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运行与管理模式的研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man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运行与管理环节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为进一步推进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基础上的顶岗实习一体化教学改革,尽快找到适合的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运行与管理模式是关键。本文正是从存在问题、解析与对策、新模式建立与探索等角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阐述。
  【关键词】高职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1前言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取向上逐渐趋于明确,即: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也是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导向。顶岗实习模式是凸显高职教育特色,体现产业技术先进性与教学过程相结合的典型教学方式。而具有良性运行机制的顶岗实习过程是教育质量的保障。同时具备高效,实效,时效性等特点的管理模式是关键。结合实践过程,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是提高顶岗实习过程教学质量,保证教学任务有效实施的核心所在。目前,有关于这方面的机制和模式研究内容并不完善,本文旨在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基础上的顶岗实习的运行与管理模式进行初步研究与阐述。
  2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运行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们必须积极正视学生在顶岗实习环节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一、部分学生对学校安排的顶岗实习这一特殊的教学过程和模式缺乏正确的认识,这一问题可以说是后续诸多问题的一个主要导火索。二、有一小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欠缺责任心,不能做到吃苦耐劳。三、很多学生一到企业,存在现实和心理预期的落差,很快就情绪低落。很多学生眼高手低,不能踏实工作,却很急功近利。四、来到企业后,要从学生角色转变为近似企业的员工,他们还很不习惯。如果学校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的师傅不能及时在思想上给予引导,他们就会产生挫折感,失去实习的积极性。五、很多学生甚至是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往往都会缺乏社会经验和人际交往沟通的能力。
  2.2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深入,企业在顶岗实习教学环节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到目前为止还是有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在影响着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深化和提升。一、部分企业为了满足自身的用工需求,很少会专门为顶岗实习学生提供专业对口和稳定发展的就业岗位以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学生得不到全面的认识和技能的提高。二、由于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人才机制仍然不够健全,不能充分调动企业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三、部分企业忽视了社会责任及学生实习带给企业的长远效益,影响了与学校间的合作同时也影响到企业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进而影响学生顶岗实习的积极性。四、企业不愿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企业的技术人员出于技术保密等考虑,不悉心深入指导学生,给学生安排在一些技术含量低或无关的工种,失去了项岗实习的锻炼机会,不利于未来职业的发展。
  2.3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仍有少许客观因素在从某种方面限制着学校作用的进一步发挥。一、实习企业往往地理位置相对分散导致学校根本无法派出足够的教师及时跟踪学生,协助企业对他们进行全程管理与指导。二、对于不在校的顶岗实习学生,学校大多也没建立完善的、行之有效的日常管理办法,致使针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过程管理缺乏实效性,实习质量难以保证。三、部分院校未能详细制定实习计划,对于企业的某些用工需求,学校与相关系部未能做通盘考虑便全盘接受,忽视了学生的意见,导致学校、企业、实习学生之间产生矛盾,进而影响了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
  3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运行与管理问题的解析和对策
  3.1学校应建立健全学校顶岗实习运行机制与管理体系
  高职院校应当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及各种社会教育资源的深度合作,拓展原有实训、实习基地的功能,完善顶岗实习教学运行机制。以就业为导向,针对用人单位的需要制订顶岗实习计划,把顶岗实习任务与企业需要的人才标准统一起来。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把企业生产的操作过程与教学过程密切结合起来;强化过程管理,实现校企共建共管合作教学运行机制。理想的方式是学校和各二级专业单位密切合作,利用各自优势,分工、协调管理,学校负责宏观指导,各二级单位具体实施。
  3.2学校应加强学生顶岗实习前的思想教育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实践、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就把顶岗实习的意义及目的灌输给学生,让学生首先在思想上接受顶岗实习。在正式进行顶岗实习前还应结合实习的工作岗位特点对学生进行全面动员,让学生了解实习的目的,尽快地适应企业环境,进入工作状态,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3.3学校应为学生联系更多优秀顶岗实习单位
  学校应当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广泛接触企业,优先为合作企业提供优秀毕业生,还可利用自己的师资、设备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把企业的文化理念引入前期的教学活动之中。
  3.4学校应加强顶岗实习现场的管理力度
  为切实增强实习效果,学校应克服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进一步投入更多财力支持,加强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对于实习地点分散的学生可采取专业教师轮流带队的制度。一方面加强对校内专业指导教师的培养,定期派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顶岗实践,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选派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负责实习学生的日常实习管理,及时与企业沟通鼓励教师深入实习一线带队,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困难,协调好学生与企业的关系,创造良好的实习环境。对带队实习教师也应进行必要培训,明确其责任,建立监督管理制度,使之发挥积极的作用。
  3.5学校应进一步完善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与评价体系
  学校在进行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评价时,应让企业更多参与进来,围绕顶岗实习全过程,扩大评价主体的范围,增加评价的环节,改革和创新评价方式,保证考核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把职业道德、工作态度、职业技能、创新能力等都包括在内,实现通过顶岗实习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基本目标。应创新动态性评价,跟踪每个学生顶岗实习过程并主要考核学生在顶岗实习中职业综合能力的提升过程。
  4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运行与管理新模式的建立与探索
  在前期大量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尝试提出一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运行与管理新模式———“323”顶岗实习运行管理模式。3是指顶岗实习过程的三个主体即学校、企业与学生(包括家长)。2是指顶岗实习运行全过程应按照不同的教学目标分为两个阶段即校内职业技能素养储备阶段和校外企业顶岗实习主体阶段。3是指顶岗实习的载体可以有三种形式即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有订单班等长期校企合作背景的企业、学生自行应聘或家长安排的实习单位。
  目前某高职院校在其化工相关专业的全体大三学生中正在尝试努力推行这种“323”顶岗实习运行管理的新模式,到本文截稿之时,这种模式已经运行了接近一个完整的运行周期,待完全结束后会马上跟进大量的数据统计、材料归纳整理、运行机制修订、管理模式完善工作。
  5结语
  高职院校推行顶岗实习教学模式,必须要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样的重要举措为学生搭建实习平台。建立健全的顶岗实习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是学生顺利完成实习的保障。因此,校企要协调配合,不断完善顶岗实习运行管理机制,学生要加强主人翁意识,更加积极主动,提升自我综合技能和素养,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王维新.高职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8):139-140.
  [2]傅晓锋.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问题与对策[J].剑南文学,2011(2):325.
  [3]胡乙.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科技信息,2010(17):528.
其他文献
要想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就得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上经常鼓励学生,可以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可以创造和谐愉悦的情绪,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下面
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变的社会转型时期,传统性与现代性的此消彼长、利益格局调整加快、矛盾冲突甚至激烈冲突增多,成为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时,转型所致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技术创新速度的加快,专利技术与标准日益融合,围绕标准必要专利的争端和诉讼也日益增多,而这些争端和诉讼的核心问题均直指标准必要专利及其
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中存在考核方法和标准缺乏独特性、注重考核结果而忽视过程管理、考核指标缺乏有效性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有效的改进措施将有助于
本文本着当今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前提,从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为背景,主要介绍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创新能力、审美素质、思维素质和心理素质等的培养思路和主要内容,旨在为目前的
中学图书馆是中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教育起着辅助作用,办好中学图书馆可以有效地帮助中学完成教学任务。中学图书馆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的科学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迅猛持续地发展,国家及地区高速路网规划的不断实施,隧道建设、尤其是隧道群的建设已经成为福建、陕西、重庆、浙江、广东等隧道集中城市的重要突出内容
80年代初以来席卷全球的行政改革,发出了评价政府绩效、减少和优化政府职能的普遍呼声。许多国家都以评估政府绩效作为政府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用来提高政府效率和服务质
传统施工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和投资管理三方面。而绿色施工管理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条件下,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增加了环境保护的内涵。
作为教师,师生关系是决定你是否能将教育目的落实到位的主要因素。师生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教育、指导等关系;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指导的表现等关系。师生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