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思考与对策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发展趋势,广泛开展大学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21世纪各国大学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深入探讨该命题的内涵,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有助于制定正确的方略,更好地参与世界竞争的挑战。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交流;国际竞争力
  作者简介:姜良杰(1977-),女,山东临沂人,华北电力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北京 102206)
  
  一、什么是高等教育国际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成为新世纪关注的热点。而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热点中的焦点问题。由北美、西欧、澳洲、日本等发达国家起步,拉美、亚洲及非洲等许多发展中国家参与,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世界性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潮流。但对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的界定,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出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具有竞争力的人才。还有人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各国或各地区在遵循高等教育共同规律的前提下的一种发展趋势,是经济发展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对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是高等教育改革与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不断追求卓越的发展进程。[1]
  笔者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和竞争。其基本含义是面向世界进行跨国、跨民族、跨文化的多边交流、合作与援助,包括知识、人员的国际流动、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高等学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资金的国际融通及包括学位制度在内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材、课程设置、培养途径等各种相互兼容的高等教育制度的建立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包括:第一,是一种得到广泛认同的人才培养活动,是全世界参与的教育活动;第二,要求有一种共同的教育理念;第三,通过教育的开放性,可以使教育资源得到共享;第四,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吸收、共同交流的基础上,最终目标是共同发展。[2]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1.机遇
  (1)教育市场的开放,弥补了发展中国家教育资源的不足,为中国高校走向世界创造了良机。近年来,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都向亚洲国家输出教育资源,有的采取合作办学的方式,如2+2、3+1等模式;有的采取了联合办学的形式;有的采取了二级学院模式。形式的多样化,为我国带来了国外先进的科技知识和高校管理方式、现代教学管理观念和模式。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出国留学与外国来华留学的人数不断增加。据了解,2009年全年出国留学达到了22.9万人。而从2004年到2008年,来中国学习的外国留学生人数以每年18%的速度增长,2009年,留学生人数跃升至23万多人,分别来自180个国家,包括一些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和地区。
  与此同时,我国的高校还可以走出国门,在海外兴办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和专业。截止到2009年,仅北京市高校在境外办学项目就有19个,其中涵盖学士、硕士、博士项目。这既为外国人学习中国的科技文明成果提供了途径,也为我国的文化科技知识走向世界开辟了道路。
  (2)高等教育国际化推动了国内高校的现代化改革。二十余年来,国内高校向国外派遣了数以万计的访问学者,他们将国外先进的科技知识和管理理念带回国内。迄今为止,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成为高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直接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
  同时,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占整体比例同比有所提高。具有博士以上学历和各类访问、研究学者留学回国人员所占比例由2008年的24.9%上升为2009年的27.3%,回国前在外国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就职的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数量同比增长39.8%。他们更是将国外先进的理念和模式择优选择,结合中国国情,分类实施,使我国高校从单纯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摇篮,朝着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前进。
  2.挑战
  (1)大学教育定终身的旧观念将被终身化教育理念取代
  我国加入WTO后,经济与国际社会逐步接轨,全球化的人才流动加快,大量跨国公司的进入,要求提高人才的知识面和面向国际社会的各种能力,这样,人们的知识结构必须不断更新,只有树立“学海无涯”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才能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随着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文化层面的需求会进一步提高,原来在大学所学知识能受用终身的观念已经过时,而终身化教育的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若不及时学习、更新知识,就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因此,教育不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
  (2)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接受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挑战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真正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真心实意为学生服务,真正体现了“为了每一个学生”。高度关注学生发展,注重学生知识能力、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学生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选择权,有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而在这方面,我们“为学生服务”明显不足。我们的学生在专业选择和课程选择上没有更多的机会和自主权;高校在教与学的关系上,重教轻学;在人才培养的方式和目标上,重智轻能、忽视复合型人才教育、素质教育。因此,我国学生的全球化视野以及在国际交际能力、创新能力与创造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足。所以,我们的教育应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尊严,学习潜力不同,个性和各自的价值也不同。我们要关注每个学生,让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3]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对策
  1.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
  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是教育资源和信息的交流共享,更是一种新的办学理念。我们应该克服传统的保守思想,拓宽视野,用世界的眼光去认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树立经营大学、人本教育、终身教育等新的办学理念,其中教育国际化是很重要的新理念。
  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展定位也要国际化,要立足自身实际,站在全球化的高度,把握机遇,谋划战略,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的国际竞争力,推进大学的国际化进程。要清晰地把握住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立足点,正确处理好国际化和民族化、外向扩展和内部发展、学习借鉴和参与竞争等之间的关系,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相结合,与教育改革的长远规划相结合,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相结合。
  要使教师、职工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有全面正确的认识,自觉地树立起国际意识,积极地投入到教育国际化实践中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职工的观念转变、思想解放和思路拓宽,就等于扩大了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2.构建国际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大学教育的主要载体,我们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课程国际化是重中之重。
  实施课程国际化,首先要做好课程分类,提出不同课程的国际化发展目标。在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上,应从内向型向外向型发展,从专业型向通才型发展,从本土化向国际化发展;应该设立外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课程;应在本专业、本学科的教学内容中及时补充国外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技成果,以及相关的、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国外先进原版教材。
  实施课程国际化,还要从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出发,将课程分层次区别对待。不同层次教育机构课程国际化的要求、目标、形式、措施应该有一定的区别。要从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从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实际出发。
  3.建立国际化的师生队伍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大力推动人才的国际化流动,是教育国际化的当务之急。
  第一,加强教师之间的国际交流。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关键。只有具备国际意识和世界视野、掌握现代教育思想和相关领域世界前沿的科学、技术理论知识和较高文化素养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相应要求的人才。要努力创造条件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开放的战略。一方面,紧密结合一流大学学科建设重点,有针对性地主动派出业务骨干跨出国门研修交流,开阔视野,增长参与有关领域国际事务的能力,提升个人的学术水平,带动相关学科的国际化水准。另一方面,就是“请进来”,请外国专家、教师到中国来讲学,参加学术讨论,使广大教师能了解国际最新动态,充分交换学术思想,达到普遍提高的目的,使更多的教师在教学科研中受益。
  第二,大力加强国际间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大量吸收外国留学生到本国学习,以及本国的学生到外国去留学,是教育国际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我国高校一方面应积极鼓励学生出国留学,充分利用外国教育资源为我国的人才培养服务。另一方面要制定积极的政策,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创造有利条件,营造良好环境,提高教育质量,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让他们来中国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从而让世界了解中国,这样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进而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理解,加强国家间的双向合作。
  4.实施中国教育的品牌战略
  可以说,大学国际知名度的不断提升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体现。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发达国家也总是借助世界知名大学的示范效果和权威性来实现其教育的跨国界交流和合作。在实施品牌战略方面,可以从着力培养“国际大师”以及发展国际合作办学等方面进行。同时,高校要积极对外宣传,主动出击,开展“知名度工程”。通过国际知名媒体、高质量外宣品、网上信息以及组织各类活动、出访、参展等机会宣传学校的特点、亮点,让外界了解。另外,还可以在学校统一领导下积极参与策划高水平国际论坛、著名人士讲座、授名誉头衔、新闻发布会、捐赠、揭幕等仪式,扩大学校影响,打造品牌。
  
  参考文献:
  [1]宋文红,朱月娥.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2,(4).
  [2]申敏婷,刘结实.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思考[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9).
  [3]李波.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探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7,(3).
  (责任编辑:张中)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在B超引导下行高危无痛人流术的安全性观察。方法将2009年8月到2010年3月418例自愿要求行无痛人流术的高危早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215例在B超引导下行无痛人流术为观
教师在工作中要充分重视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和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自己、认识环境,根据自身条件
剖宫产手术下段切口方式很多,如纵切口、横切口,“U”切口等方法.我们现在采用原香港九龙医院妇产科主任周基杰教授(以下简称周式)剖宫产的方法,是一种改良式的下腹部横切口
目的 探讨UF-100全自动分析仪临床检测性能及其复检条件.方法 随机抽取部分本院住院患者尿液标本200例,所有标本均在1h内分别用尿干化学分析仪和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的手术配合技巧.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09年11月对68例MPCNL术的手术配合体会.结果 68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0~120 min
多导睡眠图监测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睡眠中胸、腹呼吸运动、口鼻气流、P声、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心率和体位、睡眠分期、眼动、监测时间等各项指标,全面
养成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教育,从学生的行为训练入手,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应从制度上让养
目的 探讨企业员工心肺复苏(CPR)技能培训方法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不同企业员工共800人,进行CPR问卷调查与技能培训.结果 企业员工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专业培训普及率低(2.4%
医用诊断X线的防护原则,是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中的重点教学内容,怎样对该原则进行解析与提炼,以达到教师好教、学生好学?本文介绍了其教学中的做法与思考.
目的 探讨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入选的178例经口气管插管病人随机分为2组.在口腔护理溶液相同的条件下,对照组按常规口腔护理操作方法,试验组生理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