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的东盟语种立体化教学改革创新的实践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d80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以“实践育人,合作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创新为先导,通过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与东盟合作院校共建、共享开放性教学资源,全面开展各项教学改革实践,对东盟语种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涵建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建设、师资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国际交流合作 东盟语种 立体化教学改革 创新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2C-0150-04
  一、基于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的东盟语种立体化教学改革背景
  (一)中國与东盟关系已步入“钻石十年”。2016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伙伴关系25周年,也是中国“十三五”规划开篇之年。中国与东盟关系已步入起点更高、内涵更广、合作更深的“钻石十年”。在过去的25年里,双方各领域务实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在经贸合作、双向投资及旅游、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在农业、能源、基础设施、制造业、加工业等方面的合作不断加强。截至2015年,双方贸易额达到4721亿美元,双向投资累计超过1564亿美元,人员往来突破2300万人次,互派留学生超过18万人次。中国已连续7年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4年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截至2016年,双方贸易额较1991年增长了近60倍,走进东盟的中国企业也正呈快速增长之势。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人才市场对东盟语种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其深层意义在于加强与沿线国家进行战略对接、互联互通,从而推动双方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在一系列合作过程中,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是主要方式和内容。要实现此“五通”,前提和基础是语言通、文化通,即培养具有跨语言文化转换能力及行业知识扎实、行业技能过硬的复合型外语服务人才是重要保障。
  (三)国际教育合作持续良好态势,互利共赢取得新进展。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相继与越南海防大学、泰国清迈大学、泰国坦亚布里理工大学、泰国碧武里皇家大学、泰国峡迪拉工商管理学院、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马来西亚大学等东盟国家院校签订教育合作协议,在东盟语种专业中全面铺开“2+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都能有机会到语言对象国进行交流、实践。通过与东盟各合作院校协商洽谈,实现专业对接、学分互认、互助奖学金等机制,为高职学生寻求更为广阔的进修机会。事实上,10多年前广西仅有广西民族大学一所院校开设有东盟语种专业,目前广西已有20多所本专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开设了相应的东盟语种专业,国内多所高校均开设了东盟研究中心,东盟语种人才的培养已得到了大力发展。与此同时,东盟各国也分别开设有28所孔子学院和14所孔子课堂。随着经济、文化、贸易、投资、旅游各个方面合作的深入,也对东盟语种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单一的语言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不论是国内的企业,还是东盟各国来华投资的企业,都纷纷表示需要能够熟练使用东盟国家语言来进行专业技术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如何借助国际交流平台,为东盟语种教学的改革开拓新路子、寻找新方式,更好地为新市场提供人才的培养与输送等方面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东盟语种教学存在的关键问题和改革的思路
  东盟语种教学存在的关键问题包括:一是东盟语种专业教学资源缺乏统筹规划,校内实训基地功能单一,缺乏实训教材;二是实践教学思路不清晰,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课程内容与工作过程结合不紧密,课程特色不明显;三是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与交际能力培养相对薄弱,了解语言对象国信息的渠道相对狭窄,缺乏国际化思维。东盟语种学习的内在原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四是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不够准确且模式单一,课程设置停留在单纯的语言技能学习方面。
  针对上述问题,应以“实践育人、合作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创新为先导,整合院校国际交流资源,全方位、深层次地与国外院校开展合作。通过与东盟合作院校共建、共享开放性教学资源,开展各项教学改革实践。
  第一,着眼国际人才市场,面向国际市场需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举办“东盟职场精英对对碰”论坛,邀请东盟行业专家进行岗位分析,并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分析,进行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设计、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方面改革,不断修订与完善东盟语种人才培养方案。
  第二,借鉴国外先进语言教学模式,创建“开放式互助式”师资培养模式。从国际语言教学的普遍特征中寻找东盟语种教学改革的特殊性,研究外国语言教学的模式和特点,可为东盟语种教学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通过互派访问学者、师资互派等形式,开展互助式、开放式师资交流,组建跨国精品课程教师团队、跨国教材编写团队,同时,把外国专家请进专业教学建设团队,共同参与东盟语种教学改革。
  第三,探讨“一站式留学定向培养专业”的可行性,即“2+1+1”(高职+本科)“2+2+2”(高职+本科+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国内高职教育同国外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连接起来。面向广西高职相关涉外专业,针对有意向到东盟国家留学的学生,为其提供留学咨询和留学培训等留学深造服务。此外,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具有招收留学生资格的优势,采用短期培训、文化体验、互助考察等更为灵活的方式积极与泰国春蓬府、越南胡志明市相关院校洽谈教育合作,在吸引东盟学子来华学习的同时,继续推进学院东盟语种专业建设与改革。
  第四,举办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论坛,邀请外国专家到学院给东盟语种专业的师生进行专题讲座,让师生获得最新的语言对象国信息,增强师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国际化思维,激发教学改革的内在原动力。
  第五,开设了“中国文化精英体验之旅”等特色中短期培训项目,接收越南、泰国500多名师生到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交流学习。同时,作为商务部援外培训承办单位,先后协办了中国—东盟经贸关系研修班,中国—东盟公共管理与地方治理研修班、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研修班、中国—东盟物流产业发展研修班、中国—东盟旅游产业合作研修班等特色教学项目,为国外各司处级官员、技术人员提供培训服务。2015年,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获自治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改革试点称号,彰显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国际交流促进东盟语种教学改革的良好条件。   三、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创建“两实、三交替”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具体如图1所示。“两实、三交替”实践教学模式是指把“实地教学、实境教学”,“教室与接待现场、教师与翻译、学生与陪同”紧密联系起来,将跨国文化交流的舞台变成东盟语言学习的平台,积极利用国际交流项目开拓新课堂。通过“两实、三交替”实践教学模式,可充分利用双方至多方跨国合作院校不同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将学生带入到真实的国际交流中来,面向真实的跨文化交际现场,以主人翁的身份去参与实践工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观念,提高其跨文化适应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创建“立体化真实体验式”实践课程体系。具体如图2所示。“立体化真实体验式”实践课程体系是指:基于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依靠国际交流项目,以學生为主体,让学生真实参与到国际事务接待、涉外文化体验等项目中,创新实践课的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考核方式方法等实践课程体系。例如,应用泰语专业和应用越南语专业充分利用“中国文化东盟商务精英体验之旅”项目,开展“立体化真实体验式”教学,让中国学生与东盟学子结为一对一互助伙伴,共同参与语言学习、商务考察、文化交流。通过亲自参与一系列跨文化交流活动,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得到培养,跨文化交际技巧得到丰富,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提升,突破了传统语言教学难题,真正实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三)打造“三双”特色课程。具体如图3所示。“三双”特色课程是指适应国际产业调整,以国际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重新进行岗位分析,突出“实践导向、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课程内容改革。“语言能力+职业能力”“毕业资格证书+行业资格证书”“专业语言课程+专业职业课程”等特征,是“三双”课程教学成果的具体展现。
  系统进行“东盟语种+商务英语”课程、“东盟语种+国际贸易”课程 、“东盟语种+涉外旅游”课程、“东盟语种+境外电商”课程改革;建设“商务泰国语口语”“商务越南语口语”“东盟礼仪”等精品课程,打造“三双”课程特色,着力提升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
  (四)建设“开放共享立体式”教学资源库。融入国际元素,共同建设国际教学资源库。通过组建跨国教材编写团队,不断完善校本教材,开发特色教材,如《东盟礼仪》《奇妙的素可泰文字》《会展泰语口语教程》。引入行业信息,建设精品课程,如商务泰语口语、商务越南语口语、综合泰国语。通过图书馆交流,互赠图书和相互在对方图书馆设立图书采购中心等形式,不断完善图书资源及多媒体资源。通过东盟驻广西领事馆等涉外官方机构,通过互赠书籍等形式,建立相对丰富的外文图书资源库。
  (五)创新双师培养途径,走出去,引进来,多渠道、全方位创新“双师”培养途径,夯实专业内涵。具体如图4所示。借鉴国外先进语言教学模式,创建“开放式互助式”师资培养模式。从国际语言教学的普遍特征中寻找东盟语种教学改革的特殊性,研究外国语言教学的模式和特点,可为东盟语种教学提供更为丰富且实际的资源,通过互派访问学者、师资互派等形式,开展互助式、开放式师资交流,组建跨国精品课程教师团队,组建跨国教材编写团队,还把外国专家请进专业教学建设团队,共同参与东盟语种教学改革。例如,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派教师2人赴泰国清迈大学进行访学考察;派教师1人赴泰国坦亚布里皇家理工大学进行硕士进修;共派出6位教师分别赴越南、泰国高校进行对外汉语和中国文化教学;共接收合作院校互派外籍教师3人;派出3个代表团共12人分赴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相关合作院校调研访问。
  (六)通过确立“专业课程建设为主线、校园文化建设为辅线”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如图5所示。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交际技能的提高融入专业课程建设中去,利用“东盟文化周系列活动”“东盟礼仪进高校进企业系列活动”,即东盟电影展、东盟产品展销会、东盟知识讲座、东盟商务精英大赛、东盟礼仪风采大赛、泰国宋干节新年泼水祈福活动等第二课堂建设,营造国际跨文化交流氛围,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激发全院各专业学生了解东盟,学习东盟语种的兴趣,让师生获得最新的语言对象国信息,增强师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国际化思维,激发教学改革的内在原动力。
  (七)服务“一带一路”,助力产学研创,提升师生国际社会服务能力。加强跨国校企合作,推广实践成果。如为中—泰罗勇工业园(泰国)中的企业开展语言培训、业务翻译等服务;选派教师2人参加国家商务部驻外秘书培训,为中国驻外使领馆提供东盟语种人才;选派教师2人为广西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讲授东盟商务礼仪课程;选派学生12人参与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论坛的各项接待工作;选派学生4人到泰国春蓬府为当地院校开展汉语培训;多次选派东盟语种专业学生300多人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担任参展商翻译、客商陪同、志愿者等工作。
  四、改革的效果与方向
  本项目聚焦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的东盟语种立体化教学改革创新实践,从2011年开始研究与开发,历经3年。自2014年至今,边研究边应用边推广,项目水平得以逐步提升。
  第一,以“实践育人、合作育人”的理念创新为先导,整合院校国际交流资源,全方位、深层次地与国外院校开展合作。通过与东盟合作院校共建、共享开放性教学资源,开展各项教学改革实践。
  第二,通过创建“两实、三交替”实践课程体系,搭建“立体化真实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打造“三双”特色课程,以解决东盟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不够准确、模式单一、教学资源缺乏统筹规划等问题。同时,对“实践教学思路不清晰、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课程特色不明显”的“三不”现象予以检点、重视。
  第三,通过确立“专业课程建设为主线、师资培养、校园文化建设为辅线”的培养模式,多渠道、全方位地创新双师培养途径,充实专业内涵,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四,以国际人才市场为导向,探讨“一站式留学定向培养专业”的可行性,打通国际实习与就业通道,服务“一带一路”,助力产学研创,提升师生国际社会服务能力。
  第五,培养了大批服务于中国与东盟相关领域的优秀毕业生,在同行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得到了上级领导及专家的肯定以及社会上的广泛认可。项目建设成果经过《广西日报》等13家知名主流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产生了良好的公众效益。至今,改革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足。国际教育合作有待进一步拓宽思路、紧密对接,重申“以国际人才市场为导向”的实际意义,进一步打通、拓宽国际实习、就业、创业大通道。
  【参考文献】
  [1]罗奕原.复合型东南亚语种教师的培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11)
  [2]季红丽.东盟文化背景下的小语种双语型人才培养[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3(9)
  [3]秦爱玲,于晓默.东盟语种专业实习实训教学现状分析与研究——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3(3)
  [4]费自芬.东盟小语种作为第二外语的教学改革初探[J].华章,2013(12)
  [5]陶斌智,陈丽平.西部地方院校“法律+非通用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初探[J].梧州学院学报,2013(1)
  [6]秦爱玲.服务海洋强国战略的东盟语种高素质职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智富时代,2015(5)
  [7]张敏,郑青青,朱海礁.云南东盟语种人才社会需求与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22)
  【作者简介】刘杰英,女,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商务外语;朱倩倩,女,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泰语教师,讲师,研究方向:商务泰语。
  (责编 卢 雯)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论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金融管理专业课程方案设计,以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整合中职阶段与高职阶段的金融管理专业课程,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构建由专业理论基本课程、岗位职业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能力课程、职业能力综合训练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设计专业课程方案,解决课程衔接中出现的重复、脱节等问题。  【关键词】中高职教育 金融管理专业课程 设计 衔接  【中图分类号】G 【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为例论述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改革,提出根据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特点,建立相应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管理机构、管理制度、评价标准与信息反馈机制,探索适用于独立学院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背景下的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独立学院 实践教学 质量监控 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
期刊
【摘 要】本文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独立学院贫困生视为素质教育的主体,在明确独立学院贫困生需求层次结构的基础上,构建独立学院贫困生综合素质模型,提出通过公平公正执行资助政策、建立贫困生心理辅导制度、组建贫困生团体、培养贫困生学生干部、注重贫困生个性化学业与职业指导、引导贫困生树立崇高理想等措施,促进独立学院贫困生综合素质发展。  【关键词】独立学院 贫困生 综合素质 发展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做好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提出高职院校在立德树人教育工作中要根据学校和学生思想实际,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以及“工匠精神”教育,创新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方式和模式,进一步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高职院校 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高职高专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特点、创新创业发展需要,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学徒制”合作等方面,探讨高职高专院校酒店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创新创业 高职高专 酒店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2C-0102-03  随着经济的发展,酒店业蓬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高职院校“一站式服务”之校园维修响应问题,針对高职院校校园维修存在流程不清晰、响应速度慢、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提出通过不断细化与规范维修流程和精简完善管理层次,在校园内快速响应维修速度,提升服务的效率与质量,进而提高全校广大师生对校园维修的满意度及对学校的认可度。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一站式服务 校园维修 快速响应 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我国财务管理人才供需的现状,针对低端核算型财会人才饱和与高端管理型财会人才紧缺、传统财会人才饱和与信息化财会人才紧缺、通识型财会人才饱和与行业型财会人才紧缺的结构性矛盾,提出依托办学积淀和特色,打造“旅游+CIMA+大数据”的创新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并从人才培养定位、人才能力体系、课程体系设计等方面进行论证,推动创新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旅游+CIMA+大数据
期刊
【摘 要】本文立足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构成要素,以会议管理课程为例,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环节,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构建由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三个层次组成的,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在内的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行动导向教学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关键词】高职学生 职业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 会议管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关联性进行调研,分析二者之间的薄弱环节、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学生政治学习、开展各种主题活动、打造第二课堂品牌工作、组织青年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文化的活动、开展廉洁意识教育等措施,促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创新人才培养 构建 分析 对策  【
期刊
【摘 要】本文对高职专科有色冶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进行调查与分析,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高职专科有色冶金技术专业应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敢于担当的优良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优化课程设置,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丰富和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推进“双证书”建设,提高职业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