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改革与大学社会责任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ws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1月13日至14日,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一届“大学社会责任高峰论坛”在香港理工大学隆重举行。来自我国与国际高等教育界的领导、专家学者等200多人参加了论坛。此次论坛也是香港理工大学七十五周年校庆活动的重大亮点之一。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院长严隽琪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理事长刘川生教授,全国人大常委、国家督学、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主任、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庞丽娟教授,民进中央办公厅主任高友东,国家教育部代表艾宏歌博士,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副局长杨润雄先生,香港理工大学校长唐伟章教授及顾问委员会主席钟志平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阮曾媛琪教授等出席了此次论坛。台湾成功大学校长黄煌辉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荣休校长徐冠林教授,英国华威大学校长Nigel Thrift教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荣誉客座教授、原校长Mark S. Wainwright教授,同济大学校长裴钢教授,清华大学副校长康克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黄玉山教授,香港理工大学石丹理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周海涛教授等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开幕式由香港理工大学校长唐伟章教授主持,全国人大常委、国家督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庞丽娟教授主持了第一天上午的全体会议。
  严隽琪副委员长代表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对香港理工大学建校七十五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香港理工大学秉持“开物成务、励学利民”的校训,为香港特区的繁荣发展、祖国的和谐进步、世界的文化交流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就大会主题,严委员长明确指出,时至今日,一个游离于社会之外我行我素的大学是难以找到的,一个不承担社会责任的大学是难以理解的,大学的责任正是来源于大学的社会地位、拥有的资源和享有的权利。大学应该成为文化自觉的主阵地,大学要在构筑文化根基、引领社会主流文化、确立核心价值和道统上作出独特贡献;创新文化是大学的“软实力”,创新文化是与创新活动密切关联的文化形态,它是社会成员对创新活动的基本态度,是社会制度安排的观念基础;现代大学要有国际责任感,要主动融入国际化的高等教育系统,积极建设多元文化沟通和融合的中心和桥梁,增加国际教育与学术研究交流,增进文明对话,促进世界和谐。
  国家教育部特派代表艾宏歌博士宣读了教育部袁贵仁部长专为论坛写来的贺信。袁部长在贺信中指出,如何培养负责任的现代公民,是各国教育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一直致力于为教育改革发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香港理工大学努力追求卓越学术水平,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和领袖人才。两家携手合作,各展所长,为中外大学搭建一个碰撞、交流的国际化平台,积极探索大学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分享实践经验,讨论发展战略,必将有力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和各大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理事长刘川生教授对香港理工大学迎来七十五周年校庆表示衷心的祝贺,回顾了北京师范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多年来的交流与合作,大力赞赏了此次论坛的意义和价值。刘川生书记指出,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深刻变革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对中国大学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中国大学自觉履行社会使命,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大学在社会变革的新时代要发挥引领和创新的作用,必须致力于成为培养社会精英的“摇篮”、引领社会前进的“灯塔”、守护社会正义的“良心”。北京师范大学作为一所具有110年历史的著名高等学府,和中国的所有大学一道,积极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改革办学体制机制,推动学校与社会各个方面的协同合作;弘扬大学精神,用优秀文化引领社会风尚和时代潮流;加强国际理解教育,促进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
  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副局长杨润雄先生表示,大学有两项主要的社会责任,第一项是进行全人教育,为社会培养有知识、有智慧、有远见、有能力的成员;第二项是促进社会流动,推广知识至各阶层,满足社会需求,提升社会的生活水平,为社会、国家和国际融合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平台。香港陈氏家族代表、择善基金会董事陈仰宗先生认为,全世界在短短几十年间已经被商业力量所覆盖,并对大学推动人类文明进步造成了真正威胁,使得大学从纯粹的学术和服务社会的机构演变为个人追逐可观利益的渠道;智慧基于正确的判断,而判断必须要有正面的价值观;如果大学不用清晰的价值观教导年轻一辈,不传授系统的智慧,纵使有最优秀的人才、最先进的设备、无孔不进的资讯,世界最终也会腐败并灭亡。香港理工大学顾问委员会主席钟志平教授希望通过此次高峰论坛,探讨大学社会责任的挑战和机遇,分析大学发展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及讨论相关议题,探索未来发展的新道路。
  一、大学社会责任的战略与政策:挑战与机遇
  台湾成功大学校长黄煌辉教授认为,1088年意大利建立世界上第一所大学(波隆纳大学)之后,大学的任务即由单纯的教学逐渐演化,及至20世纪为适应社会的需求而囊括教学、研究、服务等任务。不论社会环境如何变迁,大学永远都应肩负其基本任务,同时更要有顺应时代需求的能力。高等教育旨在培育人才为社会所用,如何将学生培育为具有专业能力与健全人格的人才,实为高等教育的第一要务。近十年来,全球热衷于大学排名,以至各大学都掉入追求论文成果表现的漩涡中,此种偏差已伤害到高等教育的本质任务,亟待及时导正。此外,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投入日益增大,如何运用大学的研发能力,促进经济产业发展,对社会有直接的贡献,是今日大学的重大发展方向与社会责任。
  香港理工大学校长唐伟章教授指出,在现今发展急剧、变化迅速的全球经济体系中,大学的角色和责任已远远超越传统的教学与研究,所有大学都必须与时俱进,带领社会解决当前的问题,并且应付长远发展的需要。大学在发挥其核心功能的同时,亦要履行社会责任,配合社会的需要,使世界发展得更好。高等教育本身的转变、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期望,以及年轻一代的价值观等,都是需要应对的挑战。社会责任的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加上跨境、跨界别的合作日趋普及,为大学共同应对挑战提供了无限机遇。目前推行的大学四年制是香港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为香港的大学提供了契机,把社会责任的元素纳入本科课程之中。   二、大学社会责任的承担与实践:理念与经验
  同济大学校长裴钢教授强调,世界一流大学一定要为社会的发展,为整个人类的发展提供人才和知识保障。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大学是指用可持续发展理念统筹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以及校园建设等全面工作,关注人、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并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引领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现有高等教育体系中,一是在通识教育中增加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导向,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二是建立公共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平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开展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的研究;三是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聚焦到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人才上,落实到学科、学分、学位上,落实到为社会可持续发展作贡献的科学研究上。
  华威大学校长Nigel Thrift教授指出,华威大学通过改进招生政策,引领公众的社会投入,维护可持续性发展,创新经济发展动力,帮助世界欠发达地区,促进大学进行全人教育与履行社会责任。华威大学招生确保社会弱势群体平等的入学机会,设立多种课程为没有入学机会的学生提供终身学习机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鼓励学生创立社团组织和网站,为年轻人创设交换观点、开展辩论、学习和探索的安全环境;与纽约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印第安纳理工大学、多伦多大学合作设立“城市科学进步研发中心”,并在本校设立“国家汽车创新校园”,通过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从全球化角度出发,与莫纳什大学合作创立“绿色台阶”组织等,开展非洲扶贫与开发项目,保护全球环境与促进可持续化发展。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荣誉校长徐冠林教授认为,大学是有崇高抱负、服务社会的公共智库,其基本目标是培育人才。最有为的大学,应有孜孜不倦的学术追求及科研创新,把最新颖的知识和观点传授予学生并作研讨。在国家发展和民族崛起的进程中,大学在不同的阶段担当不同的角色。新加坡从殖民地时期争取自由,逐步发展成为多民族国家,及至今日成为国际大都会,大学与新加坡平衡地一起发展。在以知识与科技创新为基础的经济体系里,大学生必须接受全方位的教育,大学教师必须要有领先世界的研究项目和科研成果,这两点对大学应肩负的社会责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大学社会责任的课程与培养:设计与特色
  塔夫斯大学Talloires Network总监Robert M. Hollister教授认为,世界不少高等学府正以自身的人力及知识资源积极协助解决社会问题,如扶贫、改进公共康健服务,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等。大学走出象牙塔,承担社会责任集中体现为:教育不同阶层的学生们成为求变的领袖,改善社会现状,为高等教育机构增加公共支持;大力投放资源以培养各学科的领袖,培养领袖的学生群体,把公民承担社会责任融会在校内教学中,强调学习效果;建立长期与社会机构的合作关系,把社会责任纳入校内的政策及实践之中。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讲座教授石丹理教授,鉴于香港的大学没有十分重视服务学习,重点介绍了香港理工大学在新本科生课程中的服务学习要求;以“明日领袖”(Tomorrow’s Leaders)课程为例,说明了学分制科目如何帮助学生加深自我认识和发展社会心理能力,展示了“明日领袖”两次试验性推行的评估结果。
  新南威尔士大学名誉客座教授及原校长Mark S. Wainwright教授表示,新南威尔士大学历来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研究项目,尤其在气候变化、可再生能源科技、水务及废水处理等领域卓有成就,开办了不少崭新的有关上述领域的本科及研究生课程。新南威尔士大学开设了100多门课程,其中有20多个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学位课程,形成了大学特色。大学校园本身就是活用活学的实验室,让教职员工和学生体验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学生毕业后把在校内养成的良好习惯和所学持续应用于社会。新南威尔士大学校园里的实用学习,除了对澳大利亚本地的学生,还对每年来自120多个国家的11 000多名学生产生重要影响。
  此次论坛以全球一体化为宏观背景,积极响应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加深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倡导全球高等教育界加强对建构和谐社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积极探索与交流在新的时代社会发展背景下大学发展与社会责任间的关系及其意义,大学社会责任的内涵,以及如何有效承担等,充分地分享了各国政策、制度研究与实践经验,并深入讨论了未来的发展战略。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教授代表北京师范大学出席了香港理工大学七十五周年校庆晚宴,并与大学校长、社会知名人士、专家学者等进行了广泛交流。出席此次论坛的代表在会议期间实地探察了香港理工大学与香港社区组织的合作服务项目,进行了社区文化体验等,了解了如何从不同的服务学习项目中实践全人教育策略,践行大学的社会责任。为生动展示我国今日青年学子阳光、自信、有责任、敢于担当的形象,以及在自主、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培养青年学子成才的范例,政策院组织了4名北京师范大学不同社团和志愿者团体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参会,在大会上做了交流介绍,并在小组上充分分享了经验;同时,组织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参会并发言,展示了我国高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风采,得到了主办方和与会各国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大学作为培育社会未来领袖人才的摇篮及引领社会的公共智库,在推动社会持续发展方面担当着重要角色。此次论坛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与香港理工大学首次以“大学社会责任”为主题的高峰论坛,双方高层商定以后每年举办一次,希望通过双方及多边的共同努力,将论坛办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可持续性的年度论坛。通过搭建一个国际化并以大学社会责任为主题的交流平台,发挥大学更大的社会影响力、作用力,为促进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制度的完善,更有效地提升大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度,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注:文中照片由香港理工大学提供。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
  (责任编辑:林静)
其他文献
秦翠英 女,汉族,1963年11月出生,群众,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任桥镇中心幼儿园清凉分园教师,小学高级教师,教龄35年。她不到18岁就走上教师岗位。入职之初,教室房屋漏雨,蛇鼠出没,环境简陋,她咬牙坚持。她放弃30年的小学执教经验,临危受命转向幼儿教育的探索。她亲手制作教具,在课堂和日常生活中,贯穿做人做事的道理,在一个又一个幼小的心里埋下一颗颗善良希望的种子。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安徽省爱岗敬业好人
“将教学变成儿童研究”是一个国际趋势,学者、专家们几乎一致认为:教学研究和儿童研究是一件事而不是两件事,要进行教学研究首先要进行儿童研究。甚至可以这么认定:课堂教学的根本性改革,应当以教师研究儿童为基础,以儿童学习的觉醒为保证,以儿童的自主学习为标志。它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体现在学生身上,高效的教学离不开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只有读懂学生,顺学而教,教学才能真正回到它的本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各学校都开始了教育改革,对每个学校而言,只有坚持“让每个教师都发展,每名学生都成功,每位家长都满意”的办学理念,才能进行深入的素质教育。近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博学厚积,追求成功”的校训开展校本研究,深化特色办学,以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规范管理,不断创新,注重内涵发展,旨在走轻负优质教育之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深入教师教育,为学校注入强劲动力  我校提出的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内容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而品德课是一个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在进行品德课教学时,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的生活基础,脱离生活,就会让教育枯燥空洞。品德课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运用学到的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  生活化的品德课,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再现生活情境,引导他们去观察
当下教育界有一个共识:“办出特色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学校管理者如何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选择符合自身发展条件的特色文化元素,为学校植入个性,是特色学校建设的首要问题。基于此,我校长期致力于积极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特色之路,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毓正教育”的特色文化,坚持以一个“中心”(毓正教育)两个“基本点”(科技、体育、艺术特色项目和“精艺”特色课程)为发展的突破口,使学生在心灵气度上
春雷殷殷,春雨阵阵,对于乳山市金岭中学来讲,2009年的春天是一个不平凡的春天。这个春天是山东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来的一个新的春天,是真正将口号变为实践、着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春天,也是金岭中学经历了2008年的欢乐与苦痛、聚积着奋斗的力量、正跃然欲试的第一个春天。    合作——每个人都可以闪光    新学期伊始,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一、高二各班级中悄然兴起。  素质教育全面推行后
朱冰,广州市海珠区江南大道中小学校长,小学高级教师;广东教育学会校本课程专业委员会理事会理事,广州市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资格评委会入库委员,海珠区教育学术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曾获记功、嘉奖等奖励,获“广州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崇尚科学,珍爱生命是学校教育中永远值得关注的重要话题。2004年3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在基础教育阶段
编者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暑期社会实践团于2013年7月1日应邀赴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考察,并开展了为期8天的教育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参观校园、学术报告、学生讲座、教师座谈和会议研讨等多种形式,访谈了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通过一系列的互动交流,全方位、多视角地感悟、审视野寨中学的历史文化与办学特色。本期《深度报道》将对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的办学特色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对我国农村普通高中特
目前,书法课已经在小学教学中全面展开,然而,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在小学硬笔书法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措施不利、效率不高和走过场的现象。那么,如何在小学开展书法教学?能否有效地开展硬笔书法(以下简称书法)教学?本文拟就此谈谈笔者的认识和教学措施。  一、小学开设书法课的优势  小学阶段很适宜开设书法课。首先,小学生手腕灵活,模仿能力好,可塑性强,书法教学效果显著。其次,相比较而言,小学生所学科目较少,作业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来,陕西省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以学前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努力构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服务体系,为儿童幸福成长实施快乐的启蒙教育。    一、高度重视,建立强有力的工作机制    一是明确目标思路。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学前教育工作。2010年12月,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