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广场设计的文化表达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q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广场在现代城市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将文化融入到环境中是城市广场设计的重要内容。该文提出了城市广场设计的文化表达应重点做好的4个方面,即体现场所精神、中西方文化交融、挖掘历史文脉和组织文化活动,为城市广场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广场;设计;文化表达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2-113-02
  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广场已经逐渐成为不少城市的“市民客厅”,承载着城市重要的文化娱乐活动。但不少城市广场在设计与建设中,盲目追求形式,而忽略了文化内涵的创作,造成“千城一面”的尴尬局面。“文化环境建设是人居环境建设的最基本内容之一”[1],如何将文化融合到环境中去,是城市广场设计中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城市广场设计的文化表达应重点做好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
  1 体现城市广场的场所精神
  1979年,挪威的建筑理论家诺伯格·舒尔茨(Christian Norberg·Schulz)在他的《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2]中首次提出了场所精神,迅速引起了国际上的巨大反响。诺伯格认为所谓“场所”并非只是某一抽象的地点,而是由不同的具体事物组成的整体,这些事物的集合决定了“环境特征”,是一种质量上的整体环境[3]。
  每一个不同的场所都依着自身的独特特征,这些特征既包含了物质层面的,也包含了文化与精神层面的,人们在场所中通过物质层面的要素来确定自身与周边环境的联系,通过精神与文化的要素来了解自己的生存文化,在场所中获得自身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这就是“场所精神”所要表达的含义。城市广场作为城市中“场所”的一部分,自然应当在城市中体现自身的场所精神,带给城市居民以认同感,这才是人性化的城市广场所应当追寻的目标。
  要体现城市广场的场所精神,首先要提高广场自身的可识别度,让城市广场在城市居民和游客中广为熟知,让人们产生“我们今天x点约在xx广场前见面”这样的影响,让城市广场成为人们脑中的一种特定映象。在实际的设计中,可以通过在城市广场上设立地标性的建筑、选择特殊的地理交通位置、承载特殊的城市活动等多种手段来实现,如杭州市西湖文化广场的170m的41层浙江环球中心就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次,加强广场空间的可识别度,让人们对广场空间形成良好的认知关系,加深对广场的印象。这就要求广场从自身的图底关系开始就应当重视起来,让人们形成良好的图形知觉,另外,可以在城市广场空间中利用小品、构筑物等特殊景观要素来为人们识别方向提供参照物。再次,要注重城市文化的引入,注重对城市居民生活习惯的了解,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广场的细部设计中去,创造出适合本地城市居民的城市广场,让市民们对城市广场产生认同感。
  2 注重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当前城市广场设计中存在一种惯性思维,即城市广场是一种西方的舶来品,不少城市广场只是对西方城市广场进行简单的模仿,如某些城市广场中耸立着罗马柱式的柱廊,某些城市广场中有大面积草坪,却不种一棵树。盲目学习西方并不合理,中国人对广场的理解与西方并不完全相同,虽然中国古代社会没有形成类似于西方的城市公共空间,但这并不代表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可取,恰恰相反,儒学思想中成长的中国人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西方的城市广场自古以来强调开放性,且由于发展时间长,相关理论与实践都领先于中国的,但是在城市广场的设计中不能一味遵循西方的设计标准,而应融合贯通,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起来,创造中国特色的城市广场,既体现中国“顺应自然,和谐统一”的文化观,也引入西方城市广场的开放性与民主性。在广场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借鉴中国古代传统园林的造景手法,利用障景、点景、漏景、对景等不同的设计手段来创造城市广场,同时也要注重广场的开放性,创造出具有文化交融性的新型城市广场。
  3 注重对城市历史文脉的挖掘
  在城市广场设计中,应当注重对城市历史文脉的挖掘,尊重城市的固有历史和文化,体现城市独特的地域特色。中国历史文化悠久,不同城市都有其独(下转115页)(上接113页)特的历史文化体系,因此,在城市广场的设计过程当中,要注意在设计中融入这些文化元素,从广场设计的各个方面入手,将文化元素嵌入到广场的物质要素中去,注重对地域性、民俗性特色的体现,以广场反映城市的历史,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同时,也用历史文化来丰富城市广场,提升城市广场的品味;且具有地域文化的城市广场,既能给予市民地域归属感,又兼有教育功能[4],市民在广场中休闲娱乐的同时,还可以对本地的地域文化与城市历史有所了解。
  4 积极组织城市广场的文化活动
  当地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在城市广场中组织文艺表演、艺术展览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提高城市广场的使用效率,促进城市居民之间的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挪威)诺伯特·舒尔茨.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施植明,译.台北:台北尚林出版社,1986:4-21.
  [3]简舜.场所精神在城市广场中的体现-重庆市三峡广场评析[J].中外建筑,2004(01):6-48.
  [4]毛縯韬,孙一卉.现代城市广场设计的人性化思考[J].中国园艺文摘,2013(02):109-111.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2011年秋种小麦播前采用福碟拌种防治小麦害虫,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用福碟拌种能减轻秋季和翌年春季地下害虫的危害,在2012年穗蚜大发生时,能较好地控制小麦抽穗前蚜虫的发生,小
无性繁育是目前油茶最常用的繁殖手段,结合广南县的气候特征,将油茶无性繁殖技术应用在广南县,在培养砧木时间、嫁接时间、穗条选择上进行改进,使之成为适应广南县乃至整个滇东南
通过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25%咪鲜胺乳油、10%双效灵水剂300倍+1.05%氮苷.硫酸铜水剂300倍+88%水合霉素800倍、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是防治嫁
对SBR法处理高浓度生活污水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在悬浮性固体(MLSS)含量为3 g/L,COD容积负荷为1.0 kg/(kg·d),好氧4 h,溶解氧(DO)3~5 mg/L;厌氧2 h,DO<0.2 mg/L;
为了探讨流产大鼠下丘脑核团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的分布及变化,将12只孕SD大鼠随机分为流产组和妊娠组。流产组在妊娠第10,11天灌服米非司酮(RU
在室内模拟4种不同的土壤环境因素(含水量、温度、质地、微生物),研究其对3种复合改性矿物包膜尿素(M、L、H)氮素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质地和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35%-1
针对黄土高原老龄苹果园弃园后新栽幼树再植病严重问题,以14年生原树体下部和2年生矮化中间砧苹果苗为试材,进行地面蹲靠长枝和短枝嫁接更新改造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地面蹲靠长
<正>《中国农业科学》中、英文版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主要刊登农牧业基础科学和应用基础科学研究论文、综述、简报等。设有作物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化;
期刊
为了筛选玉米耐盐愈伤组织变异体,选用4个适于玉米组织培养基因型的幼胚为外植体,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继代5次后,分别用200 mmol/L NaCl和5.5 mmol/L Hyp连续筛选3次,获得耐
摘 要:试验结果表明, 5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对西瓜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西瓜生长安全。在西瓜炭疽病发病初期开始施药,间隔7d施药1次,连续施药3次,每1hm2商品用量195~240g,对水900L用手动喷雾器进行细水喷雾,第3次药后7d病指防效可达8286%~8849%,从经济有效角度出发,建议5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使用量为195mL/hm2。  关键词:5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