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法”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s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阶段,数学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于一些棘手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题目特征,研究题目特点,展开丰富的联想,跳出常规的思路,创造性地建構恰当的“载体”,从完全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揭示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感受数学之美.现举例说明:
  一、构造向量模型
  例1(2009年宿迁第一次调研)已知函数y=3•x+1+2-x,则其最大值是.
  分析此题常规方法是采用换元法,即注意到函数中(x+1)+(2-x)=3,先设t=x+1,则2-x=3-t,函数化为y=3•t+3-t(0≤t≤3),令t=3sin2θ0≤θ≤π2,函数转化为y=3sinθ+3cosθ=23sinx+π6≤23.但此过程繁琐,不够简捷.若构造向量做载体,本题可获更优美的解.
  解设a=(3,1),b=(x+1,2-x),则f(x)=a•b,注意到|a|=2,|b|=3,f(x)≤m•n≤|m|ncos〈m,n〉≤|m||n|=23.
  例2已知:a,b∈R+,a+b=1.求证:2a+1+2b+1≤22.
  分析本题常规的解题方法是分析法,或基本不等式,但都缺乏新意.
  证明设m=(1,1),n=(2a+1,2b+1),则左边=m•n≤|m||n|=22=右边.证毕.
  评注建构“向量”的数量积模型,可方便地解决一些函数中的最值问题或不等式证明题.
  二、构造线性规划模型
  例3(2008年浙江高考17)若a≥0,b≥0,且当x≥0,y≥0,x+y≤1时,恒有ax+by≤1,则以a,b为坐标点P(a,b)所形成的平面区域的面积等于.
  分析这是2008年浙江高考第17题,难度较大.多数人将此题定义为恒成立问题,因此采用等价转化的策略解题,但是很难说清楚.换个思路,构造线性规划模型,思维和运算难度会有明显降低.
  首先,将原题换一种表达方式:若x,y满足x≥0,
  y≥0,
  x+y≤1.当a≥0,b≥0恒有ax+by≤1,则以a,b为坐标点P(a,b)所形成的平面区域的面积等于.
  解当b=0时,0≤a≤1.
  当0<b≤1时,由题意知:(x,y)在内.
  ∵b>0∴当x≥0,y≥0,x+y≤1时,恒有ax+by≤1,等价于右图中△ABC内无任何点在直线上方.
  令x=0,得y=1b,令y=0,得x=1a.
  只需1b≤1,1a≤1.解得0≤a≤1,0<b≤1.
  综上:0≤b≤1,0≤a≤1,所以面积为1.
  评注含有双变量的一次不等关系,往往隐藏着线性规划模型.
  三、构造函数模型
  例4若x,y,z∈(0,1),求证:x(1-y)+y(1-z)+z(1-x)<1.
  分析要用不等式的方法证明此题较难.多数情况下,构造边长为1的等边△ABC,利用S△ADF+S△BDE+S△CEF<S△ABC,即34x(1-z)+34y(1-x)+34z.(1-y)<34证明.其实,仔细观察后会发现x(1-y)+y(1-z)+x(1-x)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因此构造函数解题更方便.
  解设f(x)=x(1-y)+y(1-z)+z(1-x)=(1-y-z)x+y-yz+z-1(0  于是原题等价于f(0)<1且f(x)<1.
  f(0)=y-yz+z-1=-(1-z)(1-y)<0(∵y,z∈(0,1)),f(1)=1-y-z+y=yz+z-1=-yz<0,
  即有f(x)<0,∴原不等式得证.
  四、构造几何图形模型
  例6(2009年江苏高考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圆C1:(x+3)2+(y-1)2=4和圆C2:(x-4)2+(y-5)2=4.
  (1)若直线l过点A(4,0),且被圆C1截得的弦长为23,求直线l的方程;
  (2)设P为平面上的点,满足:存在过点P的无穷多对互相垂直的直线l1和l2,它们分别与圆C1和圆C2相交,且直线l1被圆C1截得的弦长与直线l2被圆C2截得的弦长相等,试求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
  分析第(2)题,若按代数方法求解,运算量很大,因此,出错的概率也较高.本题若另辟蹊径,构造平面几何图形,解题给人对称的美.
  解构造以C1,C2为对角线的正方形PC1P′C2,得PC1=PC2.
  过点P任作互相垂直的线段PA,PB交圆C1和圆C2于点A,B.当PA,PB过圆心时,弦长都是直径长4.
  否则:△PAC1≌△PAC2.所以弦心距C1M1=C2M2.由圆的几何性质知:AC=BD.
  设P(x,y),由PC1=PC2,PC1⊥PC2建立方程组,
  解得点P坐标为-32,132或52,-12.
  评注因为圆其自身是完美的对称图形,故而其代数上的不变量,往往存在几何上的合理性,所以,在解决直线与圆的问题时,建构恰当的平面几何图形,往往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
  综上可知,数学模型的“构造”是建立在对所掌握的知识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的,它需要解题者细致入微地观察、大胆地创造和严密地论证.尽管构造法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并且构造方法也不是唯一的,但它到处闪烁着思维的火花和创造的灵感,揭示着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使我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功的体验.
其他文献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也称为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多发于老年人.由于其临床症状消失较快,因而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发作间期,故临床上不易观察到阳性体
目的探讨司法鉴定中头部外伤后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有关因素.方法收集51例头部外伤后司法鉴定案例的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最多见的是智能障碍,人
目的对顽固性癫痫病人,将几种手术方法联合使用,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以探讨不同类型顽固性癫痫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患者31例.单纯部分性发作6例,复杂部
目的探讨常规脑电图(REEG)、视频脑电图(VEEG)及MRI检查在癫痫病的诊断及术前致痫灶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对40例顽固性癫痫病人进行常规脑电图(REEG)、视频脑电图(VEEG)及MRI检
目的研究三维成像的新方法,为无创伤地再现人体器官内部结构及病灶提供一个新的途径.方法采用体素成像技术.结果用该方法实现了头部CT二维图像的三维体素成像.结论基于体素的
【摘要】本文的主要思路就是运用区域必闭合的定义和两个区域的公共边不能成为第三个区域的边线的引理.首先对两相邻区域的相邻类别进行划分,将其相邻方式分为简单的三种:(1)包含;(2)不包含,相邻边数为一;(3)不包含,相邻边数≥2.以简单的逻辑类别来囊括具体图形所存在的、所有的可能形态,并以此向三个、四个互相邻区域推演.得出:若满足平面上四个区域两两相邻,则其中必有内包含区域.本文每一步都旨在构筑一种
【摘要】 文章以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从几何教学的课堂导入方法和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两方面展开了探讨,期望进一步探索出有效的、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初中数学;几何教学;教学方法.     平面几何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的基础. 因此,教师在进行平面几何教学时,一定要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让学生对平面几何产生兴
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有效地达成课程标准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为了保证课堂的高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教师在课前、课后需要做大量准备工作.
期刊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疗效与精神分裂症超微结构的关系.方法对在精神分裂症手术治疗过程中获得的边缘系统无损脑组织活检材料进行系统光镜及电镜研究.结果光镜下神经细胞没有
目的 探讨颅脑一颈椎损伤神经症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作者时52例颅脑损伤伴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试图为颅脑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和治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