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牌榨菜

来源 :少年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r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我记事起,就知道母亲的榨菜是越嚼越有味的好东西。
  母亲一手拉扯大我们兄弟姐妹四人,还照料着瘫痪在床的爷爷,但她却从未让我们感到生活的艰辛。她用那美味可口的榨菜掩饰了入不敷出的生活,让我们的苦日子变得有滋有味。
  每次回家度完假返校的前一天,母亲总要把各种榨菜使劲地往瓶子里塞,用面槌使劲地压,压实了,又再装,直至瓶子里一点缝隙都没有,那架式真恨不得把家里所有的榨菜都让我带走。把瓶子全部装入纸箱后,母亲又在纸箱余下的空隙处这儿塞一块腊肉,那儿塞一截香肠,一点空间也不留。最后母亲把那实实在在的纸箱捆得牢牢的,在提箱子的地方还细心地缠上布条以防勒手。
  有次回家,我随口说了一句:“同学们都很爱吃妈妈做的榨菜,每次带去的榨菜不到一个月就吃光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到我返校时,发现母亲给我准备的行李中多了两个装在竹筐里的大土坛子,每个足有十五公斤重,在坛子周围还塞了许多布条和棉花。没等我开口反对,母亲就说:“你不要嫌多,到学校就嫌少了。这两个坛子,一个装的是榨菜,另一个是萝卜条,足够你和同学吃一学期的了。”
  我知道母亲倔犟的脾气,又听她这样说,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谁知快到出站口时,车站检查员一眼就看出这形状笨拙的土坛子重量不轻,他信心十足地把我的所有行李过了秤,理直气壮地罚了我二百多元的行李超重款。车站被罚事件后,母亲悄悄地用塑料瓶代替了玻璃瓶装榨菜,装的榨菜比以前更多了,但母亲仍有一点遗憾,就是用塑料瓶装的榨菜的味道没有用玻璃瓶装的纯正。
  有一年暑假,我没回家,心想下学期没有母亲做的榨菜吃了。没想到刚开学,同在北京读书的初中同学让我过去拿母亲托他带给我的榨菜。母亲在装榨菜的纸箱中还夹了封信,告诉我哪一瓶是甘露子,哪一瓶是韭菜花,并叮嘱我吃完一瓶再开另一瓶,否则来不及吃就坏了很可惜。还让我拿两瓶榨菜来感谢带箱子给我的人。在别人眼里,两瓶榨菜算不了什么,但我却认为母亲的榨菜是我送给别人的最好礼物了。母亲腌制每一道榨菜时都费尽心思——她戴着口罩,一只手用石槌捶着大蒜和辣椒,另一只手拿着块手帕不停地抹眼泪。小时候不懂事,每次母亲做辣酱,我们都躲得远远的,怕闻那能把鼻涕、眼泪一起呛出来的刺激气味。长大以后,才体会到母亲做榨菜的辛苦。有一次母亲切萝卜时,不小心切到手指,鲜红的血滴到雪白的萝卜上,是那么触目惊心,母亲却一笑了之:“离肠子还远呢!”而我们若是弄破了手指,母亲却心疼不已:“十指连心啊!”母亲用纱布简单地包扎了一下手指,又开始揉那一堆浸满了酒、盐和辣椒的萝卜条。好几次我们要帮母亲揉萝卜,都被母亲挡了回去,她说我们的手太嫩,不够劲,没她有经验,只有把榨菜揉松软了,佐料才能浸到榨菜里面,吃起来口感才好。等母亲洗净双手后,我才发现母亲的双手又红又肿,明白了母亲为什么从不轻易让我们帮她做榨菜。她只有在不能把榨菜举到房顶上去晒干水分时,才轻声使唤一下我们。
  大学四年,我居然没吃厌学校那苍白的伙食,这得归功于母亲。她用风味各异的榨菜调节了我单调的伙食,更把我身处异地的孤独感一扫而光,让我时时感觉到母亲在鼓励着我,关注着我。
  毕业后,我被分到重庆工作。母亲打电话来,除了嘘寒问暖外,总要提醒我别忘了某天到某停车场找某驾驶员拿她带给我的榨菜。而此时,母亲所谓的榨菜已有了广泛含义。从炸排骨到熏肉,从炒面到干果,只要是留得住的好吃的,母亲都想方设法地托人给我带来。有一次母亲居然给我带来了一大包新鲜的油炸鱼,那鱼经过一路颠簸,已碎得不成样了。我用电炉蒸了一下吃,仍觉得味道鲜美。我住的宿舍因为时时有好吃的,成了同事们吃午饭时必来的地方,大家在不停咂嘴的同时,都说一句类似的话:“你妈做的东西真好吃。”所有同事都从“榨菜”里知道了我有一位十分能干的母亲。
  上个月,我打电话回去,母亲告诉我鸡棕上市了,她正忙着炼鸡棕油,准备邮寄过来给我。鸡棕是从枯松叶覆盖的泥土中长出的一种野生菌,用几朵鸡棕煮出的汤比鸡汤还要鲜美、清香。鸡棕一年中只有晴雨无常的几天才有,它的价格和清理时的繁琐程度也是和它的美味成正比的。而母亲为了能留住它的美味让我品尝,只能用油把它炸干,并用油浸泡以防发霉。母亲的用心良苦,让我不忍拒绝,再没有什么比高兴地接受母亲的给予更让她欣慰的了。
  上个星期天,母亲打来电话,不高兴地说她用铁罐把鸡棕装好,用蜡把罐口封严实,邮局的人都不让她寄,母亲对此很想不通。我开导她说现在大家都忙着寄月饼,邮局的人可能怕罐子万一破了口,别人的月饼染了鸡棕油就不好办了。在我的安慰下,母亲心里才舒服一点,但她仍然有一些不甘心。
  前天,母亲兴奋地告诉我在她跑了几次以后,邮局的人终于同意让她寄鸡棕油了,条件是她必须用锡把罐口封死。现在东西已经寄出来了,这样我就可以在中秋节吃到鸡棕了。虽然隔着电话,但我仍感到母亲的语气里透着无比的满足。这使我哽咽了。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问候母亲的,只觉得当时鼻子酸酸的,眼睛湿湿的,一股热浪堵在胸口,想赶快挂了电话大哭一场。
  现在我还没收到母亲的“榨菜”,知道打开它也要费些力气,但我似乎已见到那油亮金黄的鸡棕,享受着美味的同时,也在享受着母亲的爱。我想母亲的“榨菜”足以让我咀嚼一生,回味一世。
  发稿/赵菱
其他文献
有些事情真是太奇怪了。  我们现在的村庄并不缺乏木柴,漫山遍野都是树木、灌木和草丛,还有疯长的庄稼——这些被丰沛的雨水滋润过的植被,被火辣辣的太阳晒干后,反而更加容易燃烧,但是我们缺少火柴,一盒一盒、整整齐齐装在小纸匣子里的火柴。  村里有太阳能、沼气、煤、液化气和打火机,但是谁家有火柴呢?谁家的孩子还玩火柴呢?这些让人迷茫的问题真的为难住了大家,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失去了一盒火柴?  我们曾经奢侈
孙阿姨62岁那年,被确诊患了乳腺癌。她对孩子们说,人上了年纪,不可能没有七病八痛。人生挫折别被吓到,七病八痛别太上心。态度决定一切,心态决定幸福。孙阿姨加入了社区“笑话会”,与十来个老年人聚在一起说笑话、讲故事,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天天快乐陪伴。再后来,她与社区“约走队”的老人们成为走路锻炼的伴儿。从生病到今天已经七八年了,她自信、自强,快乐地过好每一天。  心理学认为,自信是心态的核心。一旦缺乏自
劳累一天的母亲  从田间荷锄而归暮色  遮不住一朵栀子花的清香  花开的声音  来自母亲腰肢间扭伤的呻吟    一双粗糙的大手  爬满农事的伤口  采摘,一种猝不及防的爱  使两种疼痛  在一个时空里偶然相遇    戴在鬓角的清香  陶醉了无眠的夜晚  一个外出打工的人  迟迟未曾叩开的柴扉  任风淘气地拍了一遍又一遍    惦念,从花生上市时开始发酵  从田野里挟持而来的泥土  意外地做了花肥 
你的能力是什么?人类在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有些人创作的歌曲让别人流泪,也有些人如风般奔跑,还有一些人梦想着改变世界的新技术,这只是人类能力的冰山一角。  你有超能力吗?科学家们发现,我们中一些人有某种超能力(super ability)做出相当惊人的壮举——有些人看起来比人类更像超级英雄。诚然,这些超能力大部分可能是遗传的。但想象一下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只要稍加练习就可以发展出一两种特殊能力,这是
新冠肺炎作为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自爆发以来,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随着企业复工复产,人员流动大量增加,各地疫情防控形势更加复杂严峻,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各地纷纷出台各种各样的应对措施,但是防范新冠肺炎,最关键的因素还是我们自己。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传染病的流行,都要通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来进行,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染
李治修 编译    我缠住妈妈要一角钱,她给了我。我走过家门前的一条小道,抄近路跨上公路,来到加油站——舅舅温菲尔德经营的加油站。那里停放着两台售货机。我得从卖汽水和卖棒糖的两台机器中挑一部。哦,不对,应该是三台机器,不过另一台是卖香烟的,和我毫不相干。  我花了好几分钟才做出决定:买一瓶百事可乐。  加油站的房子是用普通木料搭建成的,几年前刷的白漆现在已经开始剥落。加油站的铺面就这么一间,地面是
独特的足球文化是繁荣根基    在名为《英格兰淘金热》的封面故事中,美国人对英超的繁荣咋舌不已。当时曼联、切尔西和利物浦霸占了冠军杯四强中的三个席位,不过更让美国人又羡慕又嫉妒的还是英超老板们上赛季的收入:20支球队一共赚到了25亿美元,比起NBA和NFL来说也许还差一些,后者上赛季的收入是60亿,不过英超只有20支球隊,分下来就算是排名靠后的小球队收入也超过了NBA的球队。英超成了新发掘的金矿,
在热热闹闹的鞭炮声中,红彤彤的中国年来啦!贴春联、守岁、放炮仗……这些古老的习俗引起了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寻。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那个慢悠悠的,“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中国了,而是正紧跟着世界发展的步伐加速前进。离不开网络、电视、流行音乐的你,是不是觉得中国传统文化离自己很遥远?  尽管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快,但传统文化仍然是各个国家最珍视的宝藏,因为唯独这个,才能彰显出民族的特质,使自己屹
初到剑桥时,空气里还残留着春日令人瑟缩的凉意。康河两岸的树木突兀着枝丫,间隙能望见一抹生嫩的绿色。回程已近在眼前,在每天早晚往复的路途中,剑桥早已繁花落尽,草木成茵。我们同学间的友谊发展得出乎意料的顺利,以至于每当提到离别,大家都黯然无语。有人提议出去聚一次餐,就当是临别party。  星期三一整天大家都很兴奋,连老师都知道了我们的筹划。放学后一帮女孩子就出发步行到预订好的餐厅,一家日本料理店。它
“姐陪我一起去读麓山国际好不好?”鸡仔的声音在电话中涩涩的。片刻的沉默之后,我说:“鸡仔,我不去了,你一个人,要照顾好自己。”“好。姐,你也是。”我听出电话那头的无奈,只有我自己清楚,选择留下,是因为我舍不得这块曾经留下那么多回忆的土地。  那一年,我们14岁,初三。站在16岁的起点回望,14岁的兵荒马乱仿佛是昨天发生的事情,历历在目。我在黑板上写下中考倒计时,每天做很多题,吃很多零食,和鸡仔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