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天人之际 求索古今之变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joy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记:不止是博览,还要深思。如此才有可能把初看不很相干的东西联系起来,这便是给历史研究以生命,使过去遗存下来的文本、文物等活了过来。在这一过程中,要能抓住大的东西,孟子所谓“先立乎其大者,则小者不能夺矣”。
  ——陈致《余英时访谈录》
  2015年,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再生教授的《嘤鸣集》时,约我写了一段推荐语,我遵嘱写下这样的话:三十年来,再生先生坚守史论两域,纵横捭阖,成就斐然。其治史,以问题为纲,以史料为据,娓娓道来、清晰明畅;其写人论乐,以事实为准则,以作品论短长,不跟风、不逢迎,率性而作,文质两优。本文集虽多为“从心所欲”之年新论,然其人之才情,其文之用心,却一如既往。读者细细读之,定会多有所获。说的是这本文集,论的是我和再生教授交往四十多年间对他治学做人的生命感言,更是向这位自称“半路出家”却又大器晚成的学者挚友真诚的致敬。
  我和再生兄于1 973年底相识于山东济南。那时,他在济南市博物馆,我在山东省艺术馆,但仅仅一次见面交谈,即成终生知心好友。五年多以后,我北上继续读书,他由博物馆进入山东师大艺术系任教。人分南北两地,学术交流却从未中断,接近半个世纪间,我们在学术上交往频繁,互助互进。为深入一步探究他四十年的音乐学之旅,我于近日一一翻阅了他的四种音乐史学专著和三本文集,再想到他虽然已迈入八秩,身体状况并不算好,却仍然天天坐在电脑前面。今年又在编撰两册二百余万字的《音乐学百年文选导读》。我在“序”文中说:中国自古就有编纂“文选”的传统,著名者有南朝梁太子萧统的《昭明文选》和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的((古文观止》,前者精选自先秦到公元六世纪间九百多年优秀的诗文共三十卷;后者精选出两千多年以来的222篇散文供人阅读。无疑,两套文选都是为了追随前贤、泽惠后学而编的。再生、司冰琳主编的这套《音乐学百年文选导读》同样有这样的目的和追求。且字斟句酌、细修细改,未敢懈怠,以飨广大青年音乐学者。曹操之名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用到他身上,实在是贴切不过了。感怀之余,在这里特别说说我对老友“治史·论乐”的一些认识,以就教于学界方家。
  “不惑”之年从头越
  每位从事学术研究的人,都走过属于他自己才有的治学之道……
  诚如我们所知,再生先生进入山东师范大学之后,读的是中文系,毕业后在山东肥城二中教了三年高中语文,接着在济南市歌舞剧院做了十三年的乐队首席,歌舞剧院民乐队于1 973年解散后,他又转入文博系统,参与考古发掘。直到42岁那年才在孙继南先生的力荐下进入山东师大艺术系任教。这也就是他经常对同行或晚辈坦言“半路出家”的原由。但依我看,所谓“半路”者,仅仅是“岗位”的变换而已,处在无法自我选择的那样的年代和环境当中,这二十多年长长短短的岗位转换,恰恰使他在文、史多个领域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沉淀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更值得看重的是,这些基层教育、艺术、文博工作的长期实践,反而成了他日后务实求真、精研史料、“通” “專”互补、敏于判断的治史原则的天然养分。
  他是幸运的。1979年底刚刚走上教学讲坛,就遇到两次影响日后教学、研究的难得机遇。其一,1 980年5月,中国音协等单位发起举办首次“中国古代音乐史工作座谈会”。一向关心同人成长且对学术有特殊敏感的孙继南先生获知会议消息后,立即派再生赴京参会。其二,1 982年7月23日至8月21日,受教育部高教一司的委托,山东师大在烟台举办了“中国音乐史暑期讲习班”。讲习班主持人为孙继南先生,实际的联络、操办者则是再生教授①。参加那次高规格的全国音乐史学术研讨会,让他如沐春风、眼界大开,史学前辈们的真知灼见引发了他对史学、史观、史识、史德的深度思考,从此认定此行是他步入学界后的一盏指路明灯,或日一道“幸运之门”。长达一个月的“讲习班”,当面聆听七位史学前辈的专题演讲②,则让他在音乐史学的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获得许多教益。两大学术活动的直接参与,一个有如观念学理上的“开光”,一个是实践经验的汲取,加上他很快又在孙继南先生主持下参加了《中国音乐通史简编》的撰写,真可谓:一步一新境,步步有心得。当然,这样的机遇并不是每一位学者都可以碰得到的,而真有这样机遇的人也不一定都能够获得像再生那样优秀的学术业绩。再生当时清醒地意识到,这将是他人生的一片新天地,生命进程的一个大转折。对此,他有自己一系列的心理准备和坚定的态度:1、面对音乐史学这个领域、这门专业课,自己一定要放下身价,一切从头学、从头做,无论上课、编写讲义、参加会议、撰写论文,都坚守一种“万事起头”的心境,如此,才会使自己保持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也会对这个领域怀有长久的新鲜感和浓厚的学术兴趣;2、作为专业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把课讲好,而讲好课的最高要求是自己努力在前人著述的基础上编写新的讲义,这份讲义首先要求“不重复别人”“不吃现成饭”,力争把新发现的地下考古资料、文献以及学术界的新观点加以归纳整理。这样做,一是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课堂上听到新观点,学到新内容,一是培养学生对讲述内容有自己的判断和独立思考能力,3、通过此前亲历的全国会议、讲习班和集体编写“通史”这“三部曲”或称之为“学术三关”,再生以自己的研读和教学实践,明确了他本人的中国音乐“大历史”观念和著述原则。他的看法是,中国古代数千年来留下来的浩博文献和20世纪一大批中国古代音乐史学著述,无疑为这个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前提和厚实的基础,但对于当代青年学生而言,过往著述的撰写体例和叙述方法未必完全适合。同样,以往的近现代音乐史教材,由于学科成长时间短,队伍小,又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多种影响,评价有舛误,问题不算少。因此,对他自己而言,一方面需要发现新材料,一方面有勇气讲真话,力求恢复其历史的本来面目。总之,再生的治史,是从自己的史学教学实际和不断追求历史内容的真实性出发的,研究与教学常常促使他不断思考,最终,在将教学和培养后学列为头等任务,将史德、史识树为治史者最高使命的宗旨之下,进入了自己的史学研究和专著写作。
其他文献
2015年12月19日晚一场名为“钢琴的独白与对话”的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小剧场举行。音乐会集中呈现了音乐家高平近十多年来在钢琴作品与艺术歌曲创作领域的七部力作,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作为作曲家高平的智性、人性、理性以及游刃有余、炉火纯青的全面才能。音乐会带来的震撼超出想象,它以一种难以言表的神奇感应带给观众一次梦幻又刻骨铭心的体验。  乐曲《舞狂》和《残余的探戈》选自作曲家“探戈三部曲”的第一和第三首
《二泉映月》让国人记住了创作国乐的大师华彦钧(阿炳),也记住了记录国乐的大师杨荫浏。天籁之音已成传统的象征、举世公认的经典和“孤本绝唱”。止此一事就足以见得杨荫浏要把所有值得珍藏的传统保存起来的业绩,所以人们也就把他认为值得保存的东西与他的业绩一起保存起来。人们尊重怀念一位学者,就是因为他发现珍宝的目力。  杨荫浏之前,没有人把民间音乐当作一门正儿八经的学问看待。如同王国维把戏曲当做一门学问看待于
国维是我国近代一位博大精深的学者,他的研究与著述涉及哲学、美学、历史、考古、文学等等领域。在上述方面,历来研究他的后人数不胜数。但要论及王国维对中国近代新音乐的贡献与影响,恐怕知者甚少,更鲜见有人作深入研究了。众所周知,王国维一生并没有从事音乐艺术的经历,有关他对我国社会音乐艺术的直接论述也仅见《论小学校唱歌科之材料》一文;在我国音乐学界,有关王国维研究的论文也不多见,仅有楮灏的《培养完全之人物的
一、音乐剧与电影中的“戏剧性”  当今,随着大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及审美视野的开阔,越来越多的经典著作改编成舞台剧和电影的版本,观众走进电影院或剧场也能欣赏到原著风采。如著名的音乐剧大师安德鲁·韦伯(Andvew Webber)基于加斯通·勒鲁(Caston Leroux)的著作《歌剧幽灵》作曲的《歌剧魅影》是在2006年改编成电影。伯恩斯坦《西区故事》这部在音乐剧“整合表演”史上有着重大里程碑意义的
2020年12月28日,第二届民族童声合唱节在深圳如期举行,作为活动重头戏的多民族童声合唱音乐会也依约唱响。主办方克服新冠疫情影响下的诸多困难,照例邀请了三支少数民族“飞越彩虹”童声合唱团相聚深圳音乐厅。继2019年首场音乐会中令人难忘的纳西族、哈尼族和拉祜族的歌声,今年观众听到了来自傈僳族、蒙古族和彝族的孩子们与民歌手的演唱。  在“松禾成长关爱基金会”的筹建、组织和协助管理下,参与合唱节的少数
众所周知,审美直觉是一切音乐审美活动的始端。在音乐接受层面,聆听者们做出的审美判断、获得的审美意义都与审美直觉有着密切联系。可见,作为弹指一瞬的审美直觉,在音乐意义传递与接纳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面对纯粹审美直觉结果本身,人们却通常持怀疑态度。在音乐评论写作以外,也鲜见人们将审美直觉结果作为直接论据展开论述。  笔者认为,人们之所以对聆听实践“正叙”与写作实践“倒叙”之间的审美直觉产生认知差
一  侗族大歌,于今早已远近闻名……  在1972年,两年一度的“巴黎秋季艺术节”上引起轰动:当时,由中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女声合唱团演唱的“侗族大歌”——那纯粹东方的,中国朴素的山民无伴奏民歌合唱,超凡脱俗,以银铃般“天籁”之声,令欧洲文化界和音乐界人士大饱耳福,无比惊叹,从此举世瞩目。  2009年,侗族大歌“申遗”成功……  近年来,在一次次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一次次的“春晚”大餐等等
在当下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的浪潮中,对于文化的走向,目前存在两种争论,即文化的多元与趋同。如何尊重他种文化、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已成为跨文化对话的重要问题。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继2005年10月举办首届中—非音乐对话后,于2007年11月6日至10日,再次举办了“世界音乐周暨第二届中—非音乐对话”,活动吸引了来自肯尼亚、尼日利亚、加纳、波多黎各、美国、加拿大等国20多位研究非洲音乐的专家以及国内许
73年前,抗日名将左权将军血洒十字岭后,朱德总司令写下“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的著名诗句。今年5月25日,又逢左权将军殉国日,七台“太行浩气传千古——纪念左权将军殉国73周年演唱会”同时在太行山里的左权、榆社、武  乡、襄垣、沁县、沁源、陵川举办,歌颂左权将军不畏  牺牲精神的《左权将军之歌》再次回荡在太行山上。  左权盲人宣传队在左权烈士陵园举办主题演出,演唱了《左权将军之歌》《逃难》
在“第十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中,原生态唱法从民族唱法组中分离成为单独的一组。从那一刻起,原生态一度成为音乐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这不禁使我回想起第十一届青歌赛中的一幕:当时,来自云南的原生态歌手李怀秀、李怀福姐弟,以一曲原汁原味的彝族海菜腔《金鸟银鸟飞起来》,把民间音乐的表演和表现形式推向了中国音乐最引人注目的舞台。在用歌声打动观众的同时,也打破了声乐界传统的评分标准。  给出低分的是部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