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智:对山寨横行 不可一笑了之等

来源 :出版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opyfeil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智:对山寨横行 不可一笑了之
  译林出版社外国文学分社社长田智在《出版人》撰文:近日,磨铁和读客两家民营公司关于“图书封面谁山寨了谁”的争论在微博上闹得沸沸扬扬,再次引发业界对山寨出版的关注。
  我认为,山寨出版的实质是侵权和盗版,仿冒——无论是书名还是封面,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里外透出的都是不讲道理的强盗气,毫无道德操守可言。尤其在出版这个以传播文化、传承文明为己任的行业,如此光明正大地用偷来的创意公开叫卖,实在有辱斯文。
  当下中国出版业有一股不良风气一不以山寨为耻,反以打擦边球为荣,这本已很可怕。具有反讽意味的是,受害出版社反而不能理直气壮对山寨者说不,有时候甚至是胆战心惊地打官司,生怕被倒打一耙反诉诬陷,这当然就更可怕。而最为可怕的,还是出版人、读者对山寨出版的麻木,容忍度已经高到付之一笑。在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正如软件得不到保护就没人开发软件一样,图书创意得不到保护也就没有人再致力原创。当抄袭和跟风成为捷径,当山寨病毒越来越流行,出版业要想重整山河,恐怕会难如抽丝。
  李明德:《著作权法》修改应通盘考虑各方利益,过于倾斜权利人也不合适
  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教授李明德在《人民日报》接受采访:李明德认为,《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第一稿中的第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条利用“法定许可”,照顾了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利益。这当然不对。但第二稿把“法定许可”条款删除,使著作权法中没有录音制品的法定许可,也是不对的。制定著作权法必须通盘考虑创作者、传播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现在修改后,照顾了创作者和传播者的利益,但谁来替社会公众的利益考虑和发声?
  李明德说,没有法定许可,词曲作者很可能失去多家授权的权利,在面对实力强大的出版方、传播方时,将被迫签下独家授权协议,不利于作品的传播。对听众而言,也将失去欣赏多样性作品的可能。他举例说,从理论上讲,没有了法定许可,听众很可能只能听到李娜一个人演唱的《青藏高原》,其他演唱者如韩红、谭晶如果没有得到最初发行这首歌的唱片公司的授权,就别想演唱这首歌。
  白冰:中国童书数字出版可能发展的途径
  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在“数字出版与儿童出版”论坛暨第27届全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年会上做主旨演讲:童书的数字出版正在转型期,数字出版正在变为童书出版的一种形态。但是童书即使变为数字出版,也是最后一个要变的种类。未来实际上数字出版肯定会成为纸介图书的有益补充,怎么并行并存?我想了一些途径。
  一是共建平台,资源整合。希望以平台来贯通各个环节,实现优势资源的整合和盈利模式的突破。目前处于成人阅读为主的盛大旗下的起点中文网、中国移动手机平台等,已经形成比较大的规模和比较好的收益,大部分还在分别圈地、各自为阵。虽然各有所长,但是大部分都存在选题缺乏专业性、内容资源不足、用户分散等问题。同类型平台重复建设,造成社会资源浪费非常严重。
  二是以精品促品牌,以收益赢授权。目前数字出版处在跑马圈地的选地资源和竞争的时期。移动阅读基地更是通过足够的图书品种数量来争取电子书包。内容才是读者真正需要的,电子书最核心的不是电子,而是内容。我认为数字出版不是一种图书形式,而是一种出版形态,其核心在内容,价值在于纸介图书所不具备的增值服务。
  三是通过集中培训,培养复合型出版策划人才。现在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最大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出版社通过人员和人才的引进进行双向培养,一方面可以邀请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人到社里来,组建数字出版部门。另外我们的编辑能够送到互联网企业去学习、培训,学习回来之后,在数字出版部门中工作。形成数字出版平台良性的互动。
  马莹:数字教育的瓶颈与困惑
  马莹在《出版广角》中撰文:数字教育前景看好,当各类数字教育产品全面开花的时候,压力和困惑也随之而来。
  技术、资金、人才保证是前提。尽管数字出版被认为是出版业发展的趋势,但其盈利方式的不确定性使其仍被视为烧钱的行为,数字教育领域也如此。搭建平台、研发产品、营销推广都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资金,上市公司可以募集资金投资,但也有着回报的压力,后期的维护与更新工作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中小出版机构运作起来则有着困难。此外,面对这个等待成熟的市场,人才的欠缺也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内容资源系统整合。不少出版集团都在建设数字资源数据库,需要注意的是,简单地将纸质内容转存的泛资源库只是重复劳动,真正要建设的是条目化,碎片化的内容数据资源库,以实现从纸质内容商向数字内容和信息服务的综合商的转型。内容资源的整合需要一个缜密的、规范的、系统的整理和组合过程,必须进行系统排序、重组,深度挖掘,这也是一个“分力”到“合力”的过程。
  业务部门交叉统筹合作。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出版机构存在统筹管理问题,有的出现十几个部门同时研发数字化产品的情况。在分工方面,也存在出版集团的数字公司和出版社的数字出版部业务交叉的现象,数字公司被任命整合集团数字教育资源,但在数字内容授权等方面并不能完全得到出版社配合。
其他文献
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走进社会主义殿堂》一书。该书的主编都是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多年而且研究成果丰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专家,有着深厚的学术功底。该书借助翔实的史料,以社会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为逻辑线索,详细论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想到现实、从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从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发展历程。该书以宣传社会主义理论、普及社会主义知识为目标,思路清晰、资料翔实、信息量大、立场鲜明、学
期刊
邹韬奋说:“一个人光溜溜地到这个世界上来,最后光溜溜地离开这个世界,彻底想起来,名利是身外之物,只有尽一个人的心力,使社会上的人多得他工作的裨益,才是人生最愉快的事。”在第十一届韬奋奖颁奖典礼上,当身材魁梧、相貌堂堂的北方大汉吴宝安,双手接过那沉甸甸的证书时,他的眼里噙着热泪。激动,辛酸,幸福,甘苦自知。  《出版参考》:作为韬奋出版奖获得者,请谈一谈您的成长故事,以激励更多的年轻的出版人。  吴
期刊
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也是化工业的重要原料。盐业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要不断地与时俱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截止到2011年,我国盐产量8198万吨,位居世界第一位,是第一产盐大国。盐行业在全国经济发展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盐业》杂志是全国盐行业唯一一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期刊。自1991年创刊以来,至今已走过21年,21年对于一本刊物来说,记载了许多中国盐行业的发展历程
期刊
《俞敏洪口述: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  俞敏洪/口述  优米网/编著  定价:29.00元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2年7月  他是“中国最具魅力校长”“知识分子成功创业的典范”。  他是中国青年大学生和创业者的“心灵导师”“精神领袖”。  他是一条生存在经济海洋中的大鳄。  本书为作者口述作品,真实地反映了作者所走过的五十年人生风雨路程。作者以淡定幽默的口吻,站在人生新的制
期刊
媒介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在人类社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人类摆脱原始的动物蒙昧状态,进入文明时代最重要的助推器之一。  从人类史前时期的原始媒介再到口语媒介,而后是书写媒介、印刷媒介,直到今天已经在人类交流中获得极广泛应用的电子媒介、网络媒介等新媒介,媒介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与时俱进。  上世纪中叶,人类社会已进入电子文化时代。电视机的迅速普及,不仅引出了家庭文化生活的革命性变化,而且
期刊
文 学  7月份的文学类畅销书榜单Top10没有一本新书上榜,如果一定要找寻亮点,则是经典老书光芒再现。《文化苦旅》《骆驼祥子》《狼图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三国演义》,从当代文学到古典文学,从散文到小说,这些历经时间打磨的图书纷纷再次登场,显示出了经久不衰的魅力。其实,每到寒暑假,一些经得起时间打磨的文学作品就像老朋友赴约一样开始回归榜单,这些老书的集中畅销,主要得益于暑期档的销售推动。对于青少
期刊
经过改革开放后将近三十的发展,许多民营书业企业茁壮成长,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当一家小公司只有几个人的时候,可以凭着一股热情,抱团干活。但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许多矛盾会凸显出来,如何管理?是采用拿来主义,学习西方的管理方式,还是挖掘历史财富,追寻东方的智慧?崔传高先生撰文《思想的引领 哲学的管理》,讲述山东金榜苑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在这方面的有益探索。值得一读。  本期焦点故事是由晋璧东先生撰写的《
期刊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3G业务的迅猛发展,加之功能不断强大的手机终端,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放弃传统图书,转而通过手机阅读。在手机阅读的新环境下,阅读对象变得扩大化、阅读终端开始多元化、阅读模式更加多样化,阅读的内容也不断变化、扩大。手机阅读以其随时随地、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不可比拟的优势为阅读产业打开一片巨大的蓝海。我们正朝着一个全新的阅读时代迈进。  手机阅读应时而生  阅读是一项庞大的民族文明工程。一个
期刊
本刊讯(记者王化兵)11月3日一5日,第25届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共有95家图书出版社、12家教育音像出版社参展,展出出版物近五万种,设有展位230个。会议期间,大会组委会举办了大学版协常务理事会会议、全国大学出版社社长会议和大学出版论坛。  迎接十八大,展现大学出版整体形象  订货会现场,各大学出版社展示了一批最新出版成果,既有反映我国高校教学与科研最新成果的图书,也
期刊
磨铁金牌书策李家晔说:“能不断折腾的编辑是一个好编辑,瞎折腾也行,只是晚上道而已。”如何折腾才能让图书大卖?这恐怕是每个编辑都在苦苦思考的问题。  现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对编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策划内容,宣传营销也要参与其中,而且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一个根本——内容。  我主要做生活类图书,不知不觉快做到第十个年头了。估计还是资质鲁钝,近几年才刚摸到点门道,做了几本还算畅销的书,在这里班门弄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