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及其激情——费尔巴哈的起源学批判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ca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费尔巴哈带着激情去相信感性,这是因为他认为黑格尔的理性排斥激情,而这种激情来自与他人的关系,而且是每一次都不同的他人.因此,它指出人的原始承受性--社会意义上的感性.思想不再关乎理性的形式,而是指你与我的交流中的传达形式,关系到在沟通意义上的理解.同时,传达形式烙有费尔巴哈所思考的新型科学性以及客观性.
其他文献
哈德成(1888—1943)大阿洪,在现代中国伊斯兰教史上与王静斋、达浦生、马松亭并称为“四大阿洪”。他身处中国现代社会的急剧变革时期,为国家、为民族的文化事业辛苦奔波,殚
任何社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社会矛盾和冲突,社会和谐就是通过一定的机制,使这些矛盾和冲突的强度与范围都得到有效调节和控制.本文在对中外思想家有关调节社会冲突的学说进
当代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深刻而日益加剧的相互依赖,它不仅发生在国家内部,也发生在国家之间.日益加剧的全球性相互依赖在很多层面对教育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如何应对一
《田家半月报》是一份基督教性质的刊物,主要目标是面向农村、服务农民大众。由于战争的影响,迁到四川出版。抗战时期的《田家半月报》栏目丰富多彩,并积极应对时局要求,克服
目前学术界对《撰集百缘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看法不一,本文主要从文献与词汇的角度对《撰集百缘经》作一番考定.
道教的修炼思想中,对于环境的选择,一直是一个十分慎重而关键的问题.北宋时期,钟吕一系的道士施肩吾,继承和发挥了道教这一传统,在修炼思想中,尤其是在对环境、传人的选择原
本文为英国社会学家柯林.坎贝尔《浪漫主义伦理与现代消费主义精神》的导论部分。此书从标题到研究思路沿袭了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通过对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时
唐末五代时期著名的"道门领袖"杜光庭一生撰写并整理了十多种、近二百卷有关道教斋醮科仪著作,被后人誉为道教斋醮科仪的集大成者.本文认为,杜光庭在整理各种斋醮科仪的基础
由于空间跨度和文化心理跨度的存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城市的适应过程是一个充满竞争、对抗、同化与顺应的过程,给城市管理和发展提出了不小的难题.本文以实际调研数据为基
“发展是硬道理”,这一观念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但现代发展观包含着悖谬,本文将揭示这种悖谬,探讨摆脱这种悖谬的出路,并将证明只有涵盖精神提升和道德进步的发展才是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