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伙伴万能的果蝇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qiu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州理工学院研究果蝇的历史已有上百年,从生物学、工程学,到社会科学,果蝇是探索从情感到微生物群的重要合作伙伴。
  一个星期四的早晨,位于半地下室的教堂实验室(Church Laboratory)飘出焦糖和现烤面包的香味。它是从一桶粘稠的金色液体中散发出来的。“照顾”液体的是加州理工学院老师鲁伊斯·桑多瓦尔(Ruiz Sandoval)。过去的31年里,鲁伊斯老师每周至少要准备两次这种液体。闻着香味,似乎以为她在为饥饿的研究生们准备食物,其实液体是给加州理工学院科学家们用于研究的果蝇吃的。
  对于鲁伊斯老师来说,这一天的任务非常轻松,科学家们只订购了3650瓶液体。通常,她一天要准备六七千瓶液体,喂养数十万只果蝇。
  加州理工学院鼓励各实验室繁殖果蝇,以便解锁果蝇所掌握的惊人的科学信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果蝇被数十个实验室用作大脑、行为、身体发育、飞行力学、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这群棕色身体、红色眼睛的“小不点”,看起来与人类这一物种相去甚远,却是超级完美的研究模型。首先,果蝇繁殖力超强。只要把雄蝇和雌蝇放入同一试管,10天后,就会有新生命诞生。其次,它们的DNA序列由大约15,000个基因组成,这些基因全都经过充分地研究和归类。最后,加州理工学院研究果蝇的历史长达一个世纪,已能精准地操作单个果蝇基因。
  果蝇与智人的关系始于人类从非洲迁出,人类通过发酵谷物和水果来酿造啤酒和葡萄酒的时期。很快,只要有人喝酒,就能找到热爱酵母的果蝇。几千年后,果蝇回报人类,把身体献给了科学。20世纪初,生物学家托马斯·亨特·摩根(Thomas Hunt Morgan)为研究遗传和发育生物学寻找模型。他意识到,没有比果蝇更合适的模型了。果蝇可以装进牛奶瓶,里面放点香蕉泥即可。于是,果蝇和人类开始了长期而富有成效的研究合作。
  1928年,摩根来到加州理工学院,成立生物学部,他利用果蝇奠定了遗传学的基本原理。有一天他注意到,他的一只雄蠅的眼睛是白色的,而不是红色。出于对这种特性如何传给后代的好奇,摩根进行了实验。他发现果蝇的眼睛颜色与它的X染色体有着特殊联系。为此,摩根于1933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的研究为理解遗传性X染色体相关疾病,比如血友病奠定了基础。
  加州理工学院迅速成为全球果蝇研究中心。
  今天,加州理工学院的果蝇研究主要集中于探索它的大脑,以探究神经科学。几个实验室正在研究基因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果蝇的大脑是理想选择,因为不像人的大脑(往往被我们对世界的不同体验所塑造),果蝇的大脑是由基因构成的。加州理工学院神经学家伊丽莎白·洪(Elizabeth Hong)研究了气味是如何被编码到果蝇大脑中的。她说:“灵长类动物往往是视觉生物,但在绝大多数动物的世界里,都依赖于嗅觉类的化学感应与环境互动。”这一领域的核心挑战,是了解大脑如何对复杂的气味进行排序和编码,气味既有腐烂水果上酵母的香味,又有附近捕食者的气味。果蝇是研究这一复杂系统的理想模型,因为它们的大脑中只有大约50个独特的气味受体。
  果蝇也可以用来理解神经学的其他方面。生物学家大卫·安德森(David Anderson)在实验室里用果蝇来研究进攻、压力和饥饿等行为和情绪是如何被编码到大脑中的。最近安德森实验室发现,果蝇大脑中有一个由三个神经元组成的簇(cluster)控制着“威胁(threat)”,即雄蝇在面对其他雄蝇挑战时所表现出的特定行为组合,比如迅速展开翅膀、快速前冲、不断调整方向……安德森说:“从果蝇到蜥蜴,再到酒吧里好斗的人,威胁行为处处存在,果蝇是一个强有力的起点,以便研究人类是如何产生类似行为的。”
  加州理工的果蝇研究并不局限于果蝇的大脑,有的研究者利用果蝇研究飞行,有的研究肠道中的微生物群……
其他文献
《破冰行动》开播后,一路收割粉丝。有人说,如果《大江大河》是2018年口碑最好的电视剧,那么到目前为止《破冰行动》是2019年最精彩的國产剧之一,中国刑侦剧雄风重振。《破冰行动》并没有足够分量的当红小生和花旦来挑起“颜值”和“流量”担当的重任,却仍然圈粉无数,这更让引人思考背后的原因。  近些年来,电视剧编剧和导演的兴趣点更多地聚焦在了普通人的平凡生活,甚至是平庸琐碎的日常生活和人物,比如几年来热
本期這些同学的求职经历读下来,当初我们的好奇:“找到的工作你满意吗”“你是考了公务员还是去了互联网大厂”“疫情下,找工作更难了吗”一一有了解答。  疫情影响下就业形势当然严峻,但无论是成功入职“四大”还是去了互联网大厂,还是手握5个银行offer,我们看到,只要努力,你总能“上岸”。
“我一直认为自己应该写出一部更好的作品,让它真正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每次写的时候都是卯足劲儿,但是往往写着写着,感觉像爬一座高山一样,爬不到顶气就泄了。写这样的经典是对一个作家毅力、精力等的考验。现在人过60,依然还是有写伟大文学的梦想。经常在梦里面一部经典作品要收尾了,也经常在梦里面对自己写出来的句子叹为精品。”  2017年初,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文艺出版社在北京举办了“莫言长篇小说系列最新
手机铃声响起,“喂,您好!请问是曹玉女士吗?接到疾控中心的名单,由于您接触过从乌鲁木齐回来的人,现需要集中观察14天,请您收拾好行李,救护车稍后会去接您。”我在完全懵圈的状态下说了声:“好的,谢谢!”  这时爸爸提醒我打回去问问清楚:我接触了谁?对方是否确诊了?但是再打回去电话,他说只是酒店工作人员,具体情况还是要到酒店后询问医护人员。“你快赶紧再吃两口吧,都带些啥,我给你装。”妈妈已经起身把行李
曲奕竹中央美院油画系  画画是我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遇到心情低落到谷底或者遇到难以排解的情绪时,在心理上,画画总能帮我搂底儿,走向柳暗花明。  日子像流水,总要留下些什么。不给祖国添乱的日子里,完成了三年前一直未完成的画。其实每张画到了最后阶段,便开始独立于我这个创作者,继而独自生长。每天和画相面琢磨的时间远长于动笔的时间,似乎每张画总要经历这么一段艰难而有趣的斟酌,既煎熬着看不到结束之日,又耐人寻
吕松经常做实验、写论文到半夜不回宿舍,实在撑不住就在导师办公室里的沙发上休息一下,久而久之那张沙发上的皮都破了。  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吕松做了一个关于温差发电的项目。  基于“塞贝克效应”温差发电材料,当两端处于不同温度时,材料端部之间会产生电压,进而发出电力。因此可以收集不同热源的“废热”转化为电力。热电领域考察材料内部电和热的直接耦合。因为它们没有活动部件,没有噪音,没有污染,非常可靠并且大
潘欣玥同学改造的临时工作间从书房到工作间,只需台刺绣机  清华大学工艺美术设计系纤维专业的潘欣玥同学将家中的书房改成了临时工作间,往日书香满满的阅读间摇身变成了小型刺绣工坊,五颜六色的刺绣丝线占据并编织着曾属于书籍的小天地。作品《联系》局部图作品《联系》局部图  潘欣玥的毕业设计本打算以镂空刺绣为基础做一个大型的装置作品,但受限于工作环境她及时改变了策略。她决定以朋友和家人为塑造对象。  用手工实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非常明显,气候波动增加,致使极端气候事件频发,这会给农业生產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全球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小麦产量将平均降低5.7%,这也意味全球每年将损失近4000万吨小麦。”这是我们课题组在朱艳教授带领下在气候变化领域顶尖杂志《自然-气候变化》上发表的研究结果。  这又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带来怎样的威胁呢?  我们研究团队利用我国稻麦主产区近30年气象观测资料和田间试验资
去年秋天,我和小伙伴在去食堂的路上看到了“垃圾投進趣”面向全国高校招募CEO的活动宣传单。招募Chief Executive Officer?什么鬼?好奇心极强的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介绍资料。这才发现,所谓的CEO可不是通常理解的“首席执行官”,而是创意环境大使(creative environmental officer),而这个活动则是相关基金会组织的一项青年公益实践大赛。  比赛的初衷是将创意和
偶然在微信上看到有小伙伴写的关于躁郁(bipolar disorder,双向情感障碍)的文章,刚好自己经过了接近8个月的治疗,还有比较好的变化,写下那一段经历。我去了心理咨询中心  我目前研究生二年级在读,正准备申请攻读博士。2017年冬末,由于受到外部事件冲击,我的情绪很低落,一直拖到2018年4月,完全没法生活,撑不住了才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  当时,我对外界的反馈能力已经有一点点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