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种类型人工智能的发展审视两种哲学路径

来源 :资治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137724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工智能有两种运算模型,分别是符号信息加工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两种模型实际上代表着两种哲学观念在计算机运算上的运用,符号信息加工模型其背后的哲学观念是以概念化的逻辑推理为特征的逻辑原子主义哲学,而神经网络模型背后则是重视经验而非逻辑的经验主义哲学,两种人工智能模型的发展情况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两种哲学的特征。
  【关键字】人工智能;哲学
  一、两种人工智能的产生和发展
  人工智能的发展路径:符号信息加工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符号信息加工模型人的支持者主张使用严格的逻辑学方法,而神经网络模型人工智能的支持者们则主张采用统计学的方式。
  符号信息加工模型和神經网络模型人工智能的分歧代表着对人类思维和世界运行方式的不同理解。符号信息加工模型人工智能的理论者们更关注思维和存在背后的逻辑实体,神经网络模型则不同,他们并不相信现实中每一个领域都能够被完全形式化,他们更注重事实本身。
  在形式化和意向性关系的问题上,他们并不相信意向性的存在。他们的立场是人类思维的形成和计算机系统的形成本质上都是纯形式的,人类的物质构造中不存在能够某种能够产生“心灵”的物质。神经网络模型则认为意向性来自于神经网络的复杂构造,而们所做的便是模拟这样的网络构造,科学家们不仅希望计算机有能力在具体问题上能够独立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求解,同时还希望通过模拟人类的认知过程,使计算机拥有自主学习的功能。
  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中,符号信息加工模型人工智能因其串联式的工作方式较为简洁易行而首先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符号信息加工模型人工智能的创始人A·纽厄尔和H·西蒙就声称计算机“处理问题的范围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到达人类心灵已被应用到的范围。”
  然而戏剧性的是,符号信息加工模型人工智能在经历了十几年飞速发展的阶段后,很快便因为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停滞不前。而随着符号信息加工模型人工智能的失利,另外一种范式,即模拟人类大脑运作的神经网络模型人工智能又开始兴盛了起来。
  二、两种人工智能的哲学根源
  符号信息加工模型人工智能相信通过人的思维逻辑可以将世界完全形式化,神经网络模型则认为对世界的认识只能从现象入手,这类似于唯理论和经验论的矛盾实际上深刻地展示了一些存在已久的哲学冲突:一个事实背后一定存在着一个与其对应的理论么?而我认为,这些原本只能在思辨的领域讨论的问题通过人工智能的实践向我们揭示着答案,这是人工智能对哲学的帮助。
  在中世纪,这种理性主义的立场贯穿神学的发展。神学家对理性辩护主义和信仰主义进行了长时期的争论,而最终正统神学没有否认使用理性和辩证法认识上帝。安瑟尔谟提出“信仰寻求理性”,认为信仰所坚持的和被必然理性所证明的是同等的,这种重视人的理性能力的神学方式帮助延续了自柏拉图以来的“逻辑符号能够表达出世界”的哲学信念。
  而当西方哲学发展至唯理论和经验论之争时,在思想领域已然完成了对上帝人格化绝对权威的祛魅,这种哲学信念在哲学家的理论上更加强烈地体现了出来。笛卡尔说:“所有的理解都由形成和操作恰当的表述方式组成,这些表述方式可以经分析成为本原元素。”,笛卡尔的观点可以看作“逻辑原子论”的起源。而莱布尼茨虽然首次提出了逻辑领域和事实领域的区分,但是他进而说道:“(日常实践)归根到底不过是另一个更复杂,更特殊的理论。”
  神经网络模型人工智能的哲学构想区分开逻辑真理和事实真理,逻辑的功能是有限的,应该以整体的眼光看待世界和历史。这种哲学立场在西方思想史中可以追溯至神学信仰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根源。
  三、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哲学的启示
  符号信息加工模型科学家们认为意向性是基于形式化的系统的,因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人的意向性来自人身体中某种特殊的物质,人的身体结构,从神经元的电化学变化到轴突对动作势能的传播,完全是客观的,可形式化的。而人工智能的实践证明或许这种理论是正确的,但符号信息加工模型科学家们试图实现意向性的方式是错误的。
  无法找到一种能够通约任何事实的“逻辑原子”或“事实原子”。维特根斯坦说,人们对世界做出的任何逻辑说明都会带有目的指向性,任何事实和规则都需要在某个具有目的的语境中才有意义,所以试图找到无目的性的终极的“事实原子”是徒劳的。这证明了从单一的逻辑起点出发实现意向性是不可能的。
  但这不能证明“意向性是基于形式化系统的”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只是这个系统的复杂性超出了线性的逻辑能够解决的范围。因此网络模型的科学家们恰恰巧妙地避开了这个哲学难题,没有试图从微观上寻找具有意向性的系统的逻辑脉络,而是基于物质构造从宏观上对这个系统进行重塑。
  【参考文献】
  [1].玛克丽特·博登著,刘西瑞、王汉琦译,人工智能哲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
  [2].M·A·博登,心灵的计算机模型[M]第八章,剑桥大学出版社.
  [3].谢强.从生物进化看AlphaGo和人工智能[J].今日科苑.2016(04)
  作者简介:郭恩泽(1995-),内蒙古呼伦贝尔人,中央民族大学2013级哲学与宗教学专业本科生。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得钢铁的质量需求不断被提高,通过炼铁高炉冶金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冶金炼铁效率,最终有效支撑我国经济的发展,不断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炼铁高炉冶金技术;应用分析;发展需求  在经济发展的状态下,市场对钢结构材料的需求非常大,因此要求我国炼铁高炉冶金技术逐步完善和发展,从而满足市场需求[1]。钢铁生产技术由于早期阶段比较粗糙,所以没有达到很高的利用效率。但是
期刊
【摘要】行政合同具备行政与合意两个鲜明的特性,而这两个特性的结合则加剧了其纠纷解决机制的复合性和复杂性。纠纷解决制度的搭建需建立在对行政合同具备充分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当前我国行政诉讼制度中行政合同的相关规定进行梳理可知,其多强调行政合同的行政性,而忽视合同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政合同功效的发挥。辅之以域外先进经验之借鉴,本文以期对我国当前行政合同的司法救济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
期刊
【摘要】论文共分四个部分。论文第一部分介绍了全国首例代孕引发监护权纠纷的案例;第二部分分析案例分歧意见以及争议焦点。第三部分对案例所涉问题进行法理分析。  【关键词】代孕;监护权;完善  一、案情简介  2014年2月7日某跨国公司董事长刘康(46岁)因急性重症胰腺炎医治无效死亡。刘康父母向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起诉儿媳陈艳,要求获得其孙子女即刘康之子——京京、莹莹(龙凤胎)的监护权。被告陈艳输卵管
期刊
【摘要】通过对民事诉讼程序滥用情况的调查发现,滥用民事诉讼权是有极大危害的,首先,滥用民事诉讼权会损害他人、社会、国家的利益;其次,滥用民事诉讼权也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司法资源形成浪费。而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立法规制对民事诉讼程序滥用现象的规范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为了更好地解决民事诉讼中的程序滥用问题,我们通过对民事诉讼法及民事诉讼程序滥用的现状来分析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民事诉讼
期刊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传、受双方在信息流通过程中的参与性和互动性越来越强。在众多的新媒体中,微信无疑是一颗举世瞩目的新星。自2011年横空出世到今天,微信成为继QQ、微博之后,几乎人人皆晓的一个社交媒介。  【關键词】微信;使用与满足;受众需求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推出的一个即时互动通讯软件。它借助智能终端,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充分发掘了人际交往的潜力,再一次弥合了现实世界与虚
期刊
【摘要】在现代化背景下,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事业单位党务政工工作才能进一步提高党务政工工作质量,才能改变我国政工工作的现状。本文就此展开了讨论,详细分析了如何应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事业单位党务政工工作模式。  【关键词】以人为本;推动;事业单位;党务政工;工作  目前,事业单位的党务政工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不仅无法保证事业单位的管理质量,也无法响应国家号召,创新党务政工工作形式。而坚
期刊
【摘要】执行分配之诉对于维护债权人和被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我国除了通过司法解释确认了该真诉讼之外,并没有过多的对该类诉讼的程序问题进行完善的规定,由此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讨论,笔者也认为我国应该对执行分配之诉的程序进行明确界定,这样对于理论和实务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主要对执行分配之诉的程序中的几个问题进行详细界定,完善本诉的程序制度。  【关键词】执行分配方案;债权人;被执行人;程序  
期刊
【摘要】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民法总则三审稿中新增了除营利法人和非营利法人以外的特别法人,民法总则三审稿中新增了除营利法人和非营利法人以外的特别法人。公益法人,特殊企业在我国法律当中并未做明确规定,那么新增特别法人是否能够囊括后两者,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怎么样的,本文对此作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特别法人;公益法人;特殊企业  一、特别法人  1.特别法人
期刊
【摘要】虽然“快播案”的热度已逐渐褪去,但作为法律研究者和工作者需要保持一份“冷眼相对”的理性,案件背后所蕴藏的法律与社会问题,值得深挖。目前,已有不少专家从实体法角度对本案发表了看法和观点。基于打击新型互联网犯罪目的,本文集中关注“快播案”控辩双方争议焦点,精心梳理庭审过程脉络,尝试从法律适用、犯罪构成、程序合法等角度阐述博弈依据与方法,并概括总结诉讼程序中的注意事项,为打击此类犯罪提供了有益借
期刊
【摘要】推行证券发行注册制,是我国改革证券市场发行制度的核心内容。证券发行注册制要求证券发行人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证券发行所涉及的相关信息,并树立以服务投资者和维护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证券信息披露理念。本文认为,完善证券发行信息披露制度,应强化证券发行人对于信息披露的责任意识,创建和拓宽证券信息披露的大数据网络信息平台,同时发挥审计、评估、咨询等中介机构在证券发行注册制中的作用。  【关键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