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使用量下降医院却有“难言之隐”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rea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下半年,南京市医疗机构抗生素使用量首次出现下降:门急诊、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率较上半年平均下降14%,抗生素收入较上半年下降10%以上。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Masquelet技术治疗创伤后骨缺损的疗效. 方法 对2009年4月至2012年5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2例创伤后骨缺损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8岁和38岁.均为创伤术后出现感染性骨缺损,采用Masquelet技术分阶段治疗. 结果 2例患者分别随访32个月和28个月.2例患者在第2阶段手术时伤口内多部位采样,细菌培养结果在术后均证实为阴性.感染性病灶得到完全控制,骨
目的 介绍前路减压经口咽寰枢椎前路复位钢板系统(TARP)复位器辅助下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绞锁的方法. 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绞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9例,女3例;年龄25 ~46岁,平均30.6岁;损伤部位:C4.5 1例,C5.6 6例,C6.7 5例;根据Allen分类,所有患者均为牵拉屈曲型,其中单侧绞锁7例,双侧绞
目的 探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6年8月至2010年8月共收治24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19例,女5例;年龄56~67岁,平均59.5岁.骨折按Nee分型:二部分骨折17例,三部分骨折7例,均为闭合骨折.其中15例采用手术治疗(手术组),9例采用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组).分别于骨折术后3、6、12个月摄X线片、查体记录患者的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指数(SPADI).
10月25日上午8点27分,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3名医生被患者连恩青持刀捅伤,当天中午,医生王云杰经抢救无效身亡。数百医护人员广场哀悼10月27日8点,温岭市人民医院小广场内,数百医护人员聚集。来自温岭市人民医院和邻近县市的医护人员举着“抗拒暴力,保障医护人员安全”等标语,抗议近期频发的医生遇袭事件。现场响起“医护无安全,国人无健康”等口号声。该活动得到全国众多医护人员声援。从台州市临海乘车赶到温岭
期刊
目的 探讨改良间接固定骨折块治疗Mallet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206例Mallet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克氏针间接固定骨折块治疗,108例)和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9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术后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裂甲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
2月26日,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在京举行了座谈会,会议主要针对目前台湾蔡瑞芳医师就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发表的言论及近来公众和媒体广泛关注的激光矫正视力手术安全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及详细分析,十多位权威准分子激光手术专家和角膜病专家从学术和专业的角度给出了独到见解并共同发表声明。
期刊
11月21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线发表题为“中国新疆输入性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疫情的确认和应对”的论文,并同期刊登社论,对中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输入脊灰野病毒疫情给予高度评价,这标志着脊灰防控“中国模式”获国际认同。
期刊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 方法 对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37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0例,女7例;年龄17~ 73岁,平均38岁;上颈椎损伤15例,下颈椎损伤22例;脊髓损伤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V级13例,Ⅳ级6例,Ⅲ级9例,Ⅱ级6例,Ⅰ级1例,0级
患者资料男性患儿,9岁,因"车祸致右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及右踝足前方大面积软组织碾压伤"于2009/10/12入院,首诊查体:右胫前肿胀伴中段10 cmxlcm纵行皮擦伤,局部异常活动,可触及骨擦感,踝内侧10 cm×8cm皮肤及软组织缺如,骨组织及胫前肌外露,污染重,皮缘捻挫,足背动脉搏动存在,足趾运动、感觉正常.急诊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清创、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2个月后因右小腿
期刊
2013年5月21-23日,第一届国际华人骨科研究大会(Inaugural International Chinese Musculoskeletal Research Conference,ICMRC)在苏州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国际华人骨研学会(ICMRS)和美国骨矿研究学会(ASBMR)主办,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州市医学会、苏州大学临床医学研究院承办,苏州市人才办、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和苏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