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疼痛

来源 :国际儿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arab1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近的研究表明,新生儿对疼痛较成年人及年长儿敏感,不处理会导致短期和长期的不利效果,特别是早产儿,生后的早期疼痛应激与脑室出血和脑白质软化有关。新生儿不会自述疼痛,对其疼痛的判断只能依据行为表现和一些生理指标的测量,新生儿加强监护病房医疗过程中操作性疼痛是住院新生儿最常见的疼痛应激,但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新生儿疼痛的处理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性手段。足跟采血引起的疼痛应激很强烈,药物治疗常常无效,可哺喂糖水或非营养性吸吮给予安慰治疗,次数不多的采血可考虑使用静脉取血。利多卡因/丙胺卡因油剂可以安全有效地减轻新生儿静脉采血所致的疼痛。

其他文献
多种离子通道参与了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研究心肌缺血时离子通道的变化及意义,有助于对心肌缺血的认识;部分离子通道作用物质对缺血心肌起保护作用。本文对这两方面问题作一简述。
骨髓移植和免疫抑制剂是目前治疗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两个主要方法,随着广泛深入的研究,其疗效已得到明显提高,大大延长了患者长期生存率。造血生长因子是近年治疗本病的研究热点,但最新资料显示其疗效并不令人乐观,不能作为一线药物,但仍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辅佐药物。
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其受体广泛分布在人类胎儿的各种组织细胞中,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及脑脊液中。推测EPO协同其他生长因子在神经发育上起重要作用。缺氧或其他有害刺激时,EPO可能作为一种神经保护因子而发挥其作用。
儿童癫是儿科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之一,其治疗往往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加之癫患儿自身存在免疫缺陷问题,因此在抗癫治疗的同时常合用一些抗生素和化学合成抗菌药,这就可能引起一系列的药-药相互作用。本文综述了儿科常用抗癫药与常用抗菌药之间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
慢性疾病性贫血是住院病人中最常见的贫血,发病率仅次于缺铁性贫血。常在感染、恶性肿瘤、炎症和创伤等基础上发生。近年来对其发病机制,尤其是细胞因子在其中的作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目前认为注意缺陷障碍(ADHD)患儿存在着强化机制的异常。通过对ADHD患儿及动物模型的不同强化实验研究,也证实了ADHD的强化过程异常,并提示强化机制的异常是与临床表现密切相关的,ADHD临床表现都可以用强化机制的异常来解释。此理论为ADHD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基因治疗作为生物治疗趋势的延续,在很短时间内从理论走向临床应用,为风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对炎症、免疫反应提出了新的观点。导入抗关节炎基因到某一个关节,减轻或避免了非注射关节的炎症,这一意外发现,对关节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认识。进一步研究需要找到更多的治疗性基因,基因的长时间表达和这些表达的调节,也是目前面临的难题。
一氧化氮是主要的内皮细胞舒血管因子,具有选择性扩张肺动脉作用。本文就其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伴发肺动脉高压治疗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转化生长因子(TGF)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效应的多肽类物质,按分子组成、膜受体结构及生物学效应的不同,分为TGF-α、TGF-β二类。正常的青春发育受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控制。此轴功能的提前发动、亢进导致真性性早熟。下丘脑的神经分泌受多种因素的调节,目前认为TGF也参与中枢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它的分泌异常可能与性早熟发病机制有关。
Ras/Raf/ERK信号传导通路是近年来研究得最为活跃的信号传导通路之一,该通路参与了细胞生长、发育、增殖和分化以及细胞间的功能同步和细胞恶性转化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本文就该通路的基本组成、活化、调节等生物学特征及其在肾脏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