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氯吡格雷临床合理应用的探讨

来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临床合理应用氯吡格雷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5年6月~2016年5月我院心内科诊断为冠心病并行PCI术治疗的105例患者资料。采用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联合血栓弹力图检测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发生情况,并在PCI术后12个月内观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完成随访患者共98例,发现野生型占35.7%,杂合突变型占57.1%,纯合突变型占7.1%。与野生型(49.6±18.5)%相比,杂合突变型(38.4±15.2)%与纯合突变型(24.8±12.9)%的血小板抑制率降低(t=3.142、3.370,P=0.002、0.001);中间代谢型(杂合突变型)、慢代谢型(纯合突变型)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高于正常代谢型(野生型)(χ2=5.687、6.363,P<0.05);随访结果显示,野生型与杂合突变型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9%、3.6%,低于纯合突变型发生率28.6%(χ2=5.815、6.54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危险因素有糖化血红蛋白A1c、总胆固醇、白细胞计数。 

结论

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与血栓弹力图检测可作为评价氯吡格雷临床合理用药的有效办法。应加强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的检测,早期发现氯吡格雷抵抗,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保障。

其他文献
期刊
美国国家质量保证委员会和药物质量联盟根据Beers标准建立了老年人高风险药物、与疾病相关的老年人潜在有害药物的质量评价体系,这些药物给老年人带来的风险大于获益,对医疗质量带来负面的影响。美国老年医学会的专家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对上述两个体系中的高风险药物提出了更换建议,包括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首次发表了基于Beers标准的《老年人高风险药物替换方案》(以下简称《药物替换方案》)。该方案经过了美国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