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助学贷款动态博弈分析

来源 :当代经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i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收费使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面临不能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困境,因此国家推行了助学贷款制度,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学生信用缺失、违约现象严重、银行贷款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通过对这一制度的博弈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对策,使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创新和完善朝着调动贷款银行与接受贷款学生承担责任和义务积极性的方向改进。
  【关键词】助学贷款动态博弈 个人信用制度
  
  一、我国助学贷款理论
  
  在我国高等教育招生、收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家庭困难的学生能否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已经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大学贫困生为何越来越多?根据来自各高校的调查分析,一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所致。贫困学生大都来自老、少、边、穷的农村地区,这些地区的经济落后,人均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学费上涨幅度大。现在一般大学的学费都在5000元左右,热门专业更高。三是高校扩招,使得越来越多学生能享受到高等教育,同时也使得贫困大学生的基数在扩大。
  针对上述情况,我国实施了助学贷款制度。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由政府主导、贴息、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面向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中经济确有困难的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发放的,用于帮助他们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的商业信用贷款。助学贷款政策实施以来,解决了一大批贫困大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学生信用缺失、违约现象严重、银行贷款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但由于借款大学生还贷率低等原因,2004年以来陆续有银行对高校停止发放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陷入僵局。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项事业,只要它出现了问题,不要到其它方面去找原因,只能从制度设计上去找原因,一定是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一般的意义上讲,所有的制度安排都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社会游戏规则。而对社会游戏能做出全面而充分的理解,莫过于现代博弈理论。本文试用博弈论的观点对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高效的助学贷款回收机制、健全个人信用体系、加强诚信教育、提高人们思想认识等的对策和建议,以进一步促进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助贷供需双方博弈分析
  
  助贷窘境是参与方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选择均衡,如果改进选择条件或者生成新生外部条件就能打破当前均衡,形成更优均衡。国家助学贷款使五大利益主体(国家,地方,政府,商业银行,高校和学生)形成一种多方博弈的局面。其中比较重要和直接的是银行(博弈方1)和学生(博弈方2)之间的博弈。政府负责贴息但不参加博弈。该博弈为动态博弈。博弈中银行先进行选择,学生后进行选择,因而双方地位是不对称的。由于学生作为后行为的博弈方可针对性地作选择,因此处于较有利的位置。博弈树1所示。第一阶段由银行先进行选择,可选策略为贷款和不贷款,若选择不贷款则博弈结束,此时银行与学生的得益数组为(0,0),若银行选择贷款,则由学生进行选择,可选策略为还款和赖账,若选择还款则博弈结束,得益数组为(I,Sp-(I-Id)),其中sp为学生利用贷款完成学业获得的收益,I为贷款利息,Id为政府贴息。若学生选择赖账,银行的期望收益为:M=p(I-Bc)+(1-p)(I-Bc-C)==I-Bc-(1-p)c学生的期望收益为:M=p(sp-(I—Id)-S1)+(1_p)(Sp-(I—Id)+C)==Sp-(I—Id)—p SI+(1—p)C
  


  以上分析属于信用放贷,学生归还贷款只是出于自身道德的约束,没有设置什么外在约束来迫使其必须还贷。个别学生甚至存在把国家助学贷款当作国家的无偿资助这种错误认识。这就给银行的受益带来不确定性,影响了其贷款业务开展的积极性。如果学生选择赖账,银行通过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利益追收贷款,追收能否成功存在不确定性,成功的概率为p。如博弈树2所示。追讨成功银行得益M1=I-Bc,学生得益M2=Sp-(I—Id)-S1即成功得益数组为(M1,M2),其中sl为学生因违约而受的惩罚,Bc为银行的追讨费用,追讨失败银行得益M3=I-Bc-C,学生得益M4=Sp-(I—Id)+C即失败得益数组为(M3,M4),其中c为拖欠的本息。
  


  银行是否愿意发放贷款取决于其期望收益是否大于0,此时博弈等价于借款学生在第二阶段的子博弈中根据还款和赖账的收益大小进行选择,当赖账的收益大于还款的收益时,即:Sp-(I—Id)-p SI+(1—p)C>Sp-(I-Id)化简得:
  (1—p)C-p SI>0
  (1)
  当(1)成立时,学生赖账期望收益大于还款收益,借款学生会选择赖账,否则选择还款。若(1)成立,同时有
  I-Bc-(1—p)C<0
  (2)
  成立,即当学生赖账时,银行的期望收益小于0,则银行在第一阶段选择不贷款为均衡路径;否则,当(2)不成立,则银行会在第一阶段选择贷款,学生在第二阶段选择赖账为均衡途径。
  (1)式与(2)式的意义在于两式体现了助学贷款发生违约风险的条件。(1)式成立表明学生违约率高,还贷难;(2)式成立表明学生借款难,银行惜贷。对于大多数银行和学生来说,如果,(1)(2)式均成立的话,那么助学贷款必然陷入贷、还皆难的窘境。
  (1)(2)式是否成立取决于C、Sl、p值的大小。学生选择还贷是助学贷款可持续实施的基础,因此,从模型出发,(1)式不成立是前提,我们要设法减小C、增大S1和p。也就是说要解决还款难问题,就要减少学生违约的本息,增加其违约的代价,提高贷款迫收成功率。
  
  三、对我国助学贷款政策的评价及建议
  
  为了使银行和学生的信贷合作既有一个好的开始,又有一个好的发展。我们有必要在助学贷款制度安排上做些改变,以使贷款学生逃脱不了还贷,银行也不用为了追讨助学贷款花费比这笔贷款金额更大的成本。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做法:
  1、减少违约的本息。C为违约的本息,C越大,则(1)(2)成立的可能性越高。进入还贷期后,随着学生已还款额的增加,本息之和越来越小,其违约的概率也越来越小。因此,借款学生的违约行为多发生在还款初期阶段,这说明对刚毕业的学生加强管理是重要的。
  2、增加违约的代价。经济学家的分析表明,当某人从事违约行为的成本小于违约所带来的收益,此人就会选择违约。因此,在助学贷款偿还的实施机制中,要提高违约成本。在我国,要建立一个以实现个人信用信息共享为目的的计算机互联网络,对个人的资信随时进行跟踪调查,创造一个使个人资信公平使用的监管环境,这样助学贷款者无论去哪里都要接受用人单位及相关部门的查询,并且只要在一个信用环节出现了违约现象,下一个环节就会自动关闭,并受到法律的制裁,从而使贷款者不敢轻易的违约。由此,银行提高了对学生还款的预期,也就增加了发放助学贷款的积极性。
  3、提高贷款追收成功率,降低银行催收贷款的成本。由于助学贷款的对象这一群体比较特殊,他们来自全国的各个城市;同时他们目前他们毕业后的去向也不明确,具有极大的流动性。而我国目前是实行哪家银行贷的款就由该银行来负责收回贷款,这样一旦贷款学生没有按时还贷时银行催讨的成本就比较高。我们可以利用银行强大的网点由贷款学生工作所在城市的分支银行来进行催收,这样就可以降低催收的成本,即减小Bc,使银行期望收益大于0,从而增强银行贷款意愿。另外,分担银行风险也相当于提高了贷款追收成功率。
  4、制定更灵活、更人性化的还款规则。灵活、合理的还款规则也是减少大学生被动违约的重要因素,国外发达国家,在学生助学贷款方面,一般是采取减免政策的,而且还款期限也是在充分考虑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情况来加以调整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叙事医学联合PBL与CBL整合模式在儿科学规培生医患沟通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规培生60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30人;对照组采用课堂授课方式学习医患沟通课程;实验组
保护广大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利益,使社会公众投资者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是促使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数量众多而分散的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存在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一大特色,是10
以天水市有轨电车二期工程东延线天水南站至羲皇大道东段选线为例,综合权衡对天水南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影响、客流吸引效果与规划结合度、对道路交通影响、对沿线地块影响、工
纵览近几年的研究,往往是学校一方热衷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使得校企合作深入时出现瓶颈。究其根本,是合作仅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忽略了企业的感受,强调企业的公益性和社会责
雷公藤甲素(TL)是从卫矛科雷公藤中提取的环氧二萜内酯,具有显著的抗炎和免疫抑制活性,但TL本身毒性较大、水溶性差、治疗窗窄,极大地限制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以炎症部位过度
温岭市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毗邻温州,是全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的诞生地,是中国大陆新千年、新世纪曙光首照地,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改革开放以来,温岭经济
我国现行财务报告是在1993年会计改革后,借鉴国际会计惯例与兼顾我国国情的产物,在当时有一定的合理性,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2000年6月和12月,我国国务院和财政部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已成“三农”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的基础和前提,而农民负担过重
医疗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公民或劳动者在因患病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从国家和社会得到医疗服务和收入补偿等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医疗保险的特点体现在它
最近,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指出,国有企业改革要回答三个问题:第一。国企改革有没有时间表?国有企业改革在计划经济时期已经开始,经过了28年,到现在基本还没有完成。最近理论界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