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状外瓶霉引起慢性皮下脓肿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281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暗色丝孢霉病是由具褐色菌丝壁的真菌引起的皮下真菌病,很少感染肌肉骨骼。作者在巴西首次报导1例由棘状外瓶霉引起的累及骨骼的皮下暗色丝孢霉病。12岁男性患者,右侧面部皮下脓肿伴肿痛,1年后左肘、指、趾出现新脓肿,持续已3年。病变为深部皮下脓肿,直径达数厘米,其中由增厚表皮所覆盖脓肿破裂后,可形成表皮溃疡,状似着色真菌病。局部淋巴结稍肿大,手术切除皮下肉芽作活检。检查示中心坏死区在切片时丢失,但HE及PAS染色可见短菌丝片断及中性粒细胞。

其他文献
指(趾)甲母质是一种特殊的生发上皮结构,它产生一种完全角化的多层角质板,即甲板。因甲母质的甲细胞角化彻底而不形成透明角质颗粒,细胞的分化发生在角质生长区,故与表皮的角化不同。作者采用体外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成人甲母质细胞(NMCs)的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并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EKs)进行了比较。
期刊
作者对屏障避孕法(BMC)和杀精剂预防性传播疾病(STD)的作用及其保护效果的定量评价作了综述。实验研究表明,在体外乳胶阴茎套可防止多种病原体包括病毒,如巨细胞病毒(CM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肝病毒(HBV)、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衣原体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通过,具有非渗透性。
局限性硬皮病是一病因未明的疾病,近年来国外一些学者通过临床、组织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表明某些类型的局限性硬皮病可能与博氏疏螺旋体感染有关。
氨甲喋呤在皮肤科主要用于对银屑病及其关节炎的治疗,长期临床观察表明,小剂量、长程治疗对控制症状十分有效。总的说来毒副反应的程度较轻,但发生率仍然较高。摘要编译了近年来国外文献有关在使用氨甲喋呤的过程中所发生的胃肠道反应,对肝、肾、肺、骨骼、血液系统及其他方面的毒性,并提出为减少这些反应所采取的监测、处理和预防措施。
作者比较了WHO联合化疗18次和30次剂量的疗效。305例新发或复发未治多菌型麻风在登记24个月内接受利福平600mg和氯苯吩嗪300mg每月一次监服后被随机分成停止治疗组(M18)和继续接受12次剂量治疗组(M30)。M18和M30两组病人数分别为157和148例,疗前平均BI分别为3.92和3.89,两组中新发病人数分别为133和126例。
原位分子杂交(ISH)是识别组织标本中少量特异性核酸序列的一种相对简便快速的方法,同时又能对被检细胞进行生化及形态学特征的研究,但该方法需依赖于从非特异性颗粒中分辨出阳性杂交的银颗粒,这些银颗粒产生于细胞上方的放射性感光乳剂中。传统上分析ISH采用亮或暗视野光镜,但总能见到分布于背景中的银颗粒,这能影响对细胞或组织内阳性杂交结果的判断,特别是对表达少量或仅限于少数细胞内的mRNA的判断,尤为困难。
局限性硬皮病病因不清,到目前为止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物理疗法和外科治疗仅对硬化的纤维组织引起的活动受限有部分改善。报告1例应用抗过敏药物肉桂氨茴酸(tranilast)治疗取得较好疗效。该病人男性,14岁,自1989年6月右下肢皮肤和皮下组织进行性发硬和变薄,活动受限和挛缩。
聚合酶链反应用于艾滋病的研究已显示广阔前景,它对于确定感染状态,鉴定病毒株等有重要意义.现着重介绍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定量研究为监测体内病毒活性,阐明致病机理提供手段.现已有许多措施不断完善该方法的实际应用,包括在反应过程中应用多对引物或套式引物以提高反应的敏感性.
随着结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发展,对表皮细胞内角蛋白中间丝内的动力学结构图形和功能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发现角蛋白中间丝中肽链上单点突变能引起多种类型的病理学变化。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研究角蛋白中间丝形成过程中动力学、生物学方面的进展,以及它在某些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本文介绍了单纯疱疹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其中有病毒培养;HSV直接检测,包括细胞学,电子显微镜显像、HSV抗原或DNA检测等方法;并详细叙述了HSV抗体检测技术,其中有功能性抗体试验、固相结合试验及型特异性免疫试验等三种,这些诊断技术对于生殖器疱疹的诊断,特别对于无症状及不典型病例的诊断,以及对其血清转化现象的研究均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