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重新定位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070818206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学校教育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通过教学来实现的。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学改革成为教育备受关注的话题,新课程、新教材既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又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人成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改的推进对现代教育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观和教师观也因此需要重新定位。
  [关键词] 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学生观;教师观
  在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以自己为中心,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活动,教师成了“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领导者,成了知识的所有者和传授者。这种教学的方式过于单一,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学生掌握的只能是记忆性的指示,以及通过机械地重复训练获得的基础经验。学生成了一架毫无思想的机器,成了应付考试的工具,学生能力就更无从说起。而教师则普遍认为能听教师话、能按教师拟定的方案或给出的结论进行作答的学生就是“好学生”。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
  面对传统教育教学的种种不足,如何走出困境,如何让教学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和人的需求,成为横亘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而新课改的出现恰似一场及时雨,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鼓励教师成为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塑造者,使课堂教学有了新的定位,其一是学生观的重新定位,其二是教师观的重新定位。
  一、学生观的重新定位
  新课改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一)“学生主体”的重新认识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由于遗传、社会、家庭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依赖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绝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会怎么样。学生既不是教师的四肢由教师随意支配,也不是泥土或牙膏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教师不但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连自己的知识也不能强加给学生,强加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引起抵触情绪。因此,只有充分认识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才能做到“以生为本”,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学习的主体,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主动获取、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消化器官吸收营养物质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感知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的。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掌握事物规律,提高综合能力。
  (二)学习方式的重新定位
  教育自身的发展需求以及社会的发展,都无疑给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更要求学习方式进行重新定位。新课程改革下,学习方式应注重定位于两点:
  1.自主性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只有当学生有自我教育的要求时才能实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学习不再是被看成一种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积极的、主动的过程,使教育教学真正发挥促进人发展的功能。教师要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兴趣、一种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使学习对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也就是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并在此基础上发挥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每一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学习能力,也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的欲望。作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并创造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
  2.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指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探究性学习一要选择好探究的问题。探究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问题是探究的切入点,亦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学生学习同样必须重视问题的作用,通过问题的导入,可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和深入思考,产生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强烈探索精神。
  二要运用好探究的方式。合作互助是探究的有效途径。探究问题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亦会暴露许多疑问、困难、矛盾,这就要求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途径来解决。在探究实践中,可结合课堂教学中人际交往互动,操作上可实行四人到六人小组合作的形式,由各小组各抒己见,再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使每个成员与其他成员之间形成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关系。这样,课堂教学不但富有生机和活力,而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发展”。
  二、教师观的重新定位
  新课改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学习方式,无疑给新型学习关系中的教师教学以新的考验,作为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塑造者,教师不能不对此引起重视,对自身进行重新定位。
  (一)教师应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催化剂”
  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比拟成促进学生发展的“催化剂”,让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理解尽快“发生反应”。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要求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以及灵动的知识迁移能力作为主要任务。对于教师来说,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共同学习,要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促进他们学会学习。要尽可能多地提供资源,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健康地发展。总之,教师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培养者、“催化剂”,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二)教师应做学生的“知心人”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一段关于教育现状的话:“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恰恰打了个颠倒——站着的先生占据着至尊地位,而坐着的学生的躯体内,却掩藏着一个战战兢兢地站着、甚至跪着的灵魂。”形象地阐述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地位。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本身要确立与学生平等的观念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式的关系,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对待学生,营造民主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和学生进行平等式对话与共同探究。
  (三)教师应做学生的“导航人”
  在教学中,教师应处于引导与支配的地位,这与教师与学生平等并不矛盾,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作用。由此看来,教师不仅是平等者,更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美国著名教育家多尔言)。《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史》一书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教师应为主导。”这一界定对于新课程仍有着积极的意义。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当组织者和领导者、导航人,要善于引导、激发,不仅是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观与做人的道理。在课堂教学的思路上,要成为导游,再美的风景也要让学生自己领略;在教学操作上,要成为导演,再精彩的剧情也要让学生自己去表演。
  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全新教学理念,对于教师来说,亦是一个全新的考验。只有正确地认识新课程,深刻地领悟新教学理念,正确地给课堂教学中的师生重新定位,教学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责任编辑 范宏芳
其他文献
煤储层评价对于煤层气勘探和开发选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实验室测试分析资料,系统总结了影响我国煤层气储层产量潜力和产能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将
鲁迅的小说,像《药》和《阿Q正传》等,刻画了形形色色病态的灵魂。最后这些灵魂汇聚成“改造国民性”的启蒙呐喊,不但激励了读者,而且被后代许多作家奉为圭臬。关于《药》的主题
著名诗人、教育专家、生命教育的倡导人之一张文质教授说过:教育是慢的艺术。细细想来,这句话不仅告诉我们要以耐心等待的心态去教育学生成长,不能急功近利,而且如果把它用在在教学上尤其是语言学习上也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只有慢下来,才能平和地细细咀嚼,品出一词一句的津津滋味。  那么如何咀嚼语言呢?    一、要善于比较    在不影响语句通顺的情况下,增删或调换一些原文中准确、传神的词句,在比较中就能探求原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模式逐渐显现其弊端,在这种教育观念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随着新课程
目的分析大型喷漆机库的通风工程设计与喷漆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的关系。方法采用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的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以飞机整机喷漆机库通风设施为例
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作为农业大市的武威,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市委党校课题组在总结武威农业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的
和谐教育重凝聚、重发现、重关怀、重激励、重培养、重化解,让和谐管理走进教师的心灵;注重五个对话:开放对话、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思想对话,让和谐管理走进灵动
本文以历次韩朝首脑会晤时公开的两位朝鲜领导人的言行资料为基础,对韩朝首脑会晤中朝鲜领导人的外交态度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推论,以期对韩朝关系的发展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和
放疗物理师是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医务工作者,其培养日益受到国内医学领域和教育机构的重视。本文以湖北科技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物理学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化工课程设计是化工及相关专业非常重要的一个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工程性。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根据课程设计的实际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