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炎的中医辨证及日常护理方法

来源 :人人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hx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膝痹病主要是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痹病属于中医鉴别诊断的说法。中医会根据风寒湿痹症、风湿热痹症、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等方法,来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行诊断鉴别。膝关节炎的症状风痹寒湿痛痹证临床上该证分为2种常见证型,包括寒胜痛痹证,典型症状为肢体关节痛剧,固定而不移,遇寒冷时肢体痛者更甚,得热痛骤减,
其他文献
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使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健康信息的广泛传播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健康信息生态,本文通过信息生态分析受众态度行为中健康信息传播影响因素,研究健康信息传播效果,展示健康信息传播对受众态度行为的影响。
期刊
为提高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质量,实现音乐学科体系的完善架构,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音乐基础理论的发展现状及现存问题,并由此提出合理可行的改革方向。研究发现,通过体验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运用立体化、有声化的教学方式,实现课程内容的丰富扩展,能够有效改善高职院校的音乐基础理论教学模式,促成其育人能力的综合强化。
期刊
在新课改不断深化发展的情况下,我国高中教学更加重视体育教学,其中明确体现于篮球教学中。相较于文化课程,体育学科更容易渗透快乐教学的理念,在篮球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的模式,能更好地施展篮球运动强身健体的作用。本研究探讨如何在高中体育的篮球教学中渗透"快乐体育"的理念,帮助学生有效发挥篮球潜能,进而调动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热情。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大力推动下,高职教育受到社会各界持续关注,特别篮球教学的改革是提高高职体育教学水平的关键所在。目前,高职体育篮球教学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篮球课程及教学方法应进行相应调整,才能满足高职生不同的体育需求。为此,高职体育教师必须总揽全局,从不同角度考虑并对各阶段篮球教学方案进行针对性优化,重视创新能力的科学培养,不仅对教学手段进行大力创新,也能在多元引导下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不断形成,从真正意
期刊
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学工作的主流观念。这不仅符合教学改革的趋势,同时也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必然要求。篮球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及竞争意识,增强素质教育。在当前高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基于此,文章探讨了高职篮球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问题,以期为高职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期刊
目前,我国教育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逐渐关注,篮球运动可以有效加强学生体能。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篮球教学一直都是被重视的科目之一,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社交能力,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同时,篮球运动也是国际运动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篮球教学还能为我国培养专业篮球人才,所以,篮球教学已经是高职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科目,但在现有的高职篮球教学中仍然有一些问题,对篮球教学研究也较为浅薄,所以,该文主要针对篮球教学中
期刊
目的观察膝痹通络方治疗老年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疗效。方法以2020年1月—2022年4月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老年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骨康胶囊组(46例)和联合膝痹通络方组(46例)。骨康胶囊组采用骨康胶囊进行治疗,联合膝痹通络方组采用膝痹通络方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统计两组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中医症状量化积分、软骨功能
期刊
膝为筋之府,膝痹病的病因病理复杂,明确其病理演变规律和病变特征是膝痹病精准评估及治疗的关键。经筋理论认为膝痹病发病按照“皮、脉、肉、筋、骨”顺序由浅而深依次传变而发生“五体痹”。从经筋五体痹角度阐释膝痹病的演变规律和病变特征,主张“邪之所处、治之所及”的治疗思路,指导针刀联合中药治疗膝痹病,以期可以为针药结合精准治疗膝痹病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目的:观察中医适宜技术结合目标注意转移护理改善类风湿关节炎(RA)关节肿胀疼痛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信阳市中心医院中医风湿免疫科就诊的241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121)和对照组(n=120)。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中医适宜技术结合目标注意转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护理3个月后的症状改善[晨僵时间、平均握力、关节
期刊
目的 探讨口服活血化瘀汤并与中医按摩结合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使用口服活血化瘀汤结合中医按摩治疗,对比疗效、肢体疼痛及肿胀消退情况、各项康复指标、BI指数、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1%(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肿胀肢体周长均小于对照组(P<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