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震发生机制

来源 :物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286237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发生的物理机制和过程是还没有认识清楚的问题.此前人们将浅源地震归因于弹性回跳,根据这一观点和岩石实验结果计算得到的地震能量与实际观测结果有很大矛盾,被称之为"热流佯谬".中源和深源地震发生在地幔区域,其成因也没有合理的解释.考虑到地壳和地幔是离散集合态物质体系及其慢动力学运动行为的基本特点,本文根据物理学原理,特别是近年凝聚态物理发展出来的相关新观念,并依据已有观测事实,从新的视角探究地震发生的物理机制.1)关于地壳岩石层中的应力分布:在不考虑构造力时,依据万物皆流的流变学原理,原始地壳岩石在自重压强长时间作用下,纵向和横向应力相同,没有差应力.大地构造力推动岩块滞滑移动挤压断层泥,施加于其他岩块,逐渐传递和积累.这种附加的横向构造力与原始岩石中应力叠加,形成地壳岩石层中的实时应力.由于断层泥属于颗粒物质体系,具有与岩石不同的力学特征,其弹性模量比岩石小得多,且随压强而增大,导致构造作用力随深度非线性增大.给出了地壳中构造应力分布及其变化规律.2)关于地壳岩石层强度:地壳岩石的自重会使岩石发生弹性—塑性转变.通过对弹性—塑性转变深度的计算,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给出了地壳岩石弹性、部分塑性和完全塑性三个区域的典型深度范围.在部分塑性区,塑性体比例达到约10%以上时,发生塑性连通,这时岩石剪切强度由塑性特征决定.塑性滑移的等效摩擦系数比脆性破裂小一个数量级以上,致使塑性滑移时岩石剪切强度比脆性破裂小得多.同时,随深度增大,有多种因素使得岩石剪切屈服强度减小.另一方面,地震是大范围岩石破坏,破坏必然沿薄弱路径发生.因此,浅源地震岩石的实际破坏强度必定比通常观测到的岩石剪切强度值低.给出了地壳岩石平均强度和实际破坏强度典型值随深度的分布规律.3)关于地震发生的条件和机制:地震发生必定产生体积膨胀,只有突破阻挡才可膨胀.地震发生的条件是:大地构造力超过岩石破坏强度、断层边界摩擦力以及所受阻挡力之和.因此,浅源地震是岩石突破阻挡发生的塑性滑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浅源地震发生的四种可能模式.深源地震是冲破阻挡发生的大范围岩块流.浅源地震和深源地震都是堵塞—解堵塞转变,是解堵塞后岩石层块滑移或流动造成的能量释放.4)关于地震能量和临震前兆信息:地震能量即为堵塞—解堵塞转变过程释放的动能.以实例估算表明,地震岩石滑移动能与使岩块剪切破坏和克服周围摩擦阻力所需做的功相一致,不会出现热流佯谬.同时指出,通过观测地震发生前构造力的积累过程、局域地区地质变迁以及岩石状态变化等所产生的效应,均可能获得有价值的地震前兆信息.
其他文献
风险投资IPO退出会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条件,增加对企业创新活动的资金支持;但也可能由于风险投资机构的"动机扭曲",为企业创新发展带来损害。以我国风险投资IPO退出事件为
<正>高中物理竞赛辅导的第一阶段主要是指导参赛学生扎实打好知识基础.我根据竞赛大纲排出哪些知识是需要拓宽加深的,并将这些内容有计划地与物理教学同步讲解、有针对性地布
根据上海医疗卫生行业和生物医药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及职业岗位要求,该文以上海健康医学院与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为例,具体介绍两校在护理、药学和口腔医学技术等医学
溅射后硒化制备Cu(In,Ga)Se2吸收层工艺过程中,Ga元素在吸收层底部富集现象是较为普遍的.本文从预制层工艺和硒化工艺两个方面研究了Ga元素在Cu(In,Ga)Se2吸收层中扩散的影响
在影视中利用的视听语言的作用,其实就是对电影设计的一种基本手段。在利用视听语言的时候,其实也就是利用到了人们日常在视觉、听觉方面的习惯所形成的条件反射,在电影的叙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木瓜丸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SPE-HPLC)法。方法色谱柱采用Eclipse XDB-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1%醋酸铵溶液(冰醋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现代刑事证据规则之一,它在维护程序公正和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方面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我国2012年颁布的新《刑事诉讼法》对其
目的行L4~L5和L5~S1节段旁椎间孔注射穿刺入路确定安全范围。方法以30例X线胶片的缩放比例作为参照依据,12侧标本模拟试验穿刺入路解剖。结果后正中线旁开2.0~2.5 cm处穿刺入路,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超检查在未破裂输卵管妊娠诊断及治疗选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经阴道彩超检查附件包块的声像学特征,将其分为3种类型:孕囊型、胚胎型、包块型,分析包块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水平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PHC)的价值。方法选择PHC患者200例作为PHC组,另选择200例良性肝病患者为良性肝病组,20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