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创新产品设计开发理念,实行企业股份制和一系列全新的运行机制及运作模式,使一个三线大型国有企业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如今,他有更高的目标:把企业做大做强,使公司成为一家现代化大型、专业液压挖掘机制造企业,跻身世界大型高端挖掘机制造企业前五强,铸造中国名牌
在这里,一至四楼的办公室能看见藤椅、老式的木柜,立马让人联想起20世纪90年代的国有企业;来到第五楼,时尚的装修、隔间办公的格局,现代企业的面貌却跃然眼前。这一切令人很是疑惑,为什么同一家公司的一栋楼里居然有两重天地?
带着满腹的疑问,记者见到了四川邦立重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蔡禺。在一份记者发出的采访提纲上,蔡禺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面对记者,他仿佛要参加一场考试。谈笑间,记者当了一回“考官”。
出海:技术过硬显身手
“刚到单位,我们的工作主要是为生产服务。图纸送到车间,一有问题,我们就下到车间,手工更改图纸。”1985年8月,蔡禺从四川工业学院毕业分配到长江挖掘机厂设计处任设计员。
由于专业理论扎实,加上勤奋好学,思路灵活,1989年,参加工作才三年多的蔡禺成为长江挖掘机厂历史上最年轻的主管设计员。也就在这一年,蔡禺根本无暇照顾怀孕的妻子。当女儿呱呱落地时,他还远在贵阳做产品配套调研,只在电话的那头得到当父亲的消息。
1989年的夏天,为完成WLY202型轮胎式液压挖掘机的设计方案,蔡禺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在10平方米的空间里,太阳直晒预制板的楼顶,房间温度高达摄氏三十几度。忍受住酷热,蔡禺翻阅着成堆的参考书,查资料,改图纸,汗如雨下。一个星期后,解决了技术难题,蔡禺终于走了出来。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1992年,蔡禺被公司派到日本进行技术研修。“一出去,眼界开阔了,思想境界和认识水平提升了,接下来一些观念也随之改变。”蔡禺讲起了在日本的一段经历,“我曾经碰到一位在日本一家公司工作的高管人员。这个老头子从中国的历史文化谈及赴我国考察的经历。最后感慨地告诉我,中国很多企业说缺乏资金、技术,其实最缺的是管理。”
学成归来,蔡禺带着全新的理念和认识回到了长江挖掘机厂,先后担任了设计室主任、设计处处长、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一路走来,从最普通的设计人员到总工程师,蔡禺在每个岗位上认真学习、细致钻研,为成长为专业精通的技术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作充分的准备。
扬帆:锐意创新图自强
1999年,由于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和老国有企业的沉重历史包袱,长江挖掘机厂连续多年亏损,职工工资也不能足额发放,企业在破产的边缘徘徊。此时,蔡禺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任四川长江挖掘机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主持全面工作。
“自己在这里工作了十几年,多少也有感情,不希望单位垮掉。有了这个机遇,自己感到压力和责任重大,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把工作做好。”谈及当时上任的情形,蔡禺如是说,“那时,我们党委一班人认真讨论,决定立足企业实际,扬长避短,走大型化、专业化、个性化、人性化的产品开发路子,靠技术创新求发展。”
2000年的一天,蔡禺突然接到一个客户的电话,原来那个客户急需抓钢机。意识到这个产品的潜力,蔡禺放下手头的工作,立马转向。在抓钢机产品研发上,蔡禺首创“直动臂、弯斗杆”结构工作装置、五瓣梅花抓斗、可加高和升降的司机室等五项国内技术。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大大改变了我国冶金行业废钢装卸机具落后的局面。
为了打开产品市场,几个月时间,蔡禺带队跑遍了全国所有的钢铁公司,足迹留在了转运废钢的火车站和码头。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时间,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随着一台台系列抓钢机、抓料机走下生产流水线,企业也因此演绎了一段“一个产品救活一个企业”的“神话”。
技术创新救活了企业,企业更重视推进技术进步。“技术出身的蔡总深知我们的需求,给技术人员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环境。我们技术中心设在公司的五至七楼,是公司办公环境最好的。”负责公司技术中心的副总经理钟春健的一番话,解开了记者对公司的“两重天”的疑问。
远航:企业改制显生机
2003年12月,公司按照政府有关国有企业改制的政策,组建四川邦立重机有限责任公司,蔡禺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企业改制后,为了加强企业管理,公司进一步深化了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大刀阔斧地摒弃旧的管理思想和僵化的管理模式,建立了一套产权明晰、管理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并建有完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
“大家都戏称我是单位的‘包青天’。”企业管理督导室负责人刘文笑言,“公司一旦定下的制度,对谁都一视同仁、公平考核。我们刚完成今年上半年的考核,蔡总都要被扣800元。”原来,在蔡禺的力推下,2005年6月,公司推行了《创新、改善提案管理办法》,要求全员参与创新改善提案活动。至今为止,公司已收到员工的各类创新提案800多条,并对225条创新提案进行了奖励。
“‘唯创新才能发展,唯发展才能生存’,这是公司的信条。”蔡禺对公司的企业文化给予这样的阐释,“‘员工个个是人才’,这就是邦立重机的人才理念。我们并不苛求每一位员工方方面面都优秀,只要认真履行好岗位职责、能胜任岗位工作的员工就是公司需要的人才。”
“大型挖掘机的生产,我们填补了国内空白,全国就我们一家。”付出终有回报,一家老国有企业几经风雨,现在还屹立于市场,蔡禺很是欣慰。对于未来,蔡禺有更远大的理想。他将邦立重机的“十一五”目标定位为:以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统揽全局,把企业做大做强,使公司成为一家现代化大型、专业液压挖掘机制造企业,跻身世界大型高端挖掘机制造企业前五强,铸造中国名牌。
小档案:蔡禺,1964年9月出生于四川乐至县,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系首批省委集体联系的高层次人才,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四川省和泸州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优秀青年企业家,泸州市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泸州市首届杰出青年企业家。他主持了WLY202型轮胎式液压挖掘机设计,作为该产品主研人员,他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他主持了WY203型液压挖掘机设计,作为该产品主研人员,他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他主持研制开发的WZY40液压抓钢机,被列为国家级新产品项目,作为该产品主研人员,他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主持了被列为国家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项目“大型液压挖掘机制造技术”的研发工作,作为CE1000-6液压挖掘机产品主研人员,他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他主持研制开发了国家级新产品项目CED650-6液压挖掘机,作为该产品主研人员,他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他先后主持了6项国家级科技项目、11项省级科技项目的研究工作。
如今,他有更高的目标:把企业做大做强,使公司成为一家现代化大型、专业液压挖掘机制造企业,跻身世界大型高端挖掘机制造企业前五强,铸造中国名牌
在这里,一至四楼的办公室能看见藤椅、老式的木柜,立马让人联想起20世纪90年代的国有企业;来到第五楼,时尚的装修、隔间办公的格局,现代企业的面貌却跃然眼前。这一切令人很是疑惑,为什么同一家公司的一栋楼里居然有两重天地?
带着满腹的疑问,记者见到了四川邦立重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蔡禺。在一份记者发出的采访提纲上,蔡禺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面对记者,他仿佛要参加一场考试。谈笑间,记者当了一回“考官”。
出海:技术过硬显身手
“刚到单位,我们的工作主要是为生产服务。图纸送到车间,一有问题,我们就下到车间,手工更改图纸。”1985年8月,蔡禺从四川工业学院毕业分配到长江挖掘机厂设计处任设计员。
由于专业理论扎实,加上勤奋好学,思路灵活,1989年,参加工作才三年多的蔡禺成为长江挖掘机厂历史上最年轻的主管设计员。也就在这一年,蔡禺根本无暇照顾怀孕的妻子。当女儿呱呱落地时,他还远在贵阳做产品配套调研,只在电话的那头得到当父亲的消息。
1989年的夏天,为完成WLY202型轮胎式液压挖掘机的设计方案,蔡禺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在10平方米的空间里,太阳直晒预制板的楼顶,房间温度高达摄氏三十几度。忍受住酷热,蔡禺翻阅着成堆的参考书,查资料,改图纸,汗如雨下。一个星期后,解决了技术难题,蔡禺终于走了出来。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1992年,蔡禺被公司派到日本进行技术研修。“一出去,眼界开阔了,思想境界和认识水平提升了,接下来一些观念也随之改变。”蔡禺讲起了在日本的一段经历,“我曾经碰到一位在日本一家公司工作的高管人员。这个老头子从中国的历史文化谈及赴我国考察的经历。最后感慨地告诉我,中国很多企业说缺乏资金、技术,其实最缺的是管理。”
学成归来,蔡禺带着全新的理念和认识回到了长江挖掘机厂,先后担任了设计室主任、设计处处长、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一路走来,从最普通的设计人员到总工程师,蔡禺在每个岗位上认真学习、细致钻研,为成长为专业精通的技术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作充分的准备。
扬帆:锐意创新图自强
1999年,由于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和老国有企业的沉重历史包袱,长江挖掘机厂连续多年亏损,职工工资也不能足额发放,企业在破产的边缘徘徊。此时,蔡禺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任四川长江挖掘机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主持全面工作。
“自己在这里工作了十几年,多少也有感情,不希望单位垮掉。有了这个机遇,自己感到压力和责任重大,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把工作做好。”谈及当时上任的情形,蔡禺如是说,“那时,我们党委一班人认真讨论,决定立足企业实际,扬长避短,走大型化、专业化、个性化、人性化的产品开发路子,靠技术创新求发展。”
2000年的一天,蔡禺突然接到一个客户的电话,原来那个客户急需抓钢机。意识到这个产品的潜力,蔡禺放下手头的工作,立马转向。在抓钢机产品研发上,蔡禺首创“直动臂、弯斗杆”结构工作装置、五瓣梅花抓斗、可加高和升降的司机室等五项国内技术。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大大改变了我国冶金行业废钢装卸机具落后的局面。
为了打开产品市场,几个月时间,蔡禺带队跑遍了全国所有的钢铁公司,足迹留在了转运废钢的火车站和码头。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时间,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随着一台台系列抓钢机、抓料机走下生产流水线,企业也因此演绎了一段“一个产品救活一个企业”的“神话”。
技术创新救活了企业,企业更重视推进技术进步。“技术出身的蔡总深知我们的需求,给技术人员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环境。我们技术中心设在公司的五至七楼,是公司办公环境最好的。”负责公司技术中心的副总经理钟春健的一番话,解开了记者对公司的“两重天”的疑问。
远航:企业改制显生机
2003年12月,公司按照政府有关国有企业改制的政策,组建四川邦立重机有限责任公司,蔡禺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企业改制后,为了加强企业管理,公司进一步深化了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大刀阔斧地摒弃旧的管理思想和僵化的管理模式,建立了一套产权明晰、管理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并建有完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
“大家都戏称我是单位的‘包青天’。”企业管理督导室负责人刘文笑言,“公司一旦定下的制度,对谁都一视同仁、公平考核。我们刚完成今年上半年的考核,蔡总都要被扣800元。”原来,在蔡禺的力推下,2005年6月,公司推行了《创新、改善提案管理办法》,要求全员参与创新改善提案活动。至今为止,公司已收到员工的各类创新提案800多条,并对225条创新提案进行了奖励。
“‘唯创新才能发展,唯发展才能生存’,这是公司的信条。”蔡禺对公司的企业文化给予这样的阐释,“‘员工个个是人才’,这就是邦立重机的人才理念。我们并不苛求每一位员工方方面面都优秀,只要认真履行好岗位职责、能胜任岗位工作的员工就是公司需要的人才。”
“大型挖掘机的生产,我们填补了国内空白,全国就我们一家。”付出终有回报,一家老国有企业几经风雨,现在还屹立于市场,蔡禺很是欣慰。对于未来,蔡禺有更远大的理想。他将邦立重机的“十一五”目标定位为:以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统揽全局,把企业做大做强,使公司成为一家现代化大型、专业液压挖掘机制造企业,跻身世界大型高端挖掘机制造企业前五强,铸造中国名牌。
小档案:蔡禺,1964年9月出生于四川乐至县,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系首批省委集体联系的高层次人才,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四川省和泸州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优秀青年企业家,泸州市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泸州市首届杰出青年企业家。他主持了WLY202型轮胎式液压挖掘机设计,作为该产品主研人员,他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他主持了WY203型液压挖掘机设计,作为该产品主研人员,他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他主持研制开发的WZY40液压抓钢机,被列为国家级新产品项目,作为该产品主研人员,他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主持了被列为国家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项目“大型液压挖掘机制造技术”的研发工作,作为CE1000-6液压挖掘机产品主研人员,他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他主持研制开发了国家级新产品项目CED650-6液压挖掘机,作为该产品主研人员,他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他先后主持了6项国家级科技项目、11项省级科技项目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