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中如何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qingwa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教学手段不具备启发性,教师的“武器”就是黑板、粉笔和三角尺,无法精确地测量数据,无法动态演示。而现在通过精心设计的数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就会使教学更具启发性,更多地成为学生自己思考探索的过程,因此,计算机缩短了抽象严谨的数学与学生的思维特征、认知水平之间的距离。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操作疑难处;知识延伸处;概念混淆处
  
  启发性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因为归根结底数学是人类一种高度的精神活动。数学教学决不能只告诉学生现成的数学结论,或让他们死记公式、定理和法则。历史上,数学的每一步前进都是以数学家付出的艰辛探索为代价的,有些成果甚至是上百年几代数学家心血的积累。今天 ,要在很短的时间里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不启发他们运用自己的思维认真思考怎么能行?在这个意义上讲,数学教师的责任在于再创造,在于提出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问题,设计最佳的教学情境与活动,采用最优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得知识。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高级的程序教学,它以计算机为主要媒体来进行教学活动,是现代科学技术与教育教学完美结合的产物。从整个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来看,加强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于操作疑难处运用
  “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向前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思维素质。但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传统操作方法有时会显得苍白无力,而运用寓教于乐、启迪思维的计算机往往能收到奇效。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时,要讲到三条角平分线、三条高、三条中线都相交于一点,角平分线、中线的交点在形内,高的交点视三角形形状而定,当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时交点在形内,直角三角形时在直角的顶点上,钝角三角形时在形外。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得出结论,但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各异,得出的结论各不相同,教学时还有学生得出有两个、三个交点的错误结论。这时可以通过计算机展示正确的结论,可拉动三个三角形的任一顶点,当三角形变成各种形状时,学生可以看到,三条蓝线(角平分线)、三条绿线(高)、三条红线(中线)都分别交于一点,蓝线、红线的交点总在三角形内部,而三条绿线的交点正如上面所提的那样.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就显示出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使三角形运动起来,在难点处定格,使学生清晰地看到交点的个数和位置,将教师解释不清楚,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也不一定得到的结论,迅速、快捷、清楚地展现出来,促进知识的内化。
  二、于知识的延伸处运用
  数学的各个知识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有时,这种联系用传统的演示方法很难表现出来,此时,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功能对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进行整合,可以促进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
  例如,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学生在学了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和等腰三角形后,把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延伸到等腰三角形中,将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高互相重合。通过课件动态演示,强化学生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掌握,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化。
  三、于概念的易混淆处运用
  在中学数学教材中,一些概念的差异性常常被它们的相似性、相近性掩盖,学生容易混淆,借助多媒体计算机让学生辨析,能收到事半功倍之神效,促使学生在分化概念中防止概念的泛化。
  例如,学生对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的理解极易混淆。为此,可设计图l、图2、图3来说明问题。当拉动图1三角形的顶点时,通过计算机测算出点A处的∠BAD和∠CAD的度数总是一样的,以此来说明角平分线的定义。如图2,通过计算机测算出垂足处的两个角总是90°来说明高的定义。如图3,通过计算机测算出BD和CD两条线段的长度总是相同的,来说明中线的定义。计算机的动态演示,使学生直观鲜明地区分出角平分线、中线、高的不同含义,为今后学生运用这三条重要线段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总之,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对它适时、适度地加以运用,才更能体现出其高层次、高效率和形象化的优势,绝不可在课堂上像放电影一样把课件放一遍,这样做就变成了电教“满堂灌”,与计算机走入课堂教学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参考文献
  [1]黄宇生,中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
  [2]聂笃克,就世纪基础教育笔谈。北京:海潮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励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励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在集体学习中发展创造;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还要坚持全面培养的原则,
【摘要】目前,国内外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实测证明自闭症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就表明我们可以通过良好的训练,可以使其逐步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自闭儿的困扰。作为幼儿园教师,应该刻意将这类训练融合到平时的教学生活中去。  【关键词】自闭症 孤僻 交往能力 训练    一、初识特殊孩子,观察具体表现  自闭症是一种由多种生物因素引起的广泛性发展障碍
【摘要】针对职业中学的现状,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重学生实践技能掌握的基础上,阐述如何在不同的专业课中精心设计教学任务,驱动学生主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课堂教学效果,培养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课;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教学任务    众所周知,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知识普遍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个性较强,所有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刚接触专业课程时兴趣都很大,可真正学习计算机课程没多久,
【摘 要】本文将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情境分析,同时详细阐述情境教学的创设原则以及教学环节设置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所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情境教学 自主学习    现在的学生普遍现象是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却不喜欢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原因就在于原本内容丰富、课堂活跃的信息技术课变得枯燥乏味、照本宣科,这样自然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只有积极探索一条适合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更加關怀学生的情感体验,如何行之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呢?本文仅就随笔批语这一角度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教师的好批语能成为学生心中高层次的营养丰富的精神快餐。  【关键词】批语 关注生命 人文教育    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这是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较为棘手的问题,也是长期困扰语文教学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
【摘 要】本文结合实践,着重从“读悟课文内容”“想象课文画面”、“体验各种角色”、“填补课文空白”这四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语言积累 读中感悟 想象画面 角色体验 填补留白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及“语言积累”这个问题。如在基本理念中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阅读教学建议中提出 “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各阶段目标中,对语言的积累又进行了具体的表述。可见,重视语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
【摘要】我国是自然灾害发生比较频繁的国家,对灾后人员的救治和灾后重建工作经验相当缺乏,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灾后心理救助体系不完善、专业心理救助队伍不完善、缺乏学术研究、没有充分发挥非盈利组织的作用、对民众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够等,本文相应的提出了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灾害;心理健康;心理救助    一、我国灾后心理救助现状  灾后的各项重建工作中,心理援助成为最困难的重建。我国灾难心理服务工作起步较晚
当代最著名的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教授(Negroponte)在他的《数学化生存》一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虚拟的故事:“一个19世纪中叶的外科医生神奇地穿过时间隧道来到了一间现代的手术室。所有这一切对他而言都全然陌生。……现代科技已经完全改变了外科医学的面貌。但是,另一位19世纪的教师也搭乘同一辆时光机器到了现代化的教室,那么除了课程内容有一些细枝末节的变动外,他可以立刻从他20世纪末叶的同行那里接手教起
【摘要】基础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提出教学的过程注重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所以创设符合学生的教学情境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对于农村初中政治的课堂教学而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不同的情境,课堂教学效果也会不一样。本文联系教学实际,从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创设和谐平等的情境、创设多维的多媒体情境、创设体验式的情境、创设丰富的探究活动情境等方面来探究情境创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