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后适应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来源 :现代医药卫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53159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是S 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也是最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手段[1 ].但再灌注似一把双刃剑,其本身在迅速恢复梗死相应血管(IRA )血供的同时势必加重及扩大已受损心肌,即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2] (M I-RI) ,从而增加PCI术中风险,在不同程度上削减及抵消了PCI带来的获益.M IRI在临床上常见表现包括心肌顿抑、再灌注心律失常、微血管功能失调和心肌细胞的凋亡等.研究发现,M IRI只存在缺血再灌注早期阶段,中、末期并无此现象,这预示可以在再灌注早期施加相应干预措施将以控制[2 ].缺血后适应(PostC)旨在降低再灌注损伤,即在心肌持续缺血后再灌注开始时进行短暂、反复的球囊开通及闭塞冠状动脉血管,随后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持续灌注[3 ].
其他文献
1958年,有学者首次提出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时,从颈椎前侧入路行减压植骨融合术具有良好治疗效果[1 ].颈椎前侧入路可用于治疗颈椎感染、肿瘤、骨折、退行性病变等[2 ].颈椎
1型糖尿病(T1DM )是一种多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胰岛β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全球大概有3000万T1DM 患儿,而我国占100万[1].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T1
干扰素λ(IFN-λ)是一种新型干扰素,其家族由IFN-λ1、IFN-λ2、IFN-λ3[也称作白细胞介素(IL )-29、IL-28A、IL-28B]以及新发现的 IFN-λ4组成.IFN-λ广泛表达于人体多种组
高危儿通常指在胎儿期、新生儿期及婴幼儿期内,存在对其发育可能产生有害影响的不良因素的小儿.有数据显示,早产儿脑瘫发生率为29 .13%,是足月儿的25 .16倍.据国内外文献研究
膝骨性关节炎(KOA)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是引起成年人肌肉骨骼疼痛的最常见来源之一,与疼痛、进行性功能丧失有关,目前尚无治愈方法 ,其临床管理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1-2 ].
目的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对国内外相关领域发文情况进行相关方向的对比.方法 文献来源于Scopus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及万方数据服务平台,检索时间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约占全部乳腺癌的20% ~25%,该类型乳腺癌侵袭性较高,易发生转移,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低,预后差[1-2 ].针对H E R2扩增乳腺癌的靶向治疗使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占生育年龄妇女的5% ~20%,与不孕密切相关,目前已成为引起女性不
多囊卵巢综合征(PC O S )是妇女生育期间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是一种具有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多样性的综合征,在临床上以雄激素过高的临床或生化表现、持续无排卵、卵巢
分泌性中耳炎(SOM )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点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不仅是引起儿童听力下降的常见疾病,还对儿童的语言及认知功能有明显的影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