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膨胀土是一种含一定数量亲水矿物质(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或混层结构)且随着环境的干湿循环变化而具有显著的干燥收缩、吸水膨胀和强度衰减的粘性土,有的裂隙很发育,且液限和塑性指数较大,压缩性偏低,在天然含水量状态下较坚硬,一般具有超固结性。在地层分布上一般属于上第三系河湖相砂砾岩、砂岩和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积分支粘土,在结构上夹层多,上层滞水明显,开挖后易产生卸荷失稳。在进行渠道土方开挖和保护层开挖过程中,需采取与常规土方开挖不同的方法。本文结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陶岔~沙河南段南阳段第一施工标段渠道施工经验,详细介绍了膨胀土开挖施工关键工序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膨胀土;施工工艺;控制要素。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区位于南阳市市区内,桩号:TS87+925~TS94+365,全长约6.44km;渠道过水断面成梯形,设计流量340m3/s、加大流量410m3/s,最大挖深達26m;其中渠底设计宽度为14~22m、纵坡1:25000,边坡坡比为1:2~1:3.5,一级边坡设计采用10cm厚的衬砌板、渠底8cm衬砌板、其余边坡采用浆砌石联拱+植草防护。
2 工程特点
根据招标地质资料显示本标段渠道沿线均为膨胀土,膨胀土随着环境的干湿循环变化具有显著的干燥收缩、吸水膨胀和强度衰减。开挖后易产生卸荷失稳,出现滑坡现象,采取工程措施,预防滑坡是施工控制重点。
根据膨胀土的特殊性质,在开挖过程中必须采取覆盖、防护等有效措施减少大气环境的影响,分层、分段开挖并预留保护层,一次开挖的工作面不易过大。开挖过程中,在有上层滞水的地带需采取逐层设截流沟、逐层排水的方式,有效减少边坡失稳现象,对边坡的保护和设计断面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
3 工艺原理
在开挖过程中,采取逐层开挖排水沟排除滞水、渗水的开挖方式,并采取临时覆盖边坡、预留保护层和后续工序跟进,可有效隔绝阳光曝晒和雨雪冲刷或冻结,减少土体失水干缩或遇水膨胀而引起的边坡失稳现象。
4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4.1 施工工艺流程
4.2 施工工艺
4.2.1 土方开挖测量放样
放样遵守“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依据现场条件、控制网点的分布情况采用极坐标法;开挖工程细部放样时,在实地放样控制轮廓的坡顶点、转角点或坡脚点,并用醒目的标志加以标定。
4.2.2 表土清挖
施工时严格按照图纸规定的表土开挖深度进行开挖,采用推土机打堆,装载机装车,自卸车运输,单独堆放,以用于竣工后耕地恢复。
4.2.3 截留沟开挖
渠道开挖之前,首先进行渠道永久性截流沟施工,防止地表水流入开挖作业面,以及对已开挖边坡的冲刷和浸蚀。同时结合现场地形汇水条件布置向渠外排水的通道。另外,为保证截流沟的汇水作用,渠道开挖线与截流沟之间的坡顶做成倾向截流沟一侧的缓坡,以免坡顶积水。
4.2.4 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采用反铲挖掘机开挖、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在指定的堆放区推平的工艺进行施工;按照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一次开展工作面不宜过大,分段长度为150m~200m左右,开挖层厚度为2~4m。同一区段内开挖面平行下降,当不能平行下挖时,两者高差不大于一个开挖梯段。对于中强膨胀土渠段,在渠道设计开挖断面轮廓的坡脚处预留土墩,以防开挖卸载后出现滑坡;土墩宽度(底板宽度方向)2m,高度2m,土墩边坡与开挖轮廓设计边坡相同。对于过水断面以上的渠道开挖,当自上而下开挖至一级马道后,停止开挖,进行保护层开挖及边坡防护工程施工。在完成工程防护措施后,再进行下一级马道间或过水断面的土方开挖施工。
4.2.5 排水
土方分层开挖过程中,存在上层滞水渗流的区域逐层在两边开挖临时排水沟,中间开挖临时导渗沟,及时排除渗水或雨水;
首先在距离开挖断面两侧3.0m 的距离,开挖平行于渠道轴线的临时排水沟,用于汇集边坡层间滞水和雨水;在靠近渠道轴线的位置开挖临时导渗沟,其底部高程低于临时排水沟底,用于汇集地下水和边坡层间滞水;临时排水沟与导渗沟之间通过开挖支沟联通,在导渗沟适当的位置开挖集水井,井内布置水泵,当施工期降雨形成地面径流或出现层间滞水、渗水时,水流通过临时排水沟、支沟汇集到导渗沟的集水井内,用水泵抽排至附近自然沟渠。随着开挖的进行,排水沟和导渗沟不断加深,并灵活布置排水沟、导渗沟、集水井的位置,使沟底始终低于开挖底面,确保开挖面无明水。
4.2.6 临时防护
在开挖过程中,为减少大气环境对渠道设计基面的影响,在挖时建基面预留一定厚度的土层作为保护层。
除预留保护层外,在降雨期、高边坡地带或保护层开挖完成后进行换填施工之前,进行坡面的覆盖防护。本工程覆盖防护主要采取土工膜、塑料布等覆盖。覆盖时,采取上部膜压下部膜的方法,相邻块的搭接不小于 1.0m,用土袋压盖,要做到全面覆盖不留死角,以减少大气环境影响。坡顶的防护范围较坡脚的防护范围适当加大,坡顶尽量覆盖至周边截流沟边。
4.2.7 地质编录
按照设计图纸开挖到渠道设计轮廓线后,首先对已开挖边坡进行初步地质描述后,邀请地质单位对开挖面进行地质编录,地质编录包括以下内容:(1)地层界线、地层产状、岩性界线;(2)膨胀土分区(层)界线,膨胀土类别;(3)分区(层)土体颜色、钙质结核含量、结构等;(4)分区(层)土体含水量,塑性状态;(5)分区(层)土体裂隙发育程度(密度、裂隙面的光滑程度、充填物、有无地下水渗出),结构面产状;(6)长大裂隙(大于10m)产状,优势缓倾角结构面统计;(7)地下水浸润线、出水点描述,渗水与地表水的关系。
通过地质编录,确定边坡存在的潜在滑坡面,以便设计确定相应的边坡支护方式。
4.2.8 保护层开挖
保护层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在测量人员的指挥下,用挖掘机在坡面上每隔10~20m开挖出样槽。由有经验的挖掘机操作人员按样槽进行保护层开挖,挖掘机开挖方向垂直于渠道轴线,由上至下顺坡进行开挖。土料拢集于坡下后,装车运至指定地点。开挖时为了避免发生超挖,预留距离设计建基面5~10cm 的薄土层;预留的薄土层开挖前,将挖掘机斗齿前焊接一块厚约20mm 的钢板作为“刮板”,长度同挖掘机斗宽,宽度约为15cm,前缘与斗齿齐平,开挖方向垂直于渠道轴线,沿坡长自上而下将预留的薄土层刮除,人工用平头铁锹将坡面遗留的松土清除并拢堆。在坡面上钉木桩,每5m 作为一个断面,按坡度放样,在桩位上固定尼龙线,人工对坡面进行适当整理,直至坡面坡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每一段保护层开挖后、下道工序施工前,坡面要进行覆盖。
4.3 土方开挖质量检查和验收
膨胀土渠道开挖完成后,建基面开挖质量检查验收内容包括:
(1)开挖轮廓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开挖面浮土厚度是否超标;
(3)开挖面上是否有补坡、拍坡现象;
(4)开挖面揭露的膨胀土区域界线是否明确,膨胀土类别是否确认;
(5)坡面有渗水出逸时,导引措施是否有效;
(6)坡面有变形或滑坡体时,对滑坡体的清理或处置是否满足要求;
(7) 地质编录工作是否完成,内容是否满足膨胀土渠道施工地质要求。
5 结束语
本工程通过逐层开挖排水沟排除土体中的滞水、渗水,同时采取临时开挖边坡覆盖、预留保护层和后续工序跟进的施工方法,有效的控制了因土体失水干缩或遇水膨胀而引起的边坡失稳现象。
关键词:膨胀土;施工工艺;控制要素。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区位于南阳市市区内,桩号:TS87+925~TS94+365,全长约6.44km;渠道过水断面成梯形,设计流量340m3/s、加大流量410m3/s,最大挖深達26m;其中渠底设计宽度为14~22m、纵坡1:25000,边坡坡比为1:2~1:3.5,一级边坡设计采用10cm厚的衬砌板、渠底8cm衬砌板、其余边坡采用浆砌石联拱+植草防护。
2 工程特点
根据招标地质资料显示本标段渠道沿线均为膨胀土,膨胀土随着环境的干湿循环变化具有显著的干燥收缩、吸水膨胀和强度衰减。开挖后易产生卸荷失稳,出现滑坡现象,采取工程措施,预防滑坡是施工控制重点。
根据膨胀土的特殊性质,在开挖过程中必须采取覆盖、防护等有效措施减少大气环境的影响,分层、分段开挖并预留保护层,一次开挖的工作面不易过大。开挖过程中,在有上层滞水的地带需采取逐层设截流沟、逐层排水的方式,有效减少边坡失稳现象,对边坡的保护和设计断面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
3 工艺原理
在开挖过程中,采取逐层开挖排水沟排除滞水、渗水的开挖方式,并采取临时覆盖边坡、预留保护层和后续工序跟进,可有效隔绝阳光曝晒和雨雪冲刷或冻结,减少土体失水干缩或遇水膨胀而引起的边坡失稳现象。
4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4.1 施工工艺流程
4.2 施工工艺
4.2.1 土方开挖测量放样
放样遵守“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依据现场条件、控制网点的分布情况采用极坐标法;开挖工程细部放样时,在实地放样控制轮廓的坡顶点、转角点或坡脚点,并用醒目的标志加以标定。
4.2.2 表土清挖
施工时严格按照图纸规定的表土开挖深度进行开挖,采用推土机打堆,装载机装车,自卸车运输,单独堆放,以用于竣工后耕地恢复。
4.2.3 截留沟开挖
渠道开挖之前,首先进行渠道永久性截流沟施工,防止地表水流入开挖作业面,以及对已开挖边坡的冲刷和浸蚀。同时结合现场地形汇水条件布置向渠外排水的通道。另外,为保证截流沟的汇水作用,渠道开挖线与截流沟之间的坡顶做成倾向截流沟一侧的缓坡,以免坡顶积水。
4.2.4 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采用反铲挖掘机开挖、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在指定的堆放区推平的工艺进行施工;按照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一次开展工作面不宜过大,分段长度为150m~200m左右,开挖层厚度为2~4m。同一区段内开挖面平行下降,当不能平行下挖时,两者高差不大于一个开挖梯段。对于中强膨胀土渠段,在渠道设计开挖断面轮廓的坡脚处预留土墩,以防开挖卸载后出现滑坡;土墩宽度(底板宽度方向)2m,高度2m,土墩边坡与开挖轮廓设计边坡相同。对于过水断面以上的渠道开挖,当自上而下开挖至一级马道后,停止开挖,进行保护层开挖及边坡防护工程施工。在完成工程防护措施后,再进行下一级马道间或过水断面的土方开挖施工。
4.2.5 排水
土方分层开挖过程中,存在上层滞水渗流的区域逐层在两边开挖临时排水沟,中间开挖临时导渗沟,及时排除渗水或雨水;
首先在距离开挖断面两侧3.0m 的距离,开挖平行于渠道轴线的临时排水沟,用于汇集边坡层间滞水和雨水;在靠近渠道轴线的位置开挖临时导渗沟,其底部高程低于临时排水沟底,用于汇集地下水和边坡层间滞水;临时排水沟与导渗沟之间通过开挖支沟联通,在导渗沟适当的位置开挖集水井,井内布置水泵,当施工期降雨形成地面径流或出现层间滞水、渗水时,水流通过临时排水沟、支沟汇集到导渗沟的集水井内,用水泵抽排至附近自然沟渠。随着开挖的进行,排水沟和导渗沟不断加深,并灵活布置排水沟、导渗沟、集水井的位置,使沟底始终低于开挖底面,确保开挖面无明水。
4.2.6 临时防护
在开挖过程中,为减少大气环境对渠道设计基面的影响,在挖时建基面预留一定厚度的土层作为保护层。
除预留保护层外,在降雨期、高边坡地带或保护层开挖完成后进行换填施工之前,进行坡面的覆盖防护。本工程覆盖防护主要采取土工膜、塑料布等覆盖。覆盖时,采取上部膜压下部膜的方法,相邻块的搭接不小于 1.0m,用土袋压盖,要做到全面覆盖不留死角,以减少大气环境影响。坡顶的防护范围较坡脚的防护范围适当加大,坡顶尽量覆盖至周边截流沟边。
4.2.7 地质编录
按照设计图纸开挖到渠道设计轮廓线后,首先对已开挖边坡进行初步地质描述后,邀请地质单位对开挖面进行地质编录,地质编录包括以下内容:(1)地层界线、地层产状、岩性界线;(2)膨胀土分区(层)界线,膨胀土类别;(3)分区(层)土体颜色、钙质结核含量、结构等;(4)分区(层)土体含水量,塑性状态;(5)分区(层)土体裂隙发育程度(密度、裂隙面的光滑程度、充填物、有无地下水渗出),结构面产状;(6)长大裂隙(大于10m)产状,优势缓倾角结构面统计;(7)地下水浸润线、出水点描述,渗水与地表水的关系。
通过地质编录,确定边坡存在的潜在滑坡面,以便设计确定相应的边坡支护方式。
4.2.8 保护层开挖
保护层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在测量人员的指挥下,用挖掘机在坡面上每隔10~20m开挖出样槽。由有经验的挖掘机操作人员按样槽进行保护层开挖,挖掘机开挖方向垂直于渠道轴线,由上至下顺坡进行开挖。土料拢集于坡下后,装车运至指定地点。开挖时为了避免发生超挖,预留距离设计建基面5~10cm 的薄土层;预留的薄土层开挖前,将挖掘机斗齿前焊接一块厚约20mm 的钢板作为“刮板”,长度同挖掘机斗宽,宽度约为15cm,前缘与斗齿齐平,开挖方向垂直于渠道轴线,沿坡长自上而下将预留的薄土层刮除,人工用平头铁锹将坡面遗留的松土清除并拢堆。在坡面上钉木桩,每5m 作为一个断面,按坡度放样,在桩位上固定尼龙线,人工对坡面进行适当整理,直至坡面坡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每一段保护层开挖后、下道工序施工前,坡面要进行覆盖。
4.3 土方开挖质量检查和验收
膨胀土渠道开挖完成后,建基面开挖质量检查验收内容包括:
(1)开挖轮廓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开挖面浮土厚度是否超标;
(3)开挖面上是否有补坡、拍坡现象;
(4)开挖面揭露的膨胀土区域界线是否明确,膨胀土类别是否确认;
(5)坡面有渗水出逸时,导引措施是否有效;
(6)坡面有变形或滑坡体时,对滑坡体的清理或处置是否满足要求;
(7) 地质编录工作是否完成,内容是否满足膨胀土渠道施工地质要求。
5 结束语
本工程通过逐层开挖排水沟排除土体中的滞水、渗水,同时采取临时开挖边坡覆盖、预留保护层和后续工序跟进的施工方法,有效的控制了因土体失水干缩或遇水膨胀而引起的边坡失稳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