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我国职业启蒙教育的历史演进与现代启示——基于“家族相似性”理论视角

来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家族相似性”视角,研究职业启蒙教育的历史发展轨迹,整体思考并分析其演进方向,对于我国未来职业启蒙教育发展理路具有重要价值.自建党以来,职业启蒙教育在认知方面经历了无意推进和积极发展,研究成果呈现繁荣、沉寂、再繁荣之势,实践探索由内容零散趋向系统化,其政治逻辑也逐步从服务个人达至上层建设的高度.历史经验启示我国职业启蒙教育需要:以社会对话保障职业启蒙教育行动、家校共筑职业启蒙教育发展图景、创新职业启蒙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多学科交叉促进职业启蒙教育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意义]在大数据时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情报工作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防控工作必不可少的支撑.[方法/过程]首先,界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情报3个基本概念.其次,概述大数据环境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情报工作.最后,结合实际工作,从理论层面出发,提出大数据环境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情报工作模型.[结果/结论]大数据环境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情报工作是大数据驱动的,是面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创新/局限]构建了大数据环境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情报工
谢晓泳是20世纪80年代末北京舞蹈学院编导大专班的学生,毕业后去了南方歌舞团任职,受到彼时陈翘等前辈“深扎”的影响,他将创作目光投向了魂萦梦牵的故乡——湘西!谢晓泳涉足的第一部舞剧是《边城》,他将小说转化为舞剧,力求在散文诗般的意境中铺陈,尽可能体现出原著文体上的风格特点.大约隔了十年,谢晓泳成为广东南方歌舞团团长,推出了第二部舞剧《西岚卡普》,该剧既作为舞剧也维系着浓郁的地域风情,谢晓泳借土家族民间传说,传递出“西岚卡普”织锦渗透的精神诉求.此后,具有“湘西情结”的谢晓泳触动于陶渊明“武陵人捕鱼为业……
音乐文化产业是我国社会主义音乐文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当前我国音乐文化产业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质性、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厘清音乐文化产业的相关概念、剖析音乐文化产业“先文化后产业”的知识范式、坚持创意是音乐文化产业中的核心、关注音乐文化产业的多重属性和特征等一系列基础性问题依然是我国音乐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的首要任务.对西方文化生产理论的引入对我国音乐文化产业理论体系的构建发挥着学术参照的作用.
[目的/意义]用户参与对于“一带一路”专题数据库的资源利用、价值实现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一带一路”专题数据库用户参与激励机制尤为重要.[方法/过程]本文在分析数据库建设角色定位,以及用户参与动机基础上,使用文献调研法借鉴用户参与激励机制相关实践,构建了“一带一路”专题数据库用户参与激励机制.[结果/结论]用户参与角色划分为5类:规划建议者、资源贡献者、资源描述者、资源审校者、维护与评价者,其参与动机有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提出以荣誉激励和情感激励为主,利益激励为辅的“一带一路”专题数据库建设用户参
职业教育应对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建立有利于学生职业行动建构的学习质量评价模型.首先,在理念层面,应该彰显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理念、凸显以学习质量为核心的评价功能、开显以职业行动建构为抓手的评价视角;其次,在学习质量评价的理论与模式层面,应该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行动学习理论、布鲁姆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层学为理论基础;以CIPP评价模式、COMET职业能力评价模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为模式基础;最后,在操作层面,应该融合上述理念基础及理论和模式基础,以典型工作过程为评价载体、以普适性工作过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智能技术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智能时代院校教学质量监测成为职业院校创新发展的关键路径.智能时代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测的基本逻辑主要体现在价值、事实、需求和管理四个层面.目前,智能时代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测存在智能监测的人文关怀意识亟待加强、教学质量智能化评估缺乏高质量的证据支撑、教学需求的智能诊断与反馈机制不健全、基于数据智能的质量管理缺乏人力支持四个方面的实然困境.为此,应以人文与技术相融为取向驱动教学质量智能监测、推进基于循证理念的教学质量风险预警与化解、构建面向质量生成的教学需
大数据技术是高职院校进行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的重要支撑,大数据预测、分析以及评价等多项功能能够为教学质量监控提供数据挖掘、智能决策等价值,基于大数据技术进行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势在必行.而受到高职院校当前发展水平限制,大数据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的应用有限.为此,高职院校要基于大数据技术,从数据采集、数据分析、问题诊断以及智慧决策四个角度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目前,河北、山东、江西和浙江台州等地方政府出台了支持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具体政策,对推进混合所有制办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通过对其举办方式、登记方式、收益分配、资源投入、资产评估、治理和治理结构、用人管理和薪酬管理、支持政策等内容的详细比较发现,四个政策文本存在按就近原则借用而成、相互间重复现象较多、操作性不够强等问题.必须强化政策工具对政策创新的抓手作用,发挥混改试点对政策创新的探路作用,突出关键问题解决对政策创新的攻坚作用.
“双高”建设是国家对高职教育重大政策部署,是实现高职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重要创举.“双高”建设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和动态管理,实施绩效评价合乎高职教育服务发展的建构理念,是高职教育优化治理的政策工具,也是高职教育高水平发展的现实需求.但绩效评价仍存在着外部问责与自我发展的价值对立;边际效应与提质培优的目标背离;类型多样与标准统一的固有矛盾;评价碎片化与整体发展的冲突等问题.通过绩效评价上补充效能评价;结构化指标群上加强同行评价;综合标准上叠加分类标准;多样化比较方法消融边际效应;明确评价结果的使用边界等方
加快落实劳动教育是新时代我国职业院校推进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主题.围绕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施问题,形成涉及劳动教育内涵、目标、课程、教师、评价等要素在内的问题域丛.在劳动教育内涵方面,应该将体力劳动教育与脑力劳动教育充分结合起来,并重点开展蕴含丰富教育意义的体力劳动教育.在劳动教育目标方面,应该在强化劳动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重点加强对学生劳动精神、劳动观念、劳动习惯与品质、劳动能力等劳动素养的培养.在劳动教育课程方面,可通过开设必修课的形式实施专门的劳动教育,强化专业课程、素质拓展课程、讲座课程、活动课程等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