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n370181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读是人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阅读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积累,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想象力,改善我们的思维品质,提升我们的创造能力;阅读可以开启我们的心灵之窗,塑造我们的灵魂,引导我们积极向上,涵养我们的精神;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使我们更富于人性,更懂得求真、为善和审美;阅读可以改变人的心境,增加人的生活情趣,使人生活得更加充实,更有意义。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把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当作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那么阅读能力包括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通常所说的阅读能力大致由这几个方面构成:一是检索能力,即查阅工具书的能力;二是理解能力,即对文章从内容到形式以及语言的理解程序;三是分析能力,即对文章从内容到形式各个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发现问题的能力;四是归纳能力。当然四种能力的培养是离不开“读”字的,那么如何在初中生中加强读的训练进而培养其阅读能力呢?笔者归纳了最基本的四种途径。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构建阅读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敏锐的直觉,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所学文章中的突破点、爆炸点,并点燃导火索,惊起学生心中的波澜,深深地吸引学生。何为突破点、爆炸点呢?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存在疑惑或者好奇之处。问题一旦解决,又能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种方式、手段,通过图片、音像等教学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若能巧设质疑,不但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为学生巧设质疑,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培养学生閱读的兴趣,主要表现在:一是语文教师要塑造较完美的自身形象——语言美、道德美、行为美、仪表美。注意让学生从教师的良好修养中感受美、接受美、启迪美,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二是教师范读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朗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语文教师有表情的范读能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语言并通过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强弱高低,节奏的长短快慢,将课文所表现的爱憎感情直接传递给学生,把学生带到课文所创设的意境中去。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朗读水平,提高思想认识和素质。三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动力,才能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学生有了课外阅读兴趣,就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最近读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有时教师还可以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笔者认为,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知识广博爱读书的人,读书是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的妙语连珠旁征博引常常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的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帮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制订个人读书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学生读书计划落实的情况,适当举办读书之类的活动,如让同学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读的一本书或介绍书中喜欢的一个人物;有时让学生朗颂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我想,到那时,同学们会沉浸在书海中,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三、加强课堂阅读指导
  老师一定要在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基础上,着眼全局,筛选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教学难点教师要设置好坡度,让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重点要鲜明新颖,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这节课要学会什么,他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教师在课堂上起指导和点拨作用,讲授的东西少了,学生占有的时间就更多了,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时间组织学生语言文字练习,在练习中要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觉做到耳到、口到、眼到、心到,全面参与学习过程。
  阅读课文前,教师根据文章主旨、人物、情节、线索等提出问题,让学生读后掩卷沉思,复述课文,既达到了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也达到了掌握课文要旨的目的。在阅读中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形声的摹拟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阅读后对重点片段进行必要的模仿训练,这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故乡》一文中;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反差,少年闰土的聪明、机智;中年闰土的呆板、麻木都是通过对人物进行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的刻画体现出来的,我们亦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堂上训练:刻画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要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刻画出来。若学生在这方面能认真对待,不但训练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阅读分析能力。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尝试。不过我相信,只要教师能够高度重视并努力探索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大幅度提高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其他文献
县报言论与中央和省市报纸的言论确有不同之处。但是,如果在贯彻中央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上,加强言论的针对性,那末,其影响力也是不小的。首先,要将当地群众最关心的社会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因此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应较少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看来教师的作用已不仅仅只是“传递、授业、解惑”而更应加强学法的指导。语文教学是基础教学,强调“学法”指导,重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将给令人窒息的现状带来很大的改观。下面本人仅就阅读方面列举几种较为可行的阅读方法。  一、框架阅读法  这是一种
期刊
会议
◆摘 要:小学语文教育中,古诗词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古诗词是我国悠久发展历史进程中遗留下的文化瑰宝,对现代人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既能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又能够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熏陶和教育。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古诗词教学更应当采取措施融入核心素养教育。充分发挥古诗词的人文教育价值,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行良好的熏陶。核心素养包括多方内容,本文将从核心素养视角下简要分析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
会议
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而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不仅要看其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是否获得全面、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还应看以上“三维目标”是否是通过合规律、有效果、有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所谓想象力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能力。学生只有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在知识的天空任意翱翔,从而不断创新和进步。因此,想象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想象力  一、识字、组词、造句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
期刊
摘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学生思维的基础,是学习的动力,学生的问题意识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此略谈几点认识和做法,不当之处,还望各位同仁斧正。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  新课程标准明确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列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提出一个问题则代表着学生对知识经过了积极思考,多角度地分析了问题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其中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培养新世纪新型建设人才的时代要求,也是教学的重任。我长期从事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抓了。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培养  一、善于引导学生归纳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既能引导学
期刊
◆摘 要:朗读是对课文熟读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对学生眼、口、耳、心、手的綜合应用。眼使学生认真的看课文内容,口使学生将内容有感情的读出,耳使学生听自己的朗读感情是否到位,心使学生对课文融入情感,在郎读的过程中记住课本内容,手使学生掌握朗读的正确姿态,手势与情感融合,可将丰富情感进行外在展现。农村边远山区,小学学生生活学习环境相对封闭,外界信息接触较少,导致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如何有效运用朗读提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