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通高校学生群体压力的现状分析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zha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大学生被赋予了一顶“天之骄子”的桂冠,被笼罩了一层神秘的、耀眼的光环,局外人所能看到的似乎仅仅是他们身上的亮点。随着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也随着大学生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这个称号不再像以前那样耀眼和令人眩目,但作为一种进入现代社会生活的“资格认证”,它将依然是众多风华少年魂牵梦绕的“金字招牌”。承认大学生群体优势是容易的,比如年轻、知识丰富、思维活跃、思想开放、视野开阔等,但要想挖掘、发现问题却往往很难。对普通高校学生群体进行公正、全面、客观的考察和评价是必要的,而发现该群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了。压力是目前大学生群体所面临的最主要也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它是我们了解大学生群体另一个侧面的主线。
  
  一、对普通高校学生群体压力的认识
  
  压力实质上是个体对付那些自认为很难对付的情况时,所产生的情绪和身体上的异常反应,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机体的内部状态,是一种强烈的情绪和生理上的唤醒。导致压力产生的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个体因素,面对同样的问题,个体间不同的素质、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的挫折经验储备决定了不同个体对压力的感受也不同。二是外部环境因素,环境可以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所谓宏观环境,主要指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就业、制度等诸多关乎国计民生的发展状况。所谓微观环境则是指大学生群体的近环境,主要包括生活氛围、学习氛围、人际关系的氛围。相对而言,微观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更直接、更持久,所形成的压力也更大。三是个体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事实上,压力产生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存在一种绝对的压力,压力的大小是个体与环境多次相互作用的产物。
  
  二、普通高校学生群体压力的现状分析
  
  (一)普通高校学生群体承受压力的表现
  明确了压力的概念和影响压力的因素之后,我们可以来了解一下大学生的压力现状。有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远远低于同年龄段的其他群体,有20%~30%左右的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存在较为严重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约占研究总数的10%左右。另一项有关大学生心理疲劳的调查也表明,大学生中有心理疲劳倾向的占26.8%,低度心理疲劳的占13.4%,而中高度心理疲劳都与压力有直接的关系。由此我们可以确定,压力水平或压力指数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的晴雨表,也是有关部门进行预防和教育应抓住的关键环节。
  (二)普通高校学生群体承受压力的种类现状
  1. 普通高校学生群体承受社会压力的现状。
  我们目前所处的社会,正像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所说的:“未来社会的根本特征就是高变化性,在这里一切具有短暂性、多样性和新奇性,知识迅速产生又迅速老化。”所以,当代大学生经常会对自己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我现在的学习、生活有什么意义?学到的东西将来究竟有什么用?怎样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怎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的竞争?而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全球化等新概念所倡导的人才模式则是这样一幅前景:大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不仅要有解决常规问题的能力,更要有创新能力;不仅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更要有自主、和谐、健全的人格特征和素养;不仅要懂专业,而且还要善于与人交往。如此一来,刚刚通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走进大学校园的大学生来不及喘息便又背上了沉重的精神负担。
  2. 普通高校学生群体承受的生活压力现状。
  也许对一部分大学生来讲,最大的压力莫过于生活的艰辛。1999年,全国各大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再加上社会生活水平的变化,大学生所缴费用与上学花销逐年加大,这成了一部分学生尤其是一些贫困生和特困生的压力源。特困大学生经常面对以下的心理困扰:①生活上的窘迫感。一些特困大学生生活窘迫,其严重程度到了“不敢随便多吃一点东西,否则生活费就没有了”的地步。②交往中的自卑感。一些特困生“总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同学间不经意的一句玩笑或某个行为都会深深地刺伤他们的心灵,强烈的自卑与脆弱的情绪相交织”。③对家人的歉疚感。特困生往往来自于老、弱、病甚至父母双亡的家庭,他们最大的歉疚就是对不起亲人,他们不想让家人替自己背包袱,可自己又无能为力。④对现实的无奈感。由于生活的贫困,这部分大学生往往感叹自己的渺小、微不足道,自信心受到很大的影响。“生活困难,身体不好,压力大,以致学习成绩不好,极想改变,但又很难”成了他们的真实写照。对于贫困大学生,政府、社会、学校等都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奖学金、贷学金、社会助学金、学校减免学杂费和勤工俭学等等。但事实上,这四种方法涉及面太小,而勤工俭学也因组织落实不了或社会支持力度不够而“雷声大、雨点小”。
  导致生活压力的另一个因素则是部分大学生较差的自理和自律能力。我们知道,目前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或者从小学开始就在家长、教师的指导下围着“高考”这根指挥棒转,学习好才是最重要的,其他像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的习得都成了次要的事。这样导致的结果使得这部分大学生一离开家庭、一离开父母,连打扫卫生、洗衣服都成了难事,成了这部分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源,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3. 普通高校学生群体承受的就业压力现状。
  就业是大学生最为关注的话题,其所形成的压力大,涉及面广。人才市场需求的萎缩(或饱和)以及大学生择业种类和择业地的过于集中是造成这种心态及压力的根本原因。试想,想去的都是几乎同样的单位,想到的几乎都是同样的地方(大城市或发达地区),再加上人才市场本身的容量有限,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的残酷是可想而知的,压力巨大也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就业方面的压力还有部分来自于大学生个体家庭背景的差异。多年来,尤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年代里,在我国似乎已形成了这样一种惯例:有家庭背景的学生,有时不管学习成绩好与坏、素质高与低,最后都能找到好的工作,留在自己满意的城市;而家庭背景较差的学生,即便成绩再好,素质再高,也很难得到自己理想的工作,留在理想的城市。因此,一到大四,这后一部分学生就会为自己的前途感到焦虑、担忧,感叹社会的不公,甚至产生怨恨以及某些过激行为。
  4. 普通高校学生群体承受的学习压力现状。
  学习是大学生群体的主导任务,大学生生活中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与学习打交道,所以,由学习所形成的压力虽有时强度不是很大,但持续时间却很长,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大学生学习方面的能力,主要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一是不恰当的社会比较。众所周知,能够考上大学的学生,如果单以应试教育的标准来衡量,其在高中及高中以下阶段是相对优秀的,可一旦进了大学校门,才知道优秀的人才多的是,自己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鹤立鸡群”。这样比较的结果,就是有的学生要么“破罐子破摔”,要么加倍努力学习,甚至有些学生为了在学习方面超过别人,性格变得极端、敏感、褊狭。二是由对专业和专业知识不感兴趣所导致的压力。有些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但为了拿文凭、为了考试过关还必须认真学习,这样便导致他们精神紧张、情绪抑郁。三是学习时间长、学习头绪多所带来的压力。有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天的学习时间在9~11小时的占20.5%,11~13小时者占34.1%,13小时以上者占30%。这种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和学习兴趣,甚至影响到他们的身体健康。另外,一些大学生为了适应将来社会的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参加各种各样的技能培训班,近年来在大学校园内发现的“考证热”就是很好的例证,据说有80%的大学生都卷入其中。过多的学习头绪也给一些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5. 普通高校学生群体承受的交往压力现状。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的一项调查认为,使人们感到幸福的既不是金钱,也不是名利、地位、成功,而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对毕业大学生所做的一项调查中也发现,大学四年最使他们留恋的也是与朋友间的友谊。但是在现实的大学生群体中,人际关系并没有那么顺利,反而成了一些人心理障碍的根源。在大学生群体中渴求交往但又惧怕交往的现象非常普遍,这种现象既发生在师生间,也发生在同学间;既发生在同性间,更发生在异性间。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学生是个性原因,如自负、自卑、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等,但也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是由于对人际交往意义认识的不足以及对人际交往方式方法的陌生。对交往的苛求与自身实际交往能力不足间的矛盾,再加上目前社会生活中对交往能力的极度重视,这些都形成了某些大学生的交往压力。有些学生禁不住会问自己这样的问题:“学校中的人际关系都处理不好,那么将来到社会上怎么办?”事实上,人际交往问题也是大学生感到最为困惑的问题之一。
  6.普通高校学生群体承受的个体内部压力现状。
  由大学生自身因素所造成的压力叫个体内部压力,主要由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因素造成。生理方面,有研究者把性爱问题与学业问题和交往问题并列为当代大学生心理行为的三大问题。我们知道,大学生青春后期,正处于由少年向成年期过渡的阶段。生理成熟与学业间关系以及与异性间关系都是大学生们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承认这个问题的存在是自然的,也是必要的,它有助于我们正视问题和解决问题。近来有研究对大学校园男女公寓的严格登记制度提出异议。认为这种做法根本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恐怕就是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在心理因素方面,不同的个性(性格、气质、能力)对人的影响不同,如性格内向者与性格外向者之间,胆汁质与抑郁质之间在对压力的看法上会有明显的不同。另外,象个性倾向性(如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价值观)、心理过程也会对个体承受压力的状况产生影响。心理成熟度低往往也是大学生产生压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建议
  
  第一,国家、社会、学校应尽可能地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积极、公平的校内外环境。
  第二,抓好大学生的摸底工作,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个性特点,针对问题进行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增强其正确认识压力和承受压力的能力。
  第三,尽可能允许大学生按兴趣选择专业,增加教学、授课的趣味,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即如何去学习。
  第四,一定要作好对贫困生、特困生的救助工作,这项工作国家、社会、学校要齐心协力来办好,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形式和表面上。
  第五,作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当然,人才市场的兴旺靠的是经济的发展,但教育部门和高校自身在专业设置上也应适合社会的需求,要有长远眼光。除此之外,对大学生择业种类、择业地选择等问题要进行综合的指导和教育。
  第六,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高校各级教育思想工作部门应负的主要责任。
  第七,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讲,除提高整体心理素质外,也应学习一些减轻压力的简单方法,如参加体育锻炼、培养文艺爱好、掌握放松的技巧等。
其他文献
学生是教育的大环境,教师是这一大环境中的生命体。一个生命体要对这个环境作出贡献,第一步就是要发挥生命体的主观能动性去适应这个环境并服务于这个环境,使自己与大环境共同且友好地存在。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升学压力也随之增大,任课教师在课堂创设的氛围一般只适应于好学生,授课多数只为好学生服务,即教师去适应尖子生的环境,而不顾困难生的环境,结果呢?困难生数量增加,师生关系紧张,导致教育教学工作的大面积
期刊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将培养高素质、富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摆到一个突出的位置上。我国目前正在逐步实施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最为核心的价值目标也正是教育对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对创新潜能的挖掘,而中学的创新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和创新思想诞生的不竭之源。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指运用教育技术优化教育资源,把人才学、教育学、创造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有机结合
期刊
一、建立交往互动的师生关系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意义    交往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形式。它既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也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简单地说,交往是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活动。交往所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为主客体的关系,在交往关系中每个人都是主体,都是彼此间相互关系的创造者,同时又都是相互认识与交流的对象。所以说,交往意味着交往双方均为具有独立人格
期刊
在班级的建设与管理中,班干部的作用并不在于把班级管理到什么程度,他们的作用更多的是起到一个旗帜的作用。而班干部的旗帜作用要靠他们的气质来体现,因此,对班干部气质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那么,如何培养班干部的气质呢?    一、培养班干部的正气    第一,推荐一些名人传记和文学名著,比如《毛泽东传》、《周恩来传》、《水浒传》等,让班干部在熟悉这些伟大人物和农民领袖的事迹的过程中,去感悟其身上所具有的凛
期刊
2007年10月23至24日,我有幸参加了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全省优质课竞赛活动”,认真观摩了全省教育战线优秀教师的示范教学。通过这次教学观摩活动,我觉得语文教学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才能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吃透教材内容,把握课堂结构    教师必须做到对教材内容烂熟于胸,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求知需要选择恰当的角度合理地安排教学设计,以便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去寻找自己心中需
期刊
应试教育的结果是学生学习大量的“死知识”,但“好学生”往往只会考试,不会工作、不会做人。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一方面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压力大有关系,另一方面与我们培养的大学毕业生只会说不会做,甚至眼高手低不想做、不会做有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讲,中国社会目前的社会风气不好,世风日下,这都与我国多年来对做人教育的轻视有很大关系。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之所以在同时期的世界各国中处于领先地位,
期刊
从事体育教学多年,看到许多有关体育伤害事故的报道,也听到过不少同行谈起意外伤害事故,受伤害者轻则影响学业,重则致残,甚至死亡。在体育锻炼中,运动伤害可以说是“运动者最感头痛的问题”。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体育锻炼的需求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但体育锻炼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运动伤害。体育锻炼就像一把双刃剑,如何有效地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是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不可
期刊
—、创设平等的教学氛围    传统教育观的中心是知识的传授,教师有着绝对的权威,处于统治者的地位,是高高在上、不容置疑的;学生处在被统治者的地位,是唯命是从的。而新课程标准重新定位“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所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就成了语文教学中应有的理念。新课程将教学的本质定位于交往,把教学过程理解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平等”就成了学
期刊
两天前,我收到一封蔡家堡中学玉萍从互助县寄来的信。信里玉萍告诉我,这学期学费全都免了,每个人只交了20元钱。“父母和同学们再也不会为学费发愁了。”玉萍信里透着高兴。  玉萍是2007年“五一”的时候,我 和另外两名同学受我所在的大学——兰州大学老师之托到青海互助县蔡家堡中学确定资助对象时,认识的一个女中学生。  那天,我们坐车在蔡家堡跑了整整一天,走访了很多孩子,也走访了很多父母,虽然每个家庭背后
期刊
春天踩着碎碎的步子,轻轻的轻轻的走来了。我想趁着春天的风去飞翔,悠悠的悠悠的把南国的温暖悄悄地带到北方,让冬季里被封冻的河流慢慢融化;让冬天里沉睡的冰雪悄悄消融。让春天去滋润北方的田野,去染绿北方的山川,还想让沙漠也披上春天的新衣裳。  看到那青青的绿,我就想融进春天的景色中去。我常常想:即便是化作南国的一枝细柳也舒畅,摇曳在湖光山色的美景中,听着叽叽喳喳的小鸟欢唱,看那迎春花、桃花、梨花、杏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