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外面”来到黄姚古镇,一路上的感觉就像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写的那样:“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仙人古井在镇上的兴宁河边,一共有五口,用途各有不同。第一口井是专供居民饮用的,第二口井是洗菜用的,第三、第四、第五口井是洗衣服、洗农具用的。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四、十五,则是镇上举行最为隆重的放柚子灯祭河神活动的日子。入夜后,镇上的男女老少都聚到姚江边上观灯取乐。千余只柚子灯上插着香烛,由识水性的青壮年扶进江流,连成一条璀璨的金龙顺流而下,在月光映照下的河流中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居民们以此祈愿老少平安、年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定格的岁月
在阴差阳错之中,黄姚古镇还担当过一个“文化重镇”的角色。抗战时期,由于国土的大面积沦陷,桂林成为后方的一大文化中心。1944年,一大批文化团体和个人又先后疏散到昭平,然后来到黄姚。
小小的黄姚一下子汇集了众多文化名人和民主人士。先后来到这里的团体和个人有:陈劢先率领的广西建设研究会,万仲文领导的文化供应社,欧阳予倩率领的广西省立艺术馆,张锡昌、千家驹、徐旭等率领的中国工业合作社桂林分社以及时《广西日报》主笔莫乃群和一批文化工作者等。
此外,新儒家的领军人物梁漱溟、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以及国民党元老何香凝等也都先后来到黄姚。一段具有特殊政治背景的抗战文化在黄姚就此形成。如今,黄姚镇还保存着他们留下的遗迹,如《广西日报》昭平版编辑部旧址、高士其寓所旧址、欧阳予倩寓所旧址、广西艺术馆旧址、何香凝寓所旧址、千家驹寓所旧址等。
对于属于黄姚的历史来说,这个“文化重镇”的角色是最后一段浓墨重彩,之后,历史似乎就在此地停滞了。渐渐地,“黄姚”后面增加了“古镇”二字,并将属于历史的一段古老时光遗落在现代世界。
发祥于宋朝的黄姚古镇在清乾隆年间至民国时期进入到它最兴旺的时期,当时黄姚是一个辐射方圆百里的区域性商贸中心,古镇现有的格局和建筑规模即在那时形成,此后就几乎再无变化。
这一切并非有意为之。像平遥古城一样,在很大程度上,黄姚古镇也是因为偏僻落后才保存下来的。当“现代化”浪潮袭来时,一些黄姚人也动过拆旧建新的念头,但也仅仅是念头而已。“因为路窄,车子进不来,连雇人把水泥、砖头挑进来的钱都没有”,陈医生说,所以最后拆老房子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另一方面,古镇居民对传统的坚守也减轻了古镇的一些破坏。曾任昭平县文化局副局长的李兆宗说了一件事:在“文革”期间,为防“红卫兵”破坏,古镇居民把兴宁庙的神像沉到了河底,待到“文革”结束,居民们再把神像捞出来。
现在,黄姚古镇如同一颗久被尘埃关锁的明珠,再度进入现代世界。在“古镇”热的背景下,它很快便散发出了不同寻常的魅力,但是几乎所有的古镇都要面临旅游开发与文化生态保护的两难问题,随着黄姚附近高速公路的即将通车,古镇与现代世界的距离也将再次拉近。现在要看的就是黄姚这个“梦境”到底能持续多久了。
仙人古井在镇上的兴宁河边,一共有五口,用途各有不同。第一口井是专供居民饮用的,第二口井是洗菜用的,第三、第四、第五口井是洗衣服、洗农具用的。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四、十五,则是镇上举行最为隆重的放柚子灯祭河神活动的日子。入夜后,镇上的男女老少都聚到姚江边上观灯取乐。千余只柚子灯上插着香烛,由识水性的青壮年扶进江流,连成一条璀璨的金龙顺流而下,在月光映照下的河流中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居民们以此祈愿老少平安、年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定格的岁月
在阴差阳错之中,黄姚古镇还担当过一个“文化重镇”的角色。抗战时期,由于国土的大面积沦陷,桂林成为后方的一大文化中心。1944年,一大批文化团体和个人又先后疏散到昭平,然后来到黄姚。
小小的黄姚一下子汇集了众多文化名人和民主人士。先后来到这里的团体和个人有:陈劢先率领的广西建设研究会,万仲文领导的文化供应社,欧阳予倩率领的广西省立艺术馆,张锡昌、千家驹、徐旭等率领的中国工业合作社桂林分社以及时《广西日报》主笔莫乃群和一批文化工作者等。
此外,新儒家的领军人物梁漱溟、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以及国民党元老何香凝等也都先后来到黄姚。一段具有特殊政治背景的抗战文化在黄姚就此形成。如今,黄姚镇还保存着他们留下的遗迹,如《广西日报》昭平版编辑部旧址、高士其寓所旧址、欧阳予倩寓所旧址、广西艺术馆旧址、何香凝寓所旧址、千家驹寓所旧址等。
对于属于黄姚的历史来说,这个“文化重镇”的角色是最后一段浓墨重彩,之后,历史似乎就在此地停滞了。渐渐地,“黄姚”后面增加了“古镇”二字,并将属于历史的一段古老时光遗落在现代世界。
发祥于宋朝的黄姚古镇在清乾隆年间至民国时期进入到它最兴旺的时期,当时黄姚是一个辐射方圆百里的区域性商贸中心,古镇现有的格局和建筑规模即在那时形成,此后就几乎再无变化。
这一切并非有意为之。像平遥古城一样,在很大程度上,黄姚古镇也是因为偏僻落后才保存下来的。当“现代化”浪潮袭来时,一些黄姚人也动过拆旧建新的念头,但也仅仅是念头而已。“因为路窄,车子进不来,连雇人把水泥、砖头挑进来的钱都没有”,陈医生说,所以最后拆老房子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另一方面,古镇居民对传统的坚守也减轻了古镇的一些破坏。曾任昭平县文化局副局长的李兆宗说了一件事:在“文革”期间,为防“红卫兵”破坏,古镇居民把兴宁庙的神像沉到了河底,待到“文革”结束,居民们再把神像捞出来。
现在,黄姚古镇如同一颗久被尘埃关锁的明珠,再度进入现代世界。在“古镇”热的背景下,它很快便散发出了不同寻常的魅力,但是几乎所有的古镇都要面临旅游开发与文化生态保护的两难问题,随着黄姚附近高速公路的即将通车,古镇与现代世界的距离也将再次拉近。现在要看的就是黄姚这个“梦境”到底能持续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