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戴一顶帽子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123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戴一顶帽子,是优秀大学的典型特征。在大学探索“我是谁”和“我支持什么”的征程中,这是一切的起点——可能也是终点。西方大学从建立之初至今,一直恪守三条基本原则:大学自治,教授治校,学术自由。在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在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在社会制度的不断变革中,此三者一直被看做大学之为大学的根本,此三原则是大学不同于他者的“帽子”。正是因为只戴着这样一顶“帽子”,大学才会感到最具活力;大学不再需要隐瞒什么秘密,也不再需要矫揉造作;大学能够指引自己和其他人从正直与坦率做起。
  一、背景:谁拿走了大学的“帽子”?
  近三十年来,中国的大学经历了市场化(如取消毕业分配和实行收费制)、国际化(如建世界一流大学和大规模的合并)、产业化(如疯狂扩建和建大学城)三大高潮。[1]大学像变戏法一样在不同角色间疲于奔命,大学变得神经质、效率低下、容易沮丧,很难成熟起来。大学没有自己的本色,没有自己的坐标,在社会变化的大潮中见风使舵,摇摆不定。具体来说,面对不同对象时,大学会自然而然地戴上不同的“帽子”:有接受领导检查时的帽子,有面对教师时的帽子,有和学生相处时的帽子。大学在不断换“帽子”的时候,实际上正离大学最最根本的工作越来越远。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发布,其中明确指出,大学要去行政化。
  二、表现:“张冠李戴”为哪般?
  关于“去行政化”,我的理解就是找到属于大学自己的“帽子”,而且一直戴着它。当然,这只是一个隐喻。笔者想说的是,大学应该保持自己的本色。“只戴一顶帽子”意味着坦诚、公正、富有激情,也意味着大学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无限的活力。显然,找到自己的那顶“帽子”就意味着,大学将以真实的自我面对所有挑战和成败,同时,他们也将反过来塑造大学看待事业与生活的方式。然而,在“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和“正确地去做”这两种智慧之间存在着一条巨大的鸿沟。由于大学戴错了帽子,导致大学栖息者们也戴着错误的“帽子”走街串巷。
  先来看看教师戴错的“帽子”。首先,在利益的诱惑下,教师作为大学教育最重要的体制内资源成为体制外教育产业营利的招牌。一些迅速崛起的校外培训机构、有偿家教等正蚕食着大学教育的空间。这些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师许多来自名校。再次,大学中出现的行政—学术“双肩挑”教师,在不同角色间不断转换,难以招架,其结果是行政工作做不好,学术研究很糟糕。其次,学术研究应该实事求是,尊重事实。近年来频繁出现的学术造假事件,也说明部分教师扔掉了自己的“帽子”,戴上了不属于他的“帽子”。大学教师的“帽子”就是教书育人,立身行道,而现在很多教师却戴着“赚钱为主”的帽子大行其道。
  再来看看学生戴错的“帽子”。第一,古语云: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何为人。学生的“帽子”就是求学修身,致君泽民。时下,学生们却在忙着做家教、搞推销、发传单、当礼仪……不是说学生不可以在课余时间做这些事情,而是说学生不应该把这些事情当做主业,把学习当做副业。赚钱不是学生该做的,那是商人的事情。换句话说,学生戴着商人的“帽子”是不合理的。第二,知识和能力才是幸福生活的加速器,而不是把关系和“潜规则”当做制胜的唯一武器,但是眼下这种相信“走后门”和“潜规则”的趋势却在愈演愈烈,令人痛心。
  接下来看看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戴错的“帽子”。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帽子”就是为全校所有教师和学生服务,即服务于人的“帽子”。就现时的情况来看却并非如此。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戴着官大爷的“帽子”高高在上,服务工作不到位,早就把服务于人的“帽子”抛到了九霄云外。这就是学校的行政与学术权力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行政应当服务于学术,而不是凌驾于学术之上,妨碍学术的交流和发展。
  三、对策:问渠哪得清如许?
  诸如此类戴错“帽子”的现象比比皆是。本文的目的并不在于批评这些戴错“帽子”的现象,而是试图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前文已经提到,笔者认为,大学去行政化,就是找到属于大学自己的“帽子”,而且一直戴着它。这个“帽子”就是大学自治,教授治校,学术自由。只有大学的“帽子”戴对了,戴正了,大学栖息者们才能把自己的“帽子”戴好。为此,笔者认为,大学去行政化,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简单,而不是复杂。大学要精简机构,减少管理层级,使信息流畅。当前大学的组织结构规模较大,层次太多,导致信息沟通不畅,管理效率低下。按照经济学原理,组织存在的理由在于其内部交易成本低于社会交易成本。但组织结构复杂时,其内部的交易成本会越来越高,直至完全高于社会交易成本。因此,大学去行政化必须简单。
  第二,开放,使其组织结构开放开放而不是封闭。大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组织系统。这里的开放有两层含义:其一,就开放的对象而言,大学要向所在的社区开放,大学要向学生家长开放。从更大的范围来讲,大学要向社会公众开放,包括社会组织、企业、社团、研究机构等。其二,从开放的内容来讲,大学的日常管理、招生、就业等等都要向社会开放。一切封闭的组织,其初衷都是为了逃避外界的监督。然而其最终结果,都是因为内部无法监控而崩溃。一个没有秘密的大学,就是一个制度成本最低的大学。大学保持健康的奥秘,就在于阳光开放,这是最好的消毒剂。
  第三,做学术,而不是权谋。学术研究是大学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的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彼此协调。学校行政工作为学术研究服务,不要干涉学术研究,也不要为学术研究增加不必要的人为障碍;学术研究人员不要觊觎行政职位,要把自己的心思放在教学和研究上,而不是把大部分的精力花在谋取行政职位和钩心斗角上。权谋与诚实守信的理念背道而驰,而诚实守信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一个权谋泛滥而不是学术繁荣的大学,造成的内部消耗和资源浪费极其巨大。一个习惯于权谋化交往模式的大学,在内部不可能建立规范、真诚的校园文化,不可能建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氛围,不可能建立“亲贤臣,远小人”的人员选拔机制。尊重学术,淡化权谋的学校是轻松的、愉快的、有活力、有前途的。
  第四,追求“人才的成功”,而非“金钱的多少”。大学属于公共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大学追求的不应该是就业率、考研率等无聊的数字,大学要着眼于人才的培养。就教师而言,教师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切实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而努力,学生更应该牢记本分,刻苦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知识,不断提高自身能力。而不是像眼下这样,一到周末、节假日,教师和学生都往外跑,忙着去挣钱。时下的情况是,学生之间彼此欣赏的不再是精心苦读,而是挣钱的多少。一所大学之所以被人们记住,是因为它培养了无数的优秀人才,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以上就是笔者的一点不成熟的思考。笔者深知,让大学找回自己的“帽子”实非一日之功,这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笔者所希望的是:我们对“应该去往何方”没有任何异议,我们只会为“如何到达那里”进行争论。
  
  参考文献:
  [1]陈漠.可怕的大学[J].新周刊. 2010(9).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责任编辑:郭冰)
其他文献
编者按:2001年,国家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十余年的实践探索,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逐步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认同,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在课程标准执行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标准的内容、要求有待调整和完善。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学科课
编者按:  有这样一所县级市普通高中学校,她的资历较浅,只有十年校史;她的生源一般,学生基础薄弱。可就是这样一所学校,教育教学成绩却芝麻开花节节高,连续七年被安丘市教育局评为“高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她就是山东省安丘市青云学府。始建于2002年的青云学府就像一只振翅高飞的鸿鹄,从亮丽的市北区凌空而起,在安丘教育历史上画下了优美的一笔。  他们是如何能够在短期内取得如此大的教育教学成果?如何从众多名
教师工作是平凡的,就在这“平凡”之中许多教师难于发现自身的价值。但任何人都是一颗金子,只不过它被散落在不为人知,甚至连自己也不知道的地方。培训就是要让教师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我价值,成就自己的价值。因此我们对校本培训的理解是“淘金”,我们把校本培训看成是“淘金行动”。    一、重新认识自我    教师的发展需要正确的角色定位。当我们把平凡看成平淡、平庸的时候,就很容易产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以来,北京师范大学结合自身的特色和优势,通过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构建新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等措施,积极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高度重视,创新机制,全面落实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    学校高度重视免费师范生培养工作,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把免费师范生培养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免费师范生的教育培养和管理服务工作。学校于2009年6月
2009年,我们有幸参与了“北京市特级教师推广计划”项目,其主要任务是通过生活史研究方法和个案研究方法,深度挖掘一批特级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管理思想,剖析其成长过程和影响因素,归纳并提炼出优秀教师的成长规律。北京八中的化学特级教师郑忠斌是我们的研究对象之一。刚接到研究任务时,项目组的老师就介绍说,郑忠斌为人低调谦逊,在教育教学和青年教师培养上有很高的造诣,所教学生在高考和竞赛中的成绩均名列市区前茅
编者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要求被提出来,强调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黑纸白字表达的是良好的愿望,但当这样的初衷以“量化”的任务形式加以固定时,总会让人心生隐忧,担心这样的课外阅读要求会给已不堪重负的学生增加额外的压力,沦为应试教育的“帮凶”。阅读,这件几千
“夫所谓文者,必有诸其中,是故君子慎其实。实之美恶,其发也不揜。本深而末茂,形大而声宏,行峻而言厉,心醇而气和。昭晰者无疑,优游者有余。体不备不可以为成人,辞不足不可以为成文。”  ——韩愈《答尉迟生书》  一、从“文”看“人”  1.缘起  本次期中考试的作文题目很温馨——《一件幸福的事》。  命题时考虑此题没有审题障碍,考生人人有话可说、有事可讲,并且在写作的过程中,考生可经历一次愉悦的情绪体
教育的根本要义在于人文化成、以文化人。素质教育,说到底,就是用文化——对于中国人来说,首先是中国文化——把做人的基础打好。其中的关键,就是文化、传统和经典熏陶。中国的教育理论,就是要去理解、呈现和解释中国人现实发展状态的历史成因及其社会、文化机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中国的人文化成理想及其成就之道。因此,教育理论研究者也好,教育实践工作者也罢,要成就一番大业,最好从涵泳中国文化经典、体认教育传统
《中国教师》:您认为当前韩国一些大学在招生过程中是否存在一些困境?  金:韩国的大学在招生过程中主要面临两个困境。第一个是生源急剧减少。虽然韩国没有计划生育政策,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倾向于晚婚且只生育一个孩子或者不生孩子。因此从整体上来说,全国的生源都在减少,尤其对于一些偏远城市的大学来说,生源更少。第二个困境便是财政问题。韩国的大学也很重视其在世界上的排名情况,因此大学倾向于招聘更多的来自英美国家
当今的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即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我为主体,主动学习,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目前,高中课程教学大多仍然沿用传统的方式,政治也不例外,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的施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政治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便更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