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结合特性

来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iseka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母乳能否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结合以及结合特性。

方法

采集5例HBs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抗-HBs)均阴性产妇产后1~2个月的母乳。分别用母乳全乳、乳脂和乳蛋白与酵母表达的高纯度HBsAg孵育,以牛奶和羊奶作为对照,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各成分与HBsAg的结合能力;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种乳汁对HBsAg与抗HBs结合的抑制率;温度敏感试验[包括煮沸1 min、巴氏消毒(65℃、30 min)及不加热处理]检测母乳中与HBsAg结合成分的热稳定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本研究选择0.1μg/ml的HBsAg为适当工作浓度进行试验。5例母乳均能明显与HBsAg结合(A450,1.306±0.300),而牛奶及羊奶与HBsAg的结合能力不明显(分别为2.157±0.150和2.232±0.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303,P<0.01)。定量试验显示,母乳抑制HBsAg与抗HBs结合的抑制率为(74.26±17.26)%,高于PBS的(0.00±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806,P<0.01)。乳脂、脱脂乳及全乳均能与HBsAg结合(A450,分别为0.877±0.486、0.513±0.069和0.376±0.146,F=44.475,P<0.01)。经煮沸1 min或巴氏消毒处理后,母乳全乳与HBsAg的结合能力均无明显变化;而脱脂乳结合能力有所降低(F=16.598,P<0.01);母乳全乳和脱脂乳均能明显抑制HBsAg与抗-HBs的结合(F值分别为278.341和269.408,P值均<0.01)。

结论

母乳具有与HBsAg结合的特性,其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乳蛋白,并具有热稳定性。母乳蛋白具有与HBV结合的能力。

其他文献
目的对病因不明败血症患者外周血中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了解分离菌株耐药性并分析耐药相关基因。方法采用双份外周血标本血平板分离划线培养、菌落革兰染色镜检及VITEK 2-compact全自动细菌检测分析系统和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病原菌。采用微量稀释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采用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确证试验以及AmpC酶和碳青酶烯酶表型试验,了解分离菌株产酶情况及类型。分别采用肠杆
目的分析2014—2015流感监测年度我国B型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及与流感疫苗株的匹配性。方法选择本监测年度中国分离的B型流感病毒,进行抗原性分析并对全基因组进行测序,构建进化树,分析我国B型流感病毒的变异情况,并比较其与疫苗株的匹配性。结果本年度我国B型流感病毒活动水平较低,占所有收检病毒的29.94%,而B型流感病毒中Yamagata系毒株明显多于Victoria系。抗原性分析显示,Yamaga
期刊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患者的液体管理方法及发生腹高压的危险因素。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64例产后出血患者纳入分析,根据收住ICU当时的腹内压分为腹高压组和非腹高压组。患者进入ICU后24 h液体负平衡均≥1 000 ml。比较腹高压组与非腹高压组的基本情况(年龄、是否子痫前期、是否行子宫切除术、是否行动脉
目的了解足月重度窒息濒死儿(生后1 min Apgar评分0~1分)的围产期影响因素及复苏效果。方法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03年1月至2014年6月共收治足月濒死儿39例,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围产期的影响因素及复苏效果。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按患儿住院期间转归分为死亡组与非死亡组,死亡组娩出前无胎心的发生率高于非死亡组[2/7与0%(0/32),χ2=4.695,P=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VBAC)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中,纳入435例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的孕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单次剖宫产史,无阴道分娩绝对禁忌证并自愿要求阴道试产;足月妊娠、单胎妊娠、头位、自然临产;不合并内外科疾病。根据入院时体重指数、年龄、本次分娩距
目的了解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出生时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水平及25-羟维生素D缺乏情况。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其中公历12月和1月为冬季,2、3、4月为春季)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日龄0~3 d的新生儿。测定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水平,并检测新生儿血清中25-羟维生素D水平。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新生儿223例,其中
期刊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FGFR3)基因突变检测在软骨发育不全(achondroplasia,ACH)家系中进行产前诊断的价值。方法提取2010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遗传中心门诊进行遗传咨询的9个家系中疑似ACH患者及其父母外周血基因组DNA,对FGFR3基因外显子10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oly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