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鲁迅的魅力

来源 :求学·素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uchen08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有七十多个用来发表文章的“马甲”。
  他既是位作家,也是位学者,还是位电影爱好者。
  他是个只要别人开口借钱,断不会回绝的人。
  他是个经常笑的人,不是微笑,而是哈哈大笑。
  ……
  崔永元曾说,我们知道的鲁迅是印在课本里的骨头。铁骨铮铮,当然可敬,但高山仰止的先生一出现就缺少了几分人间烟火气,没了亲近的可能性。在我们所经历的年代里,鲁迅先生被时势所用,被反复塑造。他预言了后世所有的风雨,始终屹立潮头,洞察万物,是当仁不让的“本报评论员”。
  很多人都知道他横眉冷对的模样,却忽略了他也会笑、会哭、会顽皮的真性情的一面;很多人只看其刀剑匕首的杂文,而不知其笔下更有如百草园、看社戏这样的童年美好。现在,让我们走近这位大先生,看看他那不常见的一面,感受他那极富趣味的独特灵魂。
  ·风趣·
  横眉VS幽默
   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1932年,为反对蒋介石的统治,维护民主权利,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等人在上海发起组织,成立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同盟不断壮大,渐渐成了国民政府的眼中钉。在国民政府发布逮捕令之后,鲁迅表现出一副仿佛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和往常一样平静地往来于家里和书店。不少朋友劝他:“先生,外面危险呐!您还是去哪里避一下风头吧。”他只是淡淡地说:“不用,没关系的。要真想抓我的话,还出什么逮捕令啊!直接暗地里把我抓了岂不更好?出个逮捕令还碍事。”
  有一次,鲁迅去上海最奢侈的卡瑟酒店会见一位英国朋友。那时的鲁迅头顶竖直的板寸,脸上留着并不精致的胡须,一身简朴的蓝布长衫,脚踏一双棉布鞋。朋友住在七楼,于是鲁迅走进了电梯。可是开电梯的伙计好像在等什么人,一直不上去。因为一直没人来,鲁迅就催他赶紧送他去七楼,于是这伙计回过头毫不客气地把鲁迅从上到下打量了一遍,说:“你给我出去。”鲁迅就这样被赶了出来。于是,他只好自己爬楼梯到七楼去见了那位英国朋友。离开的时候,英国朋友送鲁迅去坐电梯,正好赶上他之前要坐的那部电梯。英国人对他照顾有加,非常有礼貌。鲁迅后来跟朋友回忆道:“这回我可没被赶出去了,电梯里那伙计一脸惊异的表情。哈哈哈……”
  ·风华·
  将犀利进行到底
  鲁迅·言
   过度的夸奖会让孩子们得意忘形的……所以还是得从头彻尾地多加批评才是。
  鲁迅卧病在床的时候,时任南京宪兵队长的一名学生去看望他。那名学生回去之后,给鲁迅寄来了一封信:“前几日得见老师,激动欣喜之情不胜言表。老师现在卧病在床,而针对老师的逮捕令已发出十年,至今未撤,作为您的学生,我的立场也很尴尬,所以一直想撤销对您的逮捕令,可是如果我现在自行撤销的话,只怕日后您会有所不满,所以特询问您的意思。”
  鲁迅看完信后,觉得十分有趣,马上就给那家伙回了信,婉拒了他:“我的日子也不长了,突然撤销跟了我十年的逮捕令会让我感到寂寞冷清的。”他依然握住手中的笔,我行我素。
  对于中国人的缺点,鲁迅总是毫无掩饰地加以揭露和批判。但是他并不是为了揭露而揭露,实际上他是真的在担心着中国的命运。他临终前说:“中国的未来如同阿拉伯沙漠,国内由于战争在不断地沙漠化,而国外又在不断地加速扩大沙漠化,两个方向都在不断地沙漠化。如果照这样下去的话,中国的四万万民众将被逼到饥饿的战线上,到这时,就不仅仅是中国的不幸了,而是中国全体国民的不幸了。”
  ·风度·
  予身处绝境的人以希望
  鲁迅·言
  只要能培育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一天,有人给鲁迅寄来了100块稿费。恰巧,有个女人来找他。他听完那个女人的话之后,就把100块钱给了那个女人。那女人只说了一声“谢谢”,拿着100块钱就匆匆回家去了。要知道,在鲁迅先生的生活里,100块钱绝不是一笔小数目。原来,那个女人和她丈夫都是鲁迅的学生,因为一个朋友的谗言,女人的丈夫被关进苏州监狱了。这个女人正好从事解放运动,几天前从监狱方面传来消息,说是只要带300块钱过去就把人给放了。她自己和朋友只拿得出200块,另外100塊怎么也拿不出来,所以找鲁迅借100块钱给她。
  鲁迅知道她是被人骗了,那时候的狱警大多不是好东西,专门编谎话欺骗这些可怜人。但是鲁迅深知这时不能告诉她这些,所以,只要让她拿钱走的时候“心里充满了希望”,就够了。
  后来鲁迅对朋友提起这件事的时候说:“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是不应该拒绝的。这种时候,如果你手上有,不论出于什么原因都要借给她。这是一种习惯,不是为了面子什么的。这样做并没有什么条件,对有的人来说,只要一无所有、生活困难的人有需求,能帮忙的话帮一把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吗?哈哈哈。”
  ·风情·
  “小刺猬”和“小白象”
  鲁迅·言
  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
  鲁迅26岁时奉父母之命与朱安成亲,内心苦痛却只能接受。直到1925年他44岁时,收到许广平的第一封问询信,他情愫暗生却只能躲闪。最终,在漫漫的通信交往中,许广平对他的敬仰、理解乃至热爱,打开了鲁迅封冻已久的心田。
  那一年,鲁迅答复许广平:“我可以爱。”从此开始了与许广平的爱情长跑。
  他的第一封回信里用的称呼还是“广平兄”,起初信里内容尽是些关于人生、战斗、社会等的大话题。后来称呼变了,这是微妙的事情。“广平兄”变成了“乖姑”和“小刺猬”,信里讲述的都是生活琐碎。比如“牙齿补好了,只花了五元”,比如“吃了一元半的夜饭,十一点睡觉,从此一直睡到第二天十二点钟”,比如“我现在只望乖姑要乖,保养自己,我也当平心和气,渡过豫定的时光,不使小刺猬忧虑”。他的署名也是跟着变换,从“鲁迅”到“迅”再到“你的小白象”,一个称呼可以道破天机。   他们的信里没有风花雪月的辞藻,没有悱恻和缠绵的柔情,只有细碎生活的点点滴滴。那个年代的爱情纯白如雪,柏拉图式的精神至上,但也有寻常人家的温暖,更不乏动荡岁月里的相濡以沫和惺惺相惜。没有许广平,鲁迅还是鲁迅,但那样的鲁迅不会如此伟大光辉饱满;没有鲁迅,许广平也会成就文坛盛名,但那样的许广平实在不够可爱。
  魯迅在遗言里对许广平说:“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的告别,也让我们看到了他更深层次的男子宽厚的爱。
  拓展阅读
  穿越
  鲁迅的春运
  1919年,鲁迅在教育部上班的时候,在北京喜滋滋地买下了第一所房子。他年底打算回一趟绍兴老家,于是,他的“春运”历程就这样开始了。
  凌晨启程,雇人力车去北京前门车站,挤上了去天津的火车,当天下午抵达天津。在天津换乘津浦列车,过了一天一夜以后抵达浦口。在浦口雇人力车来到码头,坐上轮渡,渡过长江,又雇人力车去南京火车站。在南京车站挤上开往上海的火车,一天以后抵达上海。在上海找了家旅馆,睡了一夜,第二天凌晨雇人力车去车站,挤上去杭州的火车,中午抵达杭州。在杭州找了家旅馆,一边休息,一边打电话订船票,又经过一天零一夜,终于把船票拿到手,然后又在旅馆等船。一天以后,轮船开行的时间到了,鲁迅雇人力车去钱塘江码头,坐上了去绍兴的轮船,又过了整整一天,船只抵达绍兴。
  鲁迅下船,雇轿,坐着轿回到绍兴老家。这一路上,鲁迅不停地更换交通工具,先坐车,再坐船,再坐车,再坐船,光火车就换乘了四次,全程花了将近一个星期!
  从《鲁迅日记》中可以看出,鲁迅自从1912年去北京工作以后,一直到1926年辞掉铁饭碗,当中只回过两次绍兴。他为什么回去得如此稀少呢?一是因为春节时很少放假(1918年以前,鲁迅供职的教育部从不在春节期间放假,后来才象征性地放假两三天),二是因为回一趟家太累,太耗时。鲁迅从轮船上下来,为什么最后一段路程非要坐轿?也许是因为一路上的颠簸使他受够了折腾,需要坐坐轿子犒劳自己一下。当然,这里面也有“衣锦还乡”的意思,鲁迅想向乡亲们证明自己在外面混得不错。
  爸爸、妈妈、弟弟
  内山完造
  先生与许广平女士是在上海东横滨路景云里结婚的,海婴也大约是那时候出生的。当时许女士住的应该是北四川路的福民医院。我听说分娩好像有些困难,她阵痛了很长时间,最后还是医生用钳子将海婴取出来的。听说生的是个男孩,先生非常高兴,想来也是如此。他每天去产房探望完夫人后,回家路上都会来我店里坐坐,一边喝茶一边告诉我海婴一天天长大的模样。我至今仍然记得,那时他高兴快活的样子,是之前从未见过的。
  不久,夫人母子出院。此后,先生一家每年都会去照一张三人的全家福。可惜我回国的时候,一本相册也没能够带回来,所以现在一张照片都没有。那时先生总是说起海婴的成长,他必定是每天都用他那双慧眼,仔细看着海婴长大的。
  然而海婴的身体却弱如蒲柳,婴儿时就常常感冒发烧,需要住院。我看许女士抱孩子的方式与日本母亲稍有不同,她的抱法真像是抱着一块宝。我这么对先生一说,他必定会走回许女士身边陪她。那时他的身影看上去十分温柔,跟独自一人走路时的感觉截然不同。我常跟内人说:“先生还真是高兴得不得了啊。”不过,有时他也会皱起眉头,说道:“哎,孩子可真麻烦。”这大约是因为海婴的体质实在是太弱了吧。然而,随着海婴一天天长大,我时不时就会看见先生手上拿着颜色漂亮的赛璐珞玩具回家,而且手上的玩具还不停地变化着。我跟内人说,从先生手上的玩具便可以直接看出海婴的发育状况,我们就这样满怀兴趣地看着小海婴长大。
  根据以上事实,我和内人时不时就笑着猜测说,先生夫妇定是十分宠爱孩子的,他们家里一定是海婴最大。
  海婴会走路的时候,先生一来我店里,海婴就会一颠一颠地追过来。那时,他妈妈也一定会跟在他身边。我常常看见,海婴东倒西歪地跑动的时候,“妈妈”便会弯着腰,一边唱着“弟弟慢慢慢慢”,一边小跑跟着他。每次海婴来到店里,都会一边喊着“爸爸、爸爸”,一边去爬最喜欢的梯子。虽然梯子很矮,但是海婴不爬到最上头绝不罢休。“妈妈”总说“危险危险”,海婴就回道“没有、没有”或是“不、不”,怎么也要爬到最上面。然后他会向后仰着头,喊着“爸爸、爸爸”,十分兴奋。那时,先生必定会说“真是难办”,一副幸福的烦恼样。玩了一会儿后,海婴便会说“妈妈回去,爸爸一同去”,说罢一只手牵着妈妈,另一只手紧紧地牵着弯下腰去的先生,先生虽是说着“真是难办啊,难办”,但却让海婴走在两人中间,三个人一起向家里走去。我看着他们的背影,觉得真是其乐融融的一家人。
  海婴上幼儿园之后的某一天,先生跟我说:“今天海婴对我说不想去幼儿园,我问他为什么,他只回答说不想去,弄得我一头雾水。我又是哄又是劝,问了半天,他就指了指自己穿的裤子后边。我一看,里面缝了个日本国旗上的太阳。我把他的裤子脱下来换了之后,他才高高兴兴地去上幼儿园了。”
  我觉得先生真是个好父亲,从下面这首诗中便可看出他对孩子的认真: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其他文献
【摩西奶奶效应】  摩西奶奶是美国的一位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农妇。76岁时,由于患上了关节炎,不能再劳作,她便拿起画笔开始绘画。80岁时,她开办了个人画展,引起轰动。其作品在艺术品市场上受到追捧,赢得了许多的艺术奖项。摩西奶奶活了101岁,在25年的艺术生涯中留下了1600多幅作品。她曾经自豪地说:“上帝会帮助每一个想成功的人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已经到了80岁。”人們在赞叹摩西奶奶和她晚年所取得
期刊
割双眼皮、隆鼻、削下巴……在暑假,不少孩子都进行了外貌上的“改造”。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孩子痴迷追求外貌的完美,不少家长盲目跟风带孩子“动刀”,整容低龄化趋势愈演愈烈,而此风绝不可长。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开放多元的社会,容貌于涉世未深的孩子们而言,更应是各美其美。但是,现实中一些人的审美却呈现病态的一致性,瓜子脸、直挺鼻、尖下巴等构成众望所归的“标准脸”,引得不少青少年学生竞相追捧,甚至以
期刊
梨花风起正清明,又是缅怀英烈的时节。  我们看到,人们从未忘记那些奋斗牺牲的先辈英烈。清明时节,各地广泛开展缅怀先烈的活动,广大网民在互联网上赞叹英烈的丰功伟绩,诉说着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他们见证着,人民共和国在战火中诞生、在建设中成长、在改革中强大,他们是一座座永恒的历史丰碑,昭示着信仰、意念和力量,鼓舞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牢记使
期刊
西安女研究生为了庆祝即将到来的30岁生日,想对自己好一点,于是咬咬牙在西安利之星奔驰4S店,购买了一辆价值66万元的奔驰车,支付了20多万元的首付。  可她签单提车才5分钟,车子都还没开出4S店的大门,发动机就漏油了。  第一次,4S店承诺退款,她同意了。  第二次,4S店说退款不方便,改换车,她说OK。  第三次,4S店再次说换车也不方便,改为补偿,她也答应了。  正是因为“太好说话”,给4S店
期刊
日前,网传的一条“一线工人安全帽一碰就碎”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一名建筑工人模样的男子手持两个安全帽,据其介绍,其中黄色的是一线工人的安全帽,红色的是领导的安全帽。两个安全帽碰撞之后,黄色安全帽的顶部直接被砸碎。对于这一视频反映的问题,4月17日上午,应急管理部官方微博转发视频并表示:如果连工人的安全帽都不安全,又怎么能够实现生产安全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绝不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4月1
期刊
第16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呈现特点:1,综合阅读率提升,阅读人群增加;2,超半数成年人倾向数字阅读;3,四成以上成年人自认阅读量少。  一年看不到5本书,是不是戳中了你?想一想,你也可能很久没有完整地看完一本书了。的确,现在成年人的工作、生活压力比较大,常常抱怨没有时间阅读。但其实,阅读不一定要找完全闲暇的时间。在回家的地铁上、在午后的咖啡厅
期刊
民间戏曲是中国传统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皮影戏则是其中饶有特色的一种。光影之间,曲调婉转,牵动着旧时光里的记忆与情愫。  关于它的起源,《汉书》中有一段凄美而浪漫的记载。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去世后,汉武帝思念不已,于是延请方士做法,想要与李夫人的魂魄相见。道士“夜张灯烛,设帷帐”,汉武帝透过帷幕,隐约看到了李夫人的身影,却无法看得真切。于是惆怅地写下了诗句:“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学生子思受邀回到高中母校宣讲成长经历及学习心得。他说自己在母校学习期间就非常喜欢儒家文化;现在,他正跟着研究生导师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有位同学向他提问:“对儒家文化,我们有所了解,像‘约之以礼’‘以德服人’‘推己及人’之类的道理,我也很认可;可是,在生活中真要那样做,会不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  如果你是子思,你将怎样回应这样的提问?要求选好角
期刊
博尔赫斯说过:“我希望时间会变成一个广场。”  时间的广场可以容纳很多意外,  时间之外的一切,也许只是多余的忧愁。  ——王寅《摄手记》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春天初临时,人们四处寻找它: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杜甫《腊日》),“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辛
期刊
“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人类的全部思想,在这本大书和它的纪念碑上都有其光辉的一页。”  ——维克多·雨果  <双赢> 作家与建筑的相互成全  在那些建筑物外表不可思议的千变万化之中,却依然存在着秩序和一致。树干总是一成不变,树叶却时落时生。  你能知道我对你的爱情是怎么回事吗?那是火,是烧熔的铅,是一千把插在我心上的刀子啊!  人的心只容得下一定程度的绝望,就像海绵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