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需“甘味”:让甘肃味道走出国门

来源 :丝路瞭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yu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有“三宝”:土豆、洋芋、马铃薯,一度在坊间流传的这句笑谈多少传递出当地一股心酸和产业难发展的无奈。如今,随着“牛羊菜果薯药”等特色产业体系逐渐形成,各色甘肃农产品得以抱团闯市场,“甘味”品牌让曾经贫乏的土地重绽新颜。
  擦亮“甘昧”品牌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甘肃的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却并不缺乏优质特色农产品,但由于信息不畅,品牌知名度普遍不高;再加之交通相对不便,这些绿色优质的特色农产品往往“养在深闺”,难以走出深山、走进市场、走上寻常百姓家的餐桌。
  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发挥自身与“一带一路”沿线圈家和地区农业交往历史悠久、通道枢纽功能明显的独特优势,深入挖掘高寒气候条件下的农业资源潜力,提出发展具有甘肃特色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提升甘肃特色优势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发展路子。
  2019年以来,甘肃统筹六大特色产业打造一个区域品牌——“甘味”,数千种特色农副产品抱团闯市场。何为“甘味”?甘肃人赋予了“甘味”更多的品牌内涵:其一,“甘”代表甘肃,“甘味”代表甘肃的农产品;其二,“甘”有甜和美的意思,“甘味”寓意味道甜美;其三,在中医上,甘味是百味之王,具有补益、和中、缓急等作用,寓意甘肃农产品品质优良,安全健康;其四,甘肃昼夜温差大,农产品干物质积累多,“甘”与干谐音;其五,“甘味”还是纯正实在的代名词,表明甘肃农产品货真价实、味道醇美。
  甘肃气候类型多样,生物种质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具有干旱高寒、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水土洁净、自然隔离条件好、病虫害发生少等独特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特征。近年来,经过不断实践探索,甘肃走出一条“寒旱农业-生态循环-绿色产品-甘味品牌”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打造一大批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生产基地,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品种、品质、品牌、标准化生产”两个“三品一标”建设,生产出许多绿色有机、品质优良、闻名中外的特色农产品。
  其中,既有像兰州百合、苦水玫瑰、天祝白牦牛、陇南油橄榄等人无我有独一份的农产品,也有岷县当归、渭源文县党参、陇西武都黄芪等药食同源的道地中药材,以及定西马铃薯、武都花椒等人有我特特别特的农产品;既有像苹果、牛羊肉等人有我优好中优的农产品,也有像菜花、娃娃菜、芹菜、西兰花、青笋、洋葱等高原夏季错季上市的错峰头农产品,深受市场消费者的青睐。
  产销对接是关键
  2020年8月9日,连续第三年举办的甘肃特色农产品贸易洽谈会在兰州市农产品交易中心举行。会上,61家省内外农产品营销企业初步签订意向性采购合同38项,总金额54.68亿元。活动当天,70多车大宗特色農产品发往全国各大终端市场和国内市场。
  除了采用公路运输外,在兰州铁路局的帮助下,还正式启动了集装箱发送“甘味”特色农产品的专项工作。通过调整运输结构,缓解公路运输压力,发展公铁海联运,助力甘肃农产品走向全国、走出国门。
  品牌响当当,销售不发愁。兰州高原夏菜被国家列为西北内陆出口蔬菜重要生产区域和“西菜东调”“北菜南运”的5大产品蔬菜基地之一。甘肃西芹、菜花、娃娃菜、甘蓝等高原夏菜和马铃薯、百合、苹果等特色农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高原夏菜更是市场里的抢手货。
  在落户甘肃投资兴业的中国海升集团绿色标准化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彩椒种植区的现代智能玻璃温室,个头相似的辣椒整齐的挂在高达5米的根茎上,穿戴防护服的农民们开着小拖车,穿梭在划定好的区域进行采摘,完全没有传统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景象。
  “种地的人越来越少,要提高农产量,农业必须快速转型,智能化、工业化的现代农业是未来趋势。”海升集团张掖公司负责人李自军介绍,他们采用精准水肥循环系统、智能升降温管理等高科技手段为一体的建筑工艺和环控系统。即使疫情期间,这家公司依旧保持每10天发送至俄罗斯15吨红色、橙色、黄色等多种颜色的水果辣椒,让海外食客同享“甘味”。
  干旱高寒原本是发展数量型农业的劣势,如今正悄然转变为满足食客们追求天然有机、特色化、多样化需求的发展绿色高效农业的优势。每年入夏,数百万吨高原夏菜从甘肃源源不断运往南方市场。
  来自福建南平市的“80后”郑超将绿色海鲜菇种在甘肃张掖的戈壁滩上。如今,他创办的甘肃神农珍稀菇业有限公司的产品不仅占领了西北五省的海鲜菇市场,还出口至北美、东南亚多地。
  “甘肃有大片的戈壁滩,地势平缓、气候适宜、自然条件适合产业发展,张掖是国家级玉米种植基地,大量的玉米秸秆成为食用菌自动化生产线的有机肥料,实现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郑超说,他还十分看重专业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公司还将开发菌类主题文化体验区等休闲旅游观光项目,吸引与甘肃邻近的中西亚客商和游客。
  2020年一季度,甘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为36.7亿人民币,占全省外贸总值42.6%。在出口总体下降的情况下,“甘味”农产品成为出口黑马,逆势上扬,增长38.3%。随着产量的提高,将有更多“甘味”产品运往“一带一路”,成为丝路上的果蔬“粮仓”。
  “甘昧”敲开脱贫致富门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实践中,甘肃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把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总路径,蹚出一条“现代”方向引领、“丝路”时空定位、“寒旱”内在特质、“甘味”品牌标识的甘肃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子,为产业扶贫注入新动力。
  天祝,曾经是甘肃省深度贫困县。当地曾以种植油菜籽、青稞、马铃薯等传统作物为主,“(那时)家中生活艰难,子女上学、赡养老人压力极大。现在,我通过种植效益高的高原有机蔬菜,年收入接近10万元。”打柴沟镇安家河村村民高汉莲说。
  如今,高原绿色有机蔬菜产业成为安家河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村里的蔬菜种植面积从过去的几户一亩发展到如今的户户十几亩,从品种单一的蒜苗、娃娃菜发展到荷兰豆、荚豆、莴苣等十几个品种,实现了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
  “中国高原藜麦之都”“中国高原食用菌之乡”“中国高原夏菜之乡”……近年来,天祝县大力推行“公共品牌+企业品牌”模式,通过积极指导和鼓励扶持农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品牌认证和申报工作,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74个,注册农特产品商标241个,并充分利用全国、全省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洽谈会等平台,借助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实现产出好质量、创出好牌子、卖出好价钱。
  2019年,甘肃省蔬菜面积910万亩,蔬菜产量达2750多万吨,60%销往国内80多个城市,乃至东南亚市场。其中,高原夏菜每亩收益在1万元至1.5万元,蔬菜产业成为甘肃省种植业中面积、产量、效益增长最快,对贫困群众收入贡献份额最高的产业之一。
  “甘味”绵长,苦瘠褪色。如今的甘肃正焕发生机。
其他文献
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的近七年间,虽然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丰硕,但一直缺少一本系统性梳理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取得成绩的图书。而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教授主编的《“一带一路”大百科》(下称“《大百科》”)刚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以百科辞典的形式、条目释义的方式,对过去七年发展(资料收录截至2019年底)的纲要性文件进行总结,为读者了解和分析“一带一路”提供了一个起始点。它介绍了“一带一路”的
期刊
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作为一个典型的内陆省份,河南似乎距离对外开放很远。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郑州国际陆港和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提出要“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跨境电子商务要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目标迈进。河南终于搭上了“一带一路”这趟对外开放的特快列车。今日的河南人很自豪,从餐桌到旅行,世界仿佛触手可及。“陆上、空中
期刊
沿着一个又一个五年发展路线图,中国来到了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历史新起点。与以往五年规划的量化目标渐次提升不同,“十四五”可谓迎来又一个发展跃升,是中国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之后的第一个路线规划。  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十四五”规划,有一个醒目的关键词是“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让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在数字化浪潮中朝着未来形态发展,成为贯穿“十四五”的背景理念。  “十四五”描绘出五
期刊
中欧班列的开通开行促进了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和经济发展,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成为各国了解和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最直接的路径和最认同的明星品牌,被誉为“一带一路”上的“钢铁驼队”。  2019年全国共开行中欧班列8225列,其中欧洲方向去程开行3110列,回程2711列;俄罗斯方向去程1118列,回程988列;白俄罗斯方向去程297列,回程1列。近年来,国铁集团和各地中欧班列发运城市
期刊
7月20日,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北京举行。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成立仪式上发表讲话指出,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外交领域的最新成果,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是对新中国外交理论的继承发展,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扬弃超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更广阔的视野上对海洋建设、海洋合作谋篇布局。2019年4月,习近平总
期刊
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中,以西部为代表的中国内陆地区受到地理区位等限制,对外开放发展相对不足。2020年5月17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内陆地区的开放发展指明了具体路径——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一带一路”促进多层次开放平台建设。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促进内陆地区核心开放平台建设  自2010年至今,国家
期刊
西部地区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多元的生态系统、众多的居住人口和复杂的周边环境等因素,在我国经济建设、环境保护、社会治理和国家安全等方面始终扮演着独一无二的角色。西部地区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小康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板块。尽管西部地区自新中国成立至今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依然显著,经济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不足等是新时期西部发展的突出瓶颈。2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三年两次亲临山西调研,并做出重要指示,体现了党中央和总书记对山西的关怀,并为山西未来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6月27日,在2020山西大学对外开放云论坛开幕式上,山西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山西大学对外开放研究院院长李绍先在主持致辞环节时这样说。这与山西省委书记楼阳生近期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杂志发表的署名文章《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互为呼应,这篇文章明确指出,坚决贯彻落实习
期刊
自2011年第一列货运班列从中国重庆始发抵达德国杜伊斯堡伊始,中欧间跨洲际货运班列发展进入飞速增长期。尤其是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2016年统一命名为中欧班列以后,九年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20000列。中欧班列也成为中国中西部城市构建西部大开发国际通道的重要抓手。  中欧班列肩负着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使命  从国家层面来看,中欧班列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前期项目,是实现互联互通理念
期刊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指出安徽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合肥成为与杭州、南京并列的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2015年3月,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合肥被纳入“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范畴。2016年1月15日通过的《安徽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方案》,吹响了向“一带一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