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曾经是一个为中外舆论所关注、所追踪的新闻,也是一个温暖了整个藏民族同胞之心的举措。2005年8月,上海远洋运输公司在中远援藏地区——西藏洛隆县招收了7名藏族青年,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很多新闻媒体都予以了报道。因为这是中远首次在西藏地区招收船员,对保持与促进中远与西藏洛隆的长期合作,对促进洛隆的经济发展,实现藏族船员零的突破,都有非常深远的意义。然而,这7名藏族青年要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远洋船员,还需要一段时间的专门学习与培训。
时间一晃已两年多。我们可以告慰大家的是,在上海远洋运输公司海事培训中心学习的7名藏族青年,历经两个阶段的学习培训,在上远各级领导的关心下,经过他们各自的努力以及中心教职员工的教育和悉心辅导,顺利完成学业,通过港监部门的考试,获得了国际海员所必须具备的各类证书。现在,已由上远所属的上海远洋劳务有限公司外派到香港航运有限公司(深圳远洋运输有限公司)船舶工作。随着这7名藏族青年登上远洋巨轮正式成为远洋船员,我国藏民族无人从事远洋职业的历史就此结束。
正如海事培训中心的同志所说,因为藏族学员的到来,我们有幸参与其中,成为历史见证人。在与7名藏族同胞相处的日日夜夜,中心的教职员工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也分享了成功与喜悦。大家真诚地表示,能够亲眼目睹7名藏族学员精神抖擞地登上远洋巨轮,一切的辛苦劳累都风吹云散。是啊,对“不求索取,只图奉献”的老师们来说,有什么比看到自己辛勤培养的学生能够成材而更感到自豪呢?
一
现在,我们把视线转向海事培训中心,重温这些藏族青年当初“最难忘的学习时光”。作为我国第一代远洋船员藏族学员,当这7名藏族青年初次从雪域高原来到黄浦江畔,心中洋溢的是一种幸福感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藏族学员洛泽表示,要努力学习,不辜负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的殷切期望,要以青春和热血为COSCO增光添彩。
而对培训中心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因为他们是第一次培训少数民族学员。这7名藏族学员中年龄最大的23岁,最小的只有18岁,除个别人曾到四川成都打过工,多数人没有离开过昌都地区。单纯,没有社会阅历。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画。但有时候思想太单纯了,把握不住,也容易受诱惑,尤其是在繁华的大都市。根据安排,7名藏族学员中,4人为水手,3人为机工,分别参加水手或机工技艺培训班学习,其中还包括英语学习。最关键的是,要在不长的时间,经过两个阶段的学习培训,参加并通过国家港监部门的考试,获得各类资格证书。否则,上不了船,当不了国际海员。时间紧,功课多,任务重。在培训班中,虽然这些藏族学员淳朴率真,与来自各地的汉族学员友好相处,然而,当最初的激动平静下来,当绚烂的幻想归于实实在在的学习时,一些特殊的问题便显现出来了。首先是文化基础差。由于地区发展的差别和教育水平的差异,他们的英语毫无基础,一般的汉语文化基础也不理想。这样,学习专业理论课难度很大。其次,由于西藏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与上海形成时差,加之生活习性不同,生活作息时间经常发生错位,迟到缺勤时有发生。
面对上述情况,负责藏族学员学习和日常生活的中心教职员工真正是“责任重大,废寝忘食”呵。因为他们知道肩负的重任,知道全国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自己。大家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7名藏族学员培养成合格的具有高素质的中远船员!”
为此,他们根据藏族学员的行为特点和学习状态,逐步探索,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动态管理。为了使学员们互帮互学,融洽感情,7名藏族学员被分在两个班级学习。中心的领导班子对藏族学员的教育管理予以高度关注,经常与7名学员谈心沟通,听取他们的想法和要求。中心还定期召开藏族学员管理工作专题会,分析藏族学员思想状况,研究相应对策。同时,还建立藏族学员管理日志,实施动态跟踪管理。
为了使藏族学员能跟上教学进度,真正掌握专业知识,并能顺利通过港监部门的考试,负责教学的同志更是劳心劳力,付出很多心血。他们采取结对帮教、专人辅导、及时补课等多种培训学习方式。针对藏族学员文化基础差的问题,入学后,即以2个汉族学员与1个藏族学员结对,进行帮教;每个教研室均指定1名教师专门对藏族学员进行课后辅导,并为他们专设晚自习教室,安排值班老师陪护,督促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消化理解当天的授课内容,完成当天的习题作业。而一旦藏族学员在学习上有了进步,老师便高兴地予以鼓励,这样,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一次,在中心专门为他们组织的模拟考试中,年纪最小的洛松曲培没考好。为此,他自觉补课,虚心请教,通宵温习,最后顺利通过“考试关”。
在日常生活中,尊重藏族同胞的习俗,为他们在生活上提供便利,以保证他们“客居上海”时身心愉快健康。藏族同胞喜食牛肉,食堂的同志便经常选购上好的牛肉为他们精心烹饪。藏族同胞天性爱唱爱跳。为了使他们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中秋节,培训中心组织藏汉学员联欢会。年轻人喜欢游览,国庆节,中心派专人陪同他们游览临港新城、东海大桥。中心还组织他们参观张闻天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由于水土不服,5名藏族学员先后感冒。中心的医生忙前忙后,送医送药,还陪同到远洋医院就诊。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亲人般的真情与关心使这些年轻人感从心来。经过220天的学习培训,经过开始时的分班管理,复训阶段的集中管理,到最后的全天候专人跟踪管理,当然,也通过藏族学员自身的不懈努力,终于,他们通过了港监部门的考试,获得了相关的远洋船员资格证书。也由此,这些来自雪域高原的雄鹰终于有了一双翱翔大海的“翅膀”!
应当说,培训中心能够顺利完成这项任务,与中远集运和上远公司领导的高度关心分不开。上海远洋劳务有限公司毛建良总经理事无巨细直接指导关心,经费上也给予支持。同样,教职员工的敬业意识和奉献精神是做好工作的可靠保证。
这里,我们还要加上一句:7名藏族学员参加国际海员培训教育的所有学费和生活费,都是由上海远洋劳务有限公司机关全体共产党员捐献的。为藏族同胞分忧解难,让藏族同胞尽快融入远洋大家庭,这是大家的真切心愿。
二
上远洋轮,真正成为一名国际海员,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在广阔的海洋展翅飞翔,这是7名藏族学员热切的愿望。2006年6月17日,洛泽被分到明城轮实习。此后,其他6名学员也分别踏上各自船舶,实习时间预期半年。这些都是上海远洋运输公司主船队船舶。其目的是,让这些藏族学员有一个较好的人文环境和实习环境,使他们能得到更好的教育,以便更快地成长。
7艘船舶的党支部都十分重视藏族船员到船实习安排,并在船员大会上进行宣传动员和有关民族政策教育,要求全体船员像对待亲兄弟一样对待来自雪域高原的藏族同胞,努力为他们创造温馨和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无论甲板部还是轮机部,都专门指派带教老师“传帮带”。
洛泽是作为水手上船实习的,善唱且最具青春活力。他告诉我们,在船实习,能够很快地适应船舶生活,而且不晕船。先在甲板部实习三个月,以后再到驾驶台实习,学操舵。在培训中心所学的水手工艺在船上都可以发挥出来。船长相咸勇和政委陈国平无论在生活、工作上都对他非常关心,船员之间相处很融洽,像个大家庭一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和水手长的细心调教,他感到自己有了很大长进,思想也比以前成熟。洛泽体质好,打油漆、敲锈都抢着做。作为水手,他很自豪自己擅长撇缆。力气过人,且技术到位。他撇缆不仅好,而且最远,全船第一。原来在船尾撇缆,因上述优势,现已调到船头撇缆,因为这里更重要。洛泽在业余时间喜欢看书,他感到自己英语较差,这方面还要加强。他还有一个想法,希望以后能做三副,当驾驶员。当然,这要靠自己努力。一次船到天津港,正好与民河轮相遇。豪爽的洛泽发现民河轮的生活设施比明城轮好,而自己在7名藏族学员中是一个最“响当当”的人物,却没能上民河轮实习,一时有些想法。船长、政委知道后,和他交谈了一次,他思想豁然开朗。他说,明城轮条件虽差,工作辛苦,但大家相处得像亲兄弟一样,感情很好。现在,即使有条件好的船我也不换。
洛松曲培上的是民河轮。作为中远的“华铜海”式先进船舶,这里的良好环境对他的成长是极为有益的。船舶领导对他关怀倍至,经常和他串门谈心,问寒问暖,尽力去关心帮助他。甲板部专门指派水手长作他的带教老师。他在“实习汇报”中说,民河轮是公司一艘“标兵”船,船上走廊挂满了各种荣誉奖牌,我为能上民河轮实习感到无比荣幸,为能在这个先进集体里锻炼成长而感到自豪。如今,已基本适应了船上的工作和生活。我要将所学的技能运用到实践操作中,为船舶的安全航行把好舵。他还用一首西藏民歌表达此时此刻的心情——《吉祥歌》 :“雪莲美如玉,雪水甜如蜜,洁白的哈达献给你;欢乐的祝福中,幸福伴着你,心中的歌儿唱给你,一片真情意。”
曲尼让珠是作为机工到银河轮实习的。船舶领导为他的到来做好充分准备。轮机部专门安排工作踏实、经验丰富的机工邢国鸣同志作他的专职带教老师,进行系统的“传帮带”。在带教老师的细心指导下,已初步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并能适应船舶轮机工作环境。经过几个航次的学习、工作,他学到了很多知识,如副机吊缸,拆装分油机、清洁滑油冷却器等。师傅们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他。他表示,要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争取早日成为一个称职的远洋船员。话很朴实,但感情很深,决心也大。
三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培训和在船实习,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这7位藏族船员以上海远洋劳务有限公司外派船员的身份,先后被派到香港航运有限公司(深圳远洋运输有限公司)所属的船舶工作,正式成为一名国际海员。
2007年11月2日,我们到停泊在上海宝钢码头的鹏稳轮,看望在船工作的洛松丁增。他是7月30日上船的,已经在鹏稳轮工作三个多月了。先任见习机工,跟师傅当班,10月18日正式独立当班。小伙子聪明好学,性格开朗,脑子“灵活”,有悟性,尤其工作肯用心,深得大家喜欢。该轮船长宋金玉曾荣获“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船上来了藏族船员,作为领导,理所当然很重视,很关心,专门召开船务会,对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作出妥善安排,并派最好的师傅带他。同时还多次找他交流谈心,了解他的生活习惯,强调安全上必须注意的事项,并希望他政治上要求进步,做一个合格的好船员。轮机长胡国耀、大管轮陈建三对洛松丁增很关心,甚至很关照,船舶像大家庭一样,充满亲情和温暖。上船时正是大热天,在闷热的机舱工作,怕热,头昏,大家就让他休息,时间长了,也就适应了。不吃鸡蛋,就为他增加其他食物,保证营养,与其他船员相比,伙食标准上略有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跟班,现在他已完全独立当班。无论机舱巡回检查,还是参加主机吊缸检修,他都很有责任心。轮机长说,洛松丁增很用心,在每天的碰头会上,他都认真听讲,埋头做笔记。如机器设备的运用、性能、保养等,先记下,当班时再认真琢磨,或向师傅讨教,在实践中磨练。在船时,他业余时间就是看书,看《金工工艺实习》,看《船舶动力装置技术管理》,看《集团船员英语适岗考试教材》等。无疑,热爱远洋的洛松丁增对未来是有自己的志向和追求的。他真诚地对我们说,我正在很努力地学习,很认真地做我的工作,我一定不辜负家人和藏民族对我的希望,不辜负中远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关心。谈起女朋友,22岁的洛松丁增有些羞涩。女朋友叫德青曲珍,和他同岁,在成都读大学,今年毕业。她对洛松丁增选择的远洋海员职业很赞同,也很支持,并相约“比翼齐飞”。
2007年12月30日,新年前夕,我们到同样停泊在上海宝钢码头的鹏捷轮,采访了丁增尼玛。“丁增尼玛”在藏语中是“太阳”的意思。灿烂光芒,蓬勃四射,可见他的父母对他的希望有多大。他是8月1日上鹏捷轮的,也是从见习机工做起。20岁的年龄,长长的个子,脸很白,话不多。家里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同样,陈建初船长和轮机长徐宝华对他都很关心。无论生活上,还是工作上的,甚至下地注意事项等等,事无巨细,悉心照顾。陈船长说:“小伙子从草原上来,人很纯朴,心灵很纯净,一定要让他有个好环境,这样更有利于他的成长。”船上专门安排机工杨磊作他的生活师傅,机工于勇作他的工作师傅。传帮带,心相连。生活上关心,但工作要求不降低,这样便于他尽快适应船舶需要。丁增尼玛也很努力,不怕吃苦,凡机舱吊缸、加油或甲板工程都参加,不懂则问,肯钻研。师傅们也尽其所能,将“手上功夫”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丁增尼玛的身体素质很好,耐受力强。刚上船有点晕船,现在好多了,一般风浪没问题。更绝的是,大热天,机舱更热,大家汗淋淋的,但他不出汗,精神抖擞。大家都很感叹,认为他是天生干机舱的。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工作,他对船舶的安全知识、机工的“应知应会”技术都已掌握。有一件事他还津津乐道:到远洋工作后,第一次回西藏,5位藏族船员约好同行。他们穿着崭新的海员制服,乘飞机到昌都邦达机场下来。国际海员的风采成为当地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许多人为之仰慕,机场人员让他们走“特殊通道”。他们神气而自豪地回到了家乡。父母都感到特别光荣,因为他们“能够代表西藏当国际海员”,这是何等荣耀的事情。丁增尼玛说,一定要努力学习和工作,要对得起这份光荣。小伙子也喜欢看书,除了业务书外,还爱看一些时尚书刊,穿着也很时尚。他的床边就放着一本精装的“好男快男型”书籍。虽然,年轻人爱美,喜欢时尚并无什么不妥。但他有时用钱太“大方”,师傅对他还是有所劝阻的:虽然现在已是正式机工待遇,但钱来之不易,要多想想西藏的父母,平时要节俭点。质朴的丁增尼玛点点头,他懂得这话的含义。丁增尼玛也有个同岁的女朋友,是在昌都读高中的同学,现在拉萨医院当护士。姑娘名叫“扎西巴姆”,藏语“吉祥”的意思。“吉祥”,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字眼。在新年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用“吉祥”向他们表示祝福吧。
其他的几位藏族船员也分别在各自的外派船上工作。这些船不回上海,我们未能再次采访他们。但好在通讯技术发达,同在地球村,“天涯若比邻”。关于他们学习、工作的信息也时常传入我们的耳中。在船舶领导和船员兄弟的关心、帮助下,他们正在茁壮成长。不仅业务技能在提高,汉语会话和英语水平也在与时俱进。我们为他们在学习中的不懈努力而高兴,为他们在工作中的不断进步而欣悦。
是的,7位藏族船员开始远航了。相信他们在人生的大海里,在事业的追求中,一定不会辜负家乡父老的重托,不会辜负祖国对他们的厚望,直挂云帆,勇往直前,驶向理想的彼岸。
时间一晃已两年多。我们可以告慰大家的是,在上海远洋运输公司海事培训中心学习的7名藏族青年,历经两个阶段的学习培训,在上远各级领导的关心下,经过他们各自的努力以及中心教职员工的教育和悉心辅导,顺利完成学业,通过港监部门的考试,获得了国际海员所必须具备的各类证书。现在,已由上远所属的上海远洋劳务有限公司外派到香港航运有限公司(深圳远洋运输有限公司)船舶工作。随着这7名藏族青年登上远洋巨轮正式成为远洋船员,我国藏民族无人从事远洋职业的历史就此结束。
正如海事培训中心的同志所说,因为藏族学员的到来,我们有幸参与其中,成为历史见证人。在与7名藏族同胞相处的日日夜夜,中心的教职员工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也分享了成功与喜悦。大家真诚地表示,能够亲眼目睹7名藏族学员精神抖擞地登上远洋巨轮,一切的辛苦劳累都风吹云散。是啊,对“不求索取,只图奉献”的老师们来说,有什么比看到自己辛勤培养的学生能够成材而更感到自豪呢?
一
现在,我们把视线转向海事培训中心,重温这些藏族青年当初“最难忘的学习时光”。作为我国第一代远洋船员藏族学员,当这7名藏族青年初次从雪域高原来到黄浦江畔,心中洋溢的是一种幸福感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藏族学员洛泽表示,要努力学习,不辜负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的殷切期望,要以青春和热血为COSCO增光添彩。
而对培训中心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因为他们是第一次培训少数民族学员。这7名藏族学员中年龄最大的23岁,最小的只有18岁,除个别人曾到四川成都打过工,多数人没有离开过昌都地区。单纯,没有社会阅历。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画。但有时候思想太单纯了,把握不住,也容易受诱惑,尤其是在繁华的大都市。根据安排,7名藏族学员中,4人为水手,3人为机工,分别参加水手或机工技艺培训班学习,其中还包括英语学习。最关键的是,要在不长的时间,经过两个阶段的学习培训,参加并通过国家港监部门的考试,获得各类资格证书。否则,上不了船,当不了国际海员。时间紧,功课多,任务重。在培训班中,虽然这些藏族学员淳朴率真,与来自各地的汉族学员友好相处,然而,当最初的激动平静下来,当绚烂的幻想归于实实在在的学习时,一些特殊的问题便显现出来了。首先是文化基础差。由于地区发展的差别和教育水平的差异,他们的英语毫无基础,一般的汉语文化基础也不理想。这样,学习专业理论课难度很大。其次,由于西藏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与上海形成时差,加之生活习性不同,生活作息时间经常发生错位,迟到缺勤时有发生。
面对上述情况,负责藏族学员学习和日常生活的中心教职员工真正是“责任重大,废寝忘食”呵。因为他们知道肩负的重任,知道全国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自己。大家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7名藏族学员培养成合格的具有高素质的中远船员!”
为此,他们根据藏族学员的行为特点和学习状态,逐步探索,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动态管理。为了使学员们互帮互学,融洽感情,7名藏族学员被分在两个班级学习。中心的领导班子对藏族学员的教育管理予以高度关注,经常与7名学员谈心沟通,听取他们的想法和要求。中心还定期召开藏族学员管理工作专题会,分析藏族学员思想状况,研究相应对策。同时,还建立藏族学员管理日志,实施动态跟踪管理。
为了使藏族学员能跟上教学进度,真正掌握专业知识,并能顺利通过港监部门的考试,负责教学的同志更是劳心劳力,付出很多心血。他们采取结对帮教、专人辅导、及时补课等多种培训学习方式。针对藏族学员文化基础差的问题,入学后,即以2个汉族学员与1个藏族学员结对,进行帮教;每个教研室均指定1名教师专门对藏族学员进行课后辅导,并为他们专设晚自习教室,安排值班老师陪护,督促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消化理解当天的授课内容,完成当天的习题作业。而一旦藏族学员在学习上有了进步,老师便高兴地予以鼓励,这样,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一次,在中心专门为他们组织的模拟考试中,年纪最小的洛松曲培没考好。为此,他自觉补课,虚心请教,通宵温习,最后顺利通过“考试关”。
在日常生活中,尊重藏族同胞的习俗,为他们在生活上提供便利,以保证他们“客居上海”时身心愉快健康。藏族同胞喜食牛肉,食堂的同志便经常选购上好的牛肉为他们精心烹饪。藏族同胞天性爱唱爱跳。为了使他们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中秋节,培训中心组织藏汉学员联欢会。年轻人喜欢游览,国庆节,中心派专人陪同他们游览临港新城、东海大桥。中心还组织他们参观张闻天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由于水土不服,5名藏族学员先后感冒。中心的医生忙前忙后,送医送药,还陪同到远洋医院就诊。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亲人般的真情与关心使这些年轻人感从心来。经过220天的学习培训,经过开始时的分班管理,复训阶段的集中管理,到最后的全天候专人跟踪管理,当然,也通过藏族学员自身的不懈努力,终于,他们通过了港监部门的考试,获得了相关的远洋船员资格证书。也由此,这些来自雪域高原的雄鹰终于有了一双翱翔大海的“翅膀”!
应当说,培训中心能够顺利完成这项任务,与中远集运和上远公司领导的高度关心分不开。上海远洋劳务有限公司毛建良总经理事无巨细直接指导关心,经费上也给予支持。同样,教职员工的敬业意识和奉献精神是做好工作的可靠保证。
这里,我们还要加上一句:7名藏族学员参加国际海员培训教育的所有学费和生活费,都是由上海远洋劳务有限公司机关全体共产党员捐献的。为藏族同胞分忧解难,让藏族同胞尽快融入远洋大家庭,这是大家的真切心愿。
二
上远洋轮,真正成为一名国际海员,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在广阔的海洋展翅飞翔,这是7名藏族学员热切的愿望。2006年6月17日,洛泽被分到明城轮实习。此后,其他6名学员也分别踏上各自船舶,实习时间预期半年。这些都是上海远洋运输公司主船队船舶。其目的是,让这些藏族学员有一个较好的人文环境和实习环境,使他们能得到更好的教育,以便更快地成长。
7艘船舶的党支部都十分重视藏族船员到船实习安排,并在船员大会上进行宣传动员和有关民族政策教育,要求全体船员像对待亲兄弟一样对待来自雪域高原的藏族同胞,努力为他们创造温馨和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无论甲板部还是轮机部,都专门指派带教老师“传帮带”。
洛泽是作为水手上船实习的,善唱且最具青春活力。他告诉我们,在船实习,能够很快地适应船舶生活,而且不晕船。先在甲板部实习三个月,以后再到驾驶台实习,学操舵。在培训中心所学的水手工艺在船上都可以发挥出来。船长相咸勇和政委陈国平无论在生活、工作上都对他非常关心,船员之间相处很融洽,像个大家庭一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和水手长的细心调教,他感到自己有了很大长进,思想也比以前成熟。洛泽体质好,打油漆、敲锈都抢着做。作为水手,他很自豪自己擅长撇缆。力气过人,且技术到位。他撇缆不仅好,而且最远,全船第一。原来在船尾撇缆,因上述优势,现已调到船头撇缆,因为这里更重要。洛泽在业余时间喜欢看书,他感到自己英语较差,这方面还要加强。他还有一个想法,希望以后能做三副,当驾驶员。当然,这要靠自己努力。一次船到天津港,正好与民河轮相遇。豪爽的洛泽发现民河轮的生活设施比明城轮好,而自己在7名藏族学员中是一个最“响当当”的人物,却没能上民河轮实习,一时有些想法。船长、政委知道后,和他交谈了一次,他思想豁然开朗。他说,明城轮条件虽差,工作辛苦,但大家相处得像亲兄弟一样,感情很好。现在,即使有条件好的船我也不换。
洛松曲培上的是民河轮。作为中远的“华铜海”式先进船舶,这里的良好环境对他的成长是极为有益的。船舶领导对他关怀倍至,经常和他串门谈心,问寒问暖,尽力去关心帮助他。甲板部专门指派水手长作他的带教老师。他在“实习汇报”中说,民河轮是公司一艘“标兵”船,船上走廊挂满了各种荣誉奖牌,我为能上民河轮实习感到无比荣幸,为能在这个先进集体里锻炼成长而感到自豪。如今,已基本适应了船上的工作和生活。我要将所学的技能运用到实践操作中,为船舶的安全航行把好舵。他还用一首西藏民歌表达此时此刻的心情——《吉祥歌》 :“雪莲美如玉,雪水甜如蜜,洁白的哈达献给你;欢乐的祝福中,幸福伴着你,心中的歌儿唱给你,一片真情意。”
曲尼让珠是作为机工到银河轮实习的。船舶领导为他的到来做好充分准备。轮机部专门安排工作踏实、经验丰富的机工邢国鸣同志作他的专职带教老师,进行系统的“传帮带”。在带教老师的细心指导下,已初步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并能适应船舶轮机工作环境。经过几个航次的学习、工作,他学到了很多知识,如副机吊缸,拆装分油机、清洁滑油冷却器等。师傅们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他。他表示,要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争取早日成为一个称职的远洋船员。话很朴实,但感情很深,决心也大。
三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培训和在船实习,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这7位藏族船员以上海远洋劳务有限公司外派船员的身份,先后被派到香港航运有限公司(深圳远洋运输有限公司)所属的船舶工作,正式成为一名国际海员。
2007年11月2日,我们到停泊在上海宝钢码头的鹏稳轮,看望在船工作的洛松丁增。他是7月30日上船的,已经在鹏稳轮工作三个多月了。先任见习机工,跟师傅当班,10月18日正式独立当班。小伙子聪明好学,性格开朗,脑子“灵活”,有悟性,尤其工作肯用心,深得大家喜欢。该轮船长宋金玉曾荣获“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船上来了藏族船员,作为领导,理所当然很重视,很关心,专门召开船务会,对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作出妥善安排,并派最好的师傅带他。同时还多次找他交流谈心,了解他的生活习惯,强调安全上必须注意的事项,并希望他政治上要求进步,做一个合格的好船员。轮机长胡国耀、大管轮陈建三对洛松丁增很关心,甚至很关照,船舶像大家庭一样,充满亲情和温暖。上船时正是大热天,在闷热的机舱工作,怕热,头昏,大家就让他休息,时间长了,也就适应了。不吃鸡蛋,就为他增加其他食物,保证营养,与其他船员相比,伙食标准上略有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跟班,现在他已完全独立当班。无论机舱巡回检查,还是参加主机吊缸检修,他都很有责任心。轮机长说,洛松丁增很用心,在每天的碰头会上,他都认真听讲,埋头做笔记。如机器设备的运用、性能、保养等,先记下,当班时再认真琢磨,或向师傅讨教,在实践中磨练。在船时,他业余时间就是看书,看《金工工艺实习》,看《船舶动力装置技术管理》,看《集团船员英语适岗考试教材》等。无疑,热爱远洋的洛松丁增对未来是有自己的志向和追求的。他真诚地对我们说,我正在很努力地学习,很认真地做我的工作,我一定不辜负家人和藏民族对我的希望,不辜负中远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关心。谈起女朋友,22岁的洛松丁增有些羞涩。女朋友叫德青曲珍,和他同岁,在成都读大学,今年毕业。她对洛松丁增选择的远洋海员职业很赞同,也很支持,并相约“比翼齐飞”。
2007年12月30日,新年前夕,我们到同样停泊在上海宝钢码头的鹏捷轮,采访了丁增尼玛。“丁增尼玛”在藏语中是“太阳”的意思。灿烂光芒,蓬勃四射,可见他的父母对他的希望有多大。他是8月1日上鹏捷轮的,也是从见习机工做起。20岁的年龄,长长的个子,脸很白,话不多。家里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同样,陈建初船长和轮机长徐宝华对他都很关心。无论生活上,还是工作上的,甚至下地注意事项等等,事无巨细,悉心照顾。陈船长说:“小伙子从草原上来,人很纯朴,心灵很纯净,一定要让他有个好环境,这样更有利于他的成长。”船上专门安排机工杨磊作他的生活师傅,机工于勇作他的工作师傅。传帮带,心相连。生活上关心,但工作要求不降低,这样便于他尽快适应船舶需要。丁增尼玛也很努力,不怕吃苦,凡机舱吊缸、加油或甲板工程都参加,不懂则问,肯钻研。师傅们也尽其所能,将“手上功夫”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丁增尼玛的身体素质很好,耐受力强。刚上船有点晕船,现在好多了,一般风浪没问题。更绝的是,大热天,机舱更热,大家汗淋淋的,但他不出汗,精神抖擞。大家都很感叹,认为他是天生干机舱的。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工作,他对船舶的安全知识、机工的“应知应会”技术都已掌握。有一件事他还津津乐道:到远洋工作后,第一次回西藏,5位藏族船员约好同行。他们穿着崭新的海员制服,乘飞机到昌都邦达机场下来。国际海员的风采成为当地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许多人为之仰慕,机场人员让他们走“特殊通道”。他们神气而自豪地回到了家乡。父母都感到特别光荣,因为他们“能够代表西藏当国际海员”,这是何等荣耀的事情。丁增尼玛说,一定要努力学习和工作,要对得起这份光荣。小伙子也喜欢看书,除了业务书外,还爱看一些时尚书刊,穿着也很时尚。他的床边就放着一本精装的“好男快男型”书籍。虽然,年轻人爱美,喜欢时尚并无什么不妥。但他有时用钱太“大方”,师傅对他还是有所劝阻的:虽然现在已是正式机工待遇,但钱来之不易,要多想想西藏的父母,平时要节俭点。质朴的丁增尼玛点点头,他懂得这话的含义。丁增尼玛也有个同岁的女朋友,是在昌都读高中的同学,现在拉萨医院当护士。姑娘名叫“扎西巴姆”,藏语“吉祥”的意思。“吉祥”,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字眼。在新年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用“吉祥”向他们表示祝福吧。
其他的几位藏族船员也分别在各自的外派船上工作。这些船不回上海,我们未能再次采访他们。但好在通讯技术发达,同在地球村,“天涯若比邻”。关于他们学习、工作的信息也时常传入我们的耳中。在船舶领导和船员兄弟的关心、帮助下,他们正在茁壮成长。不仅业务技能在提高,汉语会话和英语水平也在与时俱进。我们为他们在学习中的不懈努力而高兴,为他们在工作中的不断进步而欣悦。
是的,7位藏族船员开始远航了。相信他们在人生的大海里,在事业的追求中,一定不会辜负家乡父老的重托,不会辜负祖国对他们的厚望,直挂云帆,勇往直前,驶向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