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国家发展需求 强化智库能力建设

来源 :科学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Dom_BB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清醒认识和切实努力,智库在中国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与发展。一方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被以顶层设计形式纳入国家治理体系、视为治国理政重要抓手,享有良好的政策支撑与发展环境;另一方面,各级各类智库奋发有为,在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面向未来,中国智库如何深化发展、提升质量,以助力国家发展为核心追求切实做好自身能力建设,是摆在智库界面前的一道重要考题。
  1 外部支撑坚强有力:政策环境不断完善
  在素有“智囊文化”传统的中国,每个发展阶段,始终有一大批怀有宏图伟志、拥有过人才干的仁人志士怀揣“知识报国”之心,寻找着将个人智慧融入国家发展的入口与路径。这一心愿的实现,随着党的十八大以来智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而得到了切实保障。
  从“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写入十八大报告,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直至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由两办印发,智库逐步进入国家治理体系与决策咨询体系,站在了为经济社会发展“登高望远”的最前线。尤其是《意见》的出台,使得中国智库首次有了国家层面的整体擘画与发展纲领。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研院所和企业、社会七大类智库协调发展;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制度保障体系……着眼全局、清晰明确的制度设计,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供了遵循与指引。
  其后,从实施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建设到规范引导社会智库健康发展,鼓励与支持智库成长的利好政策不断出台。辅之以陆续制定的一系列科研、人才新政,例如《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智库建设所涉及的项目管理、人才发展、激励评价、分配政策等诸多领域都得到了具体而有力的新政支撑,其间蕴含的大量改革举措,为智库乃至整个科研界“松绑解套”。
  中央政策的示范引领效应很快彰显。各部委和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措施,为下属智库的建设发展保驾护航。这些文件紧扣行业或地方实际情况,既科学前瞻、着眼长远,又量体裁衣、因地制宜,呈现出措施具体、特色鲜明、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总之,五年间,“智库咨政”的政策环境愈加改善,“善用智库”的制度安排更加成熟,智库成长的制度土壤更加丰厚,智库所需的外部支撑愈发全面立体。
  2 咨政效果多维显现:“外脑”能量持续释放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大变革、大创新的时代,智库作用为何空前凸显?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水平、科学民主决策能力的大幅提升。当今决策面临的国际国内局势纷繁复杂,要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就必须借力“外脑”,注重发挥智库和专业研究机构作用,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惟其如此,才能够自如驾驭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带领13亿多人民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由此,“国有疑难问智库”的观念逐步确立,局势日渐形成。
  为辅助决策科学建言,是智库首要职责与核心竞争力的直接体现。
  “一带一路”从一个倡议到展开为一项建设,从中国首倡到各国紧紧跟上,朋友圈越来越大,国际影响越来越强烈。整个推进过程中,中国智库贡献的智慧与力量不胜枚举。在2017年5月14日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除了“五通”主题之外,专门设立了以“智库交流”为主题的平行论坛,数百位國内外智库专家云集一堂,就“打造智力丝绸之路”的行动与构想展开交流,此举被外界视为“政府对智库所做政策贡献的高度肯定”。
  “十三五”规划制定全过程,贯穿着智库的研究与建言:大量智库学者进入“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各类智库成为完成中央委托的“十三五”规划重大课题研究骨干力量;多位智库专家参加发改委组织的“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各类智库纷纷开展“十三五”规划自主研究,重要成果达数百项之多。
  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难点问题破解……党的十八大以来,几乎每项重大政策背后,都有蓄势推动的智库力量。
  在智库的五大功能——咨政建言、理论创新、公共外交、引导舆论、服务社会中,和咨政建言效用同样突出的,当属公共外交。五年来,智库声音响起在国与国间坦诚沟通的“第二轨道”上,智库学者活跃在每个与中国相关的国际组织及多边机制中。不论是在国际舞台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方案,还是在挑战与挑衅面前发出理性声音、给予坚决回击,智库都已成为我国积极主动参与全球治理的一支生力军,也成为我国与国际社会有效沟通、增进互信的一支新生力量。
  3 补足短板多措并举:能力建设亟待提升
  尽管开局良好、成绩卓著,但受制于各方面因素影响,中国智库与世界一流智库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制约智库良性发展的主要因素,既有决策咨询制度不够完善,智库参与决策的制度安排尚不健全,重视智库、善用智库的意识还未深入人心等外部条件,然而,“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应当承认,在外部环境显著改善的今天,更多短板存在于智库自身。正如5月17日举行的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有的智库研究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问题,有的存在重形式传播、轻内容创新问题,还有的流于搭台子、请名人、办论坛等形式主义的做法”。亦有学者总结出当前智库研究的“三多三少”:追逐热点、浅尝辄止的多,系统研究、入木三分的少;依据二手资料的经验性研究多,依据翔实一手资料的规范性研究少;针对当下政策的阐释性成果多,针对未来趋势的引领性成果少。   对症下药方能有效对治。紧紧围绕国家社会发展诉求设置职责定位,从多个维度做好能力建设,补足短板、提升效能,是中国智库在未来发展中的必由之路。具体而言,至少需重视以下几个层面的能力建设:
  3.1 运营能力建设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个能够健康高效运转、有着良好的内外部循环功能的智库,才可能持续产出有竞争力的研究成果,确保智库行稳致远而非昙花一现。因此,现代智库必须有较高的运营能力、内部治理能力作为先决条件。运营能力首先取决于该智库是否建立了一套完整、科学、高效、适用的体制机制,是否有合理运用这种体制机制为智库运转打通阻隔、提质增速的能力。只有智库治理与体制机制改革不断破冰、改革创新,才能为蓄满能量的智库解羁绊、添动力、强后劲。因此,体制机制建设往往被智库及智库管理部门视为“核心工作”“重中之重”。因此,如何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和组织管理方式,有效改革资金筹措、管理及使用机制,提升人才管理、培育、激励机制,改进科研管理与组织机制等等,都是增强智库活力、促进良性运营的突破点和关节点。在此方面,国家高端智库以及一些社会智库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有效参考。
  3.2 研究能力建设
  咨政研究是智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研究质量是智库的生命线和生死关。没有一流智库产品, 就没有一流智库, 智库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最终都需要通过高质量的智库成果来实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智库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因此,如何从科研组织和运行的全流程入手,有效提升研究能力,是智库不容回避的“必答题”。这就涉及精准的研判选题能力、高度的政策对接能力、高效的科研组织能力、专业化的工具建设与使用能力、大数据挖掘与信息化建设能力、严谨的理论总结提炼能力等等。
  3.3 成果转化能力建设
  当前困扰智库发展的一大问题是: 有了好的研究成果, 却无法很好地完成转化, 从“智库成果”到“决策参考”再到“转化为决策”的渠道不够通畅、效率严重滞后,而大量的智库成果是有时效性约束的,如果无法在限定期限内完成合理转化、进入决策者视野,就失去了其本有的意义与价值。加之优秀智库成果转化的规范程序和跟踪机制尚未形成,很多成果在报送后不知所踪、泥牛入海,造成了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如何打通各个环节、畅通内外联系,以“硬件”“软件”双提升的方式提高成果转化能力,是智库建设的当务之急。
  3.4 传播效能建设
  “酒香还怕巷子深”,这已是信息时代无需讨论的真理。智库研究的直接目的虽然是向上向内提供决策咨询,但因其专业性、公信力、对政策和实践的双重熟悉度,引导舆论、阐释政策、沟通民众的功能也就自然地落到了智库肩上。同时,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影响力是现代化智库能否有效影响政府、影响同行、影响一切相关方的重要因素。一家只会闷头研究、不会抬头推广的智库,其功用终究是有限的。尤其是在自媒体时代,通过多元手段有效传播自身研究成果、活动资讯,是增强智库行业号召力、专业公信力的必備手段。因此,如何建设一套完整科学的传播机制,如何打造多元化的传播平台与渠道,如何提升自己研究人员的媒介素养等等,都是智库应当认真思考并尽快解决的问题。
  3.5 协同能力建设
  独行快,众行远。决策咨询与学术研究的一个很大区别,就是其研究面临的并非单一学科、垂直领域,而是关系到社会生活多个方面,因而时刻面对着跨学科、跨领域、跨国界的重重挑战。在此背景下,一家智库拥有的资源再雄厚、具备的能力再全面,也很难单枪匹马完成复杂综合的研究工作。正由于此,智库联盟化、联合化、网络化、协同化已经成为今天中国智库建设中一个突出趋势。因此,如何提高自己的协同创新能力、资源匹配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跨机构管理能力、协调统筹能力等,成为智库必须解答的时代化命题。
  3.6 智库文化与价值观建设
  与以上的“硬件”相比,智库文化与价值观似乎是有弹性的“软要求”,但实际上,它却是支撑一家智库沿着既定方向、正确道路砥砺前行的内在动力,是考验一家智库是否具有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的试金石。同时,“文化自信是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智库文化与价值观的打造势必是一个漫长艰难、久久为功的过程,但也是不可脱离、不能舍弃的生存之本。因此,如何选择和树立自己的智库文化,并在日常研究与运转中将其有效地、潜移默化地灌注进去并持久稳定地发挥作用,是智库管理者、建设者、研究者们应当思考的问题。
  总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前景可期,任重道远。期待智库界凝聚共识、携手前行,以更好地服务党委政府决策、支撑社会发展为宗旨,牢牢把握智库建设质量和智库能力提升这条主线,共同开启“智库强国”这扇通向辉煌的时代之门。
其他文献
一、问题提出内部控制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我国的西周"上计"制度及公元前36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文化时期。纵观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内部控制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即萌芽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来源于哺乳动物囊胚的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在体外有自我更新和全能分化的能力,并保持完整的染色体结构。自从建立小鼠胚胎干细胞(muri
近些年来,物业管理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5年底,全国物业管理企业总数约3万家,从业人员突破300万人,年经营总收入超过800亿元,城镇物业管理覆盖率接
目的:探讨在修复先天性单侧唇裂时,采用鼻翼软骨成形术同期进行鼻畸形矫正,最大限度地减少唇裂术后遗留鼻畸形的发生,并减少再次手术的可能性。方法:110例患者在Millard1或2或改良
为了研究两亲聚合物泡沫在地层中封堵大孔道的能力及驱油性能,利用填砂管模型模拟地层环境,通过改变两亲聚合泡沫的气液比、注入速度等条件,探讨了两亲聚合泡沫的渗流特性。
目前已在我国试行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在政府组织引导下,由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医疗互助制度。截至2005年9月30日,2005年度新型农村合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复方氨酚烷胺胶囊中咖啡因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及含量均匀度.方法:以ODSC18柱,用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三乙胺(80:20:0.03)作为流动相,检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人类社会发展目标的追求。古往今来,人类所作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这个目标而进行的:我国古代人们所乐道“和为贵”、“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的世风;儒家宣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