有的写雨和青山,有的写青山和白鹭……笔者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画面组合,有的小组写“斜风细雨不须归”,有的小组写“桃花流水鳜鱼肥”,有的即使只写了一句,但两三个人组合起来也便成了一幅形象的画面。最后,整首词的意境在群体描绘中已经远远超出了诗词本身的意象。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参与了想象的创造,都得到了基于自己起点之上的成长。
  (3)开放性。
  “以写导学”的写具有开放的特点:其设计是开放的,视域宽广,难度具有弹性,全体学生都可以参与,都有能力参与;其功能是开放的,每一次写不仅仅是为一个环节既定的教学行为,每一次的写往往会为下一次的写提供一个支点;其结果也是开放的,如前文所举例子,学生写的结果不再是标准答案的一种,没有对错,都是课堂的一种资源,这种资源引导学生相互间进行思维碰撞,在碰撞中发现惊喜、弥补缺陷、修正错误、肯定相似,最终形成自己的完善的思维认知。
  3.从关注言语表达上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学习者课堂行为的诊断和定义,现在课堂中使用的评价有两种:一是出于教学的需要,在一个环节结束后做的总结性评价;二是教师根据课堂现实情况的需要临时生成的随机评价。这两种评价不仅涉及知识技能的掌握,也关注到学生学习状态、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变化,范围广泛而没有明确的趋向,不能给课堂带来明确的导向作用。
  笔者认为语文课堂的教学评价应该带有明显的语言色彩,要多去关注学生表达的清晰度、顺畅度、准确度,关注表达的完整性、逻辑性和丰富性,使课堂成为言语训练的场地,使学生具有言语表达的自我观照意识,让每次表达都成为学生提升和检验言语能力的机会。
  二、以写为导学
  “以练导写”赋予写更多的功能和内涵,写不仅是技能的操作、结果的呈现,更应该成为促进学生学习进程的一种学习方式而存在。
  1.批注,导向思维深处。
  批注指阅读时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批评和注解,多是些短词断句,可视作语文课堂上的“微写作”。通过批注,学生可以对文章的篇章结构、文字运用、疑难困惑、情感深浅等进行深入的独立思考,实现一般阅读所不能到达的深度。
  批注能使情感体会走向清晰处。如教学《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时,对于印第安人对土地的深情,学生的体会停留于表面,无法产生共鸣。笔者引导学生梳理了全文表述两者“关系”的句子,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短语进行批注,学生的答案异彩纷呈:“他们的关系血浓于水。”“他们之间生死不渝。”“他们情同手足,亲如一家。”……批注让学生对情感有了清晰的定位,朗读起来感同身受。
  批注还能揭示观点相悖的矛盾处。如教学《两小儿辩日》一文时,在初步了解故事情节后,笔者引导学生对“辩日”之“辩”进行批注:这是“( )辩”。在独立批注后全班交流,发现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智辩”“益辩”“趣辩”;而有的则相反,认为是“诡辩”“狡辩”“无礼之辩”。批注结果的截然不同引发了学生深入思考的兴趣。   批注还能发现文章表达的细节处。如一位学生在阅读《景阳冈》一文时,便对其中的“三闪”进行了以下批注:这是重复吗?为什么反复用同一个字?
  批注之所以能起到以上作用,并优于课堂上的口头表达,就是因为批注是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没有任何外在语言因素的干扰。
  2.仿写,导向言语运用。
  仿写是课堂写作中最常见的形式,其目的是为学习语言运用。文章写作皆有一定规矩和法度,仿写就是通过练习把握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操作熟练后求创新。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仿写一般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仿形似。
  简单的仿写只求学生感知写法,符合语言形式即可,如“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一句,首先应让学生发现此句的语言规律,其次教师总结写法,最后创设一个类似的场景,让学生根据样子仿写:“这里的花的确很多, ,
  , , , 。”这样,通过“发现—认知—练习”三个过程,学生对此类句子的言语形式有了清晰的认识,再加以多次练习便能熟练运用。
  (2)使意通。
  仿写时,常有学生会因为过于遵循形式(也可能与教师要求有关),写出“克隆”式的句子,除了机械照搬的痕迹之外,毫无句子的美感可言。如上例中就有学生是这样写的:“这里的花的确很多,红的,白的,紫点儿的,蓝点儿的。”从语言形式上讲,也达到了要求,但是写出的句子却怎么读都觉得别扭。这关键的问题是把句子仅仅当成了词语的简单排列,却忽视了句子中更为重要的灵魂——意。只求形似,却不顾达意,写出来的句子就会这样不伦不类。因此,仿写前,一定要帮助学生明确所要表达的意是什么。
  师:(出示花海图片)这里的花多吗?
  生:多。
  师:能一朵一朵数出来吗?怎样才能表达出多呢?
  生:从颜色上。
  生:从姿态上。
  生:从种类名称上。
  ……
  生:这里的花的确很多,红的,紫的,蓝的,黄的,站着的,弯着腰的,低着头的,欣然怒放的,含苞欲放的,知名的,不知名的,真是应有尽有啊!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明确了要表达的意是“花多”,从“意”出发选择表达角度,安排词语顺序,写出来的句子自然也就顺畅明确多了。
  (3)求创新。
  仿写的最终目的不是认知表达技巧,储存言语形式,而是拥有语言技能,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场景、表达的需要灵活运用,因此在仿的基础上要鼓励学生创新,在“意通”的基础上,求灵活,如前面的例子中“这里的花真多”一句,可以放在句子前面,也可以放在句子结尾;可以用陈述句,也可以用感叹句或反问句;词语连接可以多样化,如排列式的“有的……有的……”,情境式的“这边是……那边有……”,方位式的“近处是……远处是……”,也可以用标点连接,如逗号、顿号、分号等。通过仿写练习,促进学生使用课文语言,打破生活和书本之间的藩篱,培养学以致用的语言意识。
  3.补白,导向技法感悟。
  许多文章都有精彩的留白,如《穷人》中的渔夫拉开帐子以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伯父那一声深深的叹息,《嫦娥》中的“碧海青天夜夜心”,这些留白既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带给我们阅读的乐趣,同时也蕴含着巧妙的写作技法。通过补白,把作者刻意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穷人》一文时,抓住了桑娜进入西蒙房间之后的留白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写作:“孩子的呼吸均匀而香甜,这时候桑娜想: ,想到这儿,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了家里。”在学生想象写作之后,教师反诘:“为什么擅长心理描写的托尔斯泰在此处一个字也没有写呢?”学生反思讨论,最终得出结果。这次练习让学生明白了善良的真正内涵,也明白了写作上的一个重要秘诀: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4.创编,导向平等对话。
  创编有两种:一是依托文本进行的,如改变写作顺序,缩写、扩写故事情节等;二是不依托文本进行,只根据课题(主题内容)进行相关写的练习。两种创编都有利于改变我们长期以来对教材“仰视”的态度。学生以一个写作者而不是阅读者的身份进出教材,他们和作者一样去处理相同的语言材料,从而实现学生和作者之间近距离的交流。在交流中,学生既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也能发现教材的不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
  “以写导学”立足的是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构建的是语言文字的训练场,导向的是生本高效的语用型课堂。
  (作者单位:浙江湖州市龙泉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其他文献
中央电视台播映的电视剧《陈赓大将》,反映了陈赓传奇英雄故事,其中几件事件与南京有关,如陈赓在火车上跳车,摆脱钱大钧纠缠;成功越狱,逃脱蒋介石屠杀等,电视剧与过去的电影
新型导苗管式栽植机是农业部和北京市科委关于农作物高产高效配套技术体系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在京郊窦店配合夏玉米移栽高产试验,经过连续4年的研制和不断完善,通过国
和谐江和城项目由杭州市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下属项目公司和谐置业开发,总占地450亩,总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规划有高尚江景住宅、五星级酒店、商业街区、游艇码头及俱乐
按照现代课程教学观,不应当将教材当做学生学习的全部世界,而应该把整个世界当成学生学习的教材,即需要除教材之外的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科学课程学习领域广泛,涉及到动物、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进步和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关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在进行建筑施工时一定要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筑
演示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必要的一种实验类型,广泛地应用于科学课堂教学。传统的教学:教师往往采取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教师总结结论等方式,形成了教师做、学生看;或者教
【问题】“求1/2+1/4+1/8+1/16的和”是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中的一道典型习题。教材介绍的解题方法是利用数形结合,将复杂的分数加法转化成一步计算
景观设计对于电厂起来说,不仅提供了美好的视觉景观,也为企业营造了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社会形象的梳理和文化氛围的营造起到了烘托的作用。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对电厂厂前景观
在法国一个石砌拱廊的旁边,有一个迷人的装置,它在闲游者好奇的眼中延伸。它面前的神圣建筑被召集于它汇合的维度中。不同起源的弧线通过一个色彩鲜艳的编织结构相互联系,以
范鸿仙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和宣传家。由于资料缺乏,学术界对范鸿仙的研究甚少。本文拟就他在反袁斗争中的突出贡献作一论述,以求教于史学界同行。 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