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示范学校建设“五步走”模式探索

来源 :辽宁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GW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生活垃圾的数量也逐年攀升,而传统的填埋、焚烧处理,都需付出极高的经济和环境代价,从源头管控垃圾已经刻不容缓。作为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垃圾分类是我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有效举措。我们在创建垃圾分类示范学校的过程中,探索出“五步走”模式。
  一、了解对垃圾分类的认知
  我们提前了解教师对垃圾分类的认知情况,制订计划,开展思想动员和氛围营造。通过会议、宣传展板、师生活动等多样化形式,加深师生对垃圾分类意义和作用的认识,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
  一是开好两个会。访谈会,通过组织师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认知情况,提高宣传引导、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动员会,召开行政班子、全体教师和全体学生三个层级的座谈会,把垃圾分类作为学校落实国家要求、环保教育的必修课,作为培养“讲卫生、讲整洁、不乱丢乱扔、拒绝零食进校园等良好习惯”的手段,作为“提升师生精神面貌、提振师生的精气神”的契机。
  二是用好一个阵地。宣传标语上墙,营造垃圾分类的氛围;利用校园宣传栏、班级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等,介绍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及分类标准,引导师生深入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做法。
  三是搞好一项活动。搞好学校的垃圾分类教育启动仪式,通过宣读垃圾分类倡议书、集体宣誓、垃圾分类志愿监督员聘任等环节,进行宣传动员,启动垃圾分类活动。
  二、夯实垃圾分类的知识
  引导师生学会垃圾分类的原理和相关知识,掌握垃圾分类的标准和常见生活废弃物的归类。
  一是通过《分类投放指南》学。在教室、楼道、卫生间的垃圾桶置放处,设置《分类投放指南》标牌,引导学生根据常见代表性物品进行分类投放。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又增设了医疗垃圾桶,收纳废弃口罩。
  二是通过教材学。我们编写了《垃圾分类读本》,作为普及垃圾分类的材料。学生通过自读或与家人共读的方式,系统掌握“什么是垃圾分类,为什么要垃圾分类,怎样进行垃圾分类”等方面的知识。
  三是通过网络学。垃圾分类的相关网络资源较为丰富,引导学生上网学习垃圾分类的国家标准,了解全国各地垃圾分类的做法,借鉴其他地区、学校的先进经验。
  四是通过课堂学。学校把垃圾分类课时落实进地方课程中,由科学教师定期上好垃圾分类专题课。開展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班队活动课,学生通过系列活动来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学习与交流。
  五是通过儿歌学。学校安排教师将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编写成儿歌,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定稿发布,要求各班进行传唱。
  六是通过模拟学。利用垃圾分类扑克牌进行模拟游戏,在早上进教室时,每名学生抽取一张扑克牌,正确投放进“垃圾分类引导员”佩戴的四个小垃圾桶中,引导学生熟悉垃圾分类。
  七是通过竞赛学。学校鼓励各班级开展个人抢答赛、小组积分赛等,促进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
  三、学会运用有效分类垃圾的方法
  学校把垃圾分类工作落实到全校师生的生活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是创造“用”的条件。要在全校推行垃圾分类,首先要设置适合分类要求的垃圾桶。在教室,我们设置“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两个桶;在楼层,我们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医疗废物”四个桶,以便师生投放。
  二是营造“用”的氛围。在全校开展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小论文、绘画、手抄报、废物利用作品竞赛;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教室装扮”评比活动,要求各班用垃圾分类绘画、手抄报、黑板报等进行教室装扮,营造垃圾分类良好氛围;组织学生参观厨余垃圾处理厂、塑料再生颗粒加工厂、垃圾发电厂、垃圾填埋场等,引导学生看见分类效果。
  三是落实“用”的行为。通过“垃圾也有家,扔前帮帮它”“想一想、议一议,我的垃圾不落地”两句口诀,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分类,并按照分类标准投放垃圾。对于不明白归属的垃圾,要求学生在扔之前与同学、老师讨论,让每一片垃圾都找到正确归属。
  四是督导“用”的结果。每天早中晚,学校对各班垃圾桶进行检查,了解学生是否正确分类,并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及时公布检查结果。
  五是解答“用”的疑难。对“什么样的废纸不能回收,属于其他垃圾”“成分复杂的废弃物该怎样分类”等问题,为学生集体答疑解惑。
  四、将垃圾分类纳入评价体系
  学校开展班级、年级、学校三级监督,将垃圾分类纳入师生日常行为规范评价体系,常抓不懈。
  一是班内监督。每班选聘两名“垃圾分类监督员”,在课间对本班学生垃圾分类情况进行监督,并将正确分类纳入班级评优推荐的考核范畴。
  二是年级巡查。每个年级设两名“垃圾分类巡视员”,对本年级各班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巡查,对未按要求进行正确分类的班级进行督促、整改。
  三是学校评比。将垃圾分类作为“环境卫生”中的一项,纳入学校“流动红旗”评价体系,由值周学生在每天早中晚进行检查,确保落实。
  四是持续考评。把对垃圾分类的监督评比作为学校常规管理手段,帮助学生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五、推广垃圾分类的经验
  垃圾分类示范学校,要及时把本校在创建过程中积累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其他学校。在学生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后,还要及时将垃圾分类知识扩展到学生所在的家庭及社区,一名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最终实现全民参与。
  一是做好宣传推广工作。示范学校主动担起垃圾分类的宣传责任,积极向社会宣传垃圾分类的益处与做法,既要利用教育部门的通知或简报,将本校垃圾分类情况传递到其它学校;又要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将本校垃圾分类的做法传递给本地居民;还要通过“告家长书”“告社区书”积极宣传垃圾分类。
  二是教会家长,带会邻居。学生在校严格执行垃圾分类,并养成分类习惯后,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要求学生先教会家人进行垃圾分类,并发动邻居,一起来参与垃圾分类。通过学生所在家庭的示范、影响和带动,最终实现全民参与垃圾分类。
  按“五步走”的建设路径,经过一年的实践运用,我们顺利通过了区级垃圾分类示范学校的评估验收。实施垃圾分类一年来,学生逐渐养成了“爱清洁,讲卫生”“惜物减废,严格分类”“正餐吃饱,拒绝零食和饮料”等良好习惯,“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清运量明显减少,校园变得更加整洁、靓丽,班风、学风、校风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责任编辑:赵春艳)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摘要:馆校合作是实现博物馆教育资源有效配置、助推课程改革实质性推进的重要途径。然而,馆校合作的长效机制还存在浅层次学习、教师开发博物馆资源能力弱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以下对策:地方教研部门应做馆校合作的“助推器”;学校需尽快培养一支能够灵活将博物馆资源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师队伍,拓宽博物馆资源的利用形式,构建馆校合作的评价激励机制。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资源;馆校合作;长效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