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变迁与场屋“轨度”r——南宋选本《论学绳尺》的诞生背景、文本特征及其局限性

来源 :广西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hicahg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科举制度变迁中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就是策论地位的上升与稳固.宋初进士科考试虽然兼试诗赋与策论,但由于实行逐场去留之制,作为考试第一场的诗赋考试就成为最关键的一场,策论的地位明显劣于诗赋.至仁宗宝元年间,变逐场去留为并试四场、通校工拙,策论的地位变得与诗赋旗鼓相当.仁宗庆历年间,还实行过先考策论、再考诗赋的制度,这更明显说明了策论地位的上升.神宗熙宁变法,罢试诗赋,专以经义、策论定优劣,而尤以策论为重,至此策论的地位上升到顶点,诗赋则几近于熄.哲宗元祐年间,进士科分立诗赋与经义两科,两科之中,策论皆为必考科目,诗赋、策论的地位趋于平衡.高宗至宋末,虽曾有过合科之举,但最终仍定于以诗赋、经义两科取士,策论的地位终至稳固.在此背景下,作为科举教科书的《论学绳尺》应运而生.《论学绳尺》全书正文共10卷,收文156篇,作者大部分是科场折桂者.《论学绳尺》归纳总结了科场行文的“轨度”(包括体制、结构、程式、文法、定格等各个方面),力图让士子在举场之上有例可依、有规可循,其贡献不容抹煞.但其过于追求程式的固定化、模式化,对写作规律的探讨过于细密、琐碎,以致将一些本来文辞优美、情致丰赡的作品解析得支离破碎,忽视了文体本身的活跃因素,扼杀了广大士子的文学创造力,失之于过犹不及.
其他文献
文章首先阐述了高校廉政文化的基本内涵与其教育的时代意义,然后说明了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廉政文化教育面临的机遇与阻碍,最后提出了实施路径,包括建立大数据平台、细分受教
叙事学诞生于西方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从结构主义、形式主义向经典主义的演变过程中,此后在批判主义思潮带来的社会广泛关注下,从经典主义朝着多元特点的后经典主义方向发展;
金圣叹认为“才子”(读者)的阅读不同于“小人”读者之处,即在于“才子”(读者)的阅读具有“生读者之精神”的特质.“读者之精神”是读者的能动创造性精神,表现为读者的自由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从伦理视角认识文学的伦理性质和教诲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阐释文学的批评方法.从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其中伦理学的界定看,文学伦理学批评致力于构建文
中央电视台首档融媒体电视栏目《中国舆论场》一方面坚守传统电视新闻生产规范,另一方面又积极与新媒体融合.《中国舆论场》与新媒体的融合表明,电视新闻生产规范对媒体内容
历史教育是回顾过去、把握当下、指引未来的关键锁钥,具有资政育人的重要功能.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回顾中国共产党开展历史教育的实践历程,总结开展历史教
“加勒比海明珠”古巴风光秀丽,蓝天、碧海、阳光、沙滩,那绚丽的光影,眩目的色彩,犹如一幅幅画卷,优美而迷人。2007年9月15~10月26日,享誉世界的古巴艺术家吉尔贝托·弗洛麦
陶丽群小说思想倾向上具有怀旧、残缺、温情的创作特点,其怀旧情结表现在那些乡土书写的过程中,一是对城市化进程中乡土世界的深刻描摹;二是对人与土地的至情至性的诗意叙述.
生命离不开呼吸,正是因为有了呼吸,生命才得以延续。无论是生活中的行走、还是劳动都离不开呼吸,在文化艺术中也离不开呼吸,舞蹈作为将肢体动作转化为艺术语言的展示形式,离不开呼
重点分析镀锡产品边部线状缺陷的生长机制和缺陷遗传规律。在大量现场试样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轧制过程工艺对细线缺陷产生的影响。采用SEM,EDS等方式分析缺陷的形貌,成分及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