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治疗:一条跨学科研究音乐与治疗的路径

来源 :民族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huan407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非西方的萨满医疗实践中,仪式音乐节奏性地连接医者和患者,强化患者对信仰系统持有的信念并积极改善病人的生理疾患。但在早期西方主流心理治疗和生物医疗模式中,音乐却贬值到次要地位。单一医疗保健模式的局限性日益被认识,音乐等创造性艺术形式被应用于心理治疗和医疗干预中来。现代音乐治疗和传统萨满教音乐治疗的共同之处在于:在两种治疗模式中,音乐都是参与者力量的象征,都起到导引想象、促进康复的功能。但是,由于某种自我限制和偏见,萨满教音乐的治疗功能被视为历史遗产而加以摈弃。我们可以将萨满教音乐进行分析和改造之后,应用于现代音乐治疗临床实践的主流中。音乐治疗师、民族音乐学家、医学人类学家以及医护人员之间的合作,将促成一门新兴的整合型学科——“民族音乐治疗”。
其他文献
体育之本(本质、本相)在于身体,它是人类“第一性”的存在与表述,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之逻辑起点;体育是通过人类身体表达、身体记忆、身体塑造以建构重要的文化制度并诉诸于实践。身体观的差异,使中西方文化对“体育”的认知与分类各辟蹊径。与此对应,其“育体”之路径与方法亦大相径庭。从“体本”到“体知”,终归于“体道”,传统中国“天人合一”、“致中和”、“生生不息”的身体文化逻辑与实践,是我们在全球化的历史语境中必须执守的“家园遗产”。
党政机关和干部中的腐败问题为世人所瞩目。如今少数人的腐败行为,影响所及,已经不只是干部个人的品德问题,它已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声誉,阻碍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最为群众所痛恨。这次从学潮到动乱直至发展到反革命暴乱为什么这么多群众卷进去了,原因之一就是对党和政府的失误、对腐败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不满意。
作为一名美术史学家,立足于以美术为代表的艺术学学科平台,强调在艺术鉴赏、艺术研究中,应该更多引入故乡、乡土的要素与内容,并同时对艺术研究脱离语境的现状提出批判。“艺术民俗学”以“艺术”为词干,以“民俗学”为附加语,艺术民俗学的研究不能剑走偏锋,避免以民俗学、民俗性完全覆盖艺术的偏执。
期刊
人类使用语言表达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在所指与能指间存在概念鸿沟。绘画同样是一种对感知的表达方式,以扩展的美学方法介入绘画后,艺术家对能指与所指间的细微差别进行创造性的感知,便形成审美;以图像学方法介入绘画后,能指与所指间的概念鸿沟使得以形象的显现。这时,艺术就成为了一种对不同文化的表征系统的民族志调查。
期刊
“伏羲”被认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对后世影响深远。但对“伏羲”名号的认识,学术界又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结合众多历史文献的记载,分析伏羲名号在上古的存在状况,可以看出,“伏羲”上接“华胥氏”,从伏羲其人到“伏羲”成为部族的称谓,再到“伏羲”成为代代沿用的称号,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存世长远。
期刊
期刊
一、《现代口承神话的民族志研究——个案调查与理论反思》问答 范雯(北京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专业2011级直博生):杨老师您怎样定义神话?您介绍了民间的女娲神话,包括典籍上和讲述人口头讲述的神话,还提到媒体上动画片里的神话,这些是否都可以纳入神话的范围?我觉得老师是从内容而不是语境的角度来定义神话的,但如果从语境方面来定义神话,认为它在社会中存在信仰功能的话,那它这种功能一旦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