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之我见

来源 :吉林画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weijm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活动的环境不同、感受不同、思维的差异、表达事情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指导学生真实地写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变作文内容的千篇一律为五彩缤纷,充分地体现出学生在作文方面的个性来。
  叶圣陶先生在《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中指出:“小学生练习作文之要求,惟在理真情切而意达”。“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撰作”。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对此深有感受,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出好作文,除了教给学生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外,更主要的是必须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写真人真事,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
  一、从指导学生写日记入手
  提倡学生写日记,开始多数学生积极性不高,即使少数写,也多流于形式。针对这一实际,我采取试讲、读、写的方法,激发他们写日记的兴趣。讲,是有准备地向学生讲述一些名人英雄人物,通过写日记而成长起来的过程。如:鲁迅、雷锋、王杰等。
  让学生认识到经常写日记对于提高写作能力和思想品德修养都有好处。同时有计划地向他们介绍写日记的方法。读,就是提供一些合适儿童知识水平的优秀日记,让他们认真阅读。从中吸取好的营养,逐步提高写日记的能力。
  写,则是人人动笔,把自己做过的,看到、听到、想到的人或事,景或物写出来。开始要求短小,真实,具体,然后逐步提高。为了解决少数学生基础差,写作难的实际问题,允许摘抄与写作相结合。但摘抄必须注明,且不得超过总篇数的三分之一,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能动笔,而且可以天天坚持。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教师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启发点拨。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产生勤于思考,乐于动笔的热情,这是作文教学努力的方向。
  如教材要求训练:“注意观察周围事物”,我就布置学生各人选择一种自己所喜爱、熟悉的动植物,进行连续观察活动,要求经常写观察日记,最后写成一篇连续观察作文,还注意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要求,在“观察一物”后,鼓动大家开动脑筋,从内容想开去,自己拟写题目,使学生在两个多月的观察,练笔的过程中,始终充满高涨欢快的情绪。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写作的题材也很丰富,如写植物的有《大蒜》、《迎春花》、《玉米》等题目;写动物的有《可爱的大白鹅》、《金鱼》、《母猪和它的孩子们》等。开展这类活动,由于学生观察的对象是自己所喜爱的东西感情要深了,要把观察到的这些东西用文字记下来的欲望也更强烈了。所以,学生在作文时普遍从过去的“要我写”变为现在的“我要写”。这样的作文内容就很具体、生动、富有情感。
  三、充分发挥教师“指”和“导”的作用
  学生作文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指导是密切相关的。教师指导不是简单的包办代替,而是要真正起到“指点”和“疏导“的作用。教师相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水平要比学生高得多,那么,教师怎样把自己的高水平通过学生的作文体现出来呢?
  这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指”和“导”。任何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都是按搀、扶、放这三个步骤来实现的。当学生手拿作文题目不知所措时,教师就应该“搀”着学生,把自己丰富的写作经验过渡给学生,为学生指明一条写作道路;当然,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学生还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教师要“扶”着学生,为学生排除困难,疏通道路;在“搀”和“扶”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充分放手让学生动脑筋自己去想去写,使之思维得以训练。综合搀、扶、放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教师指导写作的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挥了“指”和“导”的作用,把学生搀稳了,扶正了,放开了,才能使他们走上自己的写作轨道,发挥最佳的写作水平。
  (作者单位:洮南市瓦房镇小学)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化,即怎样使学生主动地有效地合理地学习需要的数学。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必须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更改现有的教育模式与管理理念,给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加快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施,推进素质教育。以下是笔者在教育过程中耳闻目睹的几个小插曲:临近中考了,有一名学生因讨厌数学课而去了游戏机室,任凭家长苦口婆心的劝说与教育仍无济于事,令人深思的是他还是
期刊
陈鹤琴先生指出:“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随着教育的改革,新的教育观念已经深入到每个教师的心灵,大家都认为音乐是人本能的一种需要,是享受快乐的过程。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就像上述的老师一样我们都还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如:教师为了让幼儿学唱一首新歌曲,总是会花费许多的经历和时间,希望孩子们能积极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可结果是有些孩子能主动参与活动,而有些孩子却不愿意参与,让老师大失所望;有些
期刊
一、因材施教 弘扬个性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已经提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也许这是最早关于个性化教育的理念和思想了。“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 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这就是因材施教。而通过因材施教,我们可以衍生成教育中的个性化教育,在美术的教育教学中,个性化教育往往更不可缺少。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所认知的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之际,对新的教学与学生的新的学习方式的探讨,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  作为一名从事音乐教育的老师,不但要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的审美能力,还要让学生养成聆听音乐、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从而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使他们的艺术修养得到升华,在感知音乐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音乐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要只考虑如何简单地
期刊
自学能力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进行学习。为了开发学习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期刊
“潮”——即潮流,是指在教育中运用时尚流行的文化生活元素,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时代特点,是与受教育者的时代特征先适应的一种新的教育手段,他更易于让学生接受,更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是符合现代学生心理特征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能够让学生更加信任教师,甚至对教师会产生崇拜、依赖的心理。《学记》中说:亲其师,信其道。所以,学生便会对教师的教育指导言听计从。由此可以有效的减少学生的逆反心里和叛逆行为。  下面就
期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美丽的景色所陶醉,从而产生把这美景记叙下来的欲望。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并表达出自己的感情,这就是写景的文章。  练习写写景的文章,能提高我们随机观察的能力,同时,对我们的描写,能有很大的帮助,另外,通过练习写景,就能有意识地把自己所写的事,所写的人放在特定的景物之中,就会使我们的材料更加典型,我们的事例更加感人,我们感情的表达就会更加充分,如何写好写景的文章呢?  
期刊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今天读到培根的《论习惯》:上面有这样的说法:“人的一切天性与诺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我们常听到有人起誓说以后要做什么,或者不再做什么……一个人尽可以诅咒、发誓、夸口、保证——到头来还是难以改变一种习惯。由此可见,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必须要指名的是,我想利用这句话并不是想阐述什么成功学的道理,而是希望谈谈有关让学习有趣的话题。  季羡林先生曾谈过关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长期细致的教育工作,不仅有其自身的规律?,也有许多方法和技巧。掌握和运用这些方法与技巧,会使班主任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主任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与学生的沟通。沟通也是一门学问,甚至是一门艺术,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总结了一些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技巧,在班级管理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第一,倾听的艺术。沟通是双向的。我们并不是单纯地向别人灌输自己的思想,我们还应该学会积极的倾听
期刊
作文评语是教师与学生笔上交谈的有力工具,是 沟通师生的桥梁,更是指导学生妙笔生花的便捷途径。教师把要对学生说的话写在作文本上,使学生有时间去回味去咀嚼,这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的难得机会。在作文教学中,我总结七点作文评语应具备的因素。  一、鼓励性  对于学生作文,我们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对于 缺点,我们应具体指出而不失委婉。下评语时要满怀深情,以充满爱的评语,用饱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