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穿越到了古罗马

来源 :新校园·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hx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高中开始,我就喜欢用梦境和穿越的形式和心中的作家、思想家会面,想象他们的生活,想象他们作品中的场景。在穿越的世界里,我既可以到高邮听汪曾祺娓娓叙谈他的人生体验,也可以到瓦尔登湖畔和梭罗见面,毫不客气地去他的小木屋休息……
  就在现在,就在今晚,我梦想中的古罗马在向我招手,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马上开始。
  帝国初建,一片繁华景象。每隔一段距离,都会看到激情演讲的舞台。他们用华丽的语言、高亢的声音歌颂着自己所处的黄金时代,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文艺理念。
  “如果画家绘了这样一幅画像:上面是美女的头,长在马颈上,四肢是由各种动物的肢体拼凑起来的,四肢上又覆盖着各色羽毛,下面长着一条又黑又丑的鱼尾巴,朋友们,看到这样的画,你们能不捧腹大笑吗?”一个洪钟般的声音响起,围观的人则用哄堂大笑来响应他的话。我知道,这是贺拉斯在阐述他的创作观。文学创作要“妥帖得体”,是他最基本的文艺主张。
  “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贺拉斯说,“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
  有理有理,我深为叹服。“寓教于乐”几乎是我们家喻户晓的名词,而又有几人知道这一耳熟能详的观点竟是出自两千多年前的贺拉斯之口。
  演讲还在继续,“判断力”“理性”“感性”等术语从他的口中源源不断地流出。想到旅程的漫长,我不敢再多做停留,挥挥手继续前行。
  我悄悄地来到朗吉弩斯的家,他正伏首书桌前给一位罗马贵族写信。他看上去有些焦躁,嘴里发泄着对修辞学家凯齐留斯的论文《论崇高》观点的不满。他在信中写道:“一篇文章须有两个必要之点:首先,作者应该阐明当前的主题;其次,他必须指出,我们要凭什么方法达到目的……另一方面,对于我们应如何修养,如何使我们的性情达到崇高的境界,却一字不提。”
  我看着这位认真的先生,不禁想到埋头苦读的同窗。我们每天都按老师的要求背诵名句,摹写名篇,可多少人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明确自己的“主题”,关注崇高的性情?
  可能奋笔疾书让朗吉弩斯的心情放松了吧,他渐渐柔和平静下来,起身站到窗前。夕阳透过玻璃,橙黄色的光线照射进来,他的额头笼上了金色的光芒。沉默了几分钟,他返回案前继续飞快地写道:“崇高的风格是一颗伟大心灵的回声……在日常生活中,凡是伟大心灵所鄙弃的东西,绝不是真正伟大的,譬如说,财富、荣誉、名声、权势,以及虚有其表的荣华……”
  啊,我也强烈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震撼,内心一片光明。正如康德后来所说,崇高“不存于自然界的任何物内,而是内在于我们的心里”。
  当一位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诗人时,一定是非常有趣的,所以我想找卢克莱修聊聊天。
  此时的他不到40岁,正在书房里伏案写作哲学长诗《物性论》。
  “请原谅,先生,打扰您了。我从两千年后的中国穿越而来,您可愿意抽出一点时间陪我聊聊天呢?”我礼貌地问道。
  “哈哈,聊天?远道而来的客人,我又如何能拒之门外呢?”卢克莱修笑道。
  “如此,我就不客氣了,先生。”我会心一笑,拉了张椅子过来,坐到他的对面。
  我:哦,先生,我很惶恐。我对哲学实在是一知半解,不,简直就是一窍不通。只是很好奇灵魂这个玄妙的东西,我这么年轻,想这个是不是犯傻……
  卢:如果你相信这种灵魂不灭、灵魂转移说,你就不会来找我了。信仰灵魂不死,主观上都不过是因为怕死的恐惧罢了。
  我:不,我不这样认为。如果灵魂是不灭的,那么,在我出生之前,我的灵魂就已经存在,可我并不知晓我前生的灵魂所思所想。由此我也可以推知,我的后世也一定不会知晓我的今生。那么,灵魂是不是永存真的一点都不重要,就算灵魂是不灭的,脱离了我的身体,也就不属于我了。
  卢:你感觉不到你前世的灵魂,那是因为你前世的灵魂根本不存在。我们的灵魂或者我们的心灵是和我们的身体同时出生的,并且一起长大和衰老。发着高烧的人说话错乱,醉酒的人疯疯癫癫,都不过是因为病菌和烈酒进入身体,把灵魂搅乱罢了。
  我:那灵魂一定也会随着我们的身体一起消亡了?
  卢:当然。当孩童用柔弱的四肢蹒跚时,他们的心灵有相应的薄弱的智力,当年龄增长身体壮大时,心灵的力量也随之强大,智力也更大,此后,身体被岁月摧残,肢体的能力大大地衰落,说话就紊乱,思想就不灵,心灵就垮台,一切都完了,灵魂像烟一样消散在高空的微风里。我们是在灵魂和身体的结合中活着,借这种联姻我们才被造成一个人。没有了身体,灵魂又怎么可能独自在寂寞的荒野中和大风搏斗呢?
  我笑了:“是的,先生,我不再有困惑。很抱歉打扰您这么长时间。”
  告别了卢克莱修,竟有些恋恋不舍,好像他已经成了我相交多年的老朋友。
  穿越之旅虽然愉快,可也是耗费精神的挑战。恋恋不舍中,我还是回到了现实中。
其他文献
人生的快乐有一大半要建筑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面。只要人与人的关系调处得好,生活没有不快乐的。许多人感觉生活苦恼,原因大半在没有把人与人的关系调处适宜。这人与人的关系在我国向称为“人伦”。在人伦中,先儒指出五个最重要的,就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之中,父子、夫妇、兄弟起于家庭,君臣和朋友起于国家社会。先儒谈伦理修养,大半在五伦上做工夫,以为五伦上面如无亏缺,个个修养固然到了极境,家庭和国家
期刊
谁曾嗅到了秋的味,  坐在破幔子的窗下,  从远方的池沼里,  水滨腐了的落叶的——  從深深的森林里,  枯枝上熟了的木莓的——  被涼风送来了  秋的气息?  这气息  把我的旧梦醺醒了,  梦是这样迷离的,  像此刻的秋云似——  从窗上望出,  被西风吹来,  又被风吹去。  (选自《名作欣赏》,1987年04期)
期刊
最初的梦想,是当一个超人,惩恶扬善的超人。每当看到以强欺弱的人,我总会忍不住给那些坏人狠狠的几拳。  尽管每次都被打倒在地。  但我最讨厌胆小鬼。  我希望可以到处走走,哪怕只可以为社会做出一点点贡献。  现在的我,奔波在这个繁忙的城市中,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  也许,只是因为,我是一名送餐员、外卖骑手。  一  每天,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一辆破旧的电瓶车便是我唯一的交通工具。烈日下,熙攘的人
期刊
人生不能无诗,童年更不能无诗。条件好一点的家庭注意对孩子专门的选读和辅导,差一点的也会教一些俚语儿歌。这是一种审美启蒙,情感培养和音乐训练。  我大约在小学三年级开始背古诗,中学开始读词。除了语文课本里有限的几首外,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课外阅读。最早的读本是《千家诗》,后来有各种普及读本《唐诗100首》《宋诗100首》及《唐诗选》《唐诗三百首》,还有以作家分类的选本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这里顺便说
期刊
“历史并不仅仅是大人物和波澜壮阔的大事件,更多的是无数普通人的辛劳、痛苦和隐忍,这是历史的伤口,也正是历史的现实。如果把历史比作一株花树,我希望我们不光要看到那些漂亮的花,更要看到泥土下面那些不怎么好看的根。”  ——许燕吉  南开中学确是名不虚传,一进校门,广场两边芝琴馆、范孙楼矗立着,既雄伟又庄严,放眼望去,是一个很正规的大运动场,两边还有高高的水泥看台。图书馆是栋独立的三层楼房,礼堂有大舞台
期刊
秋菊有佳色,  挹露掇其英。  这是晋代高士陶渊明诗中的名句,与“采菊东篙下,悠然见南山”同为千古所传诵,一方面也就使他成了一位热爱菊花的代表人物。后来民间奉他为九月花神,就为了他爱菊之故。  据说他所爱赏的一种菊花,名九华菊。他曾说秋菊盈目,而诗集中仅存九华之一名。此菊越中呼之为“大笑”,白瓣黄心,花头极大,有阔及二寸四五分的,枝叶疏散,香也清胜,九月半开放,在白菊中推为第一。有一次,渊明因九月
期刊
中学阶段,是增进知识、开阔眼界、培养志趣、树立人生目标的关键时期,在这人生的花季里,只要多读书、读好书,就会让自己植根于广博知识的沃土,沐浴着优秀文化的雨露,茁壮成长为心灵高尚、心志高远的有用之才。  我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就是在上中学时培养的。我看的第一本长篇著作就是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书在当时很流行,特别火。读后,主人公保尔·柯察金那波澜起伏艰苦奋斗的人生经历,深深吸引着我,感动着
期刊
在一個寒冷的冬夜里,一个鞋匠在守了一整天空荡荡的店铺后,拖着一身疲累,返回他那破旧的小屋。  突然,他发现,在街角一座小礼拜堂那儿,仿佛有个白色的东西在蠕动……  哎呀!是一个人呢!  凛冽的寒风中,他竟然光溜溜的一丝不挂!鞋匠走到他的面前,脱下了自己的外套,披到他身上,脱下脚上的鞋子,替他穿上。那人依旧动也不动。  “走吧,到我家去。”鞋匠说。  鞋匠太太看到丈夫领了个陌生人回来,脸上的表情瞬间
期刊
诺尔曼·葛尔特茨比坐在海德公园的长凳上,背向着公园栏杆围起来的长方形草坪。這是三月初的一个傍晚。暮色苍茫,笼罩着大地,只有那微弱的月光和点点星星的亮光冲淡着昏暗的夜幕。马路和人行道都空落落的。然而,就在这若明若暗的夜色中仍有不少被人们遗忘的小人物在活动着。他们有的荡来荡去,无声无息;有的把自己点缀在长凳和木椅上,一点儿也不显眼,在昏暗中,他们的身影已经无法辨认清楚。  葛尔特茨比此时心事重重,眼前
期刊
明天,天一亮,原野露曙色。  我就動身。我知道你在瞭望。  我行经森林,我行经山泽,  我再不能长此天各一方。  我注視着思念踽踽地走,  什么也不闻,什么也不见,  怀着忧心,俯着背,交叉着手,  白昼,我觉得如同黑夜一般。  我不看直下江流的远帆,  也不看落日散成的彩霞,  几时我到了,就在你的墓前  放下一束青枝和一束花。  (选自《雨果诗歌奖选》,北岳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