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深入地了解我国玉米育种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现将中国知网上2005年-2019年以来玉米育种技术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统计方法.结果表明:这十五年以来一共发表了333篇文献.文献主要来源于《种子科技》,达到26篇.不同年份的发文量中,2018年最多,有40篇,2007年最少,仅1篇,其它年份间发文量差异不大.通过以上的统计得出,学者们对于我国玉米育种技术方面的研究还较浅显,整体水平有待加强,要加大对玉米育种工作的投入力度,加强育种技术创新性,提高综合育种效率和产量,为将来的农业发展找
【机 构】
:
西藏农牧学院植物科学学院,西藏 林芝 860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深入地了解我国玉米育种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现将中国知网上2005年-2019年以来玉米育种技术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统计方法.结果表明:这十五年以来一共发表了333篇文献.文献主要来源于《种子科技》,达到26篇.不同年份的发文量中,2018年最多,有40篇,2007年最少,仅1篇,其它年份间发文量差异不大.通过以上的统计得出,学者们对于我国玉米育种技术方面的研究还较浅显,整体水平有待加强,要加大对玉米育种工作的投入力度,加强育种技术创新性,提高综合育种效率和产量,为将来的农业发展找准正确的前进方向.
其他文献
螺田大蒜产业因小农意识、技术陈旧、种质退化、缺乏科学发展和创新意识而发展滞后.如何广开思路,探索一条能成为当地农民长期致富的支柱产业新出路,必须立足科学发展和创新发展意识.通过实施大蒜生产机械化,集苗蒜、蒜头“双反一常”的单稻茬苗蒜、西瓜茬苗蒜、生姜茬蒜头、辣椒茬蒜头的多措并举新模式.立足延长鲜蒜供给产业链为前提,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实现大蒜产业强镇为宗旨,开创螺田大蒜发展新格局.
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不仅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显著增长,同时在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中还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使得我国的农业经济由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模式,为农业经济确立新的经济增长点.由此可以看出,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与农业经济的增长速度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对此,在本文的分析中,首先阐述了农业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其次阐述了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最后总结了能够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几条途径,希望通过分析,对后期的相关分析提供理论借鉴.
本文简要概述了林业产权制度的内容,对林业的生产技术进行了粗略的分析,通过分析幼林抚育、混林营造以及营林生产中产权制度的作用,进一步探讨产权制度安排对林业生产技术效率、林业人才严重缺失、生产管理权责模糊、加强土地持续利用、提高农户的积极性等问题的影响.
文章论述了饲料企业检验室在控制饲料原料和饲料产品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详述了加强检验室建设的主要措施以及人员要求,仪器、样品和检验报告的规范管理方法.
彭阳县坚持生态立县,改土治水、植树造林,治穷致富,久久为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干燥方式和熟化条件对玉米淀粉直支比(AM/AP)的影响.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干燥方式和熟化条件为自变量.干燥方式为2个水平,熟化条件为10个水平;通过不同熟化条件分别对不同干燥方式的云南玉米进行熟化,用双波长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玉米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后得到直支比.结果显示:在同一熟化条件不同干燥方式,烘干基础玉米直支比普遍高于风干基础玉米的直支比且熟化对风干基础玉米的直支比影响较大,但影响不显著(P>0.05).在同一干燥方式不同熟化水平,其他熟化水平的淀粉直支比均高于未熟化的玉米且烘
乡村振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基本保证.政府部门应该协同多种模式,构建新型的社区,有效解决农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国乡村稳定发展,形成联动融合、高效一体、生态的管理格局.基于此,本文将主要论述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新型社区治理研究.
近年来,砚山县绿色农产品随着“三品一标”总量的不断增加、生产基地规模的扩大,发展呈上升趋势,优势产业联盟雏形凸现,但也面临地方财力有限、生产者思想认识不高、认证费用高、检测监督管理体系不顺四个方面的问题.现根据上述四个问题提出品牌创建的建议和对策.
一rn前段时间,我回了一趟老家,一个养育了我二十多年的故乡,赣东北一个偏远而又静谧的热土.rn故乡的山水很亲很热很熟,闭着眼也能走一上午.那天上午,父亲邀我去苏桥老街上走一走.苏桥乡与坦下乡已经合并为一个乡,合并后的乡仍然命名为苏桥乡,但政府所在地迁到了原来的坦下乡.老苏桥街上的乡政府便撤了,成了居委会.昔日的繁华与热闹逐渐消退,但依然能见到当年的街貌和旧式城楼,苏桥粮库便是其中的一角.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振兴.近年来,日照市在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方面健全机制、创新制度、强化引进、优化生态,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也存在乡村人力资本开发还不充分、乡土人才培养范围和质量还不高、各类人才向基层一线或乡村流动、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新形势下,必须认真研究谋划,如何克服短板,抢抓机遇,推动乡村人才振兴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实施.建议围绕做大增量,做优存量,激发活力,优化环境等方面加大实施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