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谈化汉语语法知识的教与考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语法知识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历来受到广大帅生的高度重视。笔者至今还清晰地记得,自己读书的时候,语文老师对语法知识的教学是那样的认真,那样的仔细,那样的注重效果。在老帅的精心教导下,学生们对语法知识的学习,也是那么感兴趣,而且学有收获。比如,判断词性,辨别词组(现在叫做短语),分析句子成分,指出复句类型,修改病句等等,几乎能做到不出一点差错。不仅如此,所写文章也几乎找不到一点语法错误。当时村里人家常请笔者为他们写书信,所写书信,文笔通顺朴实,流畅生动,十分感人,很受人称赞。因此,笔者认为,学习好语法知识,对学习好语文,提高语文水平。服务生活和社会,都是大有益处的。
  后来,笔者当上了老师,在给学生传授语法知识的时候,也像自己当年的语文老帅们那样认真讲解,耐心辅导,注重效果。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学生对语法知识也都学习得很认真,掌握得很扎实、很牢固。无论是平时检测,还是参加语文知识和作文竞赛,学生们都能取得特别理想的成绩。学生到了高一级学校学习以后,还经常来信说笔者语法知识教得好,徊管用。
  然而,近些年来,不少地区的教研单位在编写的考试指导丛书里却明确指出,语法知识只学习不考试。这样一米,历来为师生们所高度重视的语法知识便遭到了冷落,老师们在教这个内容的时候,也不肯多花时间和精力了,更谈不上像上世纪教得那么认真,耶么耐心,那么注重效果了。正因如此,现在的学生,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某些试卷上,一旦碰上辨别词性和短语类型,划分句子成分,指出复句关系,以及修改病句等语法知识的内容时,就只能是望题兴趣,一窍不通了。针对如此现状,笔者以为,这决非区区小事。语法知识没有学习好,不单单是影响着学生的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给学生造成了知识上的缺陷。再则,初中阶段的语法知识不学习好,到了高一级学校,又怎能学习更深更难一点的知识呢?还有,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连母语的一些语法知识都学习不好,掌握不好,哪里还谈得上热爱自己的母语,热爱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呢?更不要说研究、传承和发展它了。由是观之,学习好和运用好汉语的语法知识是何等重要啊!
  因此,笔者呼吁,语文老师一定要把我们的汉语语法知识教好,让学生学习好、掌握好、运用好,决不能淡化对语法知识的教学与考试,以真正完成语文教学应该完成的任务。
其他文献
我们看重离别,是因为分离常常会在我们心灵间划上一道伤痕;我们不忘缺月,是因为月光的那一端总有人会为不圆满而叹息;我们怀想未来,是因为总有那么几件不如意的事困扰着现实中的自己……正是面前的点点瑕疵,让我们有了一种生活的真切感,并对未来的美好多了一份憧憬和希冀。  有人说悲剧让人铭记更久,是因为悲剧更容易刻骨铭心,它在人们追求完美的心灵上烙上的印记已不是一丝瑕疵,而是一道深堑。我们的生活也许不会遭遇上
期刊
师:又是一年高考时。高考作文作为语文的“大块头”历来备受重视,“得作文者得语文”,甚至可能得高考。特别是高三的学子非常希望自己的文章赢得高分。但是众口难调,作文要想符合每一个阅卷老师的审美心理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只能从总体上去把握。只要做到以下四点,我们的高分就能实现。下面我结合近几年的阅卷感受谈一下看法。  生:曹老师,哪四点?  师:卷面,结构,立意,语言。  生:这四点,我们老师以前也讲过,但
期刊
宋代的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过这样两旬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就是,渠水如此清澈见底,是因为有源头活水汩汩流出,不断注入。写文章也是如此,文章要想写得真实感人,富有新意,就要有一个长流长新的源头,那就是生活。离开对生活素材的自觉捕捉和积累,作文内容就很难丰富、充实。  平时批阅学生的作文,发现大多作文内容不是题材单一,就是中心不明,缺乏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
期刊
一、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1 学生写作心态及现状分析  2004年中国语文教育高峰论坛的《金山宣言》对当前语文教学现状作了如下捕述:“语文教育的效率不高。社会对初中、高中毕业生语文水平的不尽人意反应强烈,而且不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日俱减。约65%的学生把作文当做一种负担,怕写作文:约53%的学生认为写作文最大的困难是“无米下锅”:约58%的学生认为作文形式单一,应试作文多限制思维:约56
期刊
幽默,作为一个美学名词,属于美学范畴,它的确切含义,至今仍众说纷纭。然而无论哪一类幽默,其共性都是具有可笑性,但这种笑绝不是庸俗的说笑,也不是为笑而笑,而是一种有趣的、能打开人们智慧之门的笑。  教师的幽默教学,是指教师能用寓意深刻而又诙谐有趣的语言进行教学。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适时地进行幽默教学,有利于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调节教与学的关系,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以下就
期刊
“学贵于思,思缘于疑”。无疑则无思。质疑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应当引起广大教者的重视。大文学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而智慧之花的绽放大概就在于遇事应首先问个“为什么”。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设疑问、分析疑问、解决疑问的过程。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倘若我们能够恰到好处地创设疑问,那么它将是指引学生进入知识海洋的航标,是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兴奋剂,更是开启学生思维
期刊
背景    时下,在许多学校语文教学仍然存在一个误区: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为本”简单地理解为在课堂上让学生多活动、多说话,为了使课堂显得学生活动丰富,有的教师将动画片、课本剧引入课堂,而实际效果只是徒添了笑料而不能引起深思;有的教师不管什么体裁、题材的课文,都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将学生活动流于形式:有的教师只是搞机械式的一问一答;有的教师甚至为了让学生多说话而割舍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的环节
期刊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每一名教师的不懈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指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真正做到学有所获,而且使其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通过课堂这一开展教学的核心阵地实现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高效课堂呢?  叶澜教授提出一堂好课要做到:平实、真实、丰实、扎实。归根结底就是要回归
期刊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从这里可以看出:以人为本,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真正的人文关怀,是语文课的灵魂。  所谓“人文精神”就是在关心自己生存状态的前提下,去关注大众的生存状态,并且努力提高和改善别人的生存状态。如果
期刊
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的主题,传统的观点是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  不可否认,年轻时的玛蒂尔德确实具有很强的虚荣心,但随着情节的发展,玛蒂尔德命运的变化,作者对玛蒂尔德的态度由微讽而转向同情。这种同情主要表现在四个行为和动作中。  失项链——玛蒂尔德丢失价值四万法郎的项链(十年后才知是假的),这个清贫的人家,无疑遭到了倾家荡产的厄运。作者多次写到玛蒂尔德丢失项链后的神态:“她穿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