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生活学校主张以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培养儿童适应生活和个人发展的能力。在新生活学校中,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于教学活动和探索实践中发展才智,提升素养。为了促进儿童在各领域全面发展,学校以新生活教育理念为指导,围绕儿童的情感、兴趣和成长,开展各学科的教学以及综合实践活动,构建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教育生态体系。数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其教育应当密切联系儿童生活实际,落实综合性与实践性的课程要求,培养儿童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集合体,包括数学意识、数学观念、数学思考能力、推理与解题能力、探索创造能力等要素。对儿童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即引导学生形成数学学习的动力和信心,内化重要数学思想和方法,掌握通过数学视角观察世界以及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与认知
数学核心素养中对数学学科及其价值的理解和对数学应用的認知,是对数学学习活动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数学意识。意识能够左右人们的行为。数学意识是人们对数学的整体认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以及参与数学活动的投入程度。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对儿童数学意识的引导,培养儿童对数学的正确观念和积极态度。涵盖发展历史在内的数学文化,是数学观点及数学精神在社会文化层面的表征,教师有必要使学生了解闪烁理性之美的数学文化。例如,教师可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述一些数学名家的趣事,让学生从有趣的数学视角感受生活,增进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当讲解重要的知识点时,教师可将人们对其探索的故事作为切入点,这样不仅使数学知识更加鲜活形象,而且人们不惧艰难的探索精神,将感染儿童并激励儿童努力学习数学。数学小故事交流活动是提升学生了解数学文化积极性的良好途径,教师可指导学生搜集资料、交流数学故事,培养学生认可数学、热爱数学的意识和情感。
数学游戏在寓教于乐中的作用
教学游戏和教学活动是贴近儿童生活的有益教学方式。在游戏和活动中,儿童的心理状态是放松的,情感是愉悦的,这就为儿童的思维发展和潜能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良好的身心状态有利于数学知识的吸收和内化,有利于数学技能的掌握和数学素养的提高。寓教于乐体现了快乐教学,促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建立与数学的正向情感联系。教师在组织数学活动时,应当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为重点,在精心设计的活动环节中嵌入数学理念和思想,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例如,在一次运算课中,笔者展开了以“运算接力”为主题的竞赛活动。笔者在黑板上写了一个需要进行多步运算的算式,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学生一人进行一步运算,并传递每步运算结果依次运算。学生们对该活动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并积极地进行运算接力。活动后,笔者对最终结果正确的小组给予奖励,对出现错误的小组给予鼓励。接着,笔者向学生讲解算式的运算步骤,通过活动总结使学生明白运算需要注意顺序及每个步骤的正确性。此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了细心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和严谨认真的数学素养。
联系生活,情境教学
数学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它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新生活学校的数学教育应当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提供平台。情境对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情境教学为数学课堂构筑了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这易于使学生的感觉和知觉处于活跃状态,从而掌握能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方法和技能。例如,在教学旋转时,笔者将图形旋转与摩天轮转动进行类比,为学生营造贴近生活的数学情境。在讲解一道销售水果的应用题时,笔者组织学生分别扮演题目中的水果供销商、橘子买家和葡萄买家。在这样联系生活的情景表演中,学生对解决应用题的兴趣提高了,其生活经验也被激活了,儿童的思考能力和数学素养自然也容易提高。
注重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兼具规范性与严谨性的学科。数学的逻辑体系和符号系统是人们智慧的整合,体现了人们对真知的不懈追求和努力的探索。探索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钻研精神,也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教师可定期开展“身边的趣味数学”探索活动,指导学生悉心发现生活中有趣的数学问题,并通过交流商讨选择有意义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索实践。实践活动旨在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进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交流互动、实地调查、查阅资料及开展实验合作探究,在生活中提升了数学核心素养。
新生活学校的数学教学,注重教学活动与生活的联系及对儿童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将与生活相关的数学小故事作为数学文化的阐述载体,拉近了数学与儿童的距离,使儿童明白数学的社会价值及对其他领域的意义。开展有趣的数学游戏、活动,能提升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锻炼儿童的数学技能。联系生活的情境教学为儿童学习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而植根生活的探索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核心素养及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穆,王荟姝.新生活教育设计[J].教育,2017(31).
[2]王晓萍.核心素养:培植儿童数学素养的“营养基”[J].数学教学通讯,2017(1):33-34.
[3]谢文才.小学数学生活教育若干思考[J].科学中国人,2017(12):340.
[4]潘鹄.小学数学素养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7(33):320-322.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
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与认知
数学核心素养中对数学学科及其价值的理解和对数学应用的認知,是对数学学习活动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数学意识。意识能够左右人们的行为。数学意识是人们对数学的整体认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以及参与数学活动的投入程度。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对儿童数学意识的引导,培养儿童对数学的正确观念和积极态度。涵盖发展历史在内的数学文化,是数学观点及数学精神在社会文化层面的表征,教师有必要使学生了解闪烁理性之美的数学文化。例如,教师可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述一些数学名家的趣事,让学生从有趣的数学视角感受生活,增进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当讲解重要的知识点时,教师可将人们对其探索的故事作为切入点,这样不仅使数学知识更加鲜活形象,而且人们不惧艰难的探索精神,将感染儿童并激励儿童努力学习数学。数学小故事交流活动是提升学生了解数学文化积极性的良好途径,教师可指导学生搜集资料、交流数学故事,培养学生认可数学、热爱数学的意识和情感。
数学游戏在寓教于乐中的作用
教学游戏和教学活动是贴近儿童生活的有益教学方式。在游戏和活动中,儿童的心理状态是放松的,情感是愉悦的,这就为儿童的思维发展和潜能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良好的身心状态有利于数学知识的吸收和内化,有利于数学技能的掌握和数学素养的提高。寓教于乐体现了快乐教学,促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建立与数学的正向情感联系。教师在组织数学活动时,应当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为重点,在精心设计的活动环节中嵌入数学理念和思想,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例如,在一次运算课中,笔者展开了以“运算接力”为主题的竞赛活动。笔者在黑板上写了一个需要进行多步运算的算式,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学生一人进行一步运算,并传递每步运算结果依次运算。学生们对该活动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并积极地进行运算接力。活动后,笔者对最终结果正确的小组给予奖励,对出现错误的小组给予鼓励。接着,笔者向学生讲解算式的运算步骤,通过活动总结使学生明白运算需要注意顺序及每个步骤的正确性。此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了细心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和严谨认真的数学素养。
联系生活,情境教学
数学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它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新生活学校的数学教育应当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提供平台。情境对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情境教学为数学课堂构筑了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这易于使学生的感觉和知觉处于活跃状态,从而掌握能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方法和技能。例如,在教学旋转时,笔者将图形旋转与摩天轮转动进行类比,为学生营造贴近生活的数学情境。在讲解一道销售水果的应用题时,笔者组织学生分别扮演题目中的水果供销商、橘子买家和葡萄买家。在这样联系生活的情景表演中,学生对解决应用题的兴趣提高了,其生活经验也被激活了,儿童的思考能力和数学素养自然也容易提高。
注重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兼具规范性与严谨性的学科。数学的逻辑体系和符号系统是人们智慧的整合,体现了人们对真知的不懈追求和努力的探索。探索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钻研精神,也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教师可定期开展“身边的趣味数学”探索活动,指导学生悉心发现生活中有趣的数学问题,并通过交流商讨选择有意义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索实践。实践活动旨在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进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交流互动、实地调查、查阅资料及开展实验合作探究,在生活中提升了数学核心素养。
新生活学校的数学教学,注重教学活动与生活的联系及对儿童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将与生活相关的数学小故事作为数学文化的阐述载体,拉近了数学与儿童的距离,使儿童明白数学的社会价值及对其他领域的意义。开展有趣的数学游戏、活动,能提升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锻炼儿童的数学技能。联系生活的情境教学为儿童学习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而植根生活的探索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核心素养及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穆,王荟姝.新生活教育设计[J].教育,2017(31).
[2]王晓萍.核心素养:培植儿童数学素养的“营养基”[J].数学教学通讯,2017(1):33-34.
[3]谢文才.小学数学生活教育若干思考[J].科学中国人,2017(12):340.
[4]潘鹄.小学数学素养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7(33):320-322.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