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中“偷”的背后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165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鲁迅先生作品言近旨远,用字奇巧,一“偷”字便写活了各式各样的人物。现从《社戏》、《故乡》和《孔乙己》中择例分析,一起领会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鲁迅作品;“偷”;人性
  作者简介:曹珊平,中学一级教师,就教于江西省余干二中多年,执教期间深受学生的喜爱,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8-0-01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一、人性的淳朴无私
  在《社戏》中有“偷豆”的情节,赵庄看戏夜航归来,伙伴们偷豆煮豆,趣味无限。解读其中的韵味需理解以下几个问题:
  1、为什么偷?农家少年他们陪着远客“迅哥”从平桥村摇着大船,到赵庄看戏,在月夜归途中,他们感到疲乏,想着偷点罗汉豆煮着吃。
  2、谁提议的?“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桂生为什么想出这个主意?可以联系前文托桂生买豆浆喝却没买到有关联。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孩子们热情好客的品格,以及彼此间真诚的友谊。
  3、偷谁家的?文中有与“偷”相关的两句对话。“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哪一边的?”“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这些话出自孩子之口,他们知道背着大人们来摘豆吃,是不应该的,所以一点也不避讳“偷”这个字眼。坦荡热情,友善无私的伙伴们,对“我“这样尊贵的客人,童性大发,较之前面钓虾照例给我吃的优待有过之而无不及。
  4、你如何看待孩子们的偷“豆”行为?
  (1)从民风上来看,江南水乡的民风淳朴,正如《故乡》中说“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个瓜吃,在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这反映了如画的江南水乡好客的淳朴民风。
  (2)从动机结果上来看,文中阿发说要摘自己家的,“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各又偷了一大捧”。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被偷了的六一公公言辞之间并非责怪孩子们的“偷豆”行为,只是爱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何况他还又特意送来了罗汉豆,展现故乡的人情美。
  二、人性的卑劣贪婪
  《故乡》写“我”回乡搬家的见闻感受,对镇上人们顺手牵羊、贪图小利的自私行为的描写有两方面:
  (1)借母亲的介绍来揭示镇上“这些人”爱占小便宜。“这些人又来了。说是买木器,顺手也就随便拿走的,我得去看看。”“这些人”表明不是一个,而是有很多。“又”来了,不是偶尔来,而是常常来,来必有所图有所获。他们以“买木器”为名,顺便捎带看上的东西,撕下乡里乡亲的几分薄面,几分明偷暗抢,肆无忌惮。大萧条下的镇上人们由是变得粗俗,自私。
  (2)侧重对杨二嫂进行刻画。杨二嫂是鲁迅笔下“偷”得最理所当然的一个人。昔日的“豆腐西施”今日的“细脚伶仃的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逻辑荒谬,满怀不平,似乎别人永远欠她,边说边走,顺手捎走了一副手套。 文中写到“那豆腐西施的杨二嫂,自从我家收拾行李以来,本是每日必到的,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来个碗碟来,便定说是闰土埋着的”,“杨二嫂发现了这件事,自己很以为有功,便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母亲的寥寥数语,作者的寥寥几笔,活画出庸俗势利、卑劣无耻的市井小民可憎形象。灰堆里的碗碟,已成了心尖上的刺,明里暗里,贪图小利的人们带给我们更多的悲凉之感。
  三、人情的冷漠 世态的炎凉
  孔乙己是巧用“偷”的另一个代表人物,读了半辈子的“四书五经”却“连半个秀才都捞不到”,既不会赚钱营生,又好吃懒做,经常穷困潦倒竟至于偶尔偷盗度日。《孔乙己》一文中九次涉及孔乙己“偷”,根据叙说对象不同分三种情况解说:
  1、从酒店顾客、掌柜对孔乙己的态度来看
  “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看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短衣帮长衫帮店掌柜将孔乙己的伤疤隐痛当作酒后茶余的闲谈笑料,众目睽睽之下,连珠炮似的责问孔乙己的“偷窃”一事,冷嘲热讽,粗俗放肆,口吻之放肆,用词之尖刻,态度之粗鄙,充分暴露了人性的冷酷和麻木。
  2、从孔乙己自身性情来看
  孔乙己迂腐麻木,对“偷”讳莫如深。“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迫于生计无可奈何的孔乙己卖弄文字,故作艰深,改“偷”换“窃”,以“窃书”来搪塞,在他看来,“窃”字生僻玄奥,此“据理力争”,实则自欺欺人。这番“振振有词”让孔乙己的满腹辛酸无所遁形。
  3、从作者平静冷峻的叙说态度来看
  文中写到“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不直言“偷”,委婉中暗含同情,表明孔乙己并非天性如此,即便是“偷窃”,只是没有办法偶尔做的事。冷静客观的文字,满蓄哀愤怜悯,让人不禁唏嘘,真正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偷”,把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孔乙己描绘得活灵活现,将封建教育的罪恶演绎得淋漓尽致,折射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反动腐朽及对人们的灵魂的戕害,凸显了的那个时代,升华了作品主题。
  参考文献:
  [1]北岛:《回答》
  [2]夏洛安(美):《鲁迅作品的黑暗面》
  [3]鲁迅:《摩罗诗力说》
其他文献
前几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篇关于乌塔的课文,让我知道只要在旅行前考虑周全,就能享受旅行的快乐。所以,明天,我也想远行。  在远行前,我会像乌塔那样准备充分。我会尽自己的能力来筹集旅费;还会阅读与目的地有关的书籍;并且会查找目的地的警察局号码和地点;最后还会把跟旅行有关的用品整理起来。所以,我想这次旅行是方便的。  到了明天,我将远行。我会来到万里长城,看那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的有一万三千多里长的长龙
期刊
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笔者乃一介凡人,借由先贤所绘异世界,所叙之事荒诞不经,此书乃无聊之作,仅表个人情怀,望诸位看客且看且乐,无需当真。  话说海中有一仙山,名曰蓬莱。其上物色皆白,黄金白银为宫阙,珠轩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可长生不老。  余便居住在此。  虽说是仙山,山中之物皆有灵性,然
这些年我一直有个困惑,那就是群众离干部为什么“远”了?有人曾把这归结于现在的群众越来越刁,太难治理了。但我县计生工作实践证明,现在不是民众太“刁”了,而是我们的干部
是否曾有多次,厌倦了世俗红尘中的勾心斗角,想躲进那时间的缝隙中,回到过去,回到那烟雨濛濛的江南?  是否曾有多次,遗忘了人生在世的初衷,便想收拾行囊,隐于山林,不为世事所扰,亦不为人情所累,静心生活?  不由得想到了唐诗宋词,想躲进它们中去。可惜,诗词情简,情感浓烈,但却又有过于空灵之嫌,兼以时代之屏障,即使你我了悟其意,却终不过是刹那,过后,还得回到那尘世中去。一个过于空灵,一个过于世俗,像是两
作者简介:蔡天予(1999-),女,辽宁义县人,辽宁义县高级中学高二21班学生。  年少轻狂,我们已经不复原来的模样。一念花开,一念落叶,曾经的年少轻狂已成为过往,那些憧憬的童真和洒脱早已随着时光消磨而消散,一起都将归于平静。时光赋予我们的美好不再是那些虚无的幻想。每个属于我们年龄阶段的奢望都将远去,面对的依然是生活中那些琐碎的零零散散。随着时光流逝,我们站在一个青黄不接的路口,亦是希望,亦是踌躇
作者简介:陈安嗣,先后发表小说《寡妇的心思》《宝贝》《大山嫂子》等,个人著作《梦想成真》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  “分手时内疚的你一转脸,为日后不想有什么牵连,当我工作睡觉祷告娱乐那么刻意过好每天 ,谁料你见松绑了又愿见面。谁当初想摆脱被围绕左右,过后谁人被遥控于世界尽头,勒到呼吸困难才知变扯线木偶,这根线其实说到底,谁拿捏在手……”  对,这就是陈奕迅在演唱《一丝不挂》,我仔细听听,准没错。  
摘 要:雪漠是我国极少数具有宗教情怀的创作者,他因为《大漠祭》一书被广大读者熟知,其作品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与作品中所具备的生活底蕴以及弥漫的佛教思想有着深刻渊源。雪漠的作品为什么会弥漫着宗教色彩?这是因为雪漠本身就是一个藏传佛教徒,他的生活深受藏传佛教的影响。本文主要对雪漠的宗教情怀和小说创作进行分析。  关键词:雪漠;宗教情怀;小说创作分析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
《白鹿原》是陈忠实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对历史事件、历史思潮的深入民间底层的叙写和对儒家传统文化的探究,使其被誉为“民族灵魂的秘史”。但小说对历史胶片的大画幅描述,势必
与《哺乳期的女人》、《青衣》等作品相比,《林红的假日》更具有意味,文中作为规范的“林红”是别人眼中的“榜样”,“榜样”的力量让林红在挣扎中失去自我,同时,也将自己塑造为现
“五零”后作家作为当代文坛的主力军,尽管各自风格不同但也显示出一定相似性,即通过把握权力、暴力和革命的关系来探究历史发展的动力。