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李大钊长子李葆华

来源 :老人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hao9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初春,又一位中共元老级人物,一位真正的优秀共产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金融、水电战线出色的管理领导干部,在96岁时驾鹤西去了,他的名字叫李葆华。
  也许年轻一代不很熟悉他的名字,那么他父亲却是家喻户晓的英雄,1921年中共的创始人,中国最早的马列主义导师,毛主席的马列启蒙老师——李大钊。
  “近朱者赤”, 1925年,年仅16岁的李葆华就在父亲李大钊的教育引导下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年仅38岁的李大钊被反动派在北京杀害。在进步人士的协助下, 1927年冬李葆华东渡,在日本东京高等师范上学。1931年5月,22岁的李葆华在日本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中共东京特别支部书记。“九一八”事变后,李葆华返回祖国。他随即组织了“上海留日学生会”、 “上海民众反日救国会”、“上海反帝大同盟”等左派进步组织,展开了反日爱国斗争。1932年他又奉命潜回北平,任门头沟矿区支部书记,很快又调升为中共河北省京东特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领导人民群众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
  1936年,不过27岁的李葆华被调升为北平市委书记,是中共历史上最早和最年轻的北京市委书记。1945年七大会议上,他被选为最年轻的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在毛泽东统帅领导的解放战争期间,他被党中央任命为北京军区政委,北平市委第二副书记。1949年3月他在北京光荣出席了七届二中全会和首届全国政协会议。
  在我戴着红领巾的时候,因为和李葆华的长子李青(现为浙江省委统战部长,省政协副主席)是北京育才小学同班同学,放学后常到李青家里玩耍,认识了这位身高近1.8米,经常戴蓝呢帽和眼镜的长者。
  李葆华伯伯当时已是国务院首任水利部党组书记、第一副部长,他与刚刚从平津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上将傅作义共同主持着新中国的水利事业。毛主席鼓励傅作义和李葆华:“要合作得好,合作到底!”
  水利部是当时中央部委中最具统战意义的部委,李葆华任部长后迅速调整心态。他当时比傅小14岁,平时尊称傅为“仁兄”,他这位“贤弟”尽力多做些艰苦细致的协调工作,既不能架空傅部长,也不能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对名利双收的事,他已习惯于让。使傅作义和他带来的5位旧部亲随官员受到感染,很快适应了部里的工作,发挥了应有作用。
  李青回忆:因为开局基础打得好,父亲和傅部长关系一直很融洽,决定大事总是先商量好,再拿到部办公会上议定。这也说明毛、周两位伟人缜密的用人之道。
  新中国刚刚成立,满目疮痍、旱涝频发。李葆华可谓是新中国水利的勇猛闯将和功臣。我不止一次听李青讲一个感人的故事,1951年暮春三月,天气乍暖还寒。为了根治淮河,两位共和国水利部长,亲自到深山大河实地考察了半个多月。那时新中国刚刚建立,别说畅行无阻的“高速”没影儿,就是像样的公路也少得可怜,淮河上的桥梁也寥寥无几。
  两位部长雇上私人一叶木舟,顺江考察。李葆华总是小心翼翼,先扶年迈的傅部长上船。船家晃晃悠悠地撑船,他们在船上边看地图边观察地势水流,技术人员不断拍照、记录。遇上小雨,就撑上一把油纸木伞……进入安徽省后,淮委会得知两位部长的行程,连忙从蚌埠派船来接迎。他们继续催舟东渡,在到洪泽湖途中受阻,穷山恶水地形险峻,两位部长携手徒步而行,后面警卫人员从山民家租借几头毛驴,驮着行李书籍用具。
  他们沿着崎岖沙石羊肠小道,边爬山边查看地形,此时傅部长已年过花甲,身体发福、胖大,不时气喘吁吁,汗滴不断。李葆华部长不忍心,请傅部长先坐毛驴歇歇。可是傅部长拄着竹杖笑哈哈地说:“我能坚持,慢慢爬就是了,小毛驴也很可怜,我这么重,它受得了吗?”两位部长和随从人员都大笑起来。笑声振动了春天的深山。
  返京不过一个礼拜,有根有据的翔实调查报告就送到了国务院,经周总理满意签阅,又速送到了最高领袖毛泽东手里。毛主席、周总理根据水利部和专家意见,批准了治理淮河的方针是:“蓄泄兼筹”,也就是雨季能蓄水,旱季能放流灌溉。在水利部的领导下,历史上最大的治理工程紧锣密鼓地开工了。
  李部长不但自己深入到各个水库视察指导,一次还陪淮委主任谭震林副总理到了佛子岭水库工地。当时附近没有招待所,两个人干脆睡在一个潮湿的工棚里。工棚没有防雨措施,漏雨夜两人通宵达旦无法入睡。好在两位也是从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中走过来的,此事在他们看来也不足为奇,算不上艰难困苦。
  1957年傅作义部长在山西视察水利工作时突发心脏病,从此傅部长主要养病,李部长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他以深入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团结各层干部,为水利事业埋头苦干了整整12个春秋。
  20世纪60年代以后,李葆华同志调入中央华东局任书记并当上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在安徽,他实事求是大力平反右派,坚持发展工农业,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日夜操劳,被人民亲切地称为“李青天”。“文革”期间被莫须有罪名打倒批判几年;后来他出任贵州省委第一书记,直到四人帮垮台。拨乱返正后的1977年,他参加中共十一大,被选为中央委员,同时被党中央任命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兼党委书记,直到1982年党中央批准他光荣离休。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他对党对人民殚精竭虑,受到党内外有口皆碑的赞扬。
  2005年,在李葆华同志去世的那个凄冷的2月,风在北京呼啸着,我和同住南沙沟大院的全国政协常委伍绍祖都到李葆华同志居住了20多年的单元房去凭吊他。本来他可以申请住到新建的200多平方米的新宅中去,但这种事他永远不会开口。不断有人送来鲜花松枝,已经摆到了长廊和楼下院子里。我和伍绍祖热泪盈眶对着葆华同志遗像三鞠躬,绍祖兄则饱蘸丹青在白缎带上替他的父亲、葆华老伯的战友、原中央军委秘书长伍云甫写下了一副挽联:“荣辱不惊,无私奉献”“清正廉洁,后人典范”。这也说出了我和他的心声。
  放眼四壁,竟然没发现一张名人书画之类,再看李老不过十几米的卧室可以说也是四壁徒空,没有任何现代装修,那里除了书籍以外,再没有别的豪华装饰品了。
  我突然在李老书架上发现了一排高等数学、几何学,还有微积分和化学、物理的书。我忙问:“这是你们哥几个读的书吧?”李青忙答:“都是老父亲自学的书,尤其改革开放以后,他任贵州省委书记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说按照小平同志指示要建设现代化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没有高等现代化的知识怎么行呢?那时他早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了,仍在一只青灯下顽强苦读这些数理化书籍——”
  我不由肃然起敬,再对遗像深鞠一躬。抬头看到灵堂里唯一的一副对联墨迹(当然是复制品,李大钊生前所有遗物全部上交给了国家博物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真是李葆华伯伯一生的写照啊。
  (万伯翱,著名体育散文作家。我国前人大委员长万里之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著有《灯下日知录》、《少林将军许世友》、《四十春秋》和《元戎百姓共垂竿》等。)
  (责编/孙展)
其他文献
孙轶青先生1938年参加革命,是早期的新闻工作者。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在《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人民日报》、国家文物局工作,后从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的位置上离休。孙老离而不休,热心文化界的社会活动,现在仍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中直分会顾问、中华诗词学会会长、中国文物学会顾问、中华古玩业商会名誉会长等。  孙老是1988年从工作岗位上退居二线的。此前一年,中华诗词学会成立,他始而当顾问,继而任副会长
期刊
在医院熬了两小时才看完病,我到大厅取药。天哪!这么多人!划价、交费、取药,每个窗口都排着长长的队伍。排了半个钟头,快轮到我了,此时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凑到了窗口。“嘿!老头儿,加塞儿呀!”后面的人嚷道,老人指指窗口“持老年证优先的牌子”。“老年证呢?”一位年轻女士不高兴地问,老人伸出颤抖的手摸遍了口袋,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尴尬地摇摇头。人们不满了,“没有老年证就排队去,你见天地没事,多等会儿也等不坏你
期刊
张子林和老伴都年近八旬,家住吉林省扶余县陶赖昭镇四号村。他们有6个女儿,没有儿子。6个女儿早已成家,有几个住在外地。前些年,老张和老伴身板还挺硬实,家里家外的活计用不着女儿女婿们操心。可是去年春天,张大娘的鼻子长了个瘤,6个女婿凑出1万元给岳母治病。半年后,张大娘鼻子又长出瘤来,6个姑爷又一起拿出医药费。  妻子生病后,苦了老张,成天屋里屋外,忙得脚不沾地。远在长春的大女婿和二女婿合计,二老一年比
期刊
我曾经是一位中学语文教师,担任过北京丰台区三路居中学副校长、书记,丰台区体育运动学校校长、书记,曾经为北京市第十、十一、十二届归国华侨联合会委员,十二届归国华侨联合会常委,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常委。最难忘的则是当人民代表的这段经历。    出勤和履行职责    我们那届人大常委委员有62名,我常对自己说,你是全市1300万人口中的62名之一,肩负的担子很重啊!在任这5年中,除因探亲缺席
期刊
四川省简阳市石钟镇长沟村的百岁老寿星邱仁德今年103岁,如今仍是耳不聋,眼不花。  采访那天,邱仁德老人拄着拐杖站在院坝中候着。笔者问她在等什么人,老人家声音宏亮地回答道:“哈哈哈,等干部来关心哈!”说完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讲起过去,邱老似乎有说不完的故事,东扯西谈,吐字清晰,还伴着不断的笑声。邱老生有9个儿女,如今与最小的小儿子一家三口住在一起。儿子、儿媳都很孝顺,从来不吵嘴。  邱老爱干净,
期刊
芭蕾孕育于意大利,诞生于法兰西,成长于俄罗斯,融合了意大利的钟灵毓秀、法兰西的清雅婉约、俄罗斯的高贵凝重。芭蕾是高雅的,是世人一致公认的艺术之最。芭蕾更是属于大众的,它不仅是艺术塔尖,而且还能以健身的方式走进普通人的生活。早在几百年前,它就是武士强身健体的手段。在发达国家,芭蕾被视为女子的必修课。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不仅自己热爱芭蕾,亲自出演男主角太阳神,还让贵族、大臣们练习。他建立了皇家舞蹈学院,制
期刊
十几年前,我受中国外交部委派,去缅甸首都仰光担任驻缅使馆政务参赞。我以前的外交生涯大部分是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度过的,那里的人民刚毅尚武、勇敢豪爽,但在信仰佛教的缅甸,百姓斯文温柔、修身静性,刚到缅甸,我有些不习惯,慢慢地入乡随俗。    礼佛点滴    工作关系,我和爱人经常出席宗教活动,有机会在各地观光,参观大小寺庙、式样各异的佛塔、佛像,还和缅甸友人一起叩头拜佛。按照缅甸习俗,进庙之前必须脱鞋
期刊
1991年,我结识了周恩来的贴身卫士韩福裕老人。那年他刚从毛主席纪念堂离休。我俩一见面,他就自我介绍说:“我现在是一证在手,二事不问,三员及第,四不清楚……”其中的“三员”就包括离退休后要当孙子、孙女的“保育员”。  几年前,也轮到我退休了。退休后的我因为自己的孙子、孙女都已上学读书,“保育员”的滋味我没有体验到。每每对照起韩老的话来,我总觉得颇有几丝遗憾。  去年,同住一楼道的邻居家生下一个小男
期刊
我和老伴结婚43年了,差不多有25年的时光过的是“牛郎织女”的日子,我从农村到城市、从山东到北京四处漂泊。我们之间虽然没有山盟海誓的浪漫,却有情比金坚的牢固。    小诗传情,“井台会”结缘    1960年我考入烟台师专,这所学校是1958年大跃进的产物,坐落在烟台市郊外一处荒山坡上。吃的、喝的、住的、用的全部要靠我们这些学生自力更生。  打水是轻体力劳动,主要是女同学来干。我从小体质就比较差,
期刊
91岁高龄的老红军刘国保,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2005年11月在家人陪伴下,从当年红军长征出发地江西赣南踏上征途,至今年3月,历时3个多月再次走完长征路,成为全国重走长征路中年龄最大的人。    我为自己是长征人而骄傲    刘国保出生在江西省闻名的“红军县”兴国县社富乡山村。1932年,年仅18岁的刘国保参加了革命红军,被编入“兴国模范师”。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刘老带着战友们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