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搞垮了华联三鑫?

来源 :董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z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在五年内可以做到亚洲第一的企业,我们也从没见过亚洲第一品牌会在一夜之间轰然倒下,华联三鑫可能是唯一的一家!
  
  爬上一座山需要十天,从山上掉下来只需十秒!华联三鑫用五年的时间做到了亚洲第一,而在一夜之间全军覆没,于2008年9月因经营不善,资金链条断裂,被迫进行重组。一个能够做到亚洲第一的企业,果真差点死于资金链断裂吗?
  
  五年跑步进入“亚洲第一”的华联三鑫!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纺织业发展成为江浙一带的支柱产业,轻纺工业的聚酯、涤纶发展迅速,PTA作为化纤原料——聚酯的上游产品,其市场需求同样增长迅速。2002年国内PTA产量不足300万吨,但总需求近760万吨,存在的缺口达到400万吨以上,预计到2010年需求量将达到1700万吨,国内PTA大部分需求要靠进口弥补。
  这是一个空白市场,展望集团的唐利民看到了这个机遇,与华联控股,以及加佰利三方一拍即合,联合进军PTA生产项目。华联三鑫公司创立于2003年3月,公司计划总投资100亿元。经过3—5年的建设发展,打造成了世界一流的PTA生产基地,实现PTA年产能200万吨以上,销售收入150亿元以上,成为亚洲第一、全球前三的PTA生产企业,走到了辉煌的顶峰。
  这就是华联三鑫的成功历史,很简单,并不复杂。发现商机,立即行动,满足需求,从中获利。所不同的是:它是在特殊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是一种“关系资源”下的胜出,更带有一种“胡雪岩”式的官商烙印。为什么?因为发现这种商机的并非只有华联三鑫一家,当时有八九家企业与华联三鑫同时申报PTA项目,其中包括杜邦化工、大榭岛公司等知名公司,但最终都未获通过。但在有央企背景的深圳华联控股加盟华联三鑫后,2002年9月华联三鑫45万吨PTA的立项上报后获得了通过。而这些注定了华联三鑫必然快速崛起,利用关系资源,借用国企资本杠杆,如同滚雪球一般,快速把华联三鑫撬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这种成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是带有垄断特色的优先权的胜出。这种成功使得华联三鑫产生了依赖特性,通过依靠外在资源来实现我自成长,很显然对组织本身的能力不利,这也给华联三鑫的短命埋下了种子。
  
  快速崛起背后的“赚钱”逻辑
  
  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在五年内可以做到亚洲第一的企业,我们也从没见过亚洲第一品牌会在一夜之间轰然倒下,华联三鑫可能是唯一的一家,也是做企业的逻辑之外的一家了,因为它是在用“赚钱”的逻辑来做企业。违背了做企业、做组织的规律。
  当一家企业在短短的五年之内就可以从无做到亚洲第一,这个逻辑是有问题的。这就如同运动员本身实力不够,但是却服用“兴奋剂”,这注定会出问题。因为我们在任何一家优秀的公司里都找不到这种逻辑。国内做得好的万科、联想、TCL等这些企业够优秀了吧,但是我们看看,这些企业在5岁的时候是个什么样子,决然不可能有现在的成就,不用说亚洲第一,就是中国第一也不可能。但是华联三鑫却做到了,它是怎样做到的呢?
  从华联三鑫的创业方式和历程就可以看出,通过打通政府关系,利用资本市场快速引进设备投资建厂,利用资源垄断快速捞钱,其速度是惊人的。2005年,华联三鑫累计生产PTA产品39.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9.6亿元,利润达到2亿元,业绩一路飙升!在外界市场环境大好时,华联三鑫一路高歌,一举成为世界级首选的供应商!
  表面上企业蒸蒸日上,但是这种表面上的高速增长却让企业患上了一种病。什么病呢?那就是“巨人症”!长得高而快,但是身体无力而脆弱,弱不禁风。这跟做企业的逻辑是背离的,做企业的逻辑是在组织、团队层面上的积累,是勤劳致富的逻辑,是身体力行、脚踏实地。而华联三鑫则是生意逻辑,生意逻辑是“赚钱”式的逻辑,哪里有钱赚就往哪里走,不会考虑到这种赚钱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不关注组织能力,不关注团队打造,只关心现金流,只关注钞票,只要加大赌注投入生产就好。因此,在2005年12月,华联三鑫再次增资3亿元上马第二期PTA生产线,业绩就一飞冲天了!
  所以,华联三鑫不是真正意义上在做企业,而是在做生意,它是在用“赚钱”的逻辑来做企业。用“赚钱”逻辑来做企业,最大的问题是丧失了组织能力,赚到了钱却输掉了“身体”,是“要钱不要命”。当金融危机来临,过去依赖市场空白的机会瞬间消失,垄断的大门也逐渐向其他企业打开,销售立即受阻,加上石油价格高涨导致生产成本增加,而银行又终止了贷款。最后,使得企业的资金链出现断裂。而此时华联三鑫自身的能力却没有建立起来,依然停留在过去的特别照顾和依赖中。这就使得它本身的能力变得相当脆弱,在外在依赖资源失去时,即金融风暴来临行业受到冲击时,它最终无法也无力去面对这种局面。
  上天是公平的,当你依赖某一外在优势时,往往也会因优势的消失而丧失能力。依赖的背后是,一种自身能力脆弱的表现。华联三鑫的倒下是因为本身能力太脆弱了,弱不禁风,“风”都可以吹倒。
  
  中国式的“华联三鑫”已经无路可走!
  
  什么叫组织能力呢?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成功有机会型的,也有关系型的,还有能力型的。一家企业也一样,过去30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国市场处于商品短缺、供不应求的时代,众多民营企业家抓住了机会,快速将企业做大起来。但是做大是一回事,能否做强做久却是另一回事。
  做大需要机会,但是做强做久却需要能力。道理很简单:你可以抓住一两次机会,但是不可能每一次机会都被你抓住,机会也不可能随时都存在。只有能力才会最终分胜负,只有企业本身的组织能力才会让企业获得持久的竞争力。那么,组织的能力从何而来呢?答案是从团队,从文化中来。
  所以,任何一家优秀的公司,背后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比如宝洁、IBM、摩托罗拉等百年企业,都非常强调和看重组织的价值观、使命,因为价值观回答了一家企业存在的意义,没有了核心价值观,我们就无法确保企业的未来会走向哪里?没有了使命,我们也无法去凝聚那些优秀的员工,我们更无法去建立企业的组织能力。在这里,我们看不到华联三鑫任何对企业价值观的重视,也看不到它对团队、对组织的投入和打造,我们看到的是在遇到危机时,如何将华联三鑫卖掉!
  这是把企业当成“赚钱”来做的必然结局,因为它没有生长和持续的基因,缺乏一家企业持续的底线要求。做企业的底线逻辑是什么呢?那就是:“业绩的背后是团队,团队的背后是文化。”业绩是由团队来创造的,任何一家公司,如果它的业绩不是团队为客户提供价值拿到的,那么这种业绩必然是短暂的,必然不能长久。团队的背后是文化,没有将文化和价值观植入到组织中,企业是不可能获得持续发展的!
  华联三鑫就是最好的说明,三鑫五年飙升的业绩上升到亚洲第一,有好的业绩,但这种业绩却不是团队运作下的结果,而是资本和关系杠杆运作下的结果,并不是通过组织能力赚来的钱,不可能持久。 华联三鑫的破灭,或许意味着目前中国企业从机会主义时代起发家致富的终结,也预示了中国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开始。在这样一个时代转折点上,中国企业必须依靠组织能力来赢得新一轮的胜出,通过依靠团队和文化获得持续增长!
其他文献
建筑总平面设计不仅影响着建筑的外部观感,也影响着建筑的功能性、安全性和内部布局合理性。本文首先对建筑平面设计原则进行了归纳分析,然后探讨了建筑总平面布置设计中的几点
目的:分析儿科在临床治疗中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因素,提高儿科中药注射剂使用的临床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临床儿科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
禅修具有极强的精神性和独特的空间需求,因此,在禅修中心建筑设计过程中,也具有与一般建筑不同的思考.此类建筑往往带着浓浓禅意融于自然之中,安静、优雅,成为了一处与世相隔
党校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培养党员干部的重要部门,与普通教育机构相比其规划与建筑设计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本文以石狮市委党校为例,从党校的总体布局及单体设计等方面,探索了
本文介绍了一个以单建人防设施和大型地下公共设施为节点、以地下连接通道为纽带、形成了战时与平时功能转换合理有序快速的、大限度利用空间资源的大型地下空间综合体工程.
本报讯 1月6日,中央纪委监察部召开培训机构年会,研究部署2013年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央纪委副书记王伟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做好
报纸
以五星电器现在的规模,其与国美、苏宁在价格方面的劣势将会被放大。除非五星能够利用“家电下乡”的机会大规模开店。在店面规模上尽可能缩小与国美、苏宁的差距,而这显然是“
在整个建筑工程中,给水排水系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并且越来越受到使用建筑的人的重视.但是建筑工程师在应对给排水的问题时仍多套用老方法,并没有进行创新.因此,对于给水排水
说到斯蒂芬·霍金,就会想到一个瘫坐在轮椅上的形象,也会想到《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这本书。霍金不是神,是人,是浸泡在尘世苦难中且被无穷折腾过的肉体凡胎,但他顽强的生命是全力以赴的,他的思维世界是奇妙的,他的思想是熠熠生辉的。  即使可恶的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将他禁锢在轮椅上,使他的身体严重变形,头只能朝右边倾斜,肩膀左低右高,双手紧紧并在当中,只有三根手指和两只眼睛可以活动,可他内在的意志力是
随着我国一线城市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使得这些城市核心地区的优质地块已成为各大房企成争夺的对象。加之一线城市对新增建设用地的供地规模都施行了不同程度的总量控制,导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