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戏剧角度浅析捧哏演员在相声表演中的新作用新形式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chu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相声的捧哏艺术是“玉”,那么戏剧的编剧理论和表演理论就是“他山之石”。捧哏演员在当代相声表演中,应该是一个稳定的具有外在支点和内在支点双重功效的“舞臺支点”,同时他要站在自我角度、角色角度和观众角度上对逗哏演员叙事提出质疑并制造“戏剧冲突”。此外,捧哏演员要辅助逗哏演员完成叙事的补充,进而在演出时快速构建起相声作品中的“世界观”。
  一、捧哏演员作用的流变
  1.从“坐着”到“站着”
  清末时,相声艺术出现的早期,在相声演员还在“撂地”表演的时候,有过一种表演形式,一个相声演员站着表演,而观众当中会有一位“托”坐在其中,以观众的角度,不时地提问和反驳,以此和正在表演的相声演员产生矛盾制造笑料,从而达到逗乐观众的演出效果。而在对口相声萌生和发展的初期,捧哏在很大程度上位置感相对次要。有关捧哏演员的源起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颇为主流的一种说法是,彼时的捧哏演员大都是逗哏演员的师父等长辈,出于演出效果层面的考虑,由于害怕初学乍练的学徒临场紧张或者学艺不精导致的纰漏,师辈演员往往坐在一边帮衬演出,拿手捧着一点,捧好了自然皆大欢喜,捧得不好,破坏了演出的整体性与连贯性,亦或是包袱“没响”也只能一同挨饿。不过,在此之后,人们渐渐地接受了相声表演时旁边另一位演员的存在,两位演员也渐渐开始一同表演。同时,相声演员经过刻苦钻研,“捧”的方式也趋于系统化、规整化,捧哏演员自此诞生,他们也成功地从“坐着”表演变成“站着”表演。相声大师张寿臣为自己的学生刘宝瑞捧哏,而张先生年轻时,他的师父焦德海也在一旁为他捧哏。这都是支持这一说法的论据。另有一种说法则认为,捧哏演员最初其实是逗哏演员的徒弟,出于自身的原因,只能在一旁作为辅助,在长辈引领下完成表演,也不失为一种观点。
  2.从“一头沉”到“子母哏”
  经历了初期的萌发后,捧哏演员在对口相声表演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事实上,这个时候的捧哏演员不再单单是从前那样一个站在一旁“接话茬”的“简单”角色,更多时候他是在逗哏演员完成主要叙述的基础上,用对话的形式承接辅助的表演者。捧哏演员把“观众的代言人”这一功能发挥到了极致。
  不过,由于捧逗之间先天生发时存在的差异性,使得二者之间依旧保持着明显及强烈的主次关系,因而叙述故事情节仍以逗哏为主,这种表现方式被称为“一头沉”。但是这种表现方式并未持续太久,很快在“清门相声”发展时期就涌现出一批不错的“子母哏”相声。
  随着对口相声艺术的发展,捧哏界也涌现出了一位又一位诸如赵佩茹先生一般才华横溢的大家们,捧哏演员的技艺也开始走向成熟,捧哏演员们不再如以往作为一个辅助者,他们更像是乐队里的指挥家,球场上的控球后卫,把控着整段相声节奏。自此确立了“三分逗七分捧”的说法,捧哏演员的作用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彰显。可以说,他们将逗哏的作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在对口相声表演中通过争辩等形式来组织包袱,不仅如此,在表演中,两个演员所承担的作用更是趋于相同,捧哏演员的表演风格不断增多,技艺也不断地完善。但是到此,捧哏演员也绝少拥有“人物性格”,表演风格更多来自于捧哏演员的个人魅力,这和影视艺术中“个性化演员”的概念有些类似。
  3.从“清晰”到“模糊”
  现如今,捧哏、逗哏之间的差别渐趋模糊化,这与相声发展初期捧哏演员的绝对次要地位,以及“一头沉”时期捧逗之间的泾渭分明相比,无疑是一种质变。随着对口相声艺术的发展,一批中青年演员诸如冯巩、大兵、李丁等人充分挥发着自身之于相声的理解,利用自己本身的特点,模糊着捧哏、逗哏之间的差异,对口相声艺术的发展进入新时期,捧哏演员的作用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这些变化不仅是技艺上的挖掘,更是一种新的捧逗关系创造。捧哏除了承载着“观众代言人”的作用之外,也有了自己鲜明的观点,而相声作品对于捧哏演员重视,也使得捧哏演员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人物性格”。
  二、关于相声《一对一》
  1.相声《一对一》的捧哏表演分析
  这个分析不是把相声按照传统的“垫话”“瓢把”“正活”“底”来分析,而是按照捧哏演员的表演来分析。
  相声《一对一》当中体现了“流变”中捧哏演员的几种作用。从“垫话”逗哏演员嘲笑胖一节,捧哏技巧中典型的“顺嘴搭音”到捧哏演员直接发问“我胖碍你哪根大筋”的直接发难,使得捧哏演员的“自我性格”得以表现。随后逗哏演员向捧哏演员介绍自己是“家教”时,捧哏演员开始承担起“观众代言人”的作用,辅助逗哏演员架构整段相声的“世界观”和进行补充说明,并不断添加逗哏演员和捧哏演员之间的矛盾。
  当相声表演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捧哏演员开始成为逗哏演员的授课对象,这时候捧哏演员的“智商”不再像之前那么“高”了,他进入了逗哏演员为他设计的圈套当中。此时,捧哏演员加入了“人物性格”? 憨厚。
  在接下来的表演中,捧哏演员不断地在“观众代言人”和“人物”之间跳进跳出,直到结尾时的最终跳出。
  2.相声《一对一》捧哏表演的特殊性
  整段相声《一对一》的编写和表演都更趋向于传统相声,但是在传统当中又不断地迸发出新的捧哏理念,比如在观众代言人和人物之间的跳进跳出。逗哏演员在表演一段相声时跳进跳出是很常见的,但是捧哏演员的“跳进跳出”却不多见,因为这样创作,有可能会导致整段相声在表演过程中缺乏一个稳定的“舞台支点”。
  如我们之前所说,即使在捧逗关系模糊化的今天,一个以“动”为主的捧哏演员都会搭配一个相对安静的逗哏演员,以此来寻找稳定地“舞台支点”。但是在相声《一对一》当中并不是这样,捧逗之间的“跳进跳出”是相互的,是平分秋色的。这是特殊的,是少见的,这需要很好的语言衔接来过渡。在我看来,这种合理而自然的过渡和《一对一》这段相声的选材和创作者们的文字功力是密不可分的。
  三、结论
  综上所述,当代相声的捧哏演员不再是简单依傍个人能力的表演者,而是依托于相声作品的叙事者、补充者,是参与到表演当中的“人物”,是对相声作者所创作出作品的二次“创作者”,是站在观众角度上的“解释者”。
  这不是说当代捧哏演员不再需要传统的基本功和基本素养,反而要求当代捧哏演员对捧哏基本功进一步钻研,将传统技艺在牢牢掌握的基础上更加灵活的运用。
  捧哏艺术是相声艺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相声艺术的发展不能脱离捧哏艺术。希望所有的相声艺术工作者能够钻研技艺,与时俱进,在相声事业的发展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其他文献
上海曲协相声专业委员会扩大会议在嘉定召开  9月20日,上海曲协在中国曲艺名城嘉定区的马陆镇召开了上海曲协相声专业委员会扩大会议。本次会议旨在进一步提升上海相声演员的文化素养、创作能力和演出技艺,促进南北曲艺的交流,推动上海曲艺事业的和谐发展。(曲讯)  庆祝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成立十五周年暨改革开放40年惠民演出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9月27日上午,庆祝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成立15周年暨改革开放40
期刊
全面深化改革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的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推动事业发展、工作创新的必由之路,是大趋势、大战略。当前,无论是曲协工作还是曲艺事业都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能不能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实现曲艺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关键就在于能否坚定不移地推进曲协自身的改革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次文代会开幕式上对新形势下中国文联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党中
期刊
评书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艺术,它以生动的故事、曲折的情节、明快的语言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吸引了众多观众。  中国在昆曲、古琴等申报成功后,尚有多项口头文化遗产有待挖掘、整理和申报,而源于古都北京的评书艺术首先引起笔者的关注。作为中国语言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的结晶,评书艺术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①。  一、单田芳简介  单田芳出生于曲艺世家,是中国当代极具
期刊
朱光潜曾以哲学理性为对照,阐释了文艺的“象教”本质,他说“在哲学科学中,理是从水中提炼的盐,可以独立;而在文艺中,理是盐所溶解的水,即水即盐,不能分开。”他认为“象先于理,象诉诸人类最基本、最原始、最普遍的感官机能,它的力量永远比哲学科学深厚广大,所以在文艺中,要人明‘理’首先要让他识‘象’”[1]。以“象”示“理”,或借“象”藏“理”是文艺创作的普遍法则,类似常说的“寓教于乐”。不过“寓教于乐”
期刊
一  艰苦卓绝,玉汝于成。以此来描述唐力行团队新近出版的《中国苏州评弹社会史料集成》(以下简称“集成”)这部“鉴往昭来,经世致用”的史学著作,在笔者看来,可是着着实实再也恰切不过了。  陈琪玮,这位年轻的历史学硕士生,投身在了“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苏州评弹文化研究中心”唐力行教授门下。作为“唐门”的一个后起学子,陈琪玮已经知道,藏寓在“唐门”史学成就的灿烂背后有着多少坚守不移的真情。陈琪玮通过自己践行
期刊
打造文艺精品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现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曲艺是一门博大精深、蕴含丰富的传统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曲艺来自人民,是人民的艺术,是愉悦人民、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提高人民凝聚力的重要力量。如何使这颗璀璨明珠熠熠生辉,打造精品力作乃是關键所在。  创作艺术感染力和时代凝聚力兼备的曲艺作品,关键在于充分领会中华文化精神,把握中国人的审美需求,在传统与创新的动态
期刊
相声艺术是要使人发笑的,使人发笑的独特手段是组织、制造“包袱儿”,而组织、制造“包袱儿”必须认真遵循、熟练驾驭一条规律,这就是在《相声大词典》(薛宝琨主编)中作为“艺谚艺诀”专门做了阐述、释义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词典对这一条目的注释包含了两个义项:一“指有故事情节的相声段子,其故事发展应遵循的准则”;二“指包袱的制造”。本文只针对其第二义项,与第一义项无关。对于这一点,相声界的权威人士——
期刊
刚刚参加了由中国曲艺家协会等单位主办的首期全国曲艺自由职业者优秀人才培训班,收获多多,回来后为与我合作多年的李国文同志赶录电视快板书,在送他返回的路上我思绪万千,深深为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李国文这些年来为创作和表演曲艺新作品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所感动。  李国文,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曲协理事、朝阳市曲协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剧,曲艺作家,快板艺术家。他是我多年的合作伙伴。  2005年,我在辽宁电
期刊
邢晏春、邢晏芝是享誉评弹界的兄妹档,他们的代表作有长篇弹词《杨乃武与小白菜》《贩马记》及“密室相会”“杜十娘”“林黛玉”等唱段开篇,经金庸先生首肯改编并录播的苏州弹词《雪山飞狐》。主要著作成果有:整理出版长篇弹词《杨乃武与小白菜》(邢晏春、邢晏芝演出本)、《三笑·徐云志演出本》及《邢晏芝唱腔集》、《邢晏春苏州话语言词典》等。其中《杨乃武与小白菜》的传承更有一番趣事:一般艺人说唱的作品,或家学渊源,
期刊
亚峰小先生:  你好。叫你一声小先生,绝无嘲讽、挖苦的意思,乃是我这个年逾六十三岁之人的毕恭毕敬;先生之前的“小”,也和你的年龄无甚关系,只是觉得相较于我,你在诸多方面具备做先生的能力,但“我”,毕竟是一个很小的个体,将你定格在“小”先生,含有我的期待,期待着你能在曲艺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影响下,以自己更加美好的德行、智慧、作为、作品等,早日获取更多“学生”的青睐、追随。我还喜欢你的名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