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动心弦,让情愫喷薄而出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jgood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绘画是儿童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独特语言。当孩子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内心对美的感受时,他们最先拿起的就是画笔。随着孩子们的语言更加丰富之后,他们却逐渐放弃使用绘画这种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了,久而久之就变得无从下笔了。基于此,美术教学应遵从儿童的内心,从贴近童心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注重引导儿童观察艺术作品并走进画者的内心世界,感受艺术的魅力;教会儿童用点线面造型的结合和丰富的色彩去表现喜悦、悲伤等内心情感的方法。
  [关键词]美术语言;贴近儿童;情感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3-0015-02
  习近平强调:“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一朵云在大人眼中是一团水汽,在孩子眼中是大象、城堡,乃至一整个奇异世界,而美育就是回归对儿童生命直觉的引导,是用美来温润儿童的眼睛和心灵。《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绘画是儿童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独特语言,当孩子无法用语言文字去表达内心情感的时候,他们就会拿起画笔去涂鸦,绘画就成了他们宣泄情感、表达内心情愫的一种方式。
  记得一次美术课,我和孩子们聊天:“你们喜欢什么季节呢?”有的孩子说:“我喜欢春天。”随后一首《咏柳》脱口而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我接着问:“那你们能把它画出来吗?”孩子们说:“我不会。”一下子,孩子天真的笑脸流露出了一丝丝的尴尬、水灵灵的眼睛变得茫然不知所措。孩子们不是最喜欢画画吗?怎么不会呢?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久。几经思考,我发现孩子们只是喜欢画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或景象,但随着他们的语言更加丰富之后,他们却逐渐放弃了绘画这种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变得无从下笔了。
  基于此,美术教学应遵从儿童的内心,从贴近儿童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注重引导儿童观察艺术作品并走进画者的内心世界,感受艺术的魅力;教会儿童用点线面造型的结合和丰富的色彩去表现喜悦、悲伤等内心情感的方法。
  一、以贴近童心的视角去欣赏艺术作品
  美国当代著名的艺术教育家维克多·罗恩菲德十分强调创作过程,忽视创作结果,他明确指出:“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是制作过程而非完成品。”绘画同文字一样是一种语言,也是孩子们能够自主学会的一种独特语言。当孩子们在画画的时候,他们的小脑袋是一直在转动、在思考的,绘画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阅读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我们经常会发现爱绘画的孩子,大多都是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强的。特别是作文写得比一般的孩子要好,最明显的是他们写作文时有话可写,他们把画画的过程转化成语言表述了出来。学习绘画的艰苦过程,不仅锻炼了孩子的意志,更增强了其克服困难的毅力。
  当孩子们拿起画笔不知道该如何下笔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他们欣赏一些简单的、比较接近他们内心的作品,也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起阅读世界名画,让他们走进大师名作的诗意美韵境界,用童心去感受艺术大师像孩子一样的情思。
  如作品《旋律》是一幅用高明度的黄、绿两种大色块加上有韵律的曲线组而合成的清新明快的画。画中处处透露出春天的气息,让孩子们觉得轻松愉快。教学中,教师提问:“这幅画画的是什么?你能说说吗?”“这幅画画的是春天。”“这幅画还画了绿草地。”“还有春天的小山和小草。”“不是小草,我觉得那图中黄色的三角形像我家的小鸡,毛茸茸的很可爱。”…… 画面中和谐的色彩刺激了孩子们的无意识记忆,培养了孩子们对色彩的感知力。看,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你会发现孩子们的想象力真的很丰富!
  美术教科书中选入的艺术大师有毕加索、梵高、米罗、康定斯基……这些艺术大师的作品都是接近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能够引起他们共鸣的佳作。当孩子们初次欣赏毕加索的作品时,有的惊讶,有的不以为然:“这画的是什么呀?”有的则很兴奋地说:“他画的人真酷,我早就想这么画人了,但是我画出来又怕被别人笑话,说我画的是妖怪。”虽然孩子们议论纷纷,但是他们都不太明白画的是什么。这时,教师要求他们“读画”,孩子们很诧异:“画应该是看的呀,画怎么是读的呀?”教师进行引导:“把你们看到的读出来就可以了。”“哦,原来是这样读画的呀!我们会。”于是,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读了起来。教师引导他们先从画面的主体开始读,再读背景,进而读进大师的内心。“为什么侧脸的人竟被画出两只眼睛,被遮的那半边的鼻子和嘴竟像翻开的书?”孩子们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这个画家很喜欢看书,所以他把鼻子和嘴巴都畫成了书。”“画家是想告诉我们读书要大声。”……教师进行总结并讲解:“这是画家的一种艺术追求,要在绘画中表现物体平常看不到的那一面,让人们能够从许多角度去欣赏它。”“哦!”孩子们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于是,他们时而发现了一个侧面的眉毛,时而发现了另一个侧面的耳朵。有的孩子直接说:“老师,我知道该怎么画了,我肯定会画得很好的。”当孩子们读懂了大师的作品,就会与大师产生心灵共鸣。孩子们在“读画”中明白了美就是真实,美就是和谐,进而激起了他们心灵深处的美的涟漪。
  二、引导儿童读懂作品中蕴含的情感
  当孩子们读完画,教师接着就要引导他们倾听画者的心声了,要让他们读懂画者从画中透露出的情绪,是快乐的还是忧伤的。如教师带着孩子们欣赏农民画,天真的想象、稚拙的笔墨、鲜艳的色彩,这些在孩子们的眼睛里是多么的亲切。农民画中浓浓的生活气息感染了孩子们,他们很高兴:“我家就和画家画的差不多嘛!我爸爸和妈妈也是这样在地里干活的,我怎么就没想起来这么画呢。”“他们画得真好,画家在画的时候肯定是高兴的,你看他们画中用的颜色,我们看着都高兴,那他们画的时候应该更高兴。”
  当孩子们欣赏了毕加索的作品《哭泣的女人》后,纷纷议论:“老师,这个女人很伤心,你看她哭的呀,我都想哭了。”“这个画家在画这幅画的时候肯定也是不开心的,别人在哭,他画的时候怎么会开心呢。”“你看,画家用的颜色暗沉沉的一点都不鲜艳,脸都是绿色的。所以画家在画画的时候也肯定是不开心的。”   通过倾听画者的心声,诱发了孩子们内心蕴藏的心泉,使之情感自由奔放。这能够激发孩子们创作的灵感,使他们在赏画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宣泄。
  三、赋予真实生活以丰富的情感元素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教师应鼓励孩子们描绘生活中的片段,把生活中印象最深或最有趣的画面描绘下来。教师可以先让孩子们口述,然后在心里默画,之后用笔绘画,再讲述,评析。
  教师对孩子们的想法以及表现手法都不要加以限制,这样孩子们才会有信心大胆地画出属于自己的画。同时,教师还要鼓励他们大胆地、多形式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和情感。如在教学一年级《画太阳》时,教师启发孩子们:“太阳是火热的、温暖的,带给人们热情、生命、奔放等。”孩子们展开自由想象:太阳像娇艳的小娃娃,太阳像老公公一样和蔼可亲,太阳像火球,太阳是有生命的、有个性的小男孩……随着想象的发展,教师又鼓励孩子们大胆地在圆形上运用各种点、线、面来表现自己的意愿。这是多么有趣的事情呀!全班五六十孩子,五六十个画面,孩子们都能说出自己的创作意义,这就是成功的教学。
  如一个孩子曾画了一幅作品《喷发》,他是这样叙述的:“我画的是地下的水想从地底下涌上来,但是有好多的石子挡住了它的路。而地面上的水不知道地下水想喷出来,还在慢慢地流淌着。地下的水就想呀想,它发现右面有一个小缺口。于是它就使劲地从那个缺口一下子就喷出来了。它很厉害吧!哈哈。”这是一幅非常完美的作品,小作者用红与白的对比,画面中的点线面的交错组合给我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他的這幅作品中传达出了热烈、激情、喷发、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情感,借助他的这幅作品展开指导,能够提高班级里其他孩子的情感领悟能力。这样教学,久而久之,孩子们对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对美术的理解就不再局限在依葫芦画瓢的层次上了。
  儿童的绘画语言是炽热的情感,洋溢着他们对世界的天真理解,蛰伏着智慧的初期萌动,跃动着稚朴的童心。教师要时常鼓励孩子们勇敢地拿起画笔、勇敢地表现自己的生活,为自己的生活添上绚丽的色彩。孩子们并不在意自己笔下的人物、动物、景物造型是否准确真实,他们更专注于情节的表现和情感的宣泄。我们应该尊重儿童对美的创造,不要小看了儿童画,孩子们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只要引导得当,他们个个都有“大手笔”。
  “我手画我心”,绘画不仅仅是艺术表现的技巧和方式,它更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想象力、无声语言的表达能力、复杂情感的表达能力。孩子们拿起手中的画笔,就能让心灵深处暗流涌动的情愫喷薄而出。
  [ 参 考 文 献 ]
  [1] 张亚军.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小学美术教学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2] 王忠敏.小学美术教学中环境教育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3.
  [3] 宋笑颜.小学美术教学校外拓展途径探索[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4] 维克多·罗恩菲德.你的孩子和他的艺术[M]. 孙吉红, 唐斌,译.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
  [5] 白 龙. 人民时评: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N].人民日报,2018-09-05(09).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摘 要]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使命之一。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紧扣生活,引领学生感知数据;引导实践,促进学生感悟数据;引领反思,促进学生构建数据,使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不断得到培养,促进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形成。  [关键词]儿童视角;数据分析意识;培养;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
期刊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课欣赏评述领域教学的深度融合,将美术教学延展到课堂内外,从虚拟到现实、从个体到全体,有助于建立高效的美术欣赏教学。以苏教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下册第20课《青铜艺术》的教学为例,教师应基于视觉传达的现代信息技术,引领学生搜集信息、寻绎文化、多元评价、自主探究,通过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关键词]美术欣赏评述;信息化;适度;实用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统编版道德与法治课程一手抓德治,一手抓法治。面对学生群体,教师应培养学生兴趣,创设具体可感的互动情境;展开由“他”及“我”的意识传递,内化学生的道德修养;进行由外而内方式的变更,传授学生更多的生活技能,真正让课堂走向生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情境;技能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0-0072-02  课堂
期刊
[摘 要]小学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技术的应用都离不开师生间的良性动态互动。在这个互动过程中,教师们的启发引导,学生的“柳暗花明”,师生间快乐的教与学,便使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成为师生愉悦身心的快乐学习。因此,为了进一步优化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师生有效互动,教师应从师生关系、课堂气氛、动态互动等问题层面出发,进行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 G43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耿圩小学以提高认识为前提,牢固树立均衡化发展理念;以经费投入为基础,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不断提升教师素质;以联合办学为抓手,采取走教、送教和村小学小集团联合办学的模式,进行实践探索,努力办有温度的乡村教育,推进耿圩镇小学教育的均衡化发展,让留守儿童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关键词]教育均衡;有温度;乡村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期刊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小学生品格的完善、社会认知的发展以及基本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教学:依标扣本,确定核心目标;体验探究,构建生本课堂;立体评价,实现自我构建。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期刊
[摘 要]在小学中高年段应注重提高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能力。以小说类书籍的阅读为例,教师应放手将阅读任务交给学生去做,让学生自行梳理文本的基本信息,感受小说曲折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品味小说语言的表达艺术。这样指导,就能让整本书的阅读落地生根。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小说类;阅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3-
期刊
[摘 要]京剧艺术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京剧艺术中的脸谱、服饰、装扮等美术元素无不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一面旗帜。两百多年来,在京剧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大量优秀剧目,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德育精神,传承着中国人的精气神。把京剧艺术融入美术课堂,让学生在画一画、做一做、看一看中了解京剧,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促使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核心素养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础素养,它是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小学科学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二年级下册的《磁铁的吸力》教学案例,探讨基于游戏、基于体验、基于探究、基于创造的课堂活动,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科学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   [关键词]小学科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小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环境,如果不了解语言的内部规则,终究会影响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英語课堂中,教师要使语法教学生动化,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语法知识,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英语;以学定教;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3-0053-03  译林版小学高年级英语教材包含“Sto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