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吧,好孩子!会有叔叔给演出的小朋友录像的。到时候妈妈在电视机上摸摸你滑溜溜的小脸蛋,多好!
儿子小博没有受我的蛊惑,依然把头摇得像拨浪鼓,拒绝几天后登台表演节目。开始排练的时候我就有所担忧,因为去年他就在需要他上场的关键时候,掉了“链子”。但幼儿园的老师坚持要他上,说等到真正演出时思想工作会做通。那段日子做他的思想工作,成了我和他爸每晚的必修课,苦口婆心、利诱威胁轮番上阵。电视录像也不能让他心动,黔驴技穷的我只好说:“我真希望××是我的儿子。”××是儿子班级里一个大大方方表现欲极强的孩子。小博的脸红了,说他有什么了不起的!我有点得意,小博终于被我刺激成功了。然而第二天,当我兴冲冲地去幼儿园接他,老师却告诉我小博把××小朋友的本子扔到水里了,而人家那时根本没招惹他。我立刻明白是“强强”带来的“祸”。
说起强强,里面有个小典故。
当三岁的小博跨进第一个逆反期的时候,张开小嘴就是:“不!”尤其在他生病以后,脾气就更坏了。我和他爸爸常常被他闹得焦头烂额。
其实他早会使筷子了,但每次生病撒娇都必须要父母喂。有一天,我像往常一样拿起小勺子递到他嘴边,他却告诉我:“强强才要妈妈喂,小博不要妈妈喂!”“强强?强强是谁家的孩子?”小博很兴奋地告诉我,强强有很多毛病:喝水要人喂,小便要爸爸妈妈接,看起电视没完没了,还爱打小朋友……我怎么听都很像是自己儿子新添的毛病,小博还告诉我他爸爸认识强强。后来他爸爸帮我清散了一头的雾水,原来他看到小博长了毛病,就灵机一动杜撰一个和他一模一样的“强强”,借此让儿子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缺点。
“强强”的出生地是在我们家,直接就4岁,比小博大1岁,一点儿优点也没有,常常小博这边的毛病刚刚有点苗头,“强强”那边的缺点就形成了,故事总是编得很及时。小博在听我们讲强强系列故事的同时,会开开心心地改掉自己的毛病:“强强”挑食,小博就爱吃青菜了;“强强”不讲卫生,小博就不吮手指了;“强强”不尊重人,小博就懂礼貌了……渐渐地,小博的毛病一点一点地少了,出息成一个谁见了都会夸奖几句的可爱孩子。
然而,小博“扔本”事件让我们意识到,被我们忽视的一个问题潜藏着:小博变得狭隘、自私,眼里容不得比他强的小朋友,甚至听不得表扬他人的话。
怎么办?只好去找强强的亲爹——我的老公商量对策。我们决定将“强强”从一无是处变得优点一点儿一点儿多了起来。刚开始小博接受不了,堵着耳朵不肯听,我们只好趁他心情好时,告诉他强强要和你比赛呢!哥哥被弟弟超过了,他能不难受吗?再说了你有那样的一个坏哥哥也不光荣啊!慢慢地“强强”从一个坏孩子,变成了小博的竞争对手,共同进步的好兄弟。保证小博上进心的同时,他也从“强强”身上学会宽容,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并主动要求买个新本子赔给小朋友。
“强强”伴小博度过了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当他从懵懂的孩子成长为一名小学生时,作业量的增加,挤掉了睡前讲故事的那段缠绵的亲子时光,偶尔作业完成得早,我便督促他独立阅读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他生病了,不想睡前自己看故事,有些虚弱地对我说,妈妈再给我讲一次“强强”的故事吧!
好!我在心里默默地计算一下,“强强”也得有九岁了。这时我的心里有一丝伤感,当年我们选择了让一个虚拟的“强强”走进了小博的内心世界,在心理上与孩子贴近,与他一起长大,减少他的对立情绪和对抗行为,顺利地帮他度过逆反期。当“强强”的名字被小博再次提起,才发现我们对这个虚拟的孩子竟然充满了怀念,仿佛他真真切切在我们的家庭里生活过一样。
编辑 / 范松龄
儿子小博没有受我的蛊惑,依然把头摇得像拨浪鼓,拒绝几天后登台表演节目。开始排练的时候我就有所担忧,因为去年他就在需要他上场的关键时候,掉了“链子”。但幼儿园的老师坚持要他上,说等到真正演出时思想工作会做通。那段日子做他的思想工作,成了我和他爸每晚的必修课,苦口婆心、利诱威胁轮番上阵。电视录像也不能让他心动,黔驴技穷的我只好说:“我真希望××是我的儿子。”××是儿子班级里一个大大方方表现欲极强的孩子。小博的脸红了,说他有什么了不起的!我有点得意,小博终于被我刺激成功了。然而第二天,当我兴冲冲地去幼儿园接他,老师却告诉我小博把××小朋友的本子扔到水里了,而人家那时根本没招惹他。我立刻明白是“强强”带来的“祸”。
说起强强,里面有个小典故。
当三岁的小博跨进第一个逆反期的时候,张开小嘴就是:“不!”尤其在他生病以后,脾气就更坏了。我和他爸爸常常被他闹得焦头烂额。
其实他早会使筷子了,但每次生病撒娇都必须要父母喂。有一天,我像往常一样拿起小勺子递到他嘴边,他却告诉我:“强强才要妈妈喂,小博不要妈妈喂!”“强强?强强是谁家的孩子?”小博很兴奋地告诉我,强强有很多毛病:喝水要人喂,小便要爸爸妈妈接,看起电视没完没了,还爱打小朋友……我怎么听都很像是自己儿子新添的毛病,小博还告诉我他爸爸认识强强。后来他爸爸帮我清散了一头的雾水,原来他看到小博长了毛病,就灵机一动杜撰一个和他一模一样的“强强”,借此让儿子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缺点。
“强强”的出生地是在我们家,直接就4岁,比小博大1岁,一点儿优点也没有,常常小博这边的毛病刚刚有点苗头,“强强”那边的缺点就形成了,故事总是编得很及时。小博在听我们讲强强系列故事的同时,会开开心心地改掉自己的毛病:“强强”挑食,小博就爱吃青菜了;“强强”不讲卫生,小博就不吮手指了;“强强”不尊重人,小博就懂礼貌了……渐渐地,小博的毛病一点一点地少了,出息成一个谁见了都会夸奖几句的可爱孩子。
然而,小博“扔本”事件让我们意识到,被我们忽视的一个问题潜藏着:小博变得狭隘、自私,眼里容不得比他强的小朋友,甚至听不得表扬他人的话。
怎么办?只好去找强强的亲爹——我的老公商量对策。我们决定将“强强”从一无是处变得优点一点儿一点儿多了起来。刚开始小博接受不了,堵着耳朵不肯听,我们只好趁他心情好时,告诉他强强要和你比赛呢!哥哥被弟弟超过了,他能不难受吗?再说了你有那样的一个坏哥哥也不光荣啊!慢慢地“强强”从一个坏孩子,变成了小博的竞争对手,共同进步的好兄弟。保证小博上进心的同时,他也从“强强”身上学会宽容,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并主动要求买个新本子赔给小朋友。
“强强”伴小博度过了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当他从懵懂的孩子成长为一名小学生时,作业量的增加,挤掉了睡前讲故事的那段缠绵的亲子时光,偶尔作业完成得早,我便督促他独立阅读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他生病了,不想睡前自己看故事,有些虚弱地对我说,妈妈再给我讲一次“强强”的故事吧!
好!我在心里默默地计算一下,“强强”也得有九岁了。这时我的心里有一丝伤感,当年我们选择了让一个虚拟的“强强”走进了小博的内心世界,在心理上与孩子贴近,与他一起长大,减少他的对立情绪和对抗行为,顺利地帮他度过逆反期。当“强强”的名字被小博再次提起,才发现我们对这个虚拟的孩子竟然充满了怀念,仿佛他真真切切在我们的家庭里生活过一样。
编辑 / 范松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