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修复法改善面部轮廓

来源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用中面部软组织修复法改善面部轮廓的效果.方法 应用A型肉毒毒素咬肌内注射,使咬肌萎缩、变薄,同时经口内入路摘除部分颊脂垫,及必要时行面颊部皮下脂肪抽吸.结果 临床治疗36例均获得良好的瘦脸效果,面部轮廓改善显著,经6~12个月随访,效果稳定.结论 面部软组织修复法改善面部轮廓具有操作简便、创伤轻、康复快、安全有效的特点。

其他文献
期刊
皮角是对皮肤外生性角质肿物的泛称,多表现为直的、弯的、圆锥状及圆柱状的角状突起物,好发于人体暴露部位.如颜面、耳廓、四肢末端、躯干及阴茎部,多源于皮肤癌变或癌前病变组织[1].患者以中、老年人,特别是50岁以上者为主,曾有报道最大年龄患者为99岁[2]。
期刊
当代中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整体学科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门新兴医学学科.20年后的今天,已亭亭玉立,领先世界.进入21世纪以来,美容医学学科在实施全球化发展战略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功,仅其中的第三步战略,即在合作创办"国际美容医学联盟(UIME)"的"亚洲培训总部"问题上,仍然任重道远。
期刊
目的 探讨下颌角肥大(又称方下颌畸形)整形术联合颏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面型特征及定位头颅测量分析,制定面下1/3整体轮廓塑形方案.采用口内入路双侧下颌角截骨治疗下颌角肥大后,同期行颏部整形术,治疗伴有的颏部畸形.结果 2000~2006年采用以上术式收治18例,术后面部整体轮廓改善明显,下颌及外形符合美学标准,颏唇沟形态自然.结论 下颌角肥大伴颏部畸形在双侧下颌角截骨整形的同时,行颏部整形
目的 探讨自体鼻中隔软骨移植在鼻尖成形术中的应用. 方法在双侧眶下神经阻滞麻醉下,采用"飞鸟形"切口显露鼻尖部.充分游离鼻翼软骨,切取2cm× 1 cm的鼻中隔软骨备用.将鼻中隔软骨切取1条移植于鼻翼软骨内侧脚之间,相互缝合后延长鼻小柱并抬高鼻尖.将剩余的鼻中隔软骨修剪塑形后,移植于鼻尖和鼻翼软骨表面.结果15例患者中,13例经3个月至1年半的初步随访,鼻尖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效果满意.结论
在美国和欧洲备受推崇的AccentPro深蓝热塑射频技术于2009年9月正式登陆中国,为广大希望保持健康优美身体陆线的时尚人士带来了一种全新体验。
期刊
脂肪瘤是最常见的体表良性肿瘤,源于脂肪组织,由成熟的脂肪细胞聚集而成~([1]).传统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2]),但手术切除有以下缺点:若瘤体较大,术后切口瘢痕较长,局部凹陷易出现皮下积血,多发脂肪瘤留有多条瘢痕等.而脂肪抽吸术有切口瘢痕小,外观平整等优点,但较大脂肪瘤抽吸后有复发的可能.我们应用脂肪抽吸术治疗体表脂肪瘤患者22例(48个脂肪瘤),现报告如下。
期刊
美容医学是一门新兴医学学科,其不仅仅局限于医学范畴,还涉及社会、心理、伦理等诸多领域.美容医学的目的是维护和改进人体美,该目的决定了美容医学和心理学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更重要的是实践上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美容医学不仅要遵循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而且具备医学伦理道德的延展性和非医学范畴的渗透性.美容医学临床实践中的医疗纠纷也因此具备其复杂性和特殊性。
期刊
黄褐斑又名妊娠斑或肝斑[1],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皮肤色素性病变,以面部对称性色斑为特征,色斑白浅棕色至深褐色,并随季节及女性的月经周期而变化[2].黄褐斑多见于育龄期妇女,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9.常见于居住在紫外线照射强烈地区的Ⅳ~Ⅵ型皮肤的人,尤以亚洲人和西班牙人为多[1].美国的黄褐斑发病率约3%[4],在中国的发病率尚未见报道.黄褐斑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明确,且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
期刊
目的 观察自制硅胶乳头内陷矫正器持续牵拉治疗乳头内陷的临床疗效,探讨矫正乳头内陷的方法.方法 对11例轻、中度双侧乳头内陷患者,用自制硅胶乳头内陷矫正器持续牵拉的方法治疗6个月,对4例双侧重度乳头内陷患者,先用手术方法治疗,然后再用硅胶乳头内陷矫正器持续牵拉治疗3个月.结果 去除矫正器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5个月,所有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硅胶乳头内陷矫正器持续牵拉治疗乳头内陷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